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作为人类心理发展的成果,通过审美体验过程与人的情感发生关联,从而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艺术如何通过审美过程影响情绪情感,探讨了艺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并通过对以艺术手段增进心理健康的典型理论与实践——艺术治疗的基本内容的介绍和讨论,从微观角度阐释了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艺术;心理健康;审美;情感;艺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2-0014-04
生活中,人们常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达到愉悦精神的目的。音乐、影视剧、摄影、舞蹈、书法等诸多艺术形式均为人们提供了陶冶心灵的途径。艺术对于心理健康的有益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艺术究竟是作用于人的何种心理过程及如何发生作用以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的,多数人却知之甚少。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使人们在通过艺术探索内心世界、增进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进行艺术与心理健康深层次关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近现代兴起的艺术治疗为我们探索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比较典型的范例,本研究将以艺术治疗为例对艺术与心理健康的互动方式作出分析和阐释。
一、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
艺术通过审美体验融入人的情感过程,继而与心理健康产生密切关联,而艺术治疗是这一关联的具体理论与实践的展现。当今艺术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为艺术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艺术治疗中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正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体现。当事人通过艺术创作赋予艺术作品难以言表的情感,即通过审美体验让治疗师或其他人了解和发现自己,艺术治疗师也通过审美体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分享来访者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情。共情的发生是达到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广义的艺术治疗是指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精神慰藉和情感宣泄的工具,人们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吟唱、作画、欣赏影视作品等形式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情感体验,得到精神解脱。这里的艺术治疗主要是个体应对环境的自发行为。狭义的艺术治疗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借助艺术创作的手段或以艺术产品为媒介,在专业艺术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审美体验的过程探索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对当事人的疾病、创伤和情绪障碍等进行干预,促进当事人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改善情绪、认知等社会功能,达到心理康复和人格完善的目的。
艺术疗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对诸如精神分裂症、边缘人格、强迫症、酒精中毒、抑郁症、神经症等心理障碍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艺术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艺术疗法可应用于对生理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艺术疗法对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和酒瘾病人也有一定作用;艺术疗法还被用于监狱关押犯人的自我認识和人格完善工作,有效降低再犯罪几率。
二、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对于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诠释。早期的艺术治疗师多采用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来解释艺术治疗的方法和因素,随着艺术治疗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丰富,逐渐出现了艺术治疗理论脱离传统心理治疗理论的现象,形成了从艺术治疗或艺术创作本身来解释艺术治疗的视角。
(一)心理动力取向的艺术治疗
在心理动力学理论视角下,艺术治疗师关注艺术素材和艺术创作的潜意识或者想象的意义,使艺术创作成为表现内在冲突的过程,而艺术作品则是过去心理创伤的呈现。通过升华、象征化和宣泄的机制,协同当事人对其创作解释和联想,使情绪得到净化并获得对生命和自我心理的洞察力,达到意识和潜意识的整合。
(二)行为—认知取向的艺术治疗
认知—行为取向的艺术治疗将行为矫正技术运用于艺术治疗,因而多采用指导的方式。在治疗模式上,采用系统化的行为改变策略和结构化的艺术表达来逐步实现治疗的目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行为评估,设定治疗的计划和目标并应用客观的测量工具。该取向更关注当事人的认知内容,通过艺术了解、评定和改变当事人的非情感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创作能力提供较简单的媒介材料,使用较简洁清楚的指导语。
(三)人本主义取向的艺术治疗
