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病势急,多影响其它重要脏器,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发病后48h内病死率35%,生存期6个月以上者仅20%生活能维持自理[1],为了降低残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笔者对相关诊疗的文献进行总结综述,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47【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37-02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病势急,多影响其它重要脏器,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发病后48h内病死率35%,生存期6个月以上者仅20%生活能维持自理[1],为了降低残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笔者对相关诊疗的文献进行总结综述,现报道如下:
1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理诊断和分型
高血压性脑出血分型与分级。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以脑CT、MRI为主,通过检查可以明确血肿部位、大小、压迫的脑组织分区,便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计划。本病可分为6型:Ⅰ型:位于幕上浅表,即壳核、外囊皮下;Ⅱ型:位于幕上深部,即基底节区内囊;Ⅲ型:位于幕上脑室,即脑室内;Ⅳ型:位于幕下外侧,即小脑半球;Ⅴ型:位于幕下中间,即蚓部、脑干;Ⅵ型:混合位于幕下,即蚓部及小脑半球。其中Ⅱ型占59.3%,尤以外侧型为主,约占45.3%。Ⅱ、Ⅴ、Ⅵ型预后较差。按1981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讨论制定的分级方法,本病共分5级:Ⅰ级:神志无影响;Ⅱ级:嗜睡;Ⅲ级:神志欠佳但无脑疝;Ⅳ级:处于浅或中度昏迷,有或无脑疝;Ⅴ级:深昏迷,有脑疝。
脑出血首要因素是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致病的鉴别主要是有无血管畸形和脑肿瘤,后者多为脑血管畸形出血,临床和影像特点是年轻,无高血压病史,出血范围较小,病情缓慢,出血灶浅表多位于脑叶,邻近蛛网膜腔;可作MRI、脑血管造影鉴别。脑肿瘤导致出血多有原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脑转移瘤、垂体腺瘤,也有脑膜瘤内出血情况,发病急,临床和影像特点是有视乳头水肿,出血部位典型,多灶性出血,出血灶为环状,中心低密度外围高密度影,如果是急性脑出血,出血量与灶周水肿不相称,有增强的结节影,通过MRI或血肿活检明确诊断。
2治疗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参考出血量、患者状态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治疗方法,一般出血量少、血肿未压迫小脑或血入脑室,患者意识较清楚、颅压稳定,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否则以手术治疗更见效。
2.1药物治疗。
2.1.1药物治疗的传统用药是甘露醇,据王晓凤等在“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中报道[1],甘露醇是强组织脱水剂,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转移向血液,同时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临床上给予全量甘露醇,在机体20分钟能发挥利尿作用,2小时药物达到高峰,只要掌握好使用时机(脑出血轻者超过24小时,重度及时应用),用后可防止脑疝,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剂量把握是个难点,剂量小作用小,剂量大不良反应多,报道称,中小量的脑出血使用小剂量甘露醇,大量脑出血应用至足量,同时考虑与其他药物合用,如与甘油果糖合用,可克服单纯应用甘露醇的颅内压反跳现象;与利尿剂合用,可降低对肾功能损害,减轻脑水肿。使用中加强监护颅内压,根据颅压决定甘露醇剂量,既发挥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又防止脑水肿。穿刺时选择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留置硅胶管的方法,是保证输入顺利,减少对血管壁刺激,防止静脉炎的关键。
2.1.2据周亚等在“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报道[2],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抗惊厥、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外,加用单唾液酸四己酸神经节苷脂40mg+0.9%Nacl溶液250ml静脉滴注,1 次/d,联合尼莫地平4-8mg/次/d微泵静脉推注治疗,2周后按多田氏法测脑水肿面积和出血量,参照NIHSS标准评定患者痊愈情况,23例患者仅2例无效,NIHSS评分降低约17分,水肿面积缩小4cm2,血肿体积缩小14cm3,是治疗比较成功的案例。
2.2手术治疗。
2.2.1对于出现手术指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比较难掌握,笔者在查阅资料时,认为罗飚的“超早期与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很有说服力[3]。临床以出血7h和7-72h作为超早期和早期的分界点,分别选择56例患者,同时在CT引导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侵袭手术治疗,超早期术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1.4%、8.9%、14.3%和3.6%,与早期手术的39.3%、23.6%、17.1%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死亡病例,超早期手术6个月后治疗的总有效率85.2%,早期手术68.8%,通过临床对比,超早期临床效果好,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时机。
2.2.2参照孟庆恒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4],以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的32名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比,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入院、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肢体功能障碍比较无差异,手术组术后1周语言功能障碍恢复明显,保守组无明显变化;术后1月,手术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语言功能障碍恢复明显,保守组变化不大;两组Glasgow转归评分比较明显。立体定向仪在颅腔内设置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利用钻孔抽吸术达到血肿部位,排除凝固或没有完全凝固的血清、渗出和积聚的脑脊液、坏死的脑组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适应范围广,是值得信赖推广的手术。
