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每年要淘汰4000万吨家电,等待二次利用的旧电脑和旧手机等电子产品堆成了一座座有毒的废物小山。
电子垃圾的坟墓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西兰普,空气中弥漫着塑料、化学制品和金属燃烧时散发出的恶臭。拆解电子垃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半大的孩子们也骑着三轮车在家附近转悠着回收废旧电脑。
每年都有1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加纳垃圾填埋场,以电视、显示器、打印机和传真机为主。一个加纳少年在垃圾填埋场燃烧一天旧电器并从中提炼出有色金属,最多能挣2美元。
亚洲一些城市每年要处理约3000万吨废旧家电。一些地区以处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和酸蚀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为主。而加纳则专门从事更原始的加工技术——燃烧法,主要提炼金属铜。
几乎所有报废的电子产品都是从西方国家运到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港口,再从那里由卡车运到加纳的。拉各斯港口每个月都要接收近50万吨废旧电视和监控器。
通常,西方人道主义组织都以“人道援助”为名为这些电子垃圾办理出口手续。一家丹麦媒体曾举例,一家英国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曾以“人道援助”名义送给加纳1万台电脑的“大礼”,其中能使用的仅有2000台。
现代加纳企业掌握了另一种加工废旧电子产品的方法。加纳现在已有几十家私有企业,可以通过“网店”以每台10美元的低价回收到西方国家的旧电脑,深度加工后可获取最高150美元的利润。
但95%的电子垃圾处理“专家”都还在垃圾填埋场从事燃烧有色金属的工作。一个少年在垃圾填埋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仅能赚到2美元。
回收电子垃圾每年给加纳带来1亿到2.5亿美元的收益。垃圾填埋场共有员工2万人,还有20万人以其他身份参与其中,如矿工、警卫、经销商、物流、腐败官员等。
在一个电子废品收集专业户的住所,地上堆着旧电脑主板和旧显示屏。支架上的气焊枪发出咝咝声,一个身材健硕的人手里拿着印刷电路板在气焊枪的火焰下烘烤。为取出电路板里的芯片,就要将里面焊接的各种元件熔化。光秃秃的地板上坐着两个半大的孩子,他们正在用铆钉枪和螺钉刀代替凿子拆解电脑硬盘:在电脑机箱侧面敲打了几下,机箱金属壳的焊缝裂开了,硬盘的指示灯还在不停地闪烁,但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些灯,而是那些藏在硬盘角落里的小磁头。这些小磁头是由贵重稀土金属钕制成。女人们在电炉上烧热主板,熔化了连接元件的焊接后,用平口钳取出芯片。
每台废旧电脑平均可以获利7欧元——为了这笔钱,孩子和成年人要付出健康的代价。每次敲打机箱扬起的有毒铅尘都会进入人体内,并对大脑造成损伤。主板和电缆燃烧时,致癌烟雾会进入呼吸道。在印度,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此类问题,试图根据劳动保护和环保标准调控电子回收贸易,借助二次回收利用的生态技术帮助经销商转型产业。
在城郊,被掏空的主板被扔进含有酸性化学物质的大油桶里。天空中升腾起一团团浓郁的褐色浓烟。酸处理可以从活泼金属(易氧化的非贵重金属)中精炼出贵重金属。
这些回收电子垃圾的地区看上去像一个个巨大的垃圾坑,被称为“电子垃圾的坟墓”。这些地方的饮用水需要用水车运来,因为周围的水库都已被毒化,当地河流也被污染。这些城市还有一个令人堪忧的纪录:空气中含二噁英(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水平居世界前列。当地女性流产率比其他地区高出4倍之多,70%的孩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
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场。每天都有大量废旧电视、电脑和手机从港口的船只卸下,其中大多数电子垃圾来自发达国家。
早在1989年,就有100多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理的《巴塞尔公约》。该文件明确规定,只允许将可用和可维修的旧电子产品运往国外。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关都做不到对那些堆成山的电子垃圾一一仔细核查。因此,全世界每年还是会有约4000万吨电子垃圾流向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中国、加纳、尼日利亚和越南,他们会从电子垃圾中提取有色金属,赚取微薄的利润。
电子垃圾二次利用的生态循环可以在其原生产地进行。例如,在比利时北部的安特卫普或德国的汉堡,就有加工金属废料的现代生产线。电子垃圾可以为许多西方国家谋利,它们是真正的贵重原料。例如,每公斤旧手机含有约200毫克纯金——比每公斤含金矿石的纯金含量高40倍。世界电子垃圾场每年都会沉积大量纯金及包括铂、银、铜、锂、镓、钯、铟、钴、钽和铍在内的其他贵重金属。
不难猜到,电子垃圾主要的制造者就是发达国家,他们将自己制造的80%的垃圾都运往国外。据联合国专家预测,到2020年这些国家产出的电子垃圾将翻5倍。
惊天内幕
为什么世界上会淘汰如此之多的电子产品?首先,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其次,电子产品的坚固耐用程度越来越低——电源装置经常出故障。以前的老式阴极电子射线管电视机差不多能用15年之久,而如今的等离子配电屏电视机最多只能熬过5个年头,就会由于电池故障出毛病。但事实上,维修可能要比再买台新的花更多钱,修理旧电器对生产商来说利润很小,而且经常出现因配套零部件缺乏而无法维修的现象。 现代智能电视内置多媒体播放器,有巨大的液晶显示屏和超高分辨率,声效也非常赞,但只因变压器里的一个小问题就可能瞬间报废。这就是所谓的“技术进步”?
