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题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讲评主要是纠正学生在作业时出现的各种错误。在习题讲评课上,教师应该以组织小组合作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又必须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学生讨论,以期达到引领和点拨的目的。教师介入学生讨论的原则总的来说是“愤时启智,悱时启言”,教师介入学生讨论的最佳方式是分别情况参与讨论、个别交流、集体讲解。
【关键词】教师介入;学生思维;时机和方式
《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研究》是江苏省淮安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所谓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组长引领本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习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一种课型。在本课堂教学模型下,教师的作用不是通过讲解灌输来体现,而是主要通过介入讨论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介入学生讨论的时机和方式问题就有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1、教师介入讨论的最佳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强调的就是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时机问题。只有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时机把握恰当,教师才能收到点拨指导的最佳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在习题课讲评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最大问题是超前介入,即教师在学生问题还未充分暴露的时候就介入学生思维。这一缺点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在习题讲评课上都是根据自己在作业批改时发现的错误组织教学的。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只是一种结果,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误,是因为知识准备不足还是因为方法没有掌握,是粗心大意还是因为思维缺陷,等等,这些东西仅仅从学生作业中是看不出来的。教师在没有做好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再没有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就匆忙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解答,这就是超前介入。这种超前介入的缺点显而易见,即对绝大多数学生缺乏针对性,因此其效用很难说有多大。
解决教师超前介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通过讨论暴露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解答。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应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1 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把握介入时机
(1)课堂教学最初几分钟:这一时问教师的介入不是介入所有学生思维,而是介入部分学生思维,即介入组长思维。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组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那些习题中难度较大的题目来说,一般的学生无法解释得清,这时组长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但有些题目组长也不一定弄得清,所以在每一节课的最初几分钟,教师最好先将组长集中一下,让组长把自己作业或思考时遇到的问题在教师面前呈现,然后教师引领组长讨论,在讨论中先将组长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组长引领小组探究扫清障碍。
(2)中间半小时(大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通过组长引领组员解决的。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轮流参与各小组讨论。但参与讨论不代表垄断话语权。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地应该是听,只有当学生讨论中产生的问题组内所有成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可以介入学生讨论。此时介入仍应以点拨为主,当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点被扫除后,教师仍应将话语权交回给学生。
(3)最后几分钟:教师介入所有学生思维。当一节课上到最后几分钟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充分暴露,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绝大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且此时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十分强烈,此时教师应在区分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基础上,及时介入学生思维,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2 根据习题中的不同题型把握介入时机:不同的题型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考查的难易度不同,命题的角度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不同题型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不一样。在教师讲解式习题讲评课上,对于不同的题型,教师安排的时间肯定是有差别的。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不同题型教师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也应有所差别,这样教师介入学生思维前就很有必要将题型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去考虑。
在学生作业中,有些问题是共性的,共性的问题如果能个别解决当然最好。但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所以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在任何一节课上都几乎不可避免。那么什么时候教师可以介入学生思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共性问题呢?是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立即解决还是在所有共性问题都发现以后一起来解决?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即使是对于共性问题,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题型区别对待为好。
(1)客观题:不宜一题一题讲,而应将所有客观题分成题组。学生每讨论完一组题目,教师即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这一组题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这一组题目中的共性问题解决后,学生再继续讨论下一组题目。在这种题型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时机,不是以讨论结束时间最早的那一组为据,而应该以讨论结束时间最晚的那一组为据。这样可以让快的组等一等,慢的组赶一赶。以题组为据将教师介入的时机分为几个阶段,其好处是学生刚发现问题教师即进行点拨,有利于做到愤时启,悱时发。且一个题组一次总结,既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可避免教师长时间讲解,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2)主观题以讨论完一个完整的题目后点拨总结为佳。主观题涉及基础知识、应试能力、心理状态等较多方面的问题,不适宜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总结。对于主观题,教师宜在学生讨论完一个题目后即时进行总结归纳,从审题到筛选知识,从提取信息到确定角度,从组织答案到卷面要求,应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归纳。一个主观题一总结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及时明确地熟悉某一题型的特点,掌握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了解这一题型的答题规范和要求。
2、教师介入讨论的最佳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方式都是讲授。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方式以参与小组讨论为主,以集体讲授为辅。 2.1 参与小组讨论:
