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西方文艺思想的奠基人,柏拉图“以一册《文艺对话集》(下文简称《对话集》)首创对话型文体,不仅首创,并且同样也是将它推向高峰。”《文艺对话集》由朱光潜选编,集中了柏拉图对美学和文艺学的看法,共收录八篇对话体文章,约22万字。其中《大希庇阿斯篇》主要论述美的本质问题;《会饮篇》主要论述爱美和哲学修养问题;《斐利布斯篇》主要论述美感问题。这本书让笔者集中地认识了一个知识渊博、理性与诗意完美结合的柏拉图。
【关键词】:美;形体美;形式美;心灵美;善美相连
一、美——柏拉图的爱之初感知
在《斐德若篇》中,用尊敬的称谓“她”来指代美。在他眼里,人一出生就感受着美本身和美的事物,当然也正是视觉这位先行者带领我们发现了美,诉诸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柏拉图了解美,欣赏美,热爱美。
同样,柏拉图在《会饮》中通过与会者的讲述,对爱神做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绘,肯定了与美的抽象关系。爱与万物同在,让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爱是最古老,最恒定的。他认为爱以美为指向,以人类的繁衍为最终目的。因为世界上存在着美,所以才有爱。爱是对美的爱,但爱的目的是“生殖”,是延续和繁衍自己,是获得永恒。
在对话中,柏拉图把“美本身”,看作是和美的可感个体事物彼此对立的:“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称其为美。”[1]从这个说法中可以看出,美本身不是某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把它传给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才能称为美。由于这种绝对美,一切其他的东西被安排的而成为美的东西,当把美的理念加到其他的东西上去的时候,它看起来就是美的。
柏拉图对美的顶礼膜拜恰恰表明古希腊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他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较完整地创立了美学思想。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希腊文化中,带着自己的爱之初感知开出了一片爱的先河。
二、形体美、形式美——柏拉图对美的爱之初体验
心灵敏锐的柏拉图最早在自然界中到处看到“美”的存在。大至宏观的天体,小至微观的一草一木,柏拉图享受着世间万物的一切之美,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更存在于人体之内。不仅是感悟美的主体,而且是组成自然美的部分。这些柏拉图心中最鲜明的意念,首先就体现在他对人的形体的礼赞上。
他很看重形式美。他在《会饮》中提到过,“凡是想依正路达到这深密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第一步应从只爱某一个美形体开始,凭这一个美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第二步他就应学会了解此一形体或彼一形体的美与一切其他形体的美是贯通的。这就是要在许多个别美形体中见出形体美的形式。”等,柏拉图肯定了感性的、物质的,即形体的美。体现着无与伦比的美的本身。柏拉图给人们呈示了两种美:一种是作为本原的“美本身”,即理式的美,一种是作为它的影子的形体的美。前一种是理性的,超验的、无限的;后一种是感性的、经验的、有限的。
最低级的是“和谐”,这是理式的一种性质。形体的美、形式的美,一个是个别的,一个是一般的,但都与物质存在相关联,它们之所以美就是分有了“和谐”,成为了一个整体。在《斐利布斯篇》中,他说:“真正的快感来自所谓美的颜色、美的形式,他们之中很有一大部分来自气味和声音。”在柏拉图看来,嗅觉、视觉、听觉是感受形式美的重要途径。只强调美的作用,这正是对形式美最本质的认识。柏拉图曾多次肯定音乐、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各种工艺制作的美在于“和谐”。他一直认为最简单的才是最美的。
三、心灵美——柏拉图对“美”的爱的极致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美不限于“和谐”,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灵”。人的“心灵”才是更高一层的美。柏拉图说:不能用“和谐”来衡量“心灵”的美,因为“心灵”是“最完美而非复杂之分子所成者”,“较和谐更为神圣”。《会饮篇》中他这样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起爱慕。”注重人的精神特质,推崇人的美德,柏拉图的说法与这句话很相似“身体的美如果不与心灵的美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柏拉图说:“智慧是事物中最美的。”[2]不同的是:“心灵”的“智慧’是潜在的;”行为、制度”的“智慧”是展开的;“各种学问知识”的“智慧”是经过综合和提升了的。在“智慧”之美之上就是“至善至美”,即“美本身”了。心灵美在柏拉图心中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高准则,同时又支配人的行动,促使人们的行为美。北宋的蔡京,有名的大奸臣, 可以说心灵不美,专干贪赃枉法的事,但他的书法却是一流的,名列北宋四大家之中。柏拉图推崇的心灵美不免走向了极端。心灵美固然可贵,但还无法支配一切。这种绝对论的说法恰恰暴露了他的理论缺陷。