人本主义取向的艺术治疗以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构架,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而不仅仅只是适应环境。强调个体有先天的成长冲动和自我指导能力。人本主义治疗师尊重当事人的价值和尊严,接纳当事人的思想,主张帮助当事人接受而不是改变其痛苦和脆弱的状态。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相信当事人的创造潜力,努力提供有利于当事人实现自我成长的环境,通过艺术创作过程帮助当事人认识和接纳自我,成功地完成人格的整合和身心成长。
三、艺术疗法与心理健康
艺术疗法是针对有疾病、困扰、创伤的人和寻求自我成长的人的治疗性运用,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或艺术性的表达沟通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促进个体内在冲突的解决和内心情感的升华,在自我探索、自我觉察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
根据艺术治疗中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艺术疗法分为音乐疗法、视觉艺术疗法、舞蹈疗法、戏剧疗法等。音乐疗法以音乐为媒介实现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视觉艺术疗法通过视觉艺术作品实现来访者潜意识内容的表达;舞蹈疗法以舞蹈动作为情感载体实现个体的人格整合和身心成长;戏剧疗法通过角色扮演化解内在冲突。
1.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通过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即音乐创作、音乐演奏或音乐欣赏的方式在治疗师和来访者间进行互动,以达到解除来访者心理困扰的目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自古以来,人们就使用音乐来安抚情绪、激发灵感、抒发情怀。在生理治疗中,音乐疗法是一种辅助性疗法。心理治疗认为,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治疗法,不会受到语言的限制,因此,其治疗程序比一般心理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我国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的《心理治疗指南》中指出,音乐治疗以更宽广的视野包括了音乐欣赏、音乐色光疗法、音乐气息疗法和音乐电流疗法,跨越了心理治疗、生理治疗和德育、智育几个方面。仅就其治疗效果来说,创作、演奏、表演和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健全的自我概念和成功的体验,得到身心的补偿和精神寄托,而且还可以促使身心不健全的人表达情感,增加社会交往,增添生活兴趣,改变其人格特征”。
德国音乐家Karl Orff创造的奥尔夫教学法,以简易的乐器,强调即兴的演唱、演奏,突出节奏声势的练习,结合形体律动的形式,极为生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在应用于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同时,广泛进入治疗领域。欧美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使用这一方法,目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儿科专家联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儿童学习障碍和孤独症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国内儿童音乐治疗比较有影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弱智儿童研究组,他们从1991年开始在上海、广州的一些启智学校进行试验,现已取得成效。他们为智力低下儿童设计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听觉辨别训练、节奏记忆训练、旋律记忆训练、配乐朗诵训练和音乐形体训练。一年半后的测查结果显示,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程度、情绪活跃程度、人际交往能力、感情表达能力、完成训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音乐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种类的音乐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聆听式治疗,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主动式治疗,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得到行为改善;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包括能演奏音乐旋律的乐器,治疗师引导病人随心所欲地演奏,以对一些病患进行治疗。
2.视觉艺术疗法
视觉艺术疗法是指以绘画、拼贴、雕刻或其他形式的视觉创作和作品欣赏作为媒介的艺术治疗形式,最常见的是绘画治疗。视觉艺术治疗在精神病院、特殊教育系统、企业员工训练及潜能开发、社会监管系统、养老院和身心康复机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米尔纳在20世纪中叶指出,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非常渴望进行艺术活动,她在治疗中发现,与外部现实接触较多的病人创作欲望相对较弱,越是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病人越具有强烈的艺术表达冲动,随着病情的减弱,这种冲动也会减弱。米尔纳由此推论,病人们的艺术活动可能是他们接触外界现实的重要方式,这是精神整体追求平衡的自然反应。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折射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将潜意识内容视觉化。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就会将内心深处的情绪、动机、冲突、价值观和愿望投射在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隐藏和压抑的内容释放出来,对过去进行重建。在绘画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将抽象的东西具體化,为治疗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在信息以进行治疗。
