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震(59—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好学,博览群经,时称“关西孔子杨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是东汉时著名的廉吏。
据范晔《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东汉安帝在位时(107—122),杨震被提拔到东莱郡(今山东莱州)任太守。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县令王密原来是荆州的秀才,是杨震做荆州刺史时举荐提拔的。为了报答杨震,王密选择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怀揣十斤金子去送给杨震。杨震见了,语重心长地对王密说:“过去我推荐你做官,是因为我这个老朋友很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啊!快把金子收起来带回去!”王密诡秘地说:“黑夜没有人知道这事的。”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卷五十四》)王密只好羞愧地拿起金子回去了。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后来,杨震改任涿郡太守。他为官正直廉洁,从不接受私人托请,其子孙们日常吃素步行,生活十分俭朴,家里也没有多少财产。这时,他的一些老友长辈好心地劝他要为儿孙们辟置一些财产,杨震不愿这样做。他说:“我让后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品德送给他们,这‘财产’不也很厚重吗?”
杨震不仅自己要求严格,廉洁正直,以“四知”闻名天下,而且他对子孙也严格管教,并以自己的形象感染子孙,所以其廉正家风也代代相传,其中他的三儿子杨秉(以酒色财“三不惑”远近皆知)、孙杨赐、曾孙杨彪均做到太尉(汉代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且均以廉政名闻于世。这在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政权岌岌可危的东汉晚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中国古代,一家四代为相(我国古代将司徒、司空、太尉并称“三公”,其位相当于宰相),廉政家风保持不变,也仅杨震一家。难怪《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不无深情地赞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累叶(世)载德,继踵宰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现在,在莱阳城还保留着一座专门为纪念东汉廉官杨震而建的“四知堂”。
杨震以“四知”辞金,以清廉遗后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传诵。杨震后裔宗支及各地杨姓家族,纷纷建筑“四知堂”或在杨氏宗祠内辟建“四知堂”,以资纪念这位清正廉明的祖先、前辈,以其良好官声德行来教育和激励子孙后代立世为人。
据范晔《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东汉安帝在位时(107—122),杨震被提拔到东莱郡(今山东莱州)任太守。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县令王密原来是荆州的秀才,是杨震做荆州刺史时举荐提拔的。为了报答杨震,王密选择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怀揣十斤金子去送给杨震。杨震见了,语重心长地对王密说:“过去我推荐你做官,是因为我这个老朋友很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啊!快把金子收起来带回去!”王密诡秘地说:“黑夜没有人知道这事的。”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卷五十四》)王密只好羞愧地拿起金子回去了。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后来,杨震改任涿郡太守。他为官正直廉洁,从不接受私人托请,其子孙们日常吃素步行,生活十分俭朴,家里也没有多少财产。这时,他的一些老友长辈好心地劝他要为儿孙们辟置一些财产,杨震不愿这样做。他说:“我让后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品德送给他们,这‘财产’不也很厚重吗?”
杨震不仅自己要求严格,廉洁正直,以“四知”闻名天下,而且他对子孙也严格管教,并以自己的形象感染子孙,所以其廉正家风也代代相传,其中他的三儿子杨秉(以酒色财“三不惑”远近皆知)、孙杨赐、曾孙杨彪均做到太尉(汉代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且均以廉政名闻于世。这在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政权岌岌可危的东汉晚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中国古代,一家四代为相(我国古代将司徒、司空、太尉并称“三公”,其位相当于宰相),廉政家风保持不变,也仅杨震一家。难怪《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不无深情地赞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累叶(世)载德,继踵宰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现在,在莱阳城还保留着一座专门为纪念东汉廉官杨震而建的“四知堂”。
杨震以“四知”辞金,以清廉遗后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传诵。杨震后裔宗支及各地杨姓家族,纷纷建筑“四知堂”或在杨氏宗祠内辟建“四知堂”,以资纪念这位清正廉明的祖先、前辈,以其良好官声德行来教育和激励子孙后代立世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