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壶茶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
在綦江区,一壶茶的时间,可以处理一起矛盾纠纷,可以上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还可以看一场有趣的法治小品……
这是綦江区创新打造的特色普法品牌——“乡里茶谈”。利用这一壶茶的时间,綦江区在轻松愉悦的饮茶氛围里,开设“八道茶点”,邀请专业法律人士等和居民面对面摆谈“法治龙门阵”,让更多的人学法、守法、用法。
“茶馆是川渝地区居民最常见的休闲去处,这里没有街道或社区办公室的拘束感,泡上一壶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了打造普法新阵地,实现精准普法,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选择利用好这一壶茶的时间,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置‘乡里茶谈’。”綦江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周菊兰说。
一壶清茶间,拉家常、话法治,群众的矛盾、纠纷、难事、急事逐渐化解在这壶茶里。
摆好“法治”茶桌
6月7日,綦江区三江街道重钢四厂社区“乡里茶谈”活动室。
“第一部分我为大家讲解检察公益诉讼的概念。”台上,綦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干警宋孝洪立足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的规定,结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正为居民讲解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
台下,数十名居民坐在长凳上,一边喝着茶,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的法律知识讲解,并在心里酝酿着待会儿要提的问题。
“我们不只是听,还要提出问题,由主讲人给我们解答。我们邻里之间还要展开讨论、互相学习,直到最后把相关知识都学懂弄通。”81岁的社区老党员蔡永成说。
像这样的公益法治课堂几乎每周都会在重钢四厂社区的“乡里茶谈”活动室开讲。
“我们社区是老旧厂矿居民区,人员结构复杂,治安问题和群众日常矛盾比较突出。”重钢四厂社区党支部书记綦霞说,“以前普及法律知识都是通过不定期召开院坝会,这种形式场地不够集中,居民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也不强,许多意见建议及法律疑问都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沟通和解答。”
针对邻里矛盾频发、高空抛物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重钢四厂社区急需一个有效的平台帮助居民提高法治意识。
2020年以来,綦江区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利用川渝地区独特文化元素,将法治元素和“茶馆文化”有机融合,深入打造“乡里茶谈”普法品牌,并设置了“法治茶馆”、“说理堂”、“孝善堂”的“一馆两堂”固定普法场所;在不具备建立固定场所条件的农家大院或人员聚集地,则组织普法志愿者自带便携移动式茶桌、普法宣传资料等深入农村院坝,与居民面对面普法。
“乡里茶谈”也由此成为重钢四厂社区解决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
“茶杯一碰,没什么说不开的事。现在我们社区居民经常在一起学法,不仅增强了法律意识,还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前几天有人摔倒,路过的居民全都涌上去帮忙,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蔡永成感叹道。
上好“三治”茶点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毒品危害;讲解人:禁毒委宣讲员吴万才。”在重钢四厂社区“今日茶点”公告牌上,78歲的社区居民吴永祥一笔一画地写下这句话。
“今天我们‘乡里茶谈’活动室上的‘茶点’是民警说法,‘茶点’公告由我们社区的‘法律明白人’吴爷爷撰写。”綦霞说。
作为社区的老居民,社区举办的每一场“乡里茶谈”普法活动,吴永祥都会积极参加。
“消防知识一定要多了解,使用过久的电线如果不换的话,容易失火;离婚了财产如何分配也是有法律规定的,不能自己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定要时刻铭记……”提起自己在“乡里茶谈”普法活动上学习到的各类知识,吴永祥说这都是因为 “茶点”上得好。
为了满足居民多方面的学法需求,“乡里茶谈”结合多种形式,精心开设了“莎姐讲法”、“法官送法”、“民警说法”、“律师普法”的“法治课堂”;“群众议事”、“民意收集”的“自治课堂”和“文体展示”、“道德传播”的“德治课堂”,以“八道茶点”组成“三治课堂”,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茶点’由居民点单、村(社区)下单、区主管部门派单。同时,相关部门会结合群众学法需求和政策宣传需要,对‘茶点’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后,再将‘茶点’端上‘茶桌’。”周菊兰说。
在綦江区版画广场明清缘茶楼,一道“‘文体展示’茶点”被端进了当地的“乡里茶谈”活动室。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警醒市民不迷信、反诈骗的方言小品《盲人摸相》吸引了在场居民的注意。