已有的研究证明绘画治疗在处理情绪冲突、创伤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1996年,Reese报告了绘画心理治疗在情绪冲突的表达方面所做的研究。他对16名年龄在5~12岁的具有情绪和行为困扰的儿童进行绘画心理治疗,探讨了绘画治疗作为情绪表达方式的特点与机制。在这之前,Carolan研究了5名有情绪困扰的青春期少年使用绘画表达自我形象,结果发现绘画有利于揭示青少年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绘画疗法的操作方式灵活,主要是治疗师以患者创作的绘画为中介,对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投射潜意识的绘画形式有三类:第一类是自由绘画,第二类是规定了内容的绘画,第三类是对未完成的绘画进行添补。对绘画作品的解释应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其次,患者本人的解释也很重要。
治疗形式上,既可采取个人治疗也可采取集体治疗。研究发现,集体绘画治疗有利于成员更多地接触他人与反观自身,对治疗十分有利。
3.舞蹈疗法
舞蹈治疗是指运用有节律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通过身心融合的艺术形式达到心理康复效果的治疗方法。 舞蹈以身体动作、姿态、节律等表现出内心感受,舞蹈心理治疗是以人体表情和动作的心理治疗功能来平衡统一身、心、智和社交功能的现代康复专业与健康学科。这门专业综合了人体表现性艺术、心理治疗学、身心治疗学和动作分析学,系统地调动人性中本有的健康本能,来治疗心理、情绪、行为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创伤或障碍,进而提高自我意识,改善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潜力的发挥。
1940年美国 Marian Chance 把舞蹈和疾病联系起来,1966 年美国创立舞蹈疗法协会,1992 年日本创立舞蹈疗法协会。舞蹈治疗通过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达到自我控制、发泄、调整情绪的目的,以身体动作来表现、交流感情体验,从非言语的角度,达到心身统一而治愈疾病,可以用于集体治疗和个人治疗。对照研究表明,舞蹈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有社会康复功能。
4.戏剧治疗
戏剧治疗是指用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的艺术心理治疗。“戏剧”的核心内涵是表演,因此必须有实质的动作。戏剧能够集中表现生命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再现这种关系的作用方式和影响,使当事人有机会从做中学,经历并认识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在这种个人与团体的互动关系中,当事人可以自发地尝试并探讨生命经验,达到缓解情绪、促进社会学习、化解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等效果,从而促进当事人的人格成长和身心健康,帮助当事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发挥其潜能。
戏剧能净化心灵、释放情绪,并具有矫正和治疗的功效,对戏剧最早的记载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戏剧治疗成为一种专业化的治疗实践,则要归功于英国现代教育学先驱彼得·史莱德(Peter Slade),他在20世纪30年代将儿童戏剧作为一种宣泄方法,帮助学业不良或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的开拓性工作对于戏剧治疗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很大贡献。
〔关键词〕艺术;心理健康;审美;情感;艺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2-0014-04
生活中,人们常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达到愉悦精神的目的。音乐、影视剧、摄影、舞蹈、书法等诸多艺术形式均为人们提供了陶冶心灵的途径。艺术对于心理健康的有益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艺术究竟是作用于人的何种心理过程及如何发生作用以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的,多数人却知之甚少。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使人们在通过艺术探索内心世界、增进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进行艺术与心理健康深层次关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近现代兴起的艺术治疗为我们探索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比较典型的范例,本研究将以艺术治疗为例对艺术与心理健康的互动方式作出分析和阐释。
一、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
艺术通过审美体验融入人的情感过程,继而与心理健康产生密切关联,而艺术治疗是这一关联的具体理论与实践的展现。当今艺术治疗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为艺术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艺术治疗中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正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体现。当事人通过艺术创作赋予艺术作品难以言表的情感,即通过审美体验让治疗师或其他人了解和发现自己,艺术治疗师也通过审美体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分享来访者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情。共情的发生是达到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广义的艺术治疗是指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精神慰藉和情感宣泄的工具,人们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吟唱、作画、欣赏影视作品等形式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情感体验,得到精神解脱。这里的艺术治疗主要是个体应对环境的自发行为。狭义的艺术治疗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借助艺术创作的手段或以艺术产品为媒介,在专业艺术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审美体验的过程探索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对当事人的疾病、创伤和情绪障碍等进行干预,促进当事人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改善情绪、认知等社会功能,达到心理康复和人格完善的目的。