在加利福尼亚,研究者利尔曼发现了电子产品报废的真正原因。在消防站的天花板上孤零零地亮着一盏极其普通的电灯。首批这种电灯在1901年被点亮。这种60瓦特的长寿电灯有的已经亮了100多年,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工作的电灯”,近几年这些灯也只开关过几次而已。
在生产这种电灯的那个年代,所有其他电灯的寿命也都非常长。但这就是症结所在——电灯寿命太长了!1924年,生产商决定暗地里缩短电灯寿命到数千小时,以保障人们对自己产品的稳定需求。他们委托工厂改用寿命更短的白炽灯丝。这种灯丝潜在缺陷的惊人内幕,在1941年才公布于众,但此时电灯的使用寿命早已大不如从前了。直至2012年,欧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禁止生产和进口白炽灯,但他们只冠冕堂皇地说白炽灯虽然更亮,但使用寿命短,丝毫没有提到其中的人为因素。
产品更新换代是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要基础。这种经济体制的第一次崩塌是在1929年10月24日,一切都始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崩盘,终于,一场持续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成为这次经济崩溃的收尾。此前20年里,美国曾经历了真正的经济飞跃,电气化和批量生产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一批一次性产品就在那时开始出现,一次性铁瓶塞、一次性面巾纸和一次性假领子等等。但同时,节约也开始被认为是落伍的行为,“扔掉所有不需要的东西”成了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和提升幸福感的基础条件。生产商努力促进新的供需关系,“一切以获利为目的”也成为他们在这个期间最流行的口号之一。
但紧接着,经济大萧条又让美国人重新拾起节约的品质。需求下跌,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面临着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商人和金融家开始热衷于寻找走出这种复杂困境的新出口。加拿大社会学家吉勒斯·斯莱德曾在其书中提到“计划报废”的概念。“计划报废”是指控制产品寿命以鼓励购买者替换产品;为增加销量故意制造不耐用商品,“生产就是为了维修”。1932年,纽约地产大亨伯纳德·伦敦甚至提出了更极端的方案:鞋、车甚至房子等都应该生产出一次性的,并在立法层面上明确所有产品的适用年限,例如汽车——5年,建筑——25年,时间期满产品就送去做废品,等待二次利用,房屋则拆除。当然,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但“计划报废”似乎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特点。
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电脑领域。德国信息技术专家斯文·斯特鲁热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点。有一次,斯特鲁热那的打印机出了故障,技术服务人员在电话里十分确定地告知他打印机需要维修。但斯特鲁热那对此满是疑惑,因为他的打印机几乎是全新的!斯特鲁热那便上网一探究竟,却无意间有了惊人的意外发现:他找到了这家打印机公司前员工的博客,这位员工曾长期从事售后技术维修工作。博主曝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秘密:该打印机生产商在打印机内敷设了打印页面计数器,一旦达到限定额,打印机就会自动“封锁”工作系统。他还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破解这种漏洞的方法,还曝出这家家电生产商在其他电器中也安置了类似的漏洞设备。
类似的潜在“陷阱”经常隐藏在手机和电脑里。通常情况下,这些精心布置在电子组件中的“定时炸弹”很难被人发现。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漏洞——电池、CPU冷却风扇和系统风扇、铰链支架。3年后,许多电脑的处理器或显卡就会出现故障。“笔记本电脑实际上根本没办法修理,只能替换新的部件。” 斯特鲁热那说。但程序缺陷设计并不是吸引新的购买力的唯一方法。通常,我们都会在精神上被灌输我们的旧东西该淘汰了。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半换一次手机,而日本人更频繁——一年。
