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有效的解决措施,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解决方案
引言:近年来,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更新加速,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1]。而在高职学生中期实习、顶岗实习、以及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初期,在用人单位都反映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担当、等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并对促进高职院校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案进行探讨。
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意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综合素质比较模糊。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持肯定态度,认为综合素质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意识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也明确的提出对于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何种具体措施进行实施却是非常茫然的,对于学院与社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不清楚本专业需要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即对于综合素质的实质内涵没有真正理解。
(二)考核机制更重学业成绩。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应该是多方面的,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测评体系名义上为“综合素质测评”,但是,真正在考核过程中却常常会仅仅由于某一科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造成很多方面的影响。在学生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时,对于单科成绩与平均成绩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学生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选拔时,学业成绩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当学生有进一步专升本的规划时,学业成绩几乎是评判的唯一依据。这诸多的针对学业成绩的规定,影响了学生心中对综合素质衡量的标准,不由得向学业成绩倾斜。
二、高职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物资充裕的社会大环境下,这种环境容易养成养尊处优的生活作风。而学生的中期实习、顶岗实习很多时候几乎都不可能是重要的工作岗位,烈日下发传单的工作、风雨中做市场调查的工作、一日三餐无规律的工作都是常常出现。而此时,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完全无意义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关系,并将困难无限放大,没有一点吃苦的精神,家长的呵护也同样没有一点让自己孩子接受社会磨练的意识。
(二)急功近利。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常常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单位仅仅看成是一个跳板与过渡,而没有静下心来踏实工作的念头,只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就马上辞职跳槽。有的学生提得较多的是薪资待遇,而对于加班却更多的是不理解与抱怨。
(三)职业观念淡薄。作为职业人的时间观念、道德观念、责任感等学生都是比较淡薄的,虽然有些学生已经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但是身份转变还没有完成,对待工作有时太过随性。学生无论是在实习的或真正的工作岗位,与单位之间都有约定或协议。但是,经常有部分已经与单位签约的学生,不顾约定,不讲个人诚信,随意擅自单方面地违约,在离职与出勤方面也非常随意,不但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秩序,也对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后续学生实习与工作产生负面作用。
三、解决方案初探
(一)优化校园环境。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强调了学生的发展环境起到的重要性,无论是校园物质环境或校园精神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离不开环境,同样校园环境也需要学生来维护与创造,二者相辅相成。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训、校纪等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体现出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都对学生的正确导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以活动促精神。通过举办各种陶冶学生情操的文体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各种专业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时间规划的能力,因为活动时间均是学生自己的课外业余时间,想出成绩必须有大量时间的投入;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因为活动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常常是非常辛苦的,只有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成绩;培养学生团队协助的能力,因为活动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力量所能完成的,在活动中学生彼此进行沟通、协助、讨论,更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价值;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营造了校园良好的氛围,二者相互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职业人的观念。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基本都是由学院的思政课老师进行主讲或者由专业课教师兼任,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教授缺乏系统的培训,如果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观念等方面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既需要了解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行业就业的整体情况。当然,有针对性的就业方面的专家讲座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员告诉学生职场上的各种潜规则,真正公司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更能引起学生对就业、对职场要求的思考,更能强化学生职业观念的转变,以一个职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四)综合素质考评系统的科学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尽量做到科学化,既需要学生在第一课堂各种学业成绩的考核科学化,也需要学生在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中的成绩考评也科学化。学生学业成绩应该合理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考核内容也应从单纯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变为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展示能力、完成项目中与同学的协助能力、项目的创新能力,某些课程可以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同时可对学业成绩进行加权平均,使得学业成绩更加合理化;在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活动的考核中,需要引入对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随时登记审核的网络管理系统,既方便对学生参加活动进行记载,也方便活动真实性与加分情况的审批者进行管理,作为学生学期考核时综合素质测评的依据,并按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化体系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得出素质拓展综合成绩并载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证书》,同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各种荣誉评选的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对学业的重视转变为对综合素质的重视。
四、重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几乎都是双向选择,学生的就业不仅仅是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還需要考虑学生毕业数年中的工作业绩、工作单位选择和个人发展状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从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再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首要内容,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确是就业单位更看重的,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培养应更加重视综合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的更好更快地就业,以及学生的持续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学生自己的重视、教师的重视以及学校与社会全方面的重视才能真正保障而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与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金彪.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7):90-92