(1)组织组长讨论,解决作业中预设的问题。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是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但每一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都会遇到所有成员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小组讨论开始前对小组里边的部分成员进行培训。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一般采用课堂前几分钟对组长进行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在这一轮培训中,先由组长提出他们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然后由组长们一起讨论解决,组长们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再介入讨论,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环节讨论中,教师主要帮助组长们解决教师在习题中预设的问题,同时也兼顾组长在作业中新生成的问题,但这一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影响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2)参与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在讨论中生成的新问题:在组长回到组内组织讨论以后,教师在习题中预设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组内合作来解决了。但学生的思维是具有开放性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遇到的困难就可能不一样,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有可能有区别。这些在讨论中新生成出来的问题不一定都在组长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
在讨论中我们还发现,有些选择题学生选对了,但他的理由不一定科学;有的填空题学生做对了,但他的思路不一定清晰;有些主观题学生做对了,但他的方法不一定简便,等等。由于这一原因,教师也必须经常性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仔细观察学生的观点、方法等有没有偏差。当教师发现学生讨论时存在不足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插话等方式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介入小组讨论时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心中要有全班意识,要兼顾各组,不能在某一个组时间过长,否则有的组遇到的问题就会得不到及时解决。在各个组都热烈讨论,没有人提出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也不能在教室内兜圈子,而应该主动参与到小组中去旁听,同时密切关注各个组的动向,制止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与课堂讨论无关的行为,努力保证整个课堂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3)和学生个别讨论,解决学科特优生或学科特困生的个性问题:每个班级每门学科都会有学科特优生和学科特困生,学科特优生的问题在学生中往往无法得到帮助,而学科特困生的问题往往因为簡单在组内得不到重视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所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科特长生和学科特困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和这些特优生及特困生进行交流,面对面地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使他们的需要及时得到满足,从而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目的。
2.2 集体讲授: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主要在组长带领下由学生自主地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但学生自主不代表不要教师引导。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上,适当的集体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但集体讲授的内容应该和讲授课有所区别。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中,教师集体讲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方法指导:方法是成功的钥匙,方法也是效率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讨论前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在方法上加以归纳总结。这里的方法既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是解题时的具体方法;既可以是小组合作的实施方法,也可以是心理调适、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等等。
(2)讲共性问题:为了节省教师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教师应尽量将共性问题拿到全班面前来一起解决。所谓共性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讨论中大家都遇到的问题。二是题型归纳、方法总结,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
(3)评价激励:评价激励是调节情绪、激发信心、鞭策落后的重要手段,没有评价激励的课堂是低效课堂。所以在习题讲评过程中,教师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评价激励。评价激励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表现、讨论秩序、合作成果等多方面;评价激励应尽量在集体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介入;学生思维;时机和方式
《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研究》是江苏省淮安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所谓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组长引领本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习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一种课型。在本课堂教学模型下,教师的作用不是通过讲解灌输来体现,而是主要通过介入讨论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介入学生讨论的时机和方式问题就有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1、教师介入讨论的最佳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强调的就是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时机问题。只有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时机把握恰当,教师才能收到点拨指导的最佳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在习题课讲评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最大问题是超前介入,即教师在学生问题还未充分暴露的时候就介入学生思维。这一缺点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在习题讲评课上都是根据自己在作业批改时发现的错误组织教学的。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只是一种结果,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错误,是因为知识准备不足还是因为方法没有掌握,是粗心大意还是因为思维缺陷,等等,这些东西仅仅从学生作业中是看不出来的。教师在没有做好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再没有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就匆忙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解答,这就是超前介入。这种超前介入的缺点显而易见,即对绝大多数学生缺乏针对性,因此其效用很难说有多大。
解决教师超前介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通过讨论暴露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解答。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应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1.1 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把握介入时机
(1)课堂教学最初几分钟:这一时问教师的介入不是介入所有学生思维,而是介入部分学生思维,即介入组长思维。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组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那些习题中难度较大的题目来说,一般的学生无法解释得清,这时组长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但有些题目组长也不一定弄得清,所以在每一节课的最初几分钟,教师最好先将组长集中一下,让组长把自己作业或思考时遇到的问题在教师面前呈现,然后教师引领组长讨论,在讨论中先将组长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为组长引领小组探究扫清障碍。
(2)中间半小时(大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通过组长引领组员解决的。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轮流参与各小组讨论。但参与讨论不代表垄断话语权。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地应该是听,只有当学生讨论中产生的问题组内所有成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可以介入学生讨论。此时介入仍应以点拨为主,当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点被扫除后,教师仍应将话语权交回给学生。
