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几个问题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心怡,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问题类型是实施该法的必要条件;教师具备提问技巧是实施语文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实施该法中要善于发挥问和导的作用。学生敢问、想问、会问,我们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
  一、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问题类型是实施该法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有疑而思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心怡,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疑—思—释—怡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两大重要要素。作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角度设疑:这篇文章是属于哪一类?这篇文章和别人所写的同类东西有什么不同?你读了引起什么感觉?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
  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类型。教学中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种:①教师发问的重要目的:一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一是对所学内容的应用;②复习式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过的知识;③启发式问题:通过提出学生未思考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积极探求新知识;④诊断性问题:通过提出问题估计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已达怎样的水平,了解教学效果;⑤激励性问题: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控制学生的行为。
  二、教师具备提问技巧是实施语文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语文即生活,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关注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学生的心理,巧妙地设问。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的观念。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再次,在创设问题情景上下工夫,在提问技巧上多用心。
  提问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可直接回答的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不提问题;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因人而异,不提千人一面的问题。美国学者韦伦曾提出了以下发问技巧:①设计标志功课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随机性的问题;②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③使问题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④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漸进的原则提出问题;⑤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⑥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⑦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三、在实施该法中要善于发挥问和导的作用
  《学记》中有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即提问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度。善问即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不可含糊其辞;要准确,不要误导;要有趣味性、启发性;要难度适宜。善导即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识。早在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张载论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时,就提出了“学则需疑”的原则,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观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张、朱两人在这里提出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问题教学法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艺术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实践证明:在新课改环境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促使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树立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约着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尽量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不要将学生单纯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历,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构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样才真正符合课改精神,才真正利于学生成长。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法的演进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凭先生教授,不许学生发问;第二阶段,师生共同讨论,彼此质疑问难;第三阶段,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第四阶段,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好一些的道理。”让我们遵循先生的足迹,做一个创新教育的欣赏者、实践者、培养者,给予学生开启智慧的钥匙—敢问、想问、会问,用心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更多“新思想的诞生”。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
其他文献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早期维新团体十分具有代表性。郑观应出身于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但其日后在通商口岸的从商经历使其成为当时较早一批接触西方启蒙思想和先
近年来,一些中亚国家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更多的人到中国来留学、学习汉语,然而这些学习者在汉语普通话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实验语音的方法,从浊音起始时间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理解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重视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提高数学交流有效性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交流能力;教学实践  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课堂学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帮助。但当前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完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积极转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阐述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依赖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也不可忽视,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
摘 要: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不竭动力,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根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数学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有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渴望,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
摘 要:多媒体技术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使用不当,也出现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走入小学校园,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就好像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
鉴于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生态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加之西方发达国家遏制,以及周边环境日益紧张,中国梦实现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当代有志青年,中国梦实现的继承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中的问题日趋凸显出来。所以小学数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要有效地去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着重提高教学成绩取得有效教学成果,以满足教学要求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纠错是英语课堂上十分常见的教学活动,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纠错,采取何种纠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