四、善美相连———柏拉图心中美的普照
柏拉图继承了先前哲学家“艺术摹仿自然”的说法,认为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是摹仿者”,“真正的快感来自美的颜色、美的形式,它们之间很有一部分来自气味和声音”。以及柏拉图曾举过经典的“床”例都体现了艺术只是“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必须从根本区别美的东西和美本身。在柏拉图看来,具体的、个别的美的事物是多样的、易变的、相对的,如美的花、美的人,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实存在。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不存在于个别的可感事物,而在于美的理念。理念永恒不变,可感事物之所以美,只是由于分有了美的理念。从理念决定现实世界、艺术世界的真实性出发,柏拉图认为“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也就认为“美”与“真”合一。在这里,“美”是理念世界的美,而不是可感世界的美。
在柏拉图看来“美”也就是那种能使人去赞美、去欲求的任何东西。美首先是爱的欲望的对象,他说:“凡是有生殖力的人,一旦遇到一个美的对象,马上就感到欢欣鼓舞,精神焕发起来。”“如果遇到丑的对象,他就索然寡兴、蜷身退避。”其次是涉及道德的美,他认为“最高最美的思想智慧是用于齐家治国的,它的品质通常叫做中和与正义。”最后才是涉及知识论的美。
善是美,美和善是同一种东西,它们有时是一对可以互通的概念。柏拉图思考的美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在他看来,“美”既是美学概念,也是道德概念。正如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所说:“美是好(善)的原因,好(善)就是美所产生的,我们追求智慧以及其他美的东西,好像就是为着这个缘故。因为它们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善,而善是值得追求的。因此,我们的结论应该是:美是善的父亲。
结语
“柏拉图的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且艺术世界依存于感性现实世界,感性现实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并不依存于它们,是永恒的。这是一条“美中孕育”的路,智慧的路,这條路有爱和美的驱动。在柏拉图看来,只有以知识为目的的爱才是“高尚”的爱,知识因而就是爱得以升华的阶梯;只有以爱为导向的知识才是本真的知识。本真的知识就是美的知识,所谓“高尚”的爱就是对美的爱,所以,柏拉图艺术思想的美学就是他的哲学。
参考文献:
[古希腊]柏拉图.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古希腊]柏拉图.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61页.
【关键词】:美;形体美;形式美;心灵美;善美相连
一、美——柏拉图的爱之初感知
在《斐德若篇》中,用尊敬的称谓“她”来指代美。在他眼里,人一出生就感受着美本身和美的事物,当然也正是视觉这位先行者带领我们发现了美,诉诸我们的心灵和大脑。柏拉图了解美,欣赏美,热爱美。
同样,柏拉图在《会饮》中通过与会者的讲述,对爱神做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绘,肯定了与美的抽象关系。爱与万物同在,让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爱是最古老,最恒定的。他认为爱以美为指向,以人类的繁衍为最终目的。因为世界上存在着美,所以才有爱。爱是对美的爱,但爱的目的是“生殖”,是延续和繁衍自己,是获得永恒。
在对话中,柏拉图把“美本身”,看作是和美的可感个体事物彼此对立的:“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称其为美。”[1]从这个说法中可以看出,美本身不是某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把它传给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才能称为美。由于这种绝对美,一切其他的东西被安排的而成为美的东西,当把美的理念加到其他的东西上去的时候,它看起来就是美的。
柏拉图对美的顶礼膜拜恰恰表明古希腊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他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较完整地创立了美学思想。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希腊文化中,带着自己的爱之初感知开出了一片爱的先河。
二、形体美、形式美——柏拉图对美的爱之初体验
心灵敏锐的柏拉图最早在自然界中到处看到“美”的存在。大至宏观的天体,小至微观的一草一木,柏拉图享受着世间万物的一切之美,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更存在于人体之内。不仅是感悟美的主体,而且是组成自然美的部分。这些柏拉图心中最鲜明的意念,首先就体现在他对人的形体的礼赞上。
