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中考早已结束,成绩、分数线、试题也早已公布,似乎一切早已尘埃落定,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来讲,我们又已开始新的一轮工作。接下来,我们应认真好好研究今年以及往年的中考试题,以便为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与指导。
下面就联系全国部分城市的中考试题来谈谈自己对文言文学习的一点看法。
一、立足课内,夯实基础
根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至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要熟习的古诗文共有136篇。这些是文言文学习的大厦之基,如在平时的学习、复习中有疏漏,造成文言文知识的短板,则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很遗憾的不必要的丢分。
当然,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是知道中考会考课内的,平时也很用心地记了,可是一到了考场上,我就是想不起来,对不上号,入不了座,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日里要多下功夫了。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是只学完课文之后对学生一句“记下、背下”了事,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从一进初中学习文言文开始,老师就应该布置学生在专门的笔记本或电脑上分门别类建立相关的文件夹。如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生僻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型等等,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下面再建立相关的目录。如在常见文言实词下可分别建立“闻、志、既、奔、故……”等目录,而后,将文言课文当中所有包含这个词的句子列入该词目录下,辨识并掌握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筛选、梳理出其常见的几个含义并进行专门的重点记忆。如在“既”这一词条目录下,我们就先可以列出“既克,公问其故”“既出,得其船”“及其既济”等课文中出现的含有“既”的句子,从而梳理出“既”有“已经”“既然”两个含义,等到答题时遇到需要解释的“既”字时,由于事先整理得当,头脑清晰,再从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一番,找出合理恰当的意项,就容易多了。初中三年,扎扎实实做好这项长期的工作,定期梳理、复习,到考试之前重点巩固“疑难字词”,在考场上就不慌张,能做到思路清晰,耳聪目明。
二、关注课外,培养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诗也会吟,正所谓熟能生巧嘛。其实文言文的学习也一样,除了平时学习课文时对文言词汇熟记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在自己研读文言文章的过程当中自己联系具体语境,同时回顾课内曾学过相关句子相关含义,依据前后文推敲、确定文言词汇的意义及用法。而且,只有通过大量、长期的自主阅读理解训练,想学生们才能真正透彻掌握文言词汇,从而具备一定的语感。学习时,要由课内而课外,而做题时,则可以由课外而课内,这样可以帮我们不断扩大知识面,更好地积累巩固文言词汇。如2013年中考题中的第8小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解这道题目时,就一定要善于联系日常积累及已学知识来分析。“从”字的意思来自于现代汉语中的听从、跟从,“轻”的用法在《卖油翁》的“尔安敢轻吾射”一句中学过,提到“足”字就立马想到《桃花源记》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益”的意思则藏在《扁鹊见蔡桓公》文中的“不治将益深”,所以,只要注意积累,善于联系,课内课外融会贯通,解决文言试题可以事半功倍的!
三、依靠成语,辅助理解
在平时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当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生词,且文章的下面又不曾给出相关的解釋,如何应对?不少同学此时就是抓耳挠腮无可奈何了,有时甚至就只能瞎蒙一下了。其实,出题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必定是有其独具的匠心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总是对我的学生说,要么就是在已学过的课文当中寻找其合理的解释,要么就是在现代汉语、特别是成语中,或者是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来寻找合理的解释。这种方法,百试不爽。如学习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走送之”一句时,和同学一起探讨“走”的意思,我们就想到了“走马观花”,从而联想到了“快速跑”的意思。学习《岳阳楼记》“把酒临风”,脑海中就想到了“临渊慕鱼”这一熟悉的词,于是“靠近、面对”的意思也就可以出现在笔端了。还有中考试卷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理解题,如2012年武汉的中考试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考试中,很多同学对于“闻、及、好”的意思比较有把握,较容易理解,但要是想准确说出“趋”的意思,就不那么容易了。究竟如何解释“趋”?拿不准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们掌握的成语当中是否有这个字古意呢。于是,一个熟悉的成语出来了,“亦步亦趋”,其意思是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所以,趋的古意原来就是快走、跑,稍加思索,以上试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四、特殊用法,灵活应对
有时,词语的意思我们能理解,可直接代入句子后,就是无法通畅翻译,这时候,解释当中就可能要涉及到词类活用现象,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及平时的积累,灵活的给出词语在此句当中最恰当的翻译方法。当然,能够做对此类习题,学生首先要将已学过的词类活用方法梳理清晰,掌握牢固。初中阶段文言文词语的特殊用法有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等,还要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特殊用法。文言词汇特殊用法完整、熟练地掌握,是熟练翻译句子的前提。
以上是针对近几年文言文的考点梳理了几条学习方法,当然,理解文言词义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够不断地向大家取经、借鉴,从而能一步步提升自己。总之,现阶段多看,多记,多练是我们学好文言文最大的“捷径”!
