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圭旋律影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旋律”影片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处于中国电影主导地位的“主旋律”影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当发挥改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品格,帮助协调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主旋律 影视文化 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基础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的号角。而影视在当今文化艺术领域。可谓最普及的文艺样式,具有“全民共赏”的性质。作为大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主导,影视剧的创作、发展和传播对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对人们文化心态的塑造和文化人格的构建,对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处于中国电影主导地位的“主旋律”影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充分发挥“改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品格,帮助协调社会矛盾,从而增进社会的和谐程度”的重要作用。
  
  一
  
  “主旋律”本是一个音乐术语,引入电影之后,主要指文艺作品所张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对影视创作进行规划与调整的产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党和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在短短的几年问,拍摄完成了二十多部“献礼片”和“主旋律”影片,如《开国大典》、《大决战》和《周恩来》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又推出了“g550工程”。将主旋律影片的创作推向了另一个新高潮,产生了《东归英雄传》、《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生死抉择》等几十部优秀影片。最近几年以来,又完成了《张思德》、《郑培民》、《生死牛玉儒》等优秀影片。电视剧方面,随着《长征》、《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等主旋律影视相继热播,再次彰显了军旅题材的独特魅力。这些优秀的影视剧作,通过描写历史与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与普通观众相贴近的重大现实题材,真实再现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与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塑造了一批生动感人的历史人物、时代英雄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讴歌和表现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张扬了国家精神、人性光辉等正面价值观。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主旋律影视是我们时代的见证,它的成败关系到后人对于我们今天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影视在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里,为确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铸造民族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国民凝聚力等方面,尽了它最大的职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由于国家文艺政策和主流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影视创作依然保持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引领银幕主题的势头。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提起“主旋律”影视,很多人就会眉头一皱。脑海中浮现出正襟危坐、面目呆板极度失真的“高、大、全”式人物、空洞而蹩脚的情节,充满着说教味和舞台化表演的印象。人们敬而远之,只是作为必要的应景,而无法打动人心。尽管今天主旋律影片的生产仍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运用各种方式推动主旋律影片的生产和发行,国产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年产量仍然势头不减,但进入主流电影消费市场的主旋律电影寥寥无几。而且经常陷入尴尬地步,传播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将主旋律题材狭义化,把主旋律理解为只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英模题材、国家重点工程题材才能表现,排斥凡人百姓、脱离世俗氛围,沉重庄严,高高在上,缺乏娱乐功能,没有建立起与当今受众广泛的生活上与思想上的联系。
  “主旋律”影视把重大题材、正面表现作为自身品格,成为一种弃市场与世俗于不顾的“孤独舞者”,实乃固步自封。当相同类型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英雄人物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银屏时,观众的的审美疲劳也在与日俱增。
  2 将主旋律主题概念化,创作模式陈旧,影像可看性低。
  “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而这个故事可以用多种方式讲,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是固定的类型。美国每年也拍许多弘扬本民族的优秀品质,歌颂优秀人物的主旋律影片。他们的故事、类型可以是各式各样,没有任何框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浸透着美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美国人的精神信念、哲学、神话和理想模式,这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由于主旋律影视的意识形态化。使得在结构、手法上任意突出电影特性的新花样,都可能被指责为与严肃内容不符,惹出诸多麻烦,导致某些影片缺少从生活的地面升华到艺术天空的支撑力量,时代的风云和改革的浪潮,在银幕上表现得很简单。故事情节显得呆板,不够引人人胜,结尾也往往停留在浅层的喜悦之中,缺乏对观众灵魂的巨大冲击力,和转型期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观众对电影的期冀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3 主旋律影视人物扁平,脱离生活,缺乏那种站在人性高度对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
  影视曾经作为党的宣传载体,拥有媒介中最高的话语权。它所创造的形象是具备某种共性的,是崇高形象的代表。人物的刻画虽稍显扁平并有拔高之嫌也被欣然接受。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充满人们的思维,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价值观与当时主旋律影片的伦理是一致的。但在今天,社会伦理的变化使得二元对立变成了多元共存,现代化的思潮消解了一部分传统的权威,话语权力从精英向社会大众转移,社会大众也需要更多个性化的传播形态,美丑善恶都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即使是伟人和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有个性,有缺点,也需要从多个层面立体地刻画。但在“主旋律”影视中,伦理与政治、情与理、道德英雄与政治英雄之间的二元裂缝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弥合,人性的张扬仍然受到政治伦理的制约。“主旋律”影视的政治、道德理想与大众心理,宣传教育意图与艺术虚构规律的矛盾没有达成真正意义的统一,其所塑造的影视人物势必脱离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成为空洞乏味的代表。
  
