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面罩式雾化器和口含式雾化器实施氧气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0例面罩组和20例口含组,分别记录两组吸入前最大呼气流速(PEF)和吸入后最大呼气流速(PEF),对前后差值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经过对比,采用不同吸入装置的两组,吸入前后PEF变化值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其余患者自身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患者在吸氧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采用面罩式和口含式雾化器进行氧气吸入,对氧气治疗没有影响。
关键词:氧气吸入临床工作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28【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4-01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以及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一旦身体出现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患者具有烦躁不安症状、脉搏加快症状等。通过吸氧能够使人体内氧浓度获得提高,使血液含氧量大大提升,满足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需求[1]。对吸氧浓度进行正确的调节,能够显著起到纠正缺氧的效果。本文对氧气吸入治疗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6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40例,2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最大值为70岁,最小值为16岁,病情持续7-20天。其中11例患者为急性支气管炎,9例患者为肺炎,13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7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将患者随机分为20例面罩组和20例口含组,分别采用面罩式雾化器和口含式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
1.2治疗药物和器械。氨溴索、布地奈德、地塞米松等,采用口含式和面罩式一次性雾化吸入器。
1.3治疗方法。使用生理盐水将药液稀释为5-8ml,将其放入雾化器内,将氧气流量表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对雾量进行调节,实施氧气吸入。每天进行1-2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
2结果
2.1患者在氧气吸入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仅4例患者实施氧气吸入后,出现短时间的喘憋、发绀等症状,通过及时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并缓解。其余患者实施氧气吸入,均起到显著的止咳和化痰效果,对哮喘症状起到了显著改善。
2.2雾化吸入15分钟后,PEF值同吸入前相比出现显著提高,提高值在20%以上,经过统计学分析,口含式和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对吸入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护理体会
氧气实施雾化吸入治疗,通过将湿化液变为细小颗粒,使其在气流中悬浮,由于分子比较小,湿化液能够顺利到达气道,对局部气管出现的痉挛进行改善,避免出现黏膜水肿或出现其他炎症,能够对患者自身的低氧血症进行改善,使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临床特点是无创、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接受性好等[2]。
氧气吸入前护理:氧气吸入治疗前,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良好处理,维持病房内安静,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调节温度在18-22摄氏度,相对湿度调节为50%-60%。既可以避免呼吸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又能避免药液在空气中形成潴留[3]。要将药物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注意的地方以及氧气吸入治疗的重要性和效果详细告知患者,从而使患者配合进行氧气吸入治疗。
如指导患者在进行氧气吸入时,不能将雾化瓶倾斜放置,防止药物出现泄漏;实施雾化时,要将吸入器口部含在嘴中,通过口进行深呼吸,通过鼻子将气呼出,呼吸频率不能过快,防止患者缺氧更加严重;患者一旦感觉到不适症状,要及时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要对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过敏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患者进行皮试后显示为阴性说明才可以用药,并且要告知患者即使皮试显示为阴性,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进行严密观察;在向患者介绍用药时,要采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避免患者出现误解。
氧气吸入过程中的护理:患者要保持舒适的体位,同坐位相比,患者处于平卧位时会使潮气量下降,导致氧气吸入过程中患者具有不适感。我院对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时,指导患者选择坐卧位或半坐卧位,使患者耐受性大大提高。患者保持这种体位,膈肌的位置由于比较低,增大了胸腔的容积,使吸气量大大提高,由于药物颗粒很小,能够起到显著的解痉效果、止喘效果以及化痰效果等。
调节吸入雾量:氧气吸入治疗时,要调节氧流量为6-8ml/分。在氧气吸入开始时,要调小雾量,观察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再提高吸入雾量,使患者能够承受。本组有3例患者实施氧气吸入持续5分钟后,喘憋症状出现加重,通过及时处理,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和缓解。事后分析原因发现,是由于雾化液体大量进入患者气管,加重了患者支气管痉挛,或由于气道过度湿化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氧气吸入时间的调节: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时,不适合饭后立即进行,原因是防止药液对患者咽喉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喘憋加重、烦躁感以及发绀等情况,要停止进行雾化,采取氧气吸入治疗,并及时告知医生。
氧气吸入后处理:患者氧气吸入结束后,要对患者面部进行擦拭,进行漱口,对面部和口腔进行及时清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将在气管和支气管壁上黏附的痰液用力咳出。如果患者身体虚弱,不能用力咳嗽,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叩背,通过外力将痰液排出。
选择面罩式雾化器和口含式的雾化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前后PEF指标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只要对患者雾化吸入器使用进行正确指导,两种雾化器都可以,但对于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吸入治疗的患者,推荐采用面罩式雾化器进行治疗。
综上,氧气是支持人体正常活动的必要物质,通过吸氧能够使患者身体免疫能力获得提高,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但氧气吸入治疗过程中,要对氧气吸入治疗的适应症以及氧气吸入浓度、氧气吸入流量以及吸入时间和方法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参考文献