电脑和智能手机正在急速发展。新产品出现了,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满足于那些又旧运行速度又慢的电子产品呢?“功能报废”是人们淘汰日常电子产品的主要原因。生产商除了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有吸引购买力的其他方法——生产“报废商品”。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零部件生产变得无利可图,因此我们经常在售后服务中心看到,一个小部件出问题后,却要换一整个组件,维修价格也因此翻倍,有时购买新的甚至会更便宜,因为生产商压根就没有生产这种小零件供维修使用。
iFixit网站的创始人凯勒·万斯批评了他们的这种手腕:“这种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使维修电子产品变得更复杂、更昂贵,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轻易地丢弃旧东西。”
该如何与这种现象作斗争?法国社会学家安德烈·高兹认为,政府应该对寿命长的产品实行上税优惠政策。生产商和销售商应该在维修手册上列清单标明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常见故障及其维修费用和保修期限。我们要重新让节约成为时尚。 合理利用
欧盟国家每年都会堆积出一座重达600万吨的电子垃圾山,但它们出售这些废品不按件数,也不按欧元计算,而是称重,按更划算的货币计算。如果没有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和电脑等家用电器,我们很难想象该如何生活。平均每个欧盟公民每年都要产出14公斤电子和电器废料。
这些电子垃圾还有一个非常令人堪忧的“特点”: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问题”材质——对环境有害和难以处理的含剧毒的铅、汞、铬和镉等。
尽管欧盟在废旧家电二次回收利用领域已有重大进展,仍有90%的电子垃圾要在垃圾加工厂焚烧或填埋。
为遏制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最大程度地减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担,电子垃圾回收二次利用早已被列入欧盟的议程。欧盟针对电子垃圾二次利用不同方面的问题制定了新规则,其中之一就是提倡在工业上减少使用“问题”材料,尤其是含毒害物质的,尽可能使用对自然环境“友好型”的材料。
当然,减少电子垃圾最根本上还是要从生厂商出发,实行“生产者负责”制,即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制造商回收自己的废旧产品,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器垃圾问题。此外,税收改革也是促进环保的一项重要手段,实施 “税收转移”——对有损环境者增税,并将这些税收用于环保。生产商还要在所有可回收的电子产品的广告、产品包装和销售现场,警示污染风险,醒目标明强制回收。
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众所周知,许多欧洲国家的公民都会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食品废物、玻璃、塑料和金属。通过垃圾分类可避免乱丢电子废弃物。“问题”垃圾有指定的排放地,如收音机或电动剃须刀,并要对错误分类者进行罚款。电子垃圾中,一些垃圾如果不规范处理的话将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如光盘含有的特种塑料,硒鼓、墨盒中的残墨等也被归为有害垃圾。因此在分类电子垃圾时,可将这些小部件单独包装起来,投到专门的回收箱中。
造成人们对电子垃圾回收二次利用意识淡薄的罪魁祸首,就是电器商城经常性的低价大促销。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家电公司“埃尔多拉多”从2010年秋开始在全俄推行“回收利用大回馈”行动:收回旧设备,同时消费者将得到购买一个新产品的折扣。能使人们爽快交出旧家电的方法就是再给他们一个新的!该电器公司开出的条件十分具有吸引力,因此从2010到2013,仅3年的时间,他们就收集了200万台旧家电,占地35万立方米。这些旧家电在还没有完全报废之前,就被有效地收集在一起,进行了统一的回收利用。一年后,他们的这个方法被其他许多商家采纳。
