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其成果展示阶段对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的达成、合作学习经验的分享、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明显,活动价值体现不充分。
现状:读资料成了成果展示的重头戏
回顾观摩过的众多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课,我发现读资料占有极大的比重。课中往往是学生们一组一组地介绍他们找到的资料,有的甚至把整篇资料拿起来读,而且读得不连贯,让听者忍不住质疑:对于自己所读的内容,学生明白吗?如《我喜爱的三国人物》成果展示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汇报片段:
生1:曹操很注意内在的修养,时时用功,修炼心性,建立自己理想的人格主体,从而使自己达到儒家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修身齐家的“内圣”境地。
生2:曹操的基本思想倾向属于儒家,他的思想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学派的影响,这也是不容否定的。史载曹操“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才力绝人。”
生3:曹操的创作以诗歌为主,现存诗歌二十余首,多为乐府旧题,他的诗歌极具个人风格,一方面承袭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另一方面开创了“建安文学”时代。
回顾本片断,学生无趣,老师没劲。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尚未发挥。成果展示是一个收获的阶段,但收获什么,收获多少,则取决于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提升学生能力、活动价值的关键。
指导策略一:丰富形式,个性表达
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等基本内容,不能置身事外,俨然局外人。展示应依据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体现学生个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一次口头汇报、一次辩论、一场主题演讲;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让其多做:一件模型、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实验、一组节目;书面表达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写:一份调查报告、一篇小论文、一些体验日记。如此,依个性而行,各做不同事,人人有体验,个个有长进。
比如,在听完《我喜爱的三国人物》之后,我也组织学生围绕该主题开展了活动。在活动起始阶段,我就引导组员互夸优点,建议根据各人所长进行成果预设,做到活动有目标。在成果展示课前夕,我了解了各组活动情况,浏览了第一手资料,倾听了各组成果展示的项目设计,并提出建议。结果,在成果展示阶段,我看到了学生有的进行故事串编,有的表演了剧本,有的展示了精美的手抄报或收集的三国人物图片,有的吟诵了曹操著名的诗篇等汇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极具个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指导策略二:提炼整理,形成观点
在成果展示阶段,读资料不是不可行的,而要看如何行?经过学习研究,学生占有了较丰厚的资料,如果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信手拿来不加取舍、提炼,没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收集的资料再多,价值也无法增长。为此,汇报交流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运用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旁征博引,为自己的观点寻求支撑。
在《我喜爱的三国人物》活动中,对“说曹操”这一小组的成果汇报,我单独进行了指导。我通过口述、举例、示范这样指导学生:首先思考从几个方面说曹操,然后根据人员特长分工,各人浏览各类资料,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通过相关资料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总、交流、加工。这一流程引导学生经历了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的学习、提炼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结果,在汇报阶段,我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生1:我们组首先进行了分工,有收集曹操作品的,有收集相关图片的,有收集相关评论的,最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写出了研究报告。(大屏幕出示)
生2: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东汉末年纷乱的政治中,他能雄起争霸中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眼光。
生3: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建安七子中就有曹家两人,他的《观沧海》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
瞧,学生的汇报有观点、有论据,其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汇报的学生思路清晰,观点鲜明;听的学生也能轻松快速地接受同学提供的信息。课堂效率不言而喻。
指导策略三:共同参与,共享成果
分组活动,集体交流,是为了分享成果。可是在汇报课上,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活动效率低,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受阻。教师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在成果展示阶段的共商与共享呢?我认为多元互动即可。1.指导各组形成成果展示阶段的设计,精心预设开场白与结束语。2.指导学生设计双向交流形式,如辩论会、互动参与等。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其他小组的做法,达到经验与智慧的分享。3.教师认真倾听,敏锐捕捉学生汇报中的问题,通过质疑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比如在《我喜爱的三国人物》活动中,学生总结曹操这个人时,同时用到了“伟人”和“奸雄”这个词。学生均没有留意,我随即质疑:“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伟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一时之间又没有充分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接受。于是,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曹操是奸雄还是伟人”的辩论会。学生热情高涨,一周之后的辩论会也开展得格外精彩。这证明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实现成果展示阶段的困惑共担与成果共享,从而保证该阶段的价值实现,推动活动的纵深开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白塔小学)