下面就联系全国部分城市的中考试题来谈谈自己对文言文学习的一点看法。
一、立足课内,夯实基础
根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至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要熟习的古诗文共有136篇。这些是文言文学习的大厦之基,如在平时的学习、复习中有疏漏,造成文言文知识的短板,则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很遗憾的不必要的丢分。
当然,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是知道中考会考课内的,平时也很用心地记了,可是一到了考场上,我就是想不起来,对不上号,入不了座,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平日里要多下功夫了。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是只学完课文之后对学生一句“记下、背下”了事,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从一进初中学习文言文开始,老师就应该布置学生在专门的笔记本或电脑上分门别类建立相关的文件夹。如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生僻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型等等,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下面再建立相关的目录。如在常见文言实词下可分别建立“闻、志、既、奔、故……”等目录,而后,将文言课文当中所有包含这个词的句子列入该词目录下,辨识并掌握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筛选、梳理出其常见的几个含义并进行专门的重点记忆。如在“既”这一词条目录下,我们就先可以列出“既克,公问其故”“既出,得其船”“及其既济”等课文中出现的含有“既”的句子,从而梳理出“既”有“已经”“既然”两个含义,等到答题时遇到需要解释的“既”字时,由于事先整理得当,头脑清晰,再从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一番,找出合理恰当的意项,就容易多了。初中三年,扎扎实实做好这项长期的工作,定期梳理、复习,到考试之前重点巩固“疑难字词”,在考场上就不慌张,能做到思路清晰,耳聪目明。
二、关注课外,培养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诗也会吟,正所谓熟能生巧嘛。其实文言文的学习也一样,除了平时学习课文时对文言词汇熟记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在自己研读文言文章的过程当中自己联系具体语境,同时回顾课内曾学过相关句子相关含义,依据前后文推敲、确定文言词汇的意义及用法。而且,只有通过大量、长期的自主阅读理解训练,想学生们才能真正透彻掌握文言词汇,从而具备一定的语感。学习时,要由课内而课外,而做题时,则可以由课外而课内,这样可以帮我们不断扩大知识面,更好地积累巩固文言词汇。如2013年中考题中的第8小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解这道题目时,就一定要善于联系日常积累及已学知识来分析。“从”字的意思来自于现代汉语中的听从、跟从,“轻”的用法在《卖油翁》的“尔安敢轻吾射”一句中学过,提到“足”字就立马想到《桃花源记》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益”的意思则藏在《扁鹊见蔡桓公》文中的“不治将益深”,所以,只要注意积累,善于联系,课内课外融会贯通,解决文言试题可以事半功倍的!
三、依靠成语,辅助理解
在平时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当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生词,且文章的下面又不曾给出相关的解釋,如何应对?不少同学此时就是抓耳挠腮无可奈何了,有时甚至就只能瞎蒙一下了。其实,出题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必定是有其独具的匠心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也总是对我的学生说,要么就是在已学过的课文当中寻找其合理的解释,要么就是在现代汉语、特别是成语中,或者是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来寻找合理的解释。这种方法,百试不爽。如学习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走送之”一句时,和同学一起探讨“走”的意思,我们就想到了“走马观花”,从而联想到了“快速跑”的意思。学习《岳阳楼记》“把酒临风”,脑海中就想到了“临渊慕鱼”这一熟悉的词,于是“靠近、面对”的意思也就可以出现在笔端了。还有中考试卷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理解题,如2012年武汉的中考试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考试中,很多同学对于“闻、及、好”的意思比较有把握,较容易理解,但要是想准确说出“趋”的意思,就不那么容易了。究竟如何解释“趋”?拿不准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们掌握的成语当中是否有这个字古意呢。于是,一个熟悉的成语出来了,“亦步亦趋”,其意思是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所以,趋的古意原来就是快走、跑,稍加思索,以上试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四、特殊用法,灵活应对
有时,词语的意思我们能理解,可直接代入句子后,就是无法通畅翻译,这时候,解释当中就可能要涉及到词类活用现象,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及平时的积累,灵活的给出词语在此句当中最恰当的翻译方法。当然,能够做对此类习题,学生首先要将已学过的词类活用方法梳理清晰,掌握牢固。初中阶段文言文词语的特殊用法有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等,还要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特殊用法。文言词汇特殊用法完整、熟练地掌握,是熟练翻译句子的前提。
以上是针对近几年文言文的考点梳理了几条学习方法,当然,理解文言词义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够不断地向大家取经、借鉴,从而能一步步提升自己。总之,现阶段多看,多记,多练是我们学好文言文最大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