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国务院将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全国各省份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要求尽快组织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日前,该规划已向社会公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耕地减少过多过快、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能源与资源、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等6篇,共13章。《规划》还收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和20幅图等3个附件,全文7万多字。《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当前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转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空间开发模式,调结构必须调整不合理的空间结构。只有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把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域上。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使经济总量在城乡和各地区平均分布,并不是简单地缩小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而是要从人人享有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出发,使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若仍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势必大大超出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陷入越开发、越破坏、越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腾出更多的空间,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恢复的弊端,使当代人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利益。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比较大,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应根据资源环境的特点分类指导。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基础平台,从而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国务院印发公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件大事。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和开发模式的重大转变,是国家区域调控理念和调控方式的重大创新,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起步之年,希望通过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宣传好、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如耕地减少过多过快、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能源与资源、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等6篇,共13章。《规划》还收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和20幅图等3个附件,全文7万多字。《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及资源配置效率。当前空间结构不合理、空间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影响科学发展的重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转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空间开发模式,调结构必须调整不合理的空间结构。只有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把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域上。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并不是使经济总量在城乡和各地区平均分布,并不是简单地缩小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而是要从人人享有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出发,使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若仍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势必大大超出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陷入越开发、越破坏、越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为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腾出更多的空间,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恢复的弊端,使当代人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利益。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比较大,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应根据资源环境的特点分类指导。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基础平台,从而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国务院印发公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件大事。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和开发模式的重大转变,是国家区域调控理念和调控方式的重大创新,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起步之年,希望通过全国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宣传好、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