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生本教育就是要激扬生命,把能交付的任务尽早地交付给学生,让天生的学习者在课堂中自然地发挥其内部的潜能。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构建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键词:生本教育 内涵 课堂模式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实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这确实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生本教育、理解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阐明了道路。具体到各个层面,以学生为本,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而以生命为本,则要求将学生作为具有个性的“人”来对待,改正过去将学生视为“未长大的成人”的错误观念。以生动为本,是要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发的热爱学习,喜欢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以生长为本,旨在让学生找到适合其生长与发展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修剪、调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像小花小树那样健康茁壮的成长。这便是生本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与理解的重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准确的把握生本教育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实施生本教育,将之付诸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构建并应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三环节模式。
1.自主探索。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自主探索”。这里的“自主探索”,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
2.合作交流。学生有了自主探索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合作交流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而生本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伙伴,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这样,教师就真正来到了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种做法可以在心理上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使得他们减少对教师的畏惧感与依赖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方式研究》(BY[2017]G2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初级中学)
關键词:生本教育 内涵 课堂模式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实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实践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这确实是对生本教育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生本教育、理解生本教育、实施生本教育阐明了道路。具体到各个层面,以学生为本,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而以生命为本,则要求将学生作为具有个性的“人”来对待,改正过去将学生视为“未长大的成人”的错误观念。以生动为本,是要提高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自发的热爱学习,喜欢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以生长为本,旨在让学生找到适合其生长与发展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修剪、调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像小花小树那样健康茁壮的成长。这便是生本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与理解的重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准确的把握生本教育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实施生本教育,将之付诸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构建并应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三环节模式。
1.自主探索。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自主探索”。这里的“自主探索”,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
2.合作交流。学生有了自主探索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合作交流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而生本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伙伴,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这样,教师就真正来到了学生中间,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种做法可以在心理上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使得他们减少对教师的畏惧感与依赖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方式研究》(BY[2017]G2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