  二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不能没有一种维系、支持其基本成员的积极健康的主体精神:否则,这个民族或国家,必然萎靡涣散,甚至消亡。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不能没有凝聚、鼓舞其基本成员的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否则,这个社会或时代。定难长久。“主旋律”其实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内核。包含着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与永恒价值,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弘 扬主旋律,这不仅是政治宣传的需要,也是做人的根本,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体制都会重视和强调的。尤其是人类文明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既有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冲击,不少人开始感到信仰迷失,精神空虚。这种时候,国人更需要自己的英雄偶像和精神指引,通过他们重新树立价值观,回归精神家园,构建和谐文化。因此。主旋律影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
  1 “主旋律”影视要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统帅。
  在新形势下,“主旋律”电影所面临的新的任务和挑战是如何体现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面貌,如何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如何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笔者认为“主旋律”影视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此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主旋律”影视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主旋律不应是电影类型的一种标签,国产影视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力武器。在这方面,韩剧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一度风靡亚洲的“韩流”风潮中,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健康向上、自强不息、乐观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主题,对真善美的热情歌颂,紧贴百姓生活的平民视角,不仅有效守护了“文化国土”,而且在世界民族之林成功塑造了大韩民族形象。既然影视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那么我们就要通过健康向上的影视主旋律把我们民族精神生活好的方面挖掘出来,激发民族自豪感,凝聚大多数人的力量。去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2 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这个口号被喊了多年,但是,作为一面旗帜和一种创作主张,有相当多的创作者、电影制作单位,都对其存在着某种误解,从而人为地把国产影视分为“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两大阵营。通常情况下它们各玩各的,相互不太掺和。其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突出这个主旋律,是我们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共性。但这种共性。又必须通过千姿百态的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又为广大老百姓所喜欢的那些具体作品去实现。没有不通过个性表现的共性,也没有不表现共性的个性。因此,“主旋律作品”不应当成为独立的艺术存在,“多样化”也并非就是“非主旋律”。我们多种多样的作品。在“突出主旋律”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在怎样“突出主旋律”和用什么样的形式、以什么样的艺术个性去多样化地“突出主旋律”则是不同的。
  首先主旋律影视要突破题材类型的限制,实现多样化。在美国。“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就是一回事儿,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鸿沟。国产主旋律影视也不应该在既定的题材类型里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主旋律精神完全可以从别一层面、用另种品格体现。那些侧面表现生活本质、委婉地传达时代精神、乃至含蓄地针贬国民病症的影片不应被拒之于“主旋律”门外:主旋律影片也不必总是冠以“大胜利”、“大团圆”、“大欢喜”的审美情趣,天然地排斥悲剧作品。毕竟人生可欢乐事无一二。可悲苦事常八九。在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或主流文化中,不能缺少形而上的“悲剧意识”,对于弘扬“主旋律”来说,它可能是“逆向”的“侧面”映衬。但敢于正视社会与人生中的悲剧性,并在其中昂扬起时代必须的英雄主义精神与人文反思觉悟,才是当前社会与人生得以进步的必然。
  其次是主旋律影视主题的多样化。多样而又深刻的主题是进口大片吸引观众的诸多因素之一。由于国情所限,国产电影的主题可以和外国影片一样深刻,但绝对不可能像他们那么多样化。主旋律影视应该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限制,超越直率浅俗的表现。在主题表达的层次上做到深刻而又多样。使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从而引发对更深一层人性的关注和探究。
  3 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观众排斥主旋律影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觉得这类影片很假,表现人们生活与感情的真实细腻的东西偏少,远离生活。远离现实,粗制滥造的东西偏多。要知道,国产影片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正是如实表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当今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可谓是百年不遇的大变化大激变,每天都在发生着戏剧性的人生、戏剧性的故事,给人们带来许多冲击,同时也带来无数困惑,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思索、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等待着艺术家去大书特书、挖掘表现。而我们的艺术家尤其是影视艺术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似乎生活在非地之上,根本不能体认中国不同意义上的老百姓、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使得我们置身的现实世界不能获得丰富的逻辑性阐释。不能生产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思想生产力和批判性的影视作品。主旋律品牌的影片能否打动观众关键是背后的品质。这就要求创作者真诚投入,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真诚地投入生活,用自己的真心去与观众的心交流沟通,才会真正地感受现实生活的丰富,熟悉和热爱当代普通大众和英雄楷模,满怀激情地去表现当下人民真实的精神处境,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彰显主旋律影视固有的文化品格,引领观众的精神取向与价值判断。