现状:读资料成了成果展示的重头戏
回顾观摩过的众多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课,我发现读资料占有极大的比重。课中往往是学生们一组一组地介绍他们找到的资料,有的甚至把整篇资料拿起来读,而且读得不连贯,让听者忍不住质疑:对于自己所读的内容,学生明白吗?如《我喜爱的三国人物》成果展示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汇报片段:
生1:曹操很注意内在的修养,时时用功,修炼心性,建立自己理想的人格主体,从而使自己达到儒家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修身齐家的“内圣”境地。
生2:曹操的基本思想倾向属于儒家,他的思想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学派的影响,这也是不容否定的。史载曹操“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才力绝人。”
生3:曹操的创作以诗歌为主,现存诗歌二十余首,多为乐府旧题,他的诗歌极具个人风格,一方面承袭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另一方面开创了“建安文学”时代。
回顾本片断,学生无趣,老师没劲。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尚未发挥。成果展示是一个收获的阶段,但收获什么,收获多少,则取决于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提升学生能力、活动价值的关键。
指导策略一:丰富形式,个性表达
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等基本内容,不能置身事外,俨然局外人。展示应依据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体现学生个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一次口头汇报、一次辩论、一场主题演讲;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让其多做:一件模型、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实验、一组节目;书面表达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写:一份调查报告、一篇小论文、一些体验日记。如此,依个性而行,各做不同事,人人有体验,个个有长进。
比如,在听完《我喜爱的三国人物》之后,我也组织学生围绕该主题开展了活动。在活动起始阶段,我就引导组员互夸优点,建议根据各人所长进行成果预设,做到活动有目标。在成果展示课前夕,我了解了各组活动情况,浏览了第一手资料,倾听了各组成果展示的项目设计,并提出建议。结果,在成果展示阶段,我看到了学生有的进行故事串编,有的表演了剧本,有的展示了精美的手抄报或收集的三国人物图片,有的吟诵了曹操著名的诗篇等汇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极具个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指导策略二:提炼整理,形成观点
在成果展示阶段,读资料不是不可行的,而要看如何行?经过学习研究,学生占有了较丰厚的资料,如果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信手拿来不加取舍、提炼,没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收集的资料再多,价值也无法增长。为此,汇报交流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运用资料,指导学生学会旁征博引,为自己的观点寻求支撑。
在《我喜爱的三国人物》活动中,对“说曹操”这一小组的成果汇报,我单独进行了指导。我通过口述、举例、示范这样指导学生:首先思考从几个方面说曹操,然后根据人员特长分工,各人浏览各类资料,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通过相关资料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总、交流、加工。这一流程引导学生经历了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的学习、提炼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结果,在汇报阶段,我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生1:我们组首先进行了分工,有收集曹操作品的,有收集相关图片的,有收集相关评论的,最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写出了研究报告。(大屏幕出示)
生2: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东汉末年纷乱的政治中,他能雄起争霸中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眼光。
生3: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建安七子中就有曹家两人,他的《观沧海》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
瞧,学生的汇报有观点、有论据,其表达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汇报的学生思路清晰,观点鲜明;听的学生也能轻松快速地接受同学提供的信息。课堂效率不言而喻。
指导策略三:共同参与,共享成果
分组活动,集体交流,是为了分享成果。可是在汇报课上,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活动效率低,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受阻。教师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在成果展示阶段的共商与共享呢?我认为多元互动即可。1.指导各组形成成果展示阶段的设计,精心预设开场白与结束语。2.指导学生设计双向交流形式,如辩论会、互动参与等。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其他小组的做法,达到经验与智慧的分享。3.教师认真倾听,敏锐捕捉学生汇报中的问题,通过质疑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比如在《我喜爱的三国人物》活动中,学生总结曹操这个人时,同时用到了“伟人”和“奸雄”这个词。学生均没有留意,我随即质疑:“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伟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一时之间又没有充分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接受。于是,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曹操是奸雄还是伟人”的辩论会。学生热情高涨,一周之后的辩论会也开展得格外精彩。这证明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实现成果展示阶段的困惑共担与成果共享,从而保证该阶段的价值实现,推动活动的纵深开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白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