艺术疗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对诸如精神分裂症、边缘人格、强迫症、酒精中毒、抑郁症、神经症等心理障碍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艺术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艺术疗法可应用于对生理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艺术疗法对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和酒瘾病人也有一定作用;艺术疗法还被用于监狱关押犯人的自我認识和人格完善工作,有效降低再犯罪几率。
二、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对于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诠释。早期的艺术治疗师多采用传统的心理治疗理论来解释艺术治疗的方法和因素,随着艺术治疗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丰富,逐渐出现了艺术治疗理论脱离传统心理治疗理论的现象,形成了从艺术治疗或艺术创作本身来解释艺术治疗的视角。
(一)心理动力取向的艺术治疗
在心理动力学理论视角下,艺术治疗师关注艺术素材和艺术创作的潜意识或者想象的意义,使艺术创作成为表现内在冲突的过程,而艺术作品则是过去心理创伤的呈现。通过升华、象征化和宣泄的机制,协同当事人对其创作解释和联想,使情绪得到净化并获得对生命和自我心理的洞察力,达到意识和潜意识的整合。
(二)行为—认知取向的艺术治疗
认知—行为取向的艺术治疗将行为矫正技术运用于艺术治疗,因而多采用指导的方式。在治疗模式上,采用系统化的行为改变策略和结构化的艺术表达来逐步实现治疗的目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行为评估,设定治疗的计划和目标并应用客观的测量工具。该取向更关注当事人的认知内容,通过艺术了解、评定和改变当事人的非情感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创作能力提供较简单的媒介材料,使用较简洁清楚的指导语。
(三)人本主义取向的艺术治疗
人本主义取向的艺术治疗以人本主义思想为理论构架,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而不仅仅只是适应环境。强调个体有先天的成长冲动和自我指导能力。人本主义治疗师尊重当事人的价值和尊严,接纳当事人的思想,主张帮助当事人接受而不是改变其痛苦和脆弱的状态。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相信当事人的创造潜力,努力提供有利于当事人实现自我成长的环境,通过艺术创作过程帮助当事人认识和接纳自我,成功地完成人格的整合和身心成长。
三、艺术疗法与心理健康
艺术疗法是针对有疾病、困扰、创伤的人和寻求自我成长的人的治疗性运用,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或艺术性的表达沟通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促进个体内在冲突的解决和内心情感的升华,在自我探索、自我觉察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
根据艺术治疗中采用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艺术疗法分为音乐疗法、视觉艺术疗法、舞蹈疗法、戏剧疗法等。音乐疗法以音乐为媒介实现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视觉艺术疗法通过视觉艺术作品实现来访者潜意识内容的表达;舞蹈疗法以舞蹈动作为情感载体实现个体的人格整合和身心成长;戏剧疗法通过角色扮演化解内在冲突。
1.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通过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即音乐创作、音乐演奏或音乐欣赏的方式在治疗师和来访者间进行互动,以达到解除来访者心理困扰的目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自古以来,人们就使用音乐来安抚情绪、激发灵感、抒发情怀。在生理治疗中,音乐疗法是一种辅助性疗法。心理治疗认为,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治疗法,不会受到语言的限制,因此,其治疗程序比一般心理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我国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的《心理治疗指南》中指出,音乐治疗以更宽广的视野包括了音乐欣赏、音乐色光疗法、音乐气息疗法和音乐电流疗法,跨越了心理治疗、生理治疗和德育、智育几个方面。仅就其治疗效果来说,创作、演奏、表演和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健全的自我概念和成功的体验,得到身心的补偿和精神寄托,而且还可以促使身心不健全的人表达情感,增加社会交往,增添生活兴趣,改变其人格特征”。
