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海岸线与能见度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温州到福鼎的高速路上,车窗外是南方的茫茫夜色,我想到的是去年和温州友人共游楠溪江的场景。在快速的前行中,夜色里偶尔闪现的灯火并不能帮我认清一个从未涉足的地方。而在一个精神能见度并不太乐观的年代,诗人必须站出来说话。当车子经过分水关,朋友讲到闽越吴当年的关隘废墟。我在想这个年代的诗人在鼎沸的现实中争相介入和热论的时候,诗歌与地方性知识和历史碎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也许我们都在匆促地身不由己地跟随着时代宏旨向前,可是我们却很难发现自我命运在现实中的真正位置,很难以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求真意志重新来面对自我、现实和历史。我对那些仍然挖掘和擦拭土层下历史碎片的诗人,对那些保持了对现实和自我以及诗歌语言同时照亮的具有精神能见度的诗人心怀敬畏。而这也是我多年来评价当下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
  当我在北京读完21位福鼎诗人群的诗歌后,我一直在追问,对于一个海岸线的城市,一个曾经在山水诗神眷顾的地方,这些诗人与或隐或显的“地方性知识”之间保持着怎样的关联呢?
  因为,在他们的诗歌文本中我看到的空间更多是日常化的,尽管也有一部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予以了一定的抒写(比如林宜松的类似于山水小品的诗歌),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当下包括福鼎在内的诗人都更多的是将诗歌的神经末梢探入到自我和日常生活的深处。作为一种见证和介入的日常之诗我们目前所阅读到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与此同时,更多的诗人又对当下新奇百怪的现实生活以及焦点化新闻化的社会公共场域抱有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日常生活与公共生活伦理在当下中国诗人这里已经变得愈益显豁。与此相应,诗歌的难度也在加大,因为尽管每一个诗人看似具有了自我和个性表达的自由和开放度,但是这些诗歌并置在一起就因为相似性而被戏剧性地相互稀释和抵消了。这就是诗歌写作的现实境遇和精神命运。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当下的诗歌写作就更具有难度,实际上每一个时代的诗歌都会有自己的难度,而我想说的是在一个诗歌写作群体突然激增的年代和情势下,优秀的诗歌层出不穷,但是具有重要性的诗歌文本却空前匮乏。实际上这就是“诗”与“真”的关系。而诗歌无论如何发展,我持有的一个最终的态度或者尺度来说就是“诗”与“真”并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互激发、平衡、吸引和彼此发现。这种“真”既应该是“诗性的”又应该是“历史性”的,是“美学”和“见证”的互补。新诗之“真”不仅与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有关,而且也与语言修辞能力带来的深度“可信感”有关。
  具体到闽东和福鼎的诗人,我只能谈谈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观感和碎片——整体性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从这二十几位诗人的身份和生活背景来看,除了一个诗人之外都是福鼎的本土诗人,都是在这里成长、生活和写作。我想这正好在一个人人谈论城市和“乡愁”的时代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反向性存在的精神事实。随着一个个乡村以及故乡的消失,城市时代的新景观与没落的乡土文明的旧情怀之间形成了错位心理。众多的写作者正是在这种新旧关系中尴尬而痛苦地煎熬和挣扎。那是一个云南的秋日午后。院子与翠湖只有一墙之隔。湖边游人如织,院内空有巨树两棵。阳光抖落在城市的院子里,我们已久不闻内心的咆哮之声。在那个渐渐到来的黄昏,我想到的是孔子的一句话:“出入无时,莫知某乡。”这种尴尬关系、混搭身份和错位心理催生出来的正是一种乡愁化的写作趋向。这种乡愁更多是体现为对城市化时代的批判化理解。在城市和乡村的对比中更多的诗人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就是对逝去年代乡村生活的追挽,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和讽刺。