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革营林生产体制、在实践环节中强化管理职能的问题;加强营林生产与林业资源的利用要在实践环节中强化 才能使市场经济发展与营林生产的关系与加强进行营林生产管理中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问题;实践环节
0.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林业资源利用得到开放和利用,但荏苒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存在着利用效率低、加工工艺落后、利用数量不足问题,因此,加强林业发展是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的基础,只林业得到发展,才能使林业资源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林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林业的投资幅度,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制度的改革可以对我国林区资源利用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我国林改配套制度不完善,林业资源利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林业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林业生态保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顺利实现我国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备林业生态体系构建的目标,需要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予以保障。
1.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生产管理体质在主体上比较模糊,营林生产管理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成分的多元化进程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营林生产的建设类型单一、营林生产中对林木更替不及时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1)营林生产管理和育苗生产管理在形式跟不上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市场。(2)更新造林中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上的失误。(3)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长远打算,在造用中结合不紧密,在营林生产中缺乏商业价值的考虑,营林生产的木材原料供应将面临危机。(4)集约营林生产丰产林、小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在营林生产中经营管理措施要防止短期行为,坚决要在营林生产的管理措施中下功夫。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有力推进,营林生产管理已成为提高林业再生产的主要条件,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质量水平,使林木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是营林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是营林生产管理的基础,这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营林生产林地随意挪作它用,每年“蚕食”不少。因此加强营林生产林地的保护和管理,保证营林生产规划的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2.改革营林生产体制,在实践环节中强化管理职能
营林生产管理机构由原来多家(营林科、基地办、基金站、规划队、林业站)管理改变为营林生产投资公司及分公司分层统一管理体制。使营林生产的投资公司真正成为营林生产资金投入的主体。营林生产的有偿投资、联营合作造林或租赁山场造林,全部由营林生产投资公司代表与产权单位签订协议,林业站为经办单位,造林类型全部为“营林生产工程林基地”。
3.营林生产与林业资源的利用,要在实践环节中强化
加强营林生产对林业资源利用既有现实的意义和历史意义。其重要性主要是从林业资源产权功能上表现出来的。林业资源产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产权主体的激励、约束和对林业资源配置优化方面。由于林业资源产权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林业资源产权的所有者必然要发挥林业资源产权的作用,希望在实现林业资源产权主体物质利益时,可以避免林业资源的浪费。尽管产权未必会使产权主体最优地利用林业资源,但是产权可以激励主体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林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同时,林业资源产权关系又演变成责任关系,即约束产权主体对自己林业资源产权的保护。一旦界定了林业资源产权,就有了林业资源产权的法律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主体就会主动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不受破坏,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质利益的驱动还会促进营林生产中林业资源产权的流动,林业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可以转换到最善于利用林业资源的人手里。由此可见,无论从发挥人们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还是从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上,加强营林生产发展一定会对林业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3.1市场经济发展与营林生产的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与营林生产的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的林木种植业,还包含经济林的培育业等新型产业。发达国家的营林生产体系要达到:森林资源总量的丰富,人均蓄积量达到1.08hm2和62.80m3的世界平均水平,营林生产单位面积产出率高,最低要达到106m3的世界平均水平;采用营林生产经营方式扩大森林资源培育规模,满足国内的工业原料需求;充分利用营林生产中队种植野生植物、养殖野生动物,提高林地的利用率;鼓励任何形式的投资者建立特色的营林生产基地和花卉基地等。营林生产的培育业不仅要为营林生产提供原材料保障,也要为生态建设提供资源基础。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加大造林力度,保障生态公益林的采伐与更新配套,促进营林生产的利用率,使之产生极大的提高。
3.2加强进行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保证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林业产业结构追求的一种最优状态,这是为了在林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最优效益的目标下,达到林业各产业和谐发展的状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形势下,林业产业应谋求与自然环境平衡,这要求林业部门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密切关注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的生态和环境后果。即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还包含林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利用林区闲置资源,多层次开发利用营林生产的用地。
4.结语
加强营林生产的发展,要在实践环节中得以落实,这是我国不同林业生产业发展的重点。要在营林生产的集中林区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尤其要重视营林生产在发展木、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由于林业制品业涉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约束,我国在营林生产、发展林区造纸产业时,还应朝着高效率、高质量、低排放、低消耗的目标发展,力求循环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原则发展。在发展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时,还应重点推进产业企业的兼并重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同时,在发展营林生产过程中还应坚持,用企业化的方式、市场化的运作,开发各种各样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力争使营林生产的资源做到更好的为人类提供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安峰.加快林业发展 推动生态建设——论新疆林业资源与林业发展.吉林农业,2011,05.
[2]杨晓雯,杜一花.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措施探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
[3]孙立国.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吉林农业,2011,(12).