我们似乎总是有计划地把东西变成废品,每隔一两年都会丢弃某样还能用的东西。美国也曾有民间组织专门为旧电子产品寻找更好的去处,在赋予它们新使命的同时,帮助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将捐献的旧电脑翻新,送给世界各地的捐助申请人。这样一举两得:既帮助他人改善生活,又能减少电子垃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不要冷漠。我们可以呼吁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尤其是孩子——未来生态文化的承载者,让所有人一起有效利用旧电子产品。
妥善处置电子垃圾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在德国,所有电器专卖店,甚至包括网店,都有义务回收市民的任何旧电器,包括像吹风机一样的小型电器,而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德国各州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电器回收的相关法规。在旧电器回收与再利用方面,德国的确走在了欧盟的前列。
在德国,由各地直属市政企业负责旧电器的回收。这些企业还专门提供网络和上门自取旧电器的服务。一些城市允许丢弃电器垃圾,但当地相关部门规定,只能在每周的某一天将电器垃圾扔到指定地点,然后统一回收。像柏林这样的城市不允许随便扔旧电器,但只要给指定机构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就有专人上门服务,居民要根据电器体积大小交纳运输费用和处置费。但如果居民自己开车将废旧电器送到回收中心,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处理旧电器的高技术在废弃电器物尽其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科学的整理分类后,可使用的旧电器经安全质检、更换旧部件、清理消毒后进行再利用。丧失使用价值的废电器则需在环保部门认可的拆卸场按金属、塑料、电路板、电气元件等分类,送交专业化处理:熔炼、化学分解或焚烧处置。焚烧后的灰烬可以制砖或填埋。德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有效回收旧电器上全部材料的溶解技术:将废旧电器放入专门的溶解池,经数小时溶解后再进行一次处理,将可再利用的物质分离出,剩余部分可转换为有使用价值的二次原料。电子垃圾,大到洗衣机、冰箱、炉灶等大型家电,小到收音机、咖啡机、电吹风等小型电器,还有显示屏、电话、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它们的零部件都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回收再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获得很多珍贵的金属材料。
很多被高收入家庭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器功能完好,德国各地的跳蚤市场便为这些旧电器提供了再利用的机会。据统计,德国旧货市场销售的旧电器占全部废旧电器的7%左右,其中有两三百万年轻人是接受旧电器的队伍中的主力。 德国还创建了旧电器注册特别基金,通过对全国各回收利用地数据的分析,决定在哪里设立回收站更方便,哪里需要集装箱运输等。
在德国,电子垃圾的回收率达到84%,利用率为96%。欧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德国通过二次利用电子垃圾减少了45%的电子垃圾排放,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5%。
[编译自俄罗斯网站]
电子垃圾的坟墓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西兰普,空气中弥漫着塑料、化学制品和金属燃烧时散发出的恶臭。拆解电子垃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半大的孩子们也骑着三轮车在家附近转悠着回收废旧电脑。
每年都有1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加纳垃圾填埋场,以电视、显示器、打印机和传真机为主。一个加纳少年在垃圾填埋场燃烧一天旧电器并从中提炼出有色金属,最多能挣2美元。
亚洲一些城市每年要处理约3000万吨废旧家电。一些地区以处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和酸蚀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为主。而加纳则专门从事更原始的加工技术——燃烧法,主要提炼金属铜。
几乎所有报废的电子产品都是从西方国家运到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港口,再从那里由卡车运到加纳的。拉各斯港口每个月都要接收近50万吨废旧电视和监控器。
