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小专题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学习活动,本文介绍的小专题活动包括课前地理知识介绍、地理野外考察和撰写地理小论文。开展小专题活动符合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同时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与地理课堂紧密结合,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理小专题活动有较强趣味性、学生参与面广、地理特色体现明显,因此深受师生欢迎。小专题活动在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形成科学人生观以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地理表象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专题活动 实践 思考
  
  现代地理教学观中核心理念之一:提倡开放型教学,反对封闭型教学。纵观实际教学现状,不少一线教师对教材中形式多样的活动要求熟视无睹,安全问题、条件受限、时间不足等原因让地理活动徒有虚名,流于形式。众所周知,开展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笔者设想,尽管开展地理活动有很多难处,但此事并非不可为。经常开展做不到,那就偶尔开展;大规模组织办不到,那就小范围组织;走出课堂不现实,那就在课内组织;平时时间紧,那就节假日组织。经过一年时间陆续探索和尝试,笔者发现有计划地开展地理小专题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转变观念,立足现状,树立活动意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是高中地理新课标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地理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师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即使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惯性依然很强,惯性不仅来自学校和社会对教育评价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教师意识上的惯性。如何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更多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应有大教育的意识,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发展真正所需的能力,还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地理教育。通过眼下较为传统的地理课堂能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吗?这样的反思应根植于每一位老师头脑当中。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许多人会以“平稳过渡”作为地理课堂丝毫不作改变的理由,这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是相悖的,地理教师应该要基于眼前的实际做一些调整,微调胜过不作为。上学年,学校进行分类编班后,一个二类兼三类文科班“诞生”了,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真正需求,通过对意见粗略统计,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提到应在地理课上增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出建议,要继续做好课前五分钟地理知识介绍的活动(原来班级曾经组织过)。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及时向学生做了反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予以高度的肯定,班级的《地理学习公约》应运而生,《地理学习公约》明确了一学期地理科学习的任务,地理学习的规范要求和方法等。同时明确提出开展三项活动,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学生所提意见被采纳后,情绪十分高涨,前期准备工作为小专题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意见的尊重,这就是最大的以人为本的体现。
  开展活动的想法不谋而合,2008学年第一学期共策划了三项小专题活动。
  
  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施活动过程
  
  (一)地理讲坛——让学生“讲”出来
  地理讲坛,即每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提前一周时间准备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利用课前五分钟向其他同学介绍。此项活动原来曾经开展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进行了重新“包装”,向央视的百家讲坛看齐,品味得到了提升。由于原来的课前五分钟组织尚有较多的不足,如课前五分钟的主题与所要上的地理课内容偏离太远,甚至与地理学科毫无联系。为此,与学生协调对此做了调整,一是要求内容与上课内容尽可能的联系。比如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学生做了《美丽富饶的广东省》、《秦岭》、《天府之国》、《浙江地理知识》等主题;复习世界地理时,又出现了《马尔代夫》、《塞班岛》、《埋葬记忆里的土耳其》等;开设选修IB旅游地理模块的时,又有了《我曾去过的风景名胜》、《世界十大景区》、《玉环风俗》等。每次活动前,学生会事先做好PPT,事先拷贝到老师的电脑或通过E-mail发到老师的邮箱,课代表负责课前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打分表,课后进行统计,每节课公布上次讲坛的大众评分结果。每次讲坛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要的小结,重点是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指出少许的不足。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共收集了学生35个地理讲坛PPT。去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此时的教学进度刚好是复习世界地理,主讲学生征求老师的意见:是否可以改变他原来的话题来专门介绍汶川地震,他的这个要求不仅得到满足,而且还被特别表扬。该同学用了自己短短的五分钟时间第一时间向同学介绍了汶川的地震情况,他唤醒了大家的公民意识。之后,这个班级成了全校行动最迅速的捐款班级,并于第一时间交到了县民政局。这是地理讲坛的“额外收获”,也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德育。不少同学一开始上台表现的比较紧张,但经过几次的磨练,胆量越来越大,讲话时非常从容,从会紧张到不紧张这就是非常实在的能力提升。
  (二)野外考察——让学生“做”起来