他很看重形式美。他在《会饮》中提到过,“凡是想依正路达到这深密境界的人,应从幼年起,就倾心向往美的形体”。“第一步应从只爱某一个美形体开始,凭这一个美形体孕育美妙的道理。第二步他就应学会了解此一形体或彼一形体的美与一切其他形体的美是贯通的。这就是要在许多个别美形体中见出形体美的形式。”等,柏拉图肯定了感性的、物质的,即形体的美。体现着无与伦比的美的本身。柏拉图给人们呈示了两种美:一种是作为本原的“美本身”,即理式的美,一种是作为它的影子的形体的美。前一种是理性的,超验的、无限的;后一种是感性的、经验的、有限的。
最低级的是“和谐”,这是理式的一种性质。形体的美、形式的美,一个是个别的,一个是一般的,但都与物质存在相关联,它们之所以美就是分有了“和谐”,成为了一个整体。在《斐利布斯篇》中,他说:“真正的快感来自所谓美的颜色、美的形式,他们之中很有一大部分来自气味和声音。”在柏拉图看来,嗅觉、视觉、听觉是感受形式美的重要途径。只强调美的作用,这正是对形式美最本质的认识。柏拉图曾多次肯定音乐、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各种工艺制作的美在于“和谐”。他一直认为最简单的才是最美的。
三、心灵美——柏拉图对“美”的爱的极致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美不限于“和谐”,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灵”。人的“心灵”才是更高一层的美。柏拉图说:不能用“和谐”来衡量“心灵”的美,因为“心灵”是“最完美而非复杂之分子所成者”,“较和谐更为神圣”。《会饮篇》中他这样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起爱慕。”注重人的精神特质,推崇人的美德,柏拉图的说法与这句话很相似“身体的美如果不与心灵的美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柏拉图说:“智慧是事物中最美的。”[2]不同的是:“心灵”的“智慧’是潜在的;”行为、制度”的“智慧”是展开的;“各种学问知识”的“智慧”是经过综合和提升了的。在“智慧”之美之上就是“至善至美”,即“美本身”了。心灵美在柏拉图心中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高准则,同时又支配人的行动,促使人们的行为美。北宋的蔡京,有名的大奸臣, 可以说心灵不美,专干贪赃枉法的事,但他的书法却是一流的,名列北宋四大家之中。柏拉图推崇的心灵美不免走向了极端。心灵美固然可贵,但还无法支配一切。这种绝对论的说法恰恰暴露了他的理论缺陷。
四、善美相连———柏拉图心中美的普照
柏拉图继承了先前哲学家“艺术摹仿自然”的说法,认为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是摹仿者”,“真正的快感来自美的颜色、美的形式,它们之间很有一部分来自气味和声音”。以及柏拉图曾举过经典的“床”例都体现了艺术只是“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必须从根本区别美的东西和美本身。在柏拉图看来,具体的、个别的美的事物是多样的、易变的、相对的,如美的花、美的人,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实存在。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不存在于个别的可感事物,而在于美的理念。理念永恒不变,可感事物之所以美,只是由于分有了美的理念。从理念决定现实世界、艺术世界的真实性出发,柏拉图认为“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也就认为“美”与“真”合一。在这里,“美”是理念世界的美,而不是可感世界的美。
在柏拉图看来“美”也就是那种能使人去赞美、去欲求的任何东西。美首先是爱的欲望的对象,他说:“凡是有生殖力的人,一旦遇到一个美的对象,马上就感到欢欣鼓舞,精神焕发起来。”“如果遇到丑的对象,他就索然寡兴、蜷身退避。”其次是涉及道德的美,他认为“最高最美的思想智慧是用于齐家治国的,它的品质通常叫做中和与正义。”最后才是涉及知识论的美。
善是美,美和善是同一种东西,它们有时是一对可以互通的概念。柏拉图思考的美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在他看来,“美”既是美学概念,也是道德概念。正如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所说:“美是好(善)的原因,好(善)就是美所产生的,我们追求智慧以及其他美的东西,好像就是为着这个缘故。因为它们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善,而善是值得追求的。因此,我们的结论应该是:美是善的父亲。
结语
“柏拉图的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且艺术世界依存于感性现实世界,感性现实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并不依存于它们,是永恒的。这是一条“美中孕育”的路,智慧的路,这條路有爱和美的驱动。在柏拉图看来,只有以知识为目的的爱才是“高尚”的爱,知识因而就是爱得以升华的阶梯;只有以爱为导向的知识才是本真的知识。本真的知识就是美的知识,所谓“高尚”的爱就是对美的爱,所以,柏拉图艺术思想的美学就是他的哲学。
参考文献:
[古希腊]柏拉图.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古希腊]柏拉图.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