几张桌子,数杯清茶,台下的居民围坐在一起,看着台上两位演员的表演,不时还送出阵阵掌声。
“‘八道茶点’集案例讲解、有奖竞答、法治文化活动、群众议事、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近距离学法,变‘填鸭式’宣讲为‘参与式’学法。”周菊兰说。
完善保障机制
7月底,重钢四厂社区居民下单的一份“茶点”被送往綦江区普法工作办公室。
“需求方向:法治讲堂;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綦霞将在“乡里茶谈”收集到的群众意见进行整理后,正式向区普法办“下单”。
收到订单后,綦江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副科长谭成凤第一时间与綦江区法院法官助理杜宇取得联系。
“8月2日,‘乡里茶谈’的‘茶点’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专题讲座,主讲人杜宇。”在安排妥当后,“已派单”的“茶点订单”被送回重钢四厂社区。
为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及时、准确上好“茶点”,綦江区建立起区司法局、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区文联、区民政局等多个部门联动配合,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实施的合力普法部门联动机制。
“在部门联动机制的保障下,我们整合行业、专业、平台等多方资源,邀请区内知名检察官、法官、一线执法民警、律师、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到调制‘八道茶点’的工作中。”周菊兰补充说。
如今,有了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的“乡里茶谈”正在产生新的引力。
在重钢四厂社区“乡里茶谈”活动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中国民族法制60年》《法治热点面对面》《綦江历史文化知识集萃》等多种类型的书籍。
“这些都是区文化馆主动联系我们,捐赠给我们‘乡里茶谈’活动室的。”綦霞说,“最近,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部门主动联系到我们,希望能来‘乡里茶谈’活动室和居民拉家常,话法治。”
截至目前,綦江区已建成固定式“乡里茶谈”活动室11个,开办移动式“乡里茶谈”普法活动50余场次,开展“乡里茶谈三治课堂”200余场次,收集社情民意80余条,解决了征地拆迁、公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物业纠纷等民生难题60余件。
在綦江区,一壶茶的时间,可以处理一起矛盾纠纷,可以上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还可以看一场有趣的法治小品……
这是綦江区创新打造的特色普法品牌——“乡里茶谈”。利用这一壶茶的时间,綦江区在轻松愉悦的饮茶氛围里,开设“八道茶点”,邀请专业法律人士等和居民面对面摆谈“法治龙门阵”,让更多的人学法、守法、用法。
“茶馆是川渝地区居民最常见的休闲去处,这里没有街道或社区办公室的拘束感,泡上一壶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了打造普法新阵地,实现精准普法,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选择利用好这一壶茶的时间,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置‘乡里茶谈’。”綦江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周菊兰说。
一壶清茶间,拉家常、话法治,群众的矛盾、纠纷、难事、急事逐渐化解在这壶茶里。
摆好“法治”茶桌
6月7日,綦江区三江街道重钢四厂社区“乡里茶谈”活动室。
“第一部分我为大家讲解检察公益诉讼的概念。”台上,綦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干警宋孝洪立足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的规定,结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正为居民讲解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
台下,数十名居民坐在长凳上,一边喝着茶,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的法律知识讲解,并在心里酝酿着待会儿要提的问题。
“我们不只是听,还要提出问题,由主讲人给我们解答。我们邻里之间还要展开讨论、互相学习,直到最后把相关知识都学懂弄通。”81岁的社区老党员蔡永成说。
像这样的公益法治课堂几乎每周都会在重钢四厂社区的“乡里茶谈”活动室开讲。
“我们社区是老旧厂矿居民区,人员结构复杂,治安问题和群众日常矛盾比较突出。”重钢四厂社区党支部书记綦霞说,“以前普及法律知识都是通过不定期召开院坝会,这种形式场地不够集中,居民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也不强,许多意见建议及法律疑问都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沟通和解答。”
针对邻里矛盾频发、高空抛物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重钢四厂社区急需一个有效的平台帮助居民提高法治意识。