[1]陈泳清,钱辉.氧驱动雾化补钾法在纠正心衰低钾血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21(07):357-358
[2]许现艳.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当代医学.2009,18(31):147-148
关键词:氧气吸入临床工作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428【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4-01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以及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一旦身体出现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患者具有烦躁不安症状、脉搏加快症状等。通过吸氧能够使人体内氧浓度获得提高,使血液含氧量大大提升,满足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需求[1]。对吸氧浓度进行正确的调节,能够显著起到纠正缺氧的效果。本文对氧气吸入治疗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6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40例,2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最大值为70岁,最小值为16岁,病情持续7-20天。其中11例患者为急性支气管炎,9例患者为肺炎,13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7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将患者随机分为20例面罩组和20例口含组,分别采用面罩式雾化器和口含式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
1.2治疗药物和器械。氨溴索、布地奈德、地塞米松等,采用口含式和面罩式一次性雾化吸入器。
1.3治疗方法。使用生理盐水将药液稀释为5-8ml,将其放入雾化器内,将氧气流量表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对雾量进行调节,实施氧气吸入。每天进行1-2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
2结果
2.1患者在氧气吸入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仅4例患者实施氧气吸入后,出现短时间的喘憋、发绀等症状,通过及时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并缓解。其余患者实施氧气吸入,均起到显著的止咳和化痰效果,对哮喘症状起到了显著改善。
2.2雾化吸入15分钟后,PEF值同吸入前相比出现显著提高,提高值在20%以上,经过统计学分析,口含式和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对吸入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护理体会
氧气实施雾化吸入治疗,通过将湿化液变为细小颗粒,使其在气流中悬浮,由于分子比较小,湿化液能够顺利到达气道,对局部气管出现的痉挛进行改善,避免出现黏膜水肿或出现其他炎症,能够对患者自身的低氧血症进行改善,使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临床特点是无创、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接受性好等[2]。
氧气吸入前护理:氧气吸入治疗前,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良好处理,维持病房内安静,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调节温度在18-22摄氏度,相对湿度调节为50%-60%。既可以避免呼吸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又能避免药液在空气中形成潴留[3]。要将药物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注意的地方以及氧气吸入治疗的重要性和效果详细告知患者,从而使患者配合进行氧气吸入治疗。
如指导患者在进行氧气吸入时,不能将雾化瓶倾斜放置,防止药物出现泄漏;实施雾化时,要将吸入器口部含在嘴中,通过口进行深呼吸,通过鼻子将气呼出,呼吸频率不能过快,防止患者缺氧更加严重;患者一旦感觉到不适症状,要及时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要对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过敏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患者进行皮试后显示为阴性说明才可以用药,并且要告知患者即使皮试显示为阴性,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进行严密观察;在向患者介绍用药时,要采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避免患者出现误解。
氧气吸入过程中的护理:患者要保持舒适的体位,同坐位相比,患者处于平卧位时会使潮气量下降,导致氧气吸入过程中患者具有不适感。我院对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时,指导患者选择坐卧位或半坐卧位,使患者耐受性大大提高。患者保持这种体位,膈肌的位置由于比较低,增大了胸腔的容积,使吸气量大大提高,由于药物颗粒很小,能够起到显著的解痉效果、止喘效果以及化痰效果等。
调节吸入雾量:氧气吸入治疗时,要调节氧流量为6-8ml/分。在氧气吸入开始时,要调小雾量,观察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再提高吸入雾量,使患者能够承受。本组有3例患者实施氧气吸入持续5分钟后,喘憋症状出现加重,通过及时处理,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和缓解。事后分析原因发现,是由于雾化液体大量进入患者气管,加重了患者支气管痉挛,或由于气道过度湿化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氧气吸入时间的调节: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时,不适合饭后立即进行,原因是防止药液对患者咽喉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喘憋加重、烦躁感以及发绀等情况,要停止进行雾化,采取氧气吸入治疗,并及时告知医生。
氧气吸入后处理:患者氧气吸入结束后,要对患者面部进行擦拭,进行漱口,对面部和口腔进行及时清理。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将在气管和支气管壁上黏附的痰液用力咳出。如果患者身体虚弱,不能用力咳嗽,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叩背,通过外力将痰液排出。
选择面罩式雾化器和口含式的雾化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前后PEF指标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只要对患者雾化吸入器使用进行正确指导,两种雾化器都可以,但对于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吸入治疗的患者,推荐采用面罩式雾化器进行治疗。
综上,氧气是支持人体正常活动的必要物质,通过吸氧能够使患者身体免疫能力获得提高,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但氧气吸入治疗过程中,要对氧气吸入治疗的适应症以及氧气吸入浓度、氧气吸入流量以及吸入时间和方法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参考文献
[1]陈泳清,钱辉.氧驱动雾化补钾法在纠正心衰低钾血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21(07):357-358
[2]许现艳.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当代医学.2009,18(3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