(3)最后几分钟:教师介入所有学生思维。当一节课上到最后几分钟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充分暴露,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绝大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且此时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十分强烈,此时教师应在区分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基础上,及时介入学生思维,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2 根据习题中的不同题型把握介入时机:不同的题型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考查的难易度不同,命题的角度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不同题型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不一样。在教师讲解式习题讲评课上,对于不同的题型,教师安排的时间肯定是有差别的。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不同题型教师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也应有所差别,这样教师介入学生思维前就很有必要将题型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去考虑。
在学生作业中,有些问题是共性的,共性的问题如果能个别解决当然最好。但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所以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在任何一节课上都几乎不可避免。那么什么时候教师可以介入学生思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共性问题呢?是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立即解决还是在所有共性问题都发现以后一起来解决?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即使是对于共性问题,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题型区别对待为好。
(1)客观题:不宜一题一题讲,而应将所有客观题分成题组。学生每讨论完一组题目,教师即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这一组题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这一组题目中的共性问题解决后,学生再继续讨论下一组题目。在这种题型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时机,不是以讨论结束时间最早的那一组为据,而应该以讨论结束时间最晚的那一组为据。这样可以让快的组等一等,慢的组赶一赶。以题组为据将教师介入的时机分为几个阶段,其好处是学生刚发现问题教师即进行点拨,有利于做到愤时启,悱时发。且一个题组一次总结,既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可避免教师长时间讲解,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2)主观题以讨论完一个完整的题目后点拨总结为佳。主观题涉及基础知识、应试能力、心理状态等较多方面的问题,不适宜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总结。对于主观题,教师宜在学生讨论完一个题目后即时进行总结归纳,从审题到筛选知识,从提取信息到确定角度,从组织答案到卷面要求,应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归纳。一个主观题一总结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及时明确地熟悉某一题型的特点,掌握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了解这一题型的答题规范和要求。
2、教师介入讨论的最佳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方式都是讲授。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中,教师介入学生思维的方式以参与小组讨论为主,以集体讲授为辅。 2.1 参与小组讨论:
(1)组织组长讨论,解决作业中预设的问题。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是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但每一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都会遇到所有成员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小组讨论开始前对小组里边的部分成员进行培训。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一般采用课堂前几分钟对组长进行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在这一轮培训中,先由组长提出他们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然后由组长们一起讨论解决,组长们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再介入讨论,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环节讨论中,教师主要帮助组长们解决教师在习题中预设的问题,同时也兼顾组长在作业中新生成的问题,但这一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影响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2)参与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在讨论中生成的新问题:在组长回到组内组织讨论以后,教师在习题中预设的问题一般可以通过组内合作来解决了。但学生的思维是具有开放性的,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遇到的困难就可能不一样,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有可能有区别。这些在讨论中新生成出来的问题不一定都在组长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
在讨论中我们还发现,有些选择题学生选对了,但他的理由不一定科学;有的填空题学生做对了,但他的思路不一定清晰;有些主观题学生做对了,但他的方法不一定简便,等等。由于这一原因,教师也必须经常性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仔细观察学生的观点、方法等有没有偏差。当教师发现学生讨论时存在不足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插话等方式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介入小组讨论时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心中要有全班意识,要兼顾各组,不能在某一个组时间过长,否则有的组遇到的问题就会得不到及时解决。在各个组都热烈讨论,没有人提出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也不能在教室内兜圈子,而应该主动参与到小组中去旁听,同时密切关注各个组的动向,制止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与课堂讨论无关的行为,努力保证整个课堂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3)和学生个别讨论,解决学科特优生或学科特困生的个性问题:每个班级每门学科都会有学科特优生和学科特困生,学科特优生的问题在学生中往往无法得到帮助,而学科特困生的问题往往因为簡单在组内得不到重视而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所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科特长生和学科特困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和这些特优生及特困生进行交流,面对面地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使他们的需要及时得到满足,从而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目的。
2.2 集体讲授: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主要在组长带领下由学生自主地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但学生自主不代表不要教师引导。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上,适当的集体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但集体讲授的内容应该和讲授课有所区别。在组长主导式习题讲评课中,教师集体讲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方法指导:方法是成功的钥匙,方法也是效率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讨论前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在方法上加以归纳总结。这里的方法既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是解题时的具体方法;既可以是小组合作的实施方法,也可以是心理调适、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等等。
(2)讲共性问题:为了节省教师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教师应尽量将共性问题拿到全班面前来一起解决。所谓共性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讨论中大家都遇到的问题。二是题型归纳、方法总结,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
(3)评价激励:评价激励是调节情绪、激发信心、鞭策落后的重要手段,没有评价激励的课堂是低效课堂。所以在习题讲评过程中,教师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评价激励。评价激励的内容应该包括个人表现、讨论秩序、合作成果等多方面;评价激励应尽量在集体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