2020年以来,綦江区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利用川渝地区独特文化元素,将法治元素和“茶馆文化”有机融合,深入打造“乡里茶谈”普法品牌,并设置了“法治茶馆”、“说理堂”、“孝善堂”的“一馆两堂”固定普法场所;在不具备建立固定场所条件的农家大院或人员聚集地,则组织普法志愿者自带便携移动式茶桌、普法宣传资料等深入农村院坝,与居民面对面普法。
“乡里茶谈”也由此成为重钢四厂社区解决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
“茶杯一碰,没什么说不开的事。现在我们社区居民经常在一起学法,不仅增强了法律意识,还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前几天有人摔倒,路过的居民全都涌上去帮忙,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蔡永成感叹道。
上好“三治”茶点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毒品危害;讲解人:禁毒委宣讲员吴万才。”在重钢四厂社区“今日茶点”公告牌上,78歲的社区居民吴永祥一笔一画地写下这句话。
“今天我们‘乡里茶谈’活动室上的‘茶点’是民警说法,‘茶点’公告由我们社区的‘法律明白人’吴爷爷撰写。”綦霞说。
作为社区的老居民,社区举办的每一场“乡里茶谈”普法活动,吴永祥都会积极参加。
“消防知识一定要多了解,使用过久的电线如果不换的话,容易失火;离婚了财产如何分配也是有法律规定的,不能自己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定要时刻铭记……”提起自己在“乡里茶谈”普法活动上学习到的各类知识,吴永祥说这都是因为 “茶点”上得好。
为了满足居民多方面的学法需求,“乡里茶谈”结合多种形式,精心开设了“莎姐讲法”、“法官送法”、“民警说法”、“律师普法”的“法治课堂”;“群众议事”、“民意收集”的“自治课堂”和“文体展示”、“道德传播”的“德治课堂”,以“八道茶点”组成“三治课堂”,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茶点’由居民点单、村(社区)下单、区主管部门派单。同时,相关部门会结合群众学法需求和政策宣传需要,对‘茶点’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后,再将‘茶点’端上‘茶桌’。”周菊兰说。
在綦江区版画广场明清缘茶楼,一道“‘文体展示’茶点”被端进了当地的“乡里茶谈”活动室。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警醒市民不迷信、反诈骗的方言小品《盲人摸相》吸引了在场居民的注意。
几张桌子,数杯清茶,台下的居民围坐在一起,看着台上两位演员的表演,不时还送出阵阵掌声。
“‘八道茶点’集案例讲解、有奖竞答、法治文化活动、群众议事、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近距离学法,变‘填鸭式’宣讲为‘参与式’学法。”周菊兰说。
完善保障机制
7月底,重钢四厂社区居民下单的一份“茶点”被送往綦江区普法工作办公室。
“需求方向:法治讲堂;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綦霞将在“乡里茶谈”收集到的群众意见进行整理后,正式向区普法办“下单”。
收到订单后,綦江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副科长谭成凤第一时间与綦江区法院法官助理杜宇取得联系。
“8月2日,‘乡里茶谈’的‘茶点’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专题讲座,主讲人杜宇。”在安排妥当后,“已派单”的“茶点订单”被送回重钢四厂社区。
为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及时、准确上好“茶点”,綦江区建立起区司法局、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区文联、区民政局等多个部门联动配合,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实施的合力普法部门联动机制。
“在部门联动机制的保障下,我们整合行业、专业、平台等多方资源,邀请区内知名检察官、法官、一线执法民警、律师、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到调制‘八道茶点’的工作中。”周菊兰补充说。
如今,有了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的“乡里茶谈”正在产生新的引力。
在重钢四厂社区“乡里茶谈”活动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中国民族法制60年》《法治热点面对面》《綦江历史文化知识集萃》等多种类型的书籍。
“这些都是区文化馆主动联系我们,捐赠给我们‘乡里茶谈’活动室的。”綦霞说,“最近,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部门主动联系到我们,希望能来‘乡里茶谈’活动室和居民拉家常,话法治。”
截至目前,綦江区已建成固定式“乡里茶谈”活动室11个,开办移动式“乡里茶谈”普法活动50余场次,开展“乡里茶谈三治课堂”200余场次,收集社情民意80余条,解决了征地拆迁、公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物业纠纷等民生难题6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