德国音乐家Karl Orff创造的奥尔夫教学法,以简易的乐器,强调即兴的演唱、演奏,突出节奏声势的练习,结合形体律动的形式,极为生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在应用于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同时,广泛进入治疗领域。欧美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使用这一方法,目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儿科专家联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儿童学习障碍和孤独症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国内儿童音乐治疗比较有影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弱智儿童研究组,他们从1991年开始在上海、广州的一些启智学校进行试验,现已取得成效。他们为智力低下儿童设计了五个方面的训练:听觉辨别训练、节奏记忆训练、旋律记忆训练、配乐朗诵训练和音乐形体训练。一年半后的测查结果显示,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程度、情绪活跃程度、人际交往能力、感情表达能力、完成训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音乐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种类的音乐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聆听式治疗,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主动式治疗,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去,得到行为改善;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包括能演奏音乐旋律的乐器,治疗师引导病人随心所欲地演奏,以对一些病患进行治疗。
2.视觉艺术疗法
视觉艺术疗法是指以绘画、拼贴、雕刻或其他形式的视觉创作和作品欣赏作为媒介的艺术治疗形式,最常见的是绘画治疗。视觉艺术治疗在精神病院、特殊教育系统、企业员工训练及潜能开发、社会监管系统、养老院和身心康复机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米尔纳在20世纪中叶指出,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非常渴望进行艺术活动,她在治疗中发现,与外部现实接触较多的病人创作欲望相对较弱,越是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病人越具有强烈的艺术表达冲动,随着病情的减弱,这种冲动也会减弱。米尔纳由此推论,病人们的艺术活动可能是他们接触外界现实的重要方式,这是精神整体追求平衡的自然反应。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折射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将潜意识内容视觉化。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就会将内心深处的情绪、动机、冲突、价值观和愿望投射在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隐藏和压抑的内容释放出来,对过去进行重建。在绘画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将抽象的东西具體化,为治疗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在信息以进行治疗。
已有的研究证明绘画治疗在处理情绪冲突、创伤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1996年,Reese报告了绘画心理治疗在情绪冲突的表达方面所做的研究。他对16名年龄在5~12岁的具有情绪和行为困扰的儿童进行绘画心理治疗,探讨了绘画治疗作为情绪表达方式的特点与机制。在这之前,Carolan研究了5名有情绪困扰的青春期少年使用绘画表达自我形象,结果发现绘画有利于揭示青少年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绘画疗法的操作方式灵活,主要是治疗师以患者创作的绘画为中介,对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投射潜意识的绘画形式有三类:第一类是自由绘画,第二类是规定了内容的绘画,第三类是对未完成的绘画进行添补。对绘画作品的解释应首先由专业人员进行,其次,患者本人的解释也很重要。
治疗形式上,既可采取个人治疗也可采取集体治疗。研究发现,集体绘画治疗有利于成员更多地接触他人与反观自身,对治疗十分有利。
3.舞蹈疗法
舞蹈治疗是指运用有节律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通过身心融合的艺术形式达到心理康复效果的治疗方法。 舞蹈以身体动作、姿态、节律等表现出内心感受,舞蹈心理治疗是以人体表情和动作的心理治疗功能来平衡统一身、心、智和社交功能的现代康复专业与健康学科。这门专业综合了人体表现性艺术、心理治疗学、身心治疗学和动作分析学,系统地调动人性中本有的健康本能,来治疗心理、情绪、行为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创伤或障碍,进而提高自我意识,改善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潜力的发挥。
1940年美国 Marian Chance 把舞蹈和疾病联系起来,1966 年美国创立舞蹈疗法协会,1992 年日本创立舞蹈疗法协会。舞蹈治疗通过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达到自我控制、发泄、调整情绪的目的,以身体动作来表现、交流感情体验,从非言语的角度,达到心身统一而治愈疾病,可以用于集体治疗和个人治疗。对照研究表明,舞蹈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有社会康复功能。
4.戏剧治疗
戏剧治疗是指用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的艺术心理治疗。“戏剧”的核心内涵是表演,因此必须有实质的动作。戏剧能够集中表现生命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再现这种关系的作用方式和影响,使当事人有机会从做中学,经历并认识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在这种个人与团体的互动关系中,当事人可以自发地尝试并探讨生命经验,达到缓解情绪、促进社会学习、化解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等效果,从而促进当事人的人格成长和身心健康,帮助当事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发挥其潜能。
戏剧能净化心灵、释放情绪,并具有矫正和治疗的功效,对戏剧最早的记载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戏剧治疗成为一种专业化的治疗实践,则要归功于英国现代教育学先驱彼得·史莱德(Peter Slade),他在20世纪30年代将儿童戏剧作为一种宣泄方法,帮助学业不良或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的开拓性工作对于戏剧治疗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