通常,西方人道主义组织都以“人道援助”为名为这些电子垃圾办理出口手续。一家丹麦媒体曾举例,一家英国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曾以“人道援助”名义送给加纳1万台电脑的“大礼”,其中能使用的仅有2000台。
现代加纳企业掌握了另一种加工废旧电子产品的方法。加纳现在已有几十家私有企业,可以通过“网店”以每台10美元的低价回收到西方国家的旧电脑,深度加工后可获取最高150美元的利润。
但95%的电子垃圾处理“专家”都还在垃圾填埋场从事燃烧有色金属的工作。一个少年在垃圾填埋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仅能赚到2美元。
回收电子垃圾每年给加纳带来1亿到2.5亿美元的收益。垃圾填埋场共有员工2万人,还有20万人以其他身份参与其中,如矿工、警卫、经销商、物流、腐败官员等。
在一个电子废品收集专业户的住所,地上堆着旧电脑主板和旧显示屏。支架上的气焊枪发出咝咝声,一个身材健硕的人手里拿着印刷电路板在气焊枪的火焰下烘烤。为取出电路板里的芯片,就要将里面焊接的各种元件熔化。光秃秃的地板上坐着两个半大的孩子,他们正在用铆钉枪和螺钉刀代替凿子拆解电脑硬盘:在电脑机箱侧面敲打了几下,机箱金属壳的焊缝裂开了,硬盘的指示灯还在不停地闪烁,但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些灯,而是那些藏在硬盘角落里的小磁头。这些小磁头是由贵重稀土金属钕制成。女人们在电炉上烧热主板,熔化了连接元件的焊接后,用平口钳取出芯片。
每台废旧电脑平均可以获利7欧元——为了这笔钱,孩子和成年人要付出健康的代价。每次敲打机箱扬起的有毒铅尘都会进入人体内,并对大脑造成损伤。主板和电缆燃烧时,致癌烟雾会进入呼吸道。在印度,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此类问题,试图根据劳动保护和环保标准调控电子回收贸易,借助二次回收利用的生态技术帮助经销商转型产业。
在城郊,被掏空的主板被扔进含有酸性化学物质的大油桶里。天空中升腾起一团团浓郁的褐色浓烟。酸处理可以从活泼金属(易氧化的非贵重金属)中精炼出贵重金属。
这些回收电子垃圾的地区看上去像一个个巨大的垃圾坑,被称为“电子垃圾的坟墓”。这些地方的饮用水需要用水车运来,因为周围的水库都已被毒化,当地河流也被污染。这些城市还有一个令人堪忧的纪录:空气中含二噁英(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水平居世界前列。当地女性流产率比其他地区高出4倍之多,70%的孩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
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场。每天都有大量废旧电视、电脑和手机从港口的船只卸下,其中大多数电子垃圾来自发达国家。
早在1989年,就有100多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理的《巴塞尔公约》。该文件明确规定,只允许将可用和可维修的旧电子产品运往国外。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关都做不到对那些堆成山的电子垃圾一一仔细核查。因此,全世界每年还是会有约4000万吨电子垃圾流向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中国、加纳、尼日利亚和越南,他们会从电子垃圾中提取有色金属,赚取微薄的利润。
电子垃圾二次利用的生态循环可以在其原生产地进行。例如,在比利时北部的安特卫普或德国的汉堡,就有加工金属废料的现代生产线。电子垃圾可以为许多西方国家谋利,它们是真正的贵重原料。例如,每公斤旧手机含有约200毫克纯金——比每公斤含金矿石的纯金含量高40倍。世界电子垃圾场每年都会沉积大量纯金及包括铂、银、铜、锂、镓、钯、铟、钴、钽和铍在内的其他贵重金属。
不难猜到,电子垃圾主要的制造者就是发达国家,他们将自己制造的80%的垃圾都运往国外。据联合国专家预测,到2020年这些国家产出的电子垃圾将翻5倍。
惊天内幕
为什么世界上会淘汰如此之多的电子产品?首先,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其次,电子产品的坚固耐用程度越来越低——电源装置经常出故障。以前的老式阴极电子射线管电视机差不多能用15年之久,而如今的等离子配电屏电视机最多只能熬过5个年头,就会由于电池故障出毛病。但事实上,维修可能要比再买台新的花更多钱,修理旧电器对生产商来说利润很小,而且经常出现因配套零部件缺乏而无法维修的现象。 现代智能电视内置多媒体播放器,有巨大的液晶显示屏和超高分辨率,声效也非常赞,但只因变压器里的一个小问题就可能瞬间报废。这就是所谓的“技术进步”?