[2] 徐涌金,张明纲.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36-39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解决方案
引言:近年来,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更新加速,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1]。而在高职学生中期实习、顶岗实习、以及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初期,在用人单位都反映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担当、等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并对促进高职院校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案进行探讨。
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意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综合素质比较模糊。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持肯定态度,认为综合素质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意识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也明确的提出对于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何种具体措施进行实施却是非常茫然的,对于学院与社会提出的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并不清楚本专业需要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即对于综合素质的实质内涵没有真正理解。
(二)考核机制更重学业成绩。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应该是多方面的,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测评体系名义上为“综合素质测评”,但是,真正在考核过程中却常常会仅仅由于某一科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造成很多方面的影响。在学生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时,对于单科成绩与平均成绩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学生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选拔时,学业成绩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当学生有进一步专升本的规划时,学业成绩几乎是评判的唯一依据。这诸多的针对学业成绩的规定,影响了学生心中对综合素质衡量的标准,不由得向学业成绩倾斜。
二、高职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物资充裕的社会大环境下,这种环境容易养成养尊处优的生活作风。而学生的中期实习、顶岗实习很多时候几乎都不可能是重要的工作岗位,烈日下发传单的工作、风雨中做市场调查的工作、一日三餐无规律的工作都是常常出现。而此时,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完全无意义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关系,并将困难无限放大,没有一点吃苦的精神,家长的呵护也同样没有一点让自己孩子接受社会磨练的意识。
(二)急功近利。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常常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单位仅仅看成是一个跳板与过渡,而没有静下心来踏实工作的念头,只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就马上辞职跳槽。有的学生提得较多的是薪资待遇,而对于加班却更多的是不理解与抱怨。
(三)职业观念淡薄。作为职业人的时间观念、道德观念、责任感等学生都是比较淡薄的,虽然有些学生已经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但是身份转变还没有完成,对待工作有时太过随性。学生无论是在实习的或真正的工作岗位,与单位之间都有约定或协议。但是,经常有部分已经与单位签约的学生,不顾约定,不讲个人诚信,随意擅自单方面地违约,在离职与出勤方面也非常随意,不但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秩序,也对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后续学生实习与工作产生负面作用。
三、解决方案初探
(一)优化校园环境。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强调了学生的发展环境起到的重要性,无论是校园物质环境或校园精神环境,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离不开环境,同样校园环境也需要学生来维护与创造,二者相辅相成。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训、校纪等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体现出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都对学生的正确导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以活动促精神。通过举办各种陶冶学生情操的文体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各种专业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时间规划的能力,因为活动时间均是学生自己的课外业余时间,想出成绩必须有大量时间的投入;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因为活动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常常是非常辛苦的,只有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成绩;培养学生团队协助的能力,因为活动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力量所能完成的,在活动中学生彼此进行沟通、协助、讨论,更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价值;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营造了校园良好的氛围,二者相互积极作用。
(三)加强学生职业人的观念。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基本都是由学院的思政课老师进行主讲或者由专业课教师兼任,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教授缺乏系统的培训,如果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观念等方面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既需要了解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行业就业的整体情况。当然,有针对性的就业方面的专家讲座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员告诉学生职场上的各种潜规则,真正公司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更能引起学生对就业、对职场要求的思考,更能强化学生职业观念的转变,以一个职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四)综合素质考评系统的科学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尽量做到科学化,既需要学生在第一课堂各种学业成绩的考核科学化,也需要学生在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中的成绩考评也科学化。学生学业成绩应该合理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考核内容也应从单纯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转变为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展示能力、完成项目中与同学的协助能力、项目的创新能力,某些课程可以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同时可对学业成绩进行加权平均,使得学业成绩更加合理化;在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活动的考核中,需要引入对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随时登记审核的网络管理系统,既方便对学生参加活动进行记载,也方便活动真实性与加分情况的审批者进行管理,作为学生学期考核时综合素质测评的依据,并按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化体系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得出素质拓展综合成绩并载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证书》,同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各种荣誉评选的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对学业的重视转变为对综合素质的重视。
四、重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几乎都是双向选择,学生的就业不仅仅是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還需要考虑学生毕业数年中的工作业绩、工作单位选择和个人发展状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从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再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首要内容,而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确是就业单位更看重的,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培养应更加重视综合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的更好更快地就业,以及学生的持续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任重而道远。学生自己的重视、教师的重视以及学校与社会全方面的重视才能真正保障而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与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金彪.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7):90-92
[2] 徐涌金,张明纲.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