更多的诗人是在长吁短叹和泪水与痛苦中开始写作城市和乡村的。很多诗人在写作城市的时候往往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进行批判。这无疑是一种简单化的单向度的写作方式,这是必须要予以反思的。这样说并非意味着福鼎诗人没有对乡村生活的记忆追挽,没有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和评骘(比如林典铇、白鹭和福林的一部分诗),而是说“乡愁”具体到诗歌而言从来都不是表层和单向度的。我恰恰在一些诗人那里看到了由真实的个体体验从生发出来的情感和知性空间。能够在故乡写作,能够在故地生活,能够在日常中与“乡愁”相遇,这未尝不是幸运的事情——起码对于那些深处故乡之外的另一个空间生活和写作的“异乡人”来说是如此。
  读完王祥康和迪夫诗歌之后,一个意象一再延宕我的阅读时间。这就是他们诗歌中同时出现的“水杯”。而具有意味的是“水杯”这样的日常器物在不同诗人那里所呈现的精神指涉区别度非常大。而这正是好的诗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重新对事物和生活的发现能力。尤其是对“水杯”这样的日常之物能够发现其陌生性和提升来自于日常空间的诗意已经实属难得了。在王祥康的《立春的下午和一场雨交谈中》那个水杯正在等待中冷却甚至变凉,但是这一切却因为有一个正在风雨中赶路的友人而变得了具有了生命的温度和热度,“我在不断冷去的茶杯中 / 看见一个人亮起来”。这正是诗人的主体性对日常之物的变形和再造以及情感化的投射。而迪夫的《水》则通过突出的转化能力将日常的客观之水融化为主体的“血液”。在我看来,越是处理来自于日常经验的诗歌越需要寓言性,在真实和虚幻中获得有效的平衡。过于胶着于现实的诗歌容易成为表层的仿写,成为平庸肤浅的段子和小说化的谈资。这需要的正是诗人的超拔、疏离和过滤以及提升的能力。在我看来,福鼎诗人中王祥康的诗《我的身体里怎么常常弥漫着青草味》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来自于日常自我的“寓言之诗”。那在日常空间所弥漫出来的青草味更大意义上是时间的精神气息和隐秘的自我主体性的幻梦——这是不能消解的时间和自我之梦,又不是过于浓烈和理性的“成人之诗”。由此,我们可以说,诗人就是介于日常的门口和日日梦醒来时边缘位置的人。
  而日常生活的主体无疑是家族。这在林典铇关于父亲和母亲的诗歌中得到了反复印证和凸显。但是平心而论,关于家族亲情关系的抒写自古就不乏佳作,那么该如何写出一个属于诗人自己又具有普世性的父亲和母亲形象呢?而对于林典铇而言,就是在日常中写作——这似乎比之那些精神对位和道德谱系层面上亲人形象要更难。该如何在日常中发现诗意这对于每一个快速时代的诗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和挑战。诗人该如何选取能够指向致命部分和现实要害的日常材料是每个当下的诗人都必须面对的。林典铇在家里的日常角落观察、体味和抒写父亲,在一个弱小的植物和盛开的花朵面前,反差性、悖论性和不可逆性语境中父亲的缓慢、苍老、迟滞以及死亡的阴影就以戏剧性的方式凸显出来,比如《父亲的白发》《皱纹》《新年愿望》等。而陈小虾等女性诗人对父亲的抒写则更具有精神性的气息,特殊的视角对于还原日常涡旋中真实的“父亲”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那一夜的父亲》。
其他文献
电影版大概也觉得这么做不值当的,于是职场新人打扮成了职场女魔头,那一身花红柳绿行头的价钱,就连时尚杂志的总编也要靠借才能实现,除非女明星或者土大款的小蜜,才有此消费能力。如果外国人看了,真会觉得北京房价还真便宜呢!    电视上看到一个自称博士的人讲养生,提到减肥时他强力推荐一种叫左旋肉碱的东西,据说吃了之后不但躺着就能瘦,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类似于“睡睡瘦”之类的东西。我听时半信半疑有这等好事,
认识迎春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特别的亲切,他为人朴实、厚道,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记得他曾经陪我到上杭县城的阳明门码头,门外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榕树。迎春的做人风格,让我联想到客家山间的那些树木,耐得住寂寞,总是将根深深地扎进脚下贫瘠的土地,承受着风霜雨雪的考验,然后慢慢地开花结果。  迎春的文学创作起步并不早,却因为有丰厚的生活经验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厚积薄发,自成一格。1992