在加利福尼亚,研究者利尔曼发现了电子产品报废的真正原因。在消防站的天花板上孤零零地亮着一盏极其普通的电灯。首批这种电灯在1901年被点亮。这种60瓦特的长寿电灯有的已经亮了100多年,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工作的电灯”,近几年这些灯也只开关过几次而已。
在生产这种电灯的那个年代,所有其他电灯的寿命也都非常长。但这就是症结所在——电灯寿命太长了!1924年,生产商决定暗地里缩短电灯寿命到数千小时,以保障人们对自己产品的稳定需求。他们委托工厂改用寿命更短的白炽灯丝。这种灯丝潜在缺陷的惊人内幕,在1941年才公布于众,但此时电灯的使用寿命早已大不如从前了。直至2012年,欧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禁止生产和进口白炽灯,但他们只冠冕堂皇地说白炽灯虽然更亮,但使用寿命短,丝毫没有提到其中的人为因素。
产品更新换代是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要基础。这种经济体制的第一次崩塌是在1929年10月24日,一切都始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崩盘,终于,一场持续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成为这次经济崩溃的收尾。此前20年里,美国曾经历了真正的经济飞跃,电气化和批量生产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一批一次性产品就在那时开始出现,一次性铁瓶塞、一次性面巾纸和一次性假领子等等。但同时,节约也开始被认为是落伍的行为,“扔掉所有不需要的东西”成了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和提升幸福感的基础条件。生产商努力促进新的供需关系,“一切以获利为目的”也成为他们在这个期间最流行的口号之一。
但紧接着,经济大萧条又让美国人重新拾起节约的品质。需求下跌,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面临着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商人和金融家开始热衷于寻找走出这种复杂困境的新出口。加拿大社会学家吉勒斯·斯莱德曾在其书中提到“计划报废”的概念。“计划报废”是指控制产品寿命以鼓励购买者替换产品;为增加销量故意制造不耐用商品,“生产就是为了维修”。1932年,纽约地产大亨伯纳德·伦敦甚至提出了更极端的方案:鞋、车甚至房子等都应该生产出一次性的,并在立法层面上明确所有产品的适用年限,例如汽车——5年,建筑——25年,时间期满产品就送去做废品,等待二次利用,房屋则拆除。当然,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但“计划报废”似乎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特点。
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电脑领域。德国信息技术专家斯文·斯特鲁热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点。有一次,斯特鲁热那的打印机出了故障,技术服务人员在电话里十分确定地告知他打印机需要维修。但斯特鲁热那对此满是疑惑,因为他的打印机几乎是全新的!斯特鲁热那便上网一探究竟,却无意间有了惊人的意外发现:他找到了这家打印机公司前员工的博客,这位员工曾长期从事售后技术维修工作。博主曝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秘密:该打印机生产商在打印机内敷设了打印页面计数器,一旦达到限定额,打印机就会自动“封锁”工作系统。他还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破解这种漏洞的方法,还曝出这家家电生产商在其他电器中也安置了类似的漏洞设备。
类似的潜在“陷阱”经常隐藏在手机和电脑里。通常情况下,这些精心布置在电子组件中的“定时炸弹”很难被人发现。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漏洞——电池、CPU冷却风扇和系统风扇、铰链支架。3年后,许多电脑的处理器或显卡就会出现故障。“笔记本电脑实际上根本没办法修理,只能替换新的部件。” 斯特鲁热那说。但程序缺陷设计并不是吸引新的购买力的唯一方法。通常,我们都会在精神上被灌输我们的旧东西该淘汰了。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半换一次手机,而日本人更频繁——一年。
电脑和智能手机正在急速发展。新产品出现了,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满足于那些又旧运行速度又慢的电子产品呢?“功能报废”是人们淘汰日常电子产品的主要原因。生产商除了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有吸引购买力的其他方法——生产“报废商品”。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零部件生产变得无利可图,因此我们经常在售后服务中心看到,一个小部件出问题后,却要换一整个组件,维修价格也因此翻倍,有时购买新的甚至会更便宜,因为生产商压根就没有生产这种小零件供维修使用。
iFixit网站的创始人凯勒·万斯批评了他们的这种手腕:“这种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使维修电子产品变得更复杂、更昂贵,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轻易地丢弃旧东西。”
该如何与这种现象作斗争?法国社会学家安德烈·高兹认为,政府应该对寿命长的产品实行上税优惠政策。生产商和销售商应该在维修手册上列清单标明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常见故障及其维修费用和保修期限。我们要重新让节约成为时尚。 合理利用
欧盟国家每年都会堆积出一座重达600万吨的电子垃圾山,但它们出售这些废品不按件数,也不按欧元计算,而是称重,按更划算的货币计算。如果没有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和电脑等家用电器,我们很难想象该如何生活。平均每个欧盟公民每年都要产出14公斤电子和电器废料。
这些电子垃圾还有一个非常令人堪忧的“特点”: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问题”材质——对环境有害和难以处理的含剧毒的铅、汞、铬和镉等。
