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需要成长,教师也需要成长,教师在琐碎、平凡的工作之中,如何能尽快地成长起来,科研就是一条捷径。
回顾我的成长之路,更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科研中成长,教育工作者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刚刚登上三尺讲台之时,教育科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那时的我带着满腔热情与自信走上了讲台,自我感觉良好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带好班级,二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大纲要求传授给学生。一连几年下来,教得很苦很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迷茫了。带着工作中的困惑,我开始阅读教育名著和期刊,逐渐懂得“当今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常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从此,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一边改进,在教学中,我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不再以自己为中心,一味的“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呈现的是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发表意见,积极开展讨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市内同级班级的前茅,指导的学生在市数学竞赛、市作文竞赛、州语文综合能力竞赛和各级征文活动中屡屡获奖。科研和我牵手,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和同伴携手前进,在反思中成长。我的教学观、学生观都有了质的飞跃,科研为我的专业成长插上了强大的翅膀,使我收获了市教学能手、州骨干教师、沈局学科带头人、国家一级教练员、市优秀共产党员、分局优秀班主任、沈局优秀教师等荣誉。正如教育家鲍林所说:“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但他可以继续有效的进行教学。”
1. 进行理论研训,提高理论素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为此利用每周三的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师资研训。研训形式有文献学习、报告讲座、观看录像、案例分析、分组研讨、自修反思、体会发言、撰写小结等,同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进修学校的领导来校指导,并多次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自学反思、同伴互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也有所改变。
2. 开设科研论坛,搭建成长平台。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它们需要找到平台,被教师研讨解决。同时成功的经验和优秀典型需要得到展示,为此举办教科研论坛、沙龙活动,先后进行了“发展性评价只能赞扬吗?”“教材中没有呈现计算法则,教学中还用不用归纳?”“怎样的课才是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的课呢?”等主题活动。通过开设论坛,进一步创设了课题研究的氛围,加深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3. 开展教研组活动,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关键,为此强化了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能,确定了每周二进行教研组活动的制度。教研组活动做到了“四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教师共同探讨,有活动记录。教师在相互切磋中,集思广益,提高了对教材把握处理的能力。
4. 组织实践活动,提升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先后组织了评优课暨教学开放周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同构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活动、新课程教学大赛、引路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活动中有教师的实践反思,也有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更有专家的指点引领,促进了教师快速成长。
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形成了三个新的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体现动态生成的理念;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从“教书匠”到“研究员”,加速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学生的听、说、读、写、画、演、做等多方面能力明显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构建、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望。2010年此课题顺利结题,被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优秀项目,我先后被评为图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生产者。
感谢科研,是她让我成长,让我起航;也是她给了我成功的喜悦,让我航行时坦然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我将用我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我的科研之树长青。
教育科研将永远伴我一路风雨,一路泥泞,一路吟唱,一路成长。
回顾我的成长之路,更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科研中成长,教育工作者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刚刚登上三尺讲台之时,教育科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那时的我带着满腔热情与自信走上了讲台,自我感觉良好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带好班级,二是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大纲要求传授给学生。一连几年下来,教得很苦很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迷茫了。带着工作中的困惑,我开始阅读教育名著和期刊,逐渐懂得“当今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常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从此,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一边改进,在教学中,我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不再以自己为中心,一味的“传道、授业、解惑”,课堂上呈现的是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发表意见,积极开展讨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市内同级班级的前茅,指导的学生在市数学竞赛、市作文竞赛、州语文综合能力竞赛和各级征文活动中屡屡获奖。科研和我牵手,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和同伴携手前进,在反思中成长。我的教学观、学生观都有了质的飞跃,科研为我的专业成长插上了强大的翅膀,使我收获了市教学能手、州骨干教师、沈局学科带头人、国家一级教练员、市优秀共产党员、分局优秀班主任、沈局优秀教师等荣誉。正如教育家鲍林所说:“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但他可以继续有效的进行教学。”
1. 进行理论研训,提高理论素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观念。为此利用每周三的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师资研训。研训形式有文献学习、报告讲座、观看录像、案例分析、分组研讨、自修反思、体会发言、撰写小结等,同时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进修学校的领导来校指导,并多次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自学反思、同伴互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也有所改变。
2. 开设科研论坛,搭建成长平台。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它们需要找到平台,被教师研讨解决。同时成功的经验和优秀典型需要得到展示,为此举办教科研论坛、沙龙活动,先后进行了“发展性评价只能赞扬吗?”“教材中没有呈现计算法则,教学中还用不用归纳?”“怎样的课才是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的课呢?”等主题活动。通过开设论坛,进一步创设了课题研究的氛围,加深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3. 开展教研组活动,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关键,为此强化了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功能,确定了每周二进行教研组活动的制度。教研组活动做到了“四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教师共同探讨,有活动记录。教师在相互切磋中,集思广益,提高了对教材把握处理的能力。
4. 组织实践活动,提升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先后组织了评优课暨教学开放周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同构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活动、新课程教学大赛、引路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活动中有教师的实践反思,也有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更有专家的指点引领,促进了教师快速成长。
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形成了三个新的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体现动态生成的理念;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从“教书匠”到“研究员”,加速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学生的听、说、读、写、画、演、做等多方面能力明显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构建、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望。2010年此课题顺利结题,被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优秀项目,我先后被评为图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生产者。
感谢科研,是她让我成长,让我起航;也是她给了我成功的喜悦,让我航行时坦然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我将用我持之以恒的努力,使我的科研之树长青。
教育科研将永远伴我一路风雨,一路泥泞,一路吟唱,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