  4 坚持艺术化。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艺术与商业的矛盾始终是困扰电影界的一大难题,尤其在今天,这个矛盾尤为突出。主旋律影视一直以来都以“主题意义重大,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思想导向正确”为衡量优劣高下的标准,与票房价值、艺术元素似乎无缘。其实。主旋律影视剧并不意味着假、大、空,也不应该是单纯的“传声筒”,而首先应该是艺术作品,必须以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吸引人、打动人,其所承载的精神才能征服人。和纯粹娱乐电影相比,主旋律电影更需要票房。因为没有人看也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因此,我们说,主旋律影视剧比起其他影视更需要艺术化。主旋律影视剧在艺术上上了档次,质量品味迅速提升,吸引了观众,才能获得新生,真正起到主旋律影视剧主渠道的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文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文艺已经变成了综合国力的一个表现。应该作为软实力参与国际竞争。这种提法、这种定位,是以前所没有的。这也可以说为“主旋律”影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旋律影视不仅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更要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中国民族的国际形象。广大的编剧、导演、演员等电影创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继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宗旨,在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等方面不断探索,勇于突破创新,打造影视精品,才能让“主旋律”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影坛、观众的心目中。
其他文献
[摘要] 从幼年出蜀到晚年病逝,诗人苏东坡的人生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虽然对人生的每一个经历之地,苏东坡都不乏称许、赞美之辞,但遍检其所有诗文,我们則不难发现,故园乡关,才最是他梦萦魂绕,永难舍弃之地。  [关键词] 嘉州 乡关 苏轼    提起诗人苏东坡,鲜有人不知道他的豪放旷达。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亦无风雨亦无晴”。但即便旷达洒脱如斯,其人生也仍有那么多的情结,挥之不去,念念难
摘要 艺术嗓音运用中的自然之美是在运用中顺应个体嗓音运用规律为前提的,是技巧和表现手法纯熟为基础的,但往往体现为自然、本色、含蓄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自然 技巧 本色    自然,其字面上可解释为“本来的样子”,就是自然而然,出自天然,有自由发展之意,没有人工雕琢。中国美学注重的是清水美蓉的自然之美,而不是错彩缕金的人文之美。“自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源于道家美学。庄子在其《天道》中说“素朴而天下
[摘要]美国社会学家古德纳认为知识分子由于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正逐渐成为一个新阶级,本文通过对小说《卧底》的解读,揭示出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与底层的差异正逐渐扩大,甚至产生隔膜,中国的知识分子正在形成这样一个古德纳意义上的新阶级并日益失去为底层代言的合法性。  [关键词]文化研究 知识分子 底层 新阶级    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责任一个是个久远而富有争议的话题,自从近日看了刘庆邦的小说《卧底》之后,
[摘要]《红颜》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女性电影,即由女性导演的、以女性为主体、表达女性的切身感受,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影片用纯粹的女性视角,逼人地呈现了女性面临的现实生存困境。影片中出现的男人都是那么令人失望,这是一个好男人缺失的世界。同时,这也是一部探索女性精神出路的电影。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生存困境 男性缺失 突围    电影《红颜》是年轻女导演李玉于2005年推出的一部新作,在第62届威尼
[摘要]新好莱坞电影(1967-1976)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了他国电影创作思潮的影响,也是独立制片体制的产物。新好莱坞电影的导演们崇尚法国的“作家电影理论”,试图学习那些欧洲的青年艺术家,用电影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想法。  [关键词]新好莱坞电影 独立制片 “革命”    问题的由来    前不久,美国全美美学社团(American Aestheti
[摘要]电影海报是电影艺术的延伸品。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能精准地传递电影信息,表情达意,更能激发大众的兴趣、提高关注度、提升艺术魅力。其中版面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巧用画面元素,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把握视觉节奏,刻画版面的生动表情;感受民族文化,提升版面的艺术审美成为制作设计出精美的电影海报的关键。我们要在品味、欣赏的同时不断学习、探析,丰富艺术语言,发挥艺术个性,使中国的电影海报艺术绽
摘要 伦勃朗绘画中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它既是集传统绘画技法于一身,同时又是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他把光影,构图和色彩等形式语言的运用与其作品要表达的“精神”性审美主题作了完美的结合。他在绘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也对后来许多艺术家起到了启发和感悟作用。  关键词 伦勃朗 形式语言 “精神”性审美    作为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伦勃朗在其艺术作品中所
【摘要】电影《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执导,根据旅外华人女作家张翎小说《余震》改编。亲情作为《唐山大地震》传达的主题,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情感归宿。从首映式到全国公映,票房节节攀升,再次证明了影片打动人心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场面的震撼、情感的真挚、细节的考究等,从影片中让人感悟到如何更加珍惜幸福,在幸福中如何懂得生命和爱的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场面震撼 情感真挚 细节考究  [D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艺术的发展依然是本民族观念意识自我更新的历史过程,这种更新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审美思想的变更,而是以复古的形式延续发展的进程,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 审美理念 复古    自古以来,艺术的发展就不是一意孤行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诸多因素左右着时代审美思想理念的进程。一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往往融合时代人文特色,形成适时性的大众认可的审美思想,审美理念的形成
摘要:《潜伏》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影视形象,再一次验证了后现代中国在消费时代的尴尬境遇,这种消费社会对价值主体的消费询唤功能,首先表现在对价值主体意义性的暧昧和多义性阐释,其次以红色意识形态为外壳的,世俗性与传奇性的结合,再次是接受群体改变的表现,同时也是受众群体心理需要的反映。在对“余则成”式的消费主体形象的询唤之中,其文化抵抗的意味和文化媚俗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一个矛盾百出、却充满了魅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