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年10月2日-1955年8月2日),美国现代主义诗人。他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就读于哈佛大学,后进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大部分生涯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保险公司担任执行经理。1955年,他赢得了普利策诗歌奖。代表作有《瓶子轶事》《冰淇淋皇帝》等。  宁芙,原名游澜,女,1990年出生于福建宁德,青年学人,厦门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诗歌散见
相传,唐宪宗年间,宰相武元衡,受诏为四川节度使。不料他上任后不久,胫骨上便生了个脓疮,发热瘙痒,肌肉腐烂,脓血淋漓,使他痛苦万分。虽经多方医治,也不见好转。后来他的一位部下献上一大把形状像马齿的草,给他敷在疮口上,连敷几次,武元衡的病就好了。这草就是马齿苋。  马齿苋这种野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北各地均产,多生于庭院、路旁、田边及荒地中。在古代,楚地有元旦吃马齿苋的风俗。现在江苏扬州一带的许多人家仍
初次读到沃勒斯·史蒂文斯的诗歌是在叶维廉先生所译的欧美诗歌选本里。那首《雪人》中所显示出静观的美使我感到既惊异又熟悉:“我们必须有一个冬天的心/才可以印认满载着雪的/松树上的霜与枝丫……给聆听者,自身物无物/在雪中静观/在与不在的物无物。”  我讶异于史蒂文斯在微物之中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又对这种沉思冥想的体悟方式感到熟悉。那是济慈、华兹华斯这一类自然诗人所特有的美学品质,也是唐诗中最杰出的山水诗
自家小院收拾停当后,种下花草树木以及零星青菜。收成到来之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天空中还有另外的动物,就是鸟。  房子临山而建,几步之外就是一片硕大的丘陵,虽不高,却呈连绵之势,一直通向远方,上面茂盛覆盖着墨色的花草树木。我从来不曾登上去过,甚至连登的欲望都至今未萌生,邻居们好像也一样。福建被形容成“三山六水一分田”,福州更是一块盆地城市,四周被山团团围住,从出生起,这里的人每天眼一抬,山都会立即冲进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一段长久的婚姻给你带来的幸福感相当于每年多赚5万美金,也就是说,只要你维持一段长久的婚姻,就相当于比一个同等学力和职业背景的单身人士一年多赚5万美金。结合国情,让我们来算算,美妙的性爱可以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节省下多少钞票吧。    可以代替护肤品    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性爱的功效都远远超过花大价钱买的护肤品。在性爱前戏的过程中,双方充满激情地爱抚、亲吻,能令二者的身心得到极大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际,都是一次全民狂欢节。从公布之前博彩公司的下注、专家与媒体的预测,到公布之后各路书评人与获奖人的“装熟”、一二三四五地分析为什么是这个作家获奖,顺便为那些“陪跑”的作家表达下悲情……这几乎成了一种模式。这个模式之所以能够数十年来颠扑不破,主要归咎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难猜”,毕竟文无第一,何况一千个读者又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并非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没有共同特征,时下正流行
我时常会去小吃店,找一些本地小吃,例如,肉馅筋道的扁食、葱花油淋的拌面、乳白色的甜花生汤等。静坐角落,慢慢品尝,让时间慢下来。其实,不见得这些小吃就是珍馐佳肴,有时咀嚼出的,是一段记忆,一种“古早味”,一份原乡不了情。  可有时还是觉得有缺憾,就拿粉疙瘩来说吧。县城南门的一个拐角,有家本地进城夫妇开的小店,会做一些本地小吃,其中就有薯粉条。吃过粉条以后,问有没有粉疙瘩,被告知没有。就是薯粉条吧,味
咖啡屋(外一首)  零下六度,街上行人稀少  天空的星星紧挨在一起,互相取暖  一对最后的情侣,走出咖啡屋大门  朝着相反的方向,各走各的  我忍不住,把他们远去的影子喊回来  重新走进这家咖啡屋  侍者很惊讶,“你们丢东西了吗?”  我搓着冻僵的手,人间的聚和散  本来自有天意  但我还是为自己导演的这场恶作剧,笑了。  最孤单的建筑  南门外,你在卖豆腐  祖传的手艺,不仅在于色香味具绝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