2.2.3康强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髙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中指出[5],对颅内幕上深部少量血肿的患者,常规备皮后,在CT配合下定位设计穿刺点,按要求避开重要脑功能区穿刺血肿中心位置,用碎吸针缓慢抽吸,再根据等量置换原则,用肝素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完成冲洗夹闭侧管,置留的引流管使用尿激酶定时喷注到血肿腔内,2小时后放开引流,复查清除脑内血肿后拔除穿刺针,微创组血肿吸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3个月、9个月后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住院费用低,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2.2.4据吴琼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报道[6],4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避开主要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用吸引器吸引血肿,活动出血区用双极电凝止血,术后血肿清除率91.20%,并发症发生率 12.5%,死亡率2.5%,其对照组应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血肿清除率86.40%,并发症发生率32.50%,死亡率15.0%,两组相比,前者优点显著,易于接受。
3小结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危重病候,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有几点,首先及时就诊,其次入院后根据经验判断疾病类型,及时用CT、MRI等检查,明确是否合并脑出血,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如果出血量小可以保守治疗,尽量选择药物控制,出现手术指征,着眼于功能恢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残死率。参考文献
[1]王晓凤,童大力.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69-71
[2]周亚,徐长中,丁子良,等.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78-79
[3]罗飚.超早期与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1,17(3):72-73
[4]孟庆恒.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3,5
[5]康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髙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4
[6]吴琼.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79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47【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37-02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病势急,多影响其它重要脏器,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发病后48h内病死率35%,生存期6个月以上者仅20%生活能维持自理[1],为了降低残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笔者对相关诊疗的文献进行总结综述,现报道如下:
1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理诊断和分型
高血压性脑出血分型与分级。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以脑CT、MRI为主,通过检查可以明确血肿部位、大小、压迫的脑组织分区,便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计划。本病可分为6型:Ⅰ型:位于幕上浅表,即壳核、外囊皮下;Ⅱ型:位于幕上深部,即基底节区内囊;Ⅲ型:位于幕上脑室,即脑室内;Ⅳ型:位于幕下外侧,即小脑半球;Ⅴ型:位于幕下中间,即蚓部、脑干;Ⅵ型:混合位于幕下,即蚓部及小脑半球。其中Ⅱ型占59.3%,尤以外侧型为主,约占45.3%。Ⅱ、Ⅴ、Ⅵ型预后较差。按1981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讨论制定的分级方法,本病共分5级:Ⅰ级:神志无影响;Ⅱ级:嗜睡;Ⅲ级:神志欠佳但无脑疝;Ⅳ级:处于浅或中度昏迷,有或无脑疝;Ⅴ级:深昏迷,有脑疝。
脑出血首要因素是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致病的鉴别主要是有无血管畸形和脑肿瘤,后者多为脑血管畸形出血,临床和影像特点是年轻,无高血压病史,出血范围较小,病情缓慢,出血灶浅表多位于脑叶,邻近蛛网膜腔;可作MRI、脑血管造影鉴别。脑肿瘤导致出血多有原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脑转移瘤、垂体腺瘤,也有脑膜瘤内出血情况,发病急,临床和影像特点是有视乳头水肿,出血部位典型,多灶性出血,出血灶为环状,中心低密度外围高密度影,如果是急性脑出血,出血量与灶周水肿不相称,有增强的结节影,通过MRI或血肿活检明确诊断。
2治疗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参考出血量、患者状态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治疗方法,一般出血量少、血肿未压迫小脑或血入脑室,患者意识较清楚、颅压稳定,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否则以手术治疗更见效。
2.1药物治疗。
