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一般都能熟练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是当尝试实践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时,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难题,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备课、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来自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学能力、自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学导式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导式;应用;问题;对策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备课、课堂讲授的角度与侧重点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调整,这些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教学角度的转变增加了备课难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根本性转变,由课程复制者转变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教师备课需改变传统的模式,不是从“教”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是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这一转变增加了备课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区分教案与学案。从目的来看,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从性质来看,教案是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从角色上看,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根据这一区别,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一是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问题要少而精,使学生能够围绕重点内容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认真表达。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层次、循序渐进。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二是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自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自学时,思维不受教师的限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分析问题,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应灵活对待。
其次,教师应当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能够设想学生存在的问题,灵活对待,做好解答的准备。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钻研教材、教学内容,吃透重难点,拓展知识面。不断收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备课中。
2.精讲知识点不易把握。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精讲答疑”,怎样才算是“精讲”?对于自学后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的知识点,是否还需要讲解?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力也有所不同,如何兼顾到基础和理解力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出于这种考虑,虽然学生自学了,课堂上自学检测了,有的教师还是会和以前一样,一点不落地讲一遍,这样会占用较多的时间,赶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针对这一难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建设与使用小组的成败直接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课前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科学搭配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为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作学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就上一步骤的学习心得、困惑、疑难等相互交流探讨,通过“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个性化疑问。
课前2分钟,收集各个小组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节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如此以来,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就不需要精讲,只需对共性化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备课中操作性的内容增多。备课中操作性的内容增多,尤其是在备课态度上需要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法;不仅是过程设计,还要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备课的操作层面上讲,教师由粗放式教学变为精细化教学;由经验式教学变为科学化教学。备课要以按单元备课或主题备课,提倡备课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长期积累课程资源,对所承担教学任务要长期备课。概括起来称为“一夹一案+三单”,“一夹”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创建一个备课文件夹;“一案”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完整教案;“三单”是指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研发《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从备课过程来看,教师备课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过程。
二、学生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学生不会自学。在实践学导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来自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自学。看书时走马观花,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分不清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不能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因此,看似学会了,提不出问题,自学检测效果却不好。针对学生不会自学,可以精心设计导学提纲,自学过程中加强督导。根据教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或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让学生自学有章可循。自学前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尝试学习。“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学,明确自学的方法与自学的要求。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进度,但不做指导,不宜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督促他们能够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自学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时应注意组织学生,对分神、不投入的学生及时提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2.自学时间不易把握。一是由于课程多,作业多,预习时间保证不了,一些学生无法把预习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二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较难以把握。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必须讲清预习的意义,并做好督促检查落实,可在上课过程中就预习学案中的思环节考题进行提问,并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贯彻下去。对第二个问题,“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师要修炼提升课堂观察能力和调控能力,预设能力,学生探究、讨论、提问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自始至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愿望与需求,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问题,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这样才能在上课中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FFS”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 韩立福.
[2]《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学导式;应用;问题;对策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备课、课堂讲授的角度与侧重点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调整,这些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教学角度的转变增加了备课难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根本性转变,由课程复制者转变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教师备课需改变传统的模式,不是从“教”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是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这一转变增加了备课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区分教案与学案。从目的来看,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从性质来看,教案是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学案是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从角色上看,教案是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是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根据这一区别,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一是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问题要少而精,使学生能够围绕重点内容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认真表达。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层次、循序渐进。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二是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自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自学时,思维不受教师的限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分析问题,因此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教师应灵活对待。
其次,教师应当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能够设想学生存在的问题,灵活对待,做好解答的准备。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平时要多钻研教材、教学内容,吃透重难点,拓展知识面。不断收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备课中。
2.精讲知识点不易把握。学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精讲答疑”,怎样才算是“精讲”?对于自学后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的知识点,是否还需要讲解?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力也有所不同,如何兼顾到基础和理解力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出于这种考虑,虽然学生自学了,课堂上自学检测了,有的教师还是会和以前一样,一点不落地讲一遍,这样会占用较多的时间,赶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针对这一难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建设与使用小组的成败直接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课前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科学搭配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为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作学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就上一步骤的学习心得、困惑、疑难等相互交流探讨,通过“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个性化疑问。
课前2分钟,收集各个小组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节重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疑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如此以来,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就不需要精讲,只需对共性化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备课中操作性的内容增多。备课中操作性的内容增多,尤其是在备课态度上需要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法;不仅是过程设计,还要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备课的操作层面上讲,教师由粗放式教学变为精细化教学;由经验式教学变为科学化教学。备课要以按单元备课或主题备课,提倡备课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长期积累课程资源,对所承担教学任务要长期备课。概括起来称为“一夹一案+三单”,“一夹”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创建一个备课文件夹;“一案”是指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设计一个完整教案;“三单”是指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单元内容研发《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从备课过程来看,教师备课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验过程。
二、学生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学生不会自学。在实践学导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来自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自学。看书时走马观花,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分不清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不能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因此,看似学会了,提不出问题,自学检测效果却不好。针对学生不会自学,可以精心设计导学提纲,自学过程中加强督导。根据教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或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让学生自学有章可循。自学前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尝试学习。“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学,明确自学的方法与自学的要求。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进度,但不做指导,不宜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督促他们能够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自学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时应注意组织学生,对分神、不投入的学生及时提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2.自学时间不易把握。一是由于课程多,作业多,预习时间保证不了,一些学生无法把预习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二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较难以把握。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必须讲清预习的意义,并做好督促检查落实,可在上课过程中就预习学案中的思环节考题进行提问,并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贯彻下去。对第二个问题,“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师要修炼提升课堂观察能力和调控能力,预设能力,学生探究、讨论、提问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自始至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愿望与需求,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问题,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这样才能在上课中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FFS”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 韩立福.
[2]《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