尽管欧盟在废旧家电二次回收利用领域已有重大进展,仍有90%的电子垃圾要在垃圾加工厂焚烧或填埋。
为遏制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最大程度地减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担,电子垃圾回收二次利用早已被列入欧盟的议程。欧盟针对电子垃圾二次利用不同方面的问题制定了新规则,其中之一就是提倡在工业上减少使用“问题”材料,尤其是含毒害物质的,尽可能使用对自然环境“友好型”的材料。
当然,减少电子垃圾最根本上还是要从生厂商出发,实行“生产者负责”制,即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制造商回收自己的废旧产品,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器垃圾问题。此外,税收改革也是促进环保的一项重要手段,实施 “税收转移”——对有损环境者增税,并将这些税收用于环保。生产商还要在所有可回收的电子产品的广告、产品包装和销售现场,警示污染风险,醒目标明强制回收。
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众所周知,许多欧洲国家的公民都会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食品废物、玻璃、塑料和金属。通过垃圾分类可避免乱丢电子废弃物。“问题”垃圾有指定的排放地,如收音机或电动剃须刀,并要对错误分类者进行罚款。电子垃圾中,一些垃圾如果不规范处理的话将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如光盘含有的特种塑料,硒鼓、墨盒中的残墨等也被归为有害垃圾。因此在分类电子垃圾时,可将这些小部件单独包装起来,投到专门的回收箱中。
造成人们对电子垃圾回收二次利用意识淡薄的罪魁祸首,就是电器商城经常性的低价大促销。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家电公司“埃尔多拉多”从2010年秋开始在全俄推行“回收利用大回馈”行动:收回旧设备,同时消费者将得到购买一个新产品的折扣。能使人们爽快交出旧家电的方法就是再给他们一个新的!该电器公司开出的条件十分具有吸引力,因此从2010到2013,仅3年的时间,他们就收集了200万台旧家电,占地35万立方米。这些旧家电在还没有完全报废之前,就被有效地收集在一起,进行了统一的回收利用。一年后,他们的这个方法被其他许多商家采纳。
我们似乎总是有计划地把东西变成废品,每隔一两年都会丢弃某样还能用的东西。美国也曾有民间组织专门为旧电子产品寻找更好的去处,在赋予它们新使命的同时,帮助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将捐献的旧电脑翻新,送给世界各地的捐助申请人。这样一举两得:既帮助他人改善生活,又能减少电子垃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最重要的是不要冷漠。我们可以呼吁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尤其是孩子——未来生态文化的承载者,让所有人一起有效利用旧电子产品。
妥善处置电子垃圾已经上升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在德国,所有电器专卖店,甚至包括网店,都有义务回收市民的任何旧电器,包括像吹风机一样的小型电器,而且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德国各州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电器回收的相关法规。在旧电器回收与再利用方面,德国的确走在了欧盟的前列。
在德国,由各地直属市政企业负责旧电器的回收。这些企业还专门提供网络和上门自取旧电器的服务。一些城市允许丢弃电器垃圾,但当地相关部门规定,只能在每周的某一天将电器垃圾扔到指定地点,然后统一回收。像柏林这样的城市不允许随便扔旧电器,但只要给指定机构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就有专人上门服务,居民要根据电器体积大小交纳运输费用和处置费。但如果居民自己开车将废旧电器送到回收中心,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处理旧电器的高技术在废弃电器物尽其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科学的整理分类后,可使用的旧电器经安全质检、更换旧部件、清理消毒后进行再利用。丧失使用价值的废电器则需在环保部门认可的拆卸场按金属、塑料、电路板、电气元件等分类,送交专业化处理:熔炼、化学分解或焚烧处置。焚烧后的灰烬可以制砖或填埋。德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有效回收旧电器上全部材料的溶解技术:将废旧电器放入专门的溶解池,经数小时溶解后再进行一次处理,将可再利用的物质分离出,剩余部分可转换为有使用价值的二次原料。电子垃圾,大到洗衣机、冰箱、炉灶等大型家电,小到收音机、咖啡机、电吹风等小型电器,还有显示屏、电话、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它们的零部件都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回收再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获得很多珍贵的金属材料。
很多被高收入家庭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器功能完好,德国各地的跳蚤市场便为这些旧电器提供了再利用的机会。据统计,德国旧货市场销售的旧电器占全部废旧电器的7%左右,其中有两三百万年轻人是接受旧电器的队伍中的主力。 德国还创建了旧电器注册特别基金,通过对全国各回收利用地数据的分析,决定在哪里设立回收站更方便,哪里需要集装箱运输等。
在德国,电子垃圾的回收率达到84%,利用率为96%。欧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德国通过二次利用电子垃圾减少了45%的电子垃圾排放,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5%。
[编译自俄罗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