  峦岩山离学校只有不到四公里的车程,又名棋盘山,海拔140米,是一处完整的地层剖面。 峦岩山得名于“山愈秀而岩益奇,岩益奇而峦愈趣”。这么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地,许多学生并不知晓。到峦岩山做一次野外考察的设想,得到学生的普遍赞同。为了使这一项活动有别于学校的春游活动,老师事先进行了踩点,选择了考察路线,确定了考察主题,利用上课时间,选用视频资料进行介绍,让学生加深对该景点的了解。确定的考察内容包括:①土壤剖面制作;②学会识别火山凝灰岩;③何谓植物入侵;④野外如何根据植物长势判定盛行风向;⑤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看经济发展;⑥佛教文化初探。利用周六一个下午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中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瓶的饮用水,一顶太阳帽,一些常备药品,以及制作土壤剖面的工具。活动中学生们汗流浃背,饶有兴致的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很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但能够产生问题就是一种成功。如峦岩山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峦岩山开发为旅游地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有哪一些?当学生用相机拍那些形态奇特的岩石时,老师及时指导学生在岩石的边上放一些诸如钥匙、笔、数码相机皮套等参照物;当学生学着做土壤剖面时,现场可以教会学生在层与层之间插上小木条……预设无法全部预知所要发生的一切,野外考察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活动的全部细节。组织考察活动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当“不速之客”出现时,老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活动前的准备,恰恰有时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地理论文——让学生“写”下来
  一年一度的“地球小博士”的活动是中国地理学会针对小学生、中学生举办地理知识普及活动,2008年的小博士活动征文是有关于“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小论文评比。同样,前期做了发动,明确活动意义和组织程序。结合学分认定的要求(此时已经完成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的学习),除了进行模块的知识测试之外,外加一项小论文写作。学生对撰写小论文,普遍感觉难度很大。为此,老师多次向学生介绍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如切入口要小,主题要鲜明,其中要渗透个人的想法,同时也有参照别人的论点,最后再用相对术语方法来表述。第一次上交的小论文质量不高,为了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帮助,老师不止一次的修改学生的“小论文”,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大部分学生进行了二次修改。修改后的论文在老师要求下,每位同学要将自己的小论文输入到电脑,用邮件形式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里。通过这一次小论文写作,学生撰写小论文的技巧得到锻炼,其次培养了学生上网查阅搜索资料的能力;再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成功体验非常明显,尤其看到小论文既将被“出版”(编订成册)时的那份成就感。他们写下的不仅仅是“节能减排”,他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虽然笔法稚嫩,但撰写小论文的心理体验却不容忽视。撰写过程中,学生调动和运用了自己的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也提出了必要的论据,论证相关的地理问题。并尝试了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及时总结,认真反思,提升活动内涵
  
  小专题活动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小——生命力强
  一学期安排三项小专题活动,并没有对地理教学造成冲击,这样的安排密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一种变化和创新。小专题活动之所以能够开展,一是因为占用的时间不多,可谓是细水长流,如地理讲坛,每节课的五分钟(有时要少)不影响课堂的整体进度,因为围绕的话题与上课有关,他成为了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论文的撰写没有在字数上具体要求,自然不会让学生有像写作文一样的压力,同时它培养了学生科学表述的能力,一方面不占课堂时间,同时也培养部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减少用电脑聊天打游戏的时间,增加了用电脑学习的时间。
  (二)专——地理性强
  地理小专题活动无一例外都与地理学科紧密结合。由于地理学科的独特之处,上通天文,下达地理,包罗万象,因此可以联系的要素很多。在地理野外考察时,有一些环节的设计并非现行教材要求的,如简易的土壤剖面的制作、简易的岩石硬度测定方法、地理摄影等。但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却是在课堂所不能及的。小论文的撰写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事实上,对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三)活——操作性强
  以上三项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共同特点是能够随时开展,也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序列,可操作性很强。可以“嫁接移植”也比较方便,只要是拥有课堂的机会,就可以举行相类似的活动。许多时候不是根据地理学科要求设定活动,而是从实际条件出发来选定活动。如地理讲坛和小论文撰写,只要老师提出要求,稍作策划,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另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环境,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周围一定会有可供野外考察的地方。
  通过尝试,小专题活动尚存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小专题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整体性不强,缺少统一的规划。今后应该旨在形成比较稳定的活动体系,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避免随机性,活动最好能够形成稳定的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在活动组织中,由于个人的阅历,地理学科储备知识量的不同,总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导致时间的浪费。统一要求的活动,不能让每位学生有收获,个别学生总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三)活动组织与升学之间的潜在“矛盾”。进入高三以后,绝大多数学生对组织地理小专题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小专题活动对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不能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作用,所以在进入高三的高考复习后,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一些做法回到课堂教学的老路;
  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实践性,类型多种多样。在我国的县级行政区一般都设有城建部门、旅游局及气象站等行政部门,这些部门都可以成为我们小专题活动的场所。地理活动的开展,可在校外,可以校内;可以室外,可在室内;可个别自愿参与,可全体学生参加;可集中时间进行,可持续长期活动,种类形式多样。除了上述活动之外,地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地理观察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地理课外阅读和写作,以及地理竞技活动,地理专题讲座、地理墙报、地理网页设计、地理游戏等。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地理小专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变的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陈澄等:《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2、 张盛友:《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上海市青浦县实验中学。