2.1.1药物治疗的传统用药是甘露醇,据王晓凤等在“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中报道[1],甘露醇是强组织脱水剂,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转移向血液,同时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临床上给予全量甘露醇,在机体20分钟能发挥利尿作用,2小时药物达到高峰,只要掌握好使用时机(脑出血轻者超过24小时,重度及时应用),用后可防止脑疝,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剂量把握是个难点,剂量小作用小,剂量大不良反应多,报道称,中小量的脑出血使用小剂量甘露醇,大量脑出血应用至足量,同时考虑与其他药物合用,如与甘油果糖合用,可克服单纯应用甘露醇的颅内压反跳现象;与利尿剂合用,可降低对肾功能损害,减轻脑水肿。使用中加强监护颅内压,根据颅压决定甘露醇剂量,既发挥甘露醇的脱水作用,又防止脑水肿。穿刺时选择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留置硅胶管的方法,是保证输入顺利,减少对血管壁刺激,防止静脉炎的关键。
2.1.2据周亚等在“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报道[2],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常规抗惊厥、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外,加用单唾液酸四己酸神经节苷脂40mg+0.9%Nacl溶液250ml静脉滴注,1 次/d,联合尼莫地平4-8mg/次/d微泵静脉推注治疗,2周后按多田氏法测脑水肿面积和出血量,参照NIHSS标准评定患者痊愈情况,23例患者仅2例无效,NIHSS评分降低约17分,水肿面积缩小4cm2,血肿体积缩小14cm3,是治疗比较成功的案例。
2.2手术治疗。
2.2.1对于出现手术指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比较难掌握,笔者在查阅资料时,认为罗飚的“超早期与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很有说服力[3]。临床以出血7h和7-72h作为超早期和早期的分界点,分别选择56例患者,同时在CT引导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侵袭手术治疗,超早期术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1.4%、8.9%、14.3%和3.6%,与早期手术的39.3%、23.6%、17.1%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除死亡病例,超早期手术6个月后治疗的总有效率85.2%,早期手术68.8%,通过临床对比,超早期临床效果好,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时机。
2.2.2参照孟庆恒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4],以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的32名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比,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入院、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肢体功能障碍比较无差异,手术组术后1周语言功能障碍恢复明显,保守组无明显变化;术后1月,手术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语言功能障碍恢复明显,保守组变化不大;两组Glasgow转归评分比较明显。立体定向仪在颅腔内设置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利用钻孔抽吸术达到血肿部位,排除凝固或没有完全凝固的血清、渗出和积聚的脑脊液、坏死的脑组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适应范围广,是值得信赖推广的手术。
2.2.3康强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髙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中指出[5],对颅内幕上深部少量血肿的患者,常规备皮后,在CT配合下定位设计穿刺点,按要求避开重要脑功能区穿刺血肿中心位置,用碎吸针缓慢抽吸,再根据等量置换原则,用肝素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完成冲洗夹闭侧管,置留的引流管使用尿激酶定时喷注到血肿腔内,2小时后放开引流,复查清除脑内血肿后拔除穿刺针,微创组血肿吸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3个月、9个月后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住院费用低,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2.2.4据吴琼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报道[6],4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避开主要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用吸引器吸引血肿,活动出血区用双极电凝止血,术后血肿清除率91.20%,并发症发生率 12.5%,死亡率2.5%,其对照组应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血肿清除率86.40%,并发症发生率32.50%,死亡率15.0%,两组相比,前者优点显著,易于接受。
3小结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危重病候,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有几点,首先及时就诊,其次入院后根据经验判断疾病类型,及时用CT、MRI等检查,明确是否合并脑出血,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如果出血量小可以保守治疗,尽量选择药物控制,出现手术指征,着眼于功能恢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残死率。参考文献
[1]王晓凤,童大力.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69-71
[2]周亚,徐长中,丁子良,等.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78-79
[3]罗飚.超早期与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11,17(3):72-73
[4]孟庆恒.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13,5
[5]康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髙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4
[6]吴琼.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