【关键词】营林生产;管理问题;实践环节
0.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林业资源利用得到开放和利用,但荏苒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存在着利用效率低、加工工艺落后、利用数量不足问题,因此,加强林业发展是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的基础,只林业得到发展,才能使林业资源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林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林业的投资幅度,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制度的改革可以对我国林区资源利用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我国林改配套制度不完善,林业资源利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林业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林业生态保护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要顺利实现我国林区比较发达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备林业生态体系构建的目标,需要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予以保障。
1.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生产管理体质在主体上比较模糊,营林生产管理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成分的多元化进程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营林生产的建设类型单一、营林生产中对林木更替不及时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1)营林生产管理和育苗生产管理在形式跟不上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市场。(2)更新造林中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过高;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上的失误。(3)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长远打算,在造用中结合不紧密,在营林生产中缺乏商业价值的考虑,营林生产的木材原料供应将面临危机。(4)集约营林生产丰产林、小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在营林生产中经营管理措施要防止短期行为,坚决要在营林生产的管理措施中下功夫。近年来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有力推进,营林生产管理已成为提高林业再生产的主要条件,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质量水平,使林木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是营林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是营林生产管理的基础,这也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营林生产林地随意挪作它用,每年“蚕食”不少。因此加强营林生产林地的保护和管理,保证营林生产规划的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2.改革营林生产体制,在实践环节中强化管理职能
营林生产管理机构由原来多家(营林科、基地办、基金站、规划队、林业站)管理改变为营林生产投资公司及分公司分层统一管理体制。使营林生产的投资公司真正成为营林生产资金投入的主体。营林生产的有偿投资、联营合作造林或租赁山场造林,全部由营林生产投资公司代表与产权单位签订协议,林业站为经办单位,造林类型全部为“营林生产工程林基地”。
3.营林生产与林业资源的利用,要在实践环节中强化
加强营林生产对林业资源利用既有现实的意义和历史意义。其重要性主要是从林业资源产权功能上表现出来的。林业资源产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产权主体的激励、约束和对林业资源配置优化方面。由于林业资源产权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林业资源产权的所有者必然要发挥林业资源产权的作用,希望在实现林业资源产权主体物质利益时,可以避免林业资源的浪费。尽管产权未必会使产权主体最优地利用林业资源,但是产权可以激励主体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林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同时,林业资源产权关系又演变成责任关系,即约束产权主体对自己林业资源产权的保护。一旦界定了林业资源产权,就有了林业资源产权的法律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主体就会主动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不受破坏,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质利益的驱动还会促进营林生产中林业资源产权的流动,林业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可以转换到最善于利用林业资源的人手里。由此可见,无论从发挥人们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还是从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上,加强营林生产发展一定会对林业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3.1市场经济发展与营林生产的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与营林生产的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的林木种植业,还包含经济林的培育业等新型产业。发达国家的营林生产体系要达到:森林资源总量的丰富,人均蓄积量达到1.08hm2和62.80m3的世界平均水平,营林生产单位面积产出率高,最低要达到106m3的世界平均水平;采用营林生产经营方式扩大森林资源培育规模,满足国内的工业原料需求;充分利用营林生产中队种植野生植物、养殖野生动物,提高林地的利用率;鼓励任何形式的投资者建立特色的营林生产基地和花卉基地等。营林生产的培育业不仅要为营林生产提供原材料保障,也要为生态建设提供资源基础。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加大造林力度,保障生态公益林的采伐与更新配套,促进营林生产的利用率,使之产生极大的提高。
3.2加强进行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保证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林业产业结构追求的一种最优状态,这是为了在林区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最优效益的目标下,达到林业各产业和谐发展的状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形势下,林业产业应谋求与自然环境平衡,这要求林业部门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密切关注经济活动造成的负面的生态和环境后果。即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还包含林业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利用林区闲置资源,多层次开发利用营林生产的用地。
4.结语
加强营林生产的发展,要在实践环节中得以落实,这是我国不同林业生产业发展的重点。要在营林生产的集中林区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尤其要重视营林生产在发展木、造纸及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和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由于林业制品业涉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约束,我国在营林生产、发展林区造纸产业时,还应朝着高效率、高质量、低排放、低消耗的目标发展,力求循环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原则发展。在发展林产化学产品制造业时,还应重点推进产业企业的兼并重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同时,在发展营林生产过程中还应坚持,用企业化的方式、市场化的运作,开发各种各样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力争使营林生产的资源做到更好的为人类提供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安峰.加快林业发展 推动生态建设——论新疆林业资源与林业发展.吉林农业,2011,05.
[2]杨晓雯,杜一花.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措施探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
[3]孙立国.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吉林农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