  3、 张伟婧:《让地理课堂真正“动”起来》,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
其他文献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和能源的过度消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除过量的二氧化碳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目标。光电催化技术是结合光催化和电催化优点的一种策略,以光能为驱动力,激发半导体材料产生光生载流子,外置偏压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能减少电能的输入,具有广泛的催化剂和能量来源,用于模拟光合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还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催化还原成燃料,用于提供动力,再释放二氧化碳,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从而在减
摘要:语言教学的最新发展对语法教学提出了许多质疑。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受到交互式语言教学法的冲击。怎样有效地讲授英语语法、怎样把语法课讲得妙趣横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文章探讨怎样在语境中利用交互式教学法来讲授语法而不是孤立地讲授语法。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法 语法 教学    Abstrac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teaching have left
期刊
摘要面对如今的思想品德中考,大部分地区实行开放性考试,命题比较灵活,并紧密联系时事热点问题,注重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考查。由于是开卷考试,导致许多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简单地翻翻课本,照搬照抄就行,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教材本身所讲授的道理有的抽象,有的深奥。如果教师讲起来比较空洞,学生听起来也就比较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出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师厌教,学
期刊
[摘要] 学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是学校加强和改进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科学课的学科特征,阐述了科学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几点做法: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人文氛围,是课堂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最基本要求。②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利用具体案例说明科学实践活动课在学科渗透人文教育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科学 人文教育 课堂教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化学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在应用中的原理及特点,指出紫外线消毒法可能取代传统的化学消毒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紫外线消毒 化学消毒 水处理     消毒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过滤、加热、冷冻、辐射、微电解、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有氯、二氧化氯、臭氧、氯胺、卤素、金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杀生剂等。化学
期刊
摘要 作为推动人们终身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主旋律。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论为指导,首先分析了自主学习型的含义,然后阐述了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意义;并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当前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课前预习、课
期刊
摘要 我国是茶的原生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的包装也趋于多样化,包装技术也日益成熟,且包装装潢也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本文主要介绍了茶包装的主要形式,茶包装中主要采用的保鲜技术以及茶的外包装设计中的常用元素,并展望了茶包装行业的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茶包装 主要包装形式 保鲜技术 茶包装设计    Abstract:China is in situ tea, tea culture has a lo
期刊
摘 要:主体参与式教学是有利于调动师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代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即通过实施 “在自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实现了教学主体的双边互动,实现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主体参与式教学 策略    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时候是多种方式相伴而行的。在主体参与式教学中,一节课的教
期刊
【内容提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和幸福。”这是本文的探讨,更是笔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关 键 词】生命化 生命化教育    一、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必然    简单地说,“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利富自个性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新
期刊
随着便携式和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广泛研究及应用,人们对功能性的高能量储能器件需求日益激增。超级电容器(SCs)具有快的充放电速率、高的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是一类重要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过渡金属氮化物(TMNs),尤其是氮化钼因其具有类金属导电性和大的赝电容,是一类极具潜力的高性能SCs材料。然而氮化钼用于高性能的SCs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氮化钼作为陶瓷材料脆性大,使其难以直接应用于柔性电极和器件;(2)目前氮化钼主要通过氮化氧化钼前驱体来制备,产物中通常存在残留氧物种,然而材料的化学组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