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环境是指学校中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全部条件,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自然环境是指校园里的房屋建筑、花草树木及其他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包括学校风气、师生的精神风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校园的文化氛围,又称为校园的人文(精神)环境。整齐、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基础,是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纯正的校风,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最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学校良好风尚的形成。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而持久。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不仅能促进人的生理健康,更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学校的自然环境又称物理环境,一般指学校的硬件建设。它包括房屋建筑、活动场地、教师、学生所用的教学仪器设备以及采光、噪声、空气、绿化、美化等因素。其中,活动场地、绿化、美化等校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影响极其明显。
学生是在活动中成长的,活动利于学生知识的物化,也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拥有足够的活动场地、良好的活动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确保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去活动、锻炼、学习,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学校的绿化美化等因素也至关重要。学校环境中的雕塑作品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必要的绿草、鲜花、树木能让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领略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身心舒适,同时开阔视野,净化心灵,消除了紧张的学习带来的一些不良的影响。
2.人文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由于低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他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会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他们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并能够把握时机,注意方式,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此外,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可以为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本人良好的学识,恰当的为人处事,对学生及教育事业的关心与热爱,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都会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格健康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健康的学生能以诚实、公平、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纳。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有相应的情绪体验,学校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起阻碍作用。良好的物理环境,优美的环境、桌椅的排列方式、声音、色彩的布置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另外,很多人文因素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如: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个人价值是否得以体现等。
如何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
1.营造优美的物理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学校的校容校貌这种静态的物质环境是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物质环境要和群体心理气氛相适应,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地,将人文化和自然化有机结合。
首先要以人为本,校园环境要优美、洁净,做到整体规则,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到师生活动的便捷、舒适和有利于学习、生活等。同时造景借景,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应有校园文化的标志性建设,如名人或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塑像、开辟校园文化广场等。
2.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1)建设积极向上的校风。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在学风建设方面,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良好的领导作风就能使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最微妙的,教师能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志,那学生定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信任、热爱老师,所以教师应有充分的师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追求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恰当的交际方式,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事,从而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
(3)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
(4)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创设良好学校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陈钱林.实施尊重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58-59.
[2]王冀生.文化觉醒与大学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9,32-36.
[3]构建良好的软环境: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103-105.
[4]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殷炳江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德清教师进修学校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而持久。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不仅能促进人的生理健康,更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学校的自然环境又称物理环境,一般指学校的硬件建设。它包括房屋建筑、活动场地、教师、学生所用的教学仪器设备以及采光、噪声、空气、绿化、美化等因素。其中,活动场地、绿化、美化等校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影响极其明显。
学生是在活动中成长的,活动利于学生知识的物化,也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拥有足够的活动场地、良好的活动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确保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去活动、锻炼、学习,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学校的绿化美化等因素也至关重要。学校环境中的雕塑作品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必要的绿草、鲜花、树木能让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领略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身心舒适,同时开阔视野,净化心灵,消除了紧张的学习带来的一些不良的影响。
2.人文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由于低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认识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们表现出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等特点。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他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会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他们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并能够把握时机,注意方式,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此外,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可以为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本人良好的学识,恰当的为人处事,对学生及教育事业的关心与热爱,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都会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格健康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健康的学生能以诚实、公平、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纳。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很多都和学校中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有相应的情绪体验,学校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起阻碍作用。良好的物理环境,优美的环境、桌椅的排列方式、声音、色彩的布置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另外,很多人文因素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如: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个人价值是否得以体现等。
如何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
1.营造优美的物理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学校的校容校貌这种静态的物质环境是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物质环境要和群体心理气氛相适应,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地,将人文化和自然化有机结合。
首先要以人为本,校园环境要优美、洁净,做到整体规则,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到师生活动的便捷、舒适和有利于学习、生活等。同时造景借景,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应有校园文化的标志性建设,如名人或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塑像、开辟校园文化广场等。
2.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1)建设积极向上的校风。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在学风建设方面,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良好的领导作风就能使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最微妙的,教师能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志,那学生定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信任、热爱老师,所以教师应有充分的师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追求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恰当的交际方式,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事,从而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
(3)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
(4)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创设良好学校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等各种丰富多彩的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陈钱林.实施尊重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58-59.
[2]王冀生.文化觉醒与大学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9,32-36.
[3]构建良好的软环境: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103-105.
[4]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殷炳江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德清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