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是体现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所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国家的基本职责。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一方面要对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加强保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延长文物的寿命。下文就将重点对文物保护中的陈列和保管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物保护;责任意识;陈列;保管;
文物保护主要是研究文物蜕变的自然规律以及环境对蜕变的影响,从而找寻到更好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文物破损大多存在于陈列和保管过程中,而要想确保文物的质量,就需要对这两个环节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文物损毁。
1文物保护的内涵和意义
文物即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文物保护则是通过研究文物自然环境下的变化规律,而制定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以延长文物的寿命。在文物保护研究时,不只要对文物本身进行研究,还要对文物的陈列和保管环境予以探索。博物馆是文物展览和收藏的主要场所,在这一环境中,文物保护人员和工作人员会频繁的接触到文物,在某种程度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文物的观察来发现其是否存在破损,进而及时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各国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也日渐提升,尤其是对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另外也要求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必须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及专业的研究人员,以此加强文物保护效果。但是由于目前文物类型较多,博物馆对研究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渐提升。就从目前博物馆和展览馆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不仅缺乏专业精密的文物保护仪器,专业研究人员的缺失也较为严重,无法达到目前文物保护的标准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预防性文物保护理念的诞生,其中心思想是以预防为主,修复为辅,较传统的文物保护方式来说,该方式有效的降低了文物损坏率,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
2文物保管和陈列中保护意识缺失的体现
2.1对文物蜕变的洞察力较低
文物是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物件,具有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在文物堆放过程中,由于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腐蚀、蜕变的情况,这时如果保管人员不能做到细心对待,对其蜕变没有及时的察觉,就很容易导致文物因为人为原因被破坏。另外,在目前的博物馆内,部分文物管理人员的责任性缺失,对文物变化的观察度不足,导致文物在长时间的蜕变中发生损坏,如果后期修复不及时,将会大大降低文物价值。
2.2文物陈列保护工作存在不合理性
近几年,部分地区正在加大对博物馆以及陈列馆的扩建和改造工作,这有效的改善了文物陈列环境,不过还有一些区域在文物陈列馆的建设上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没有针对馆内文物情况设定合理的温度、湿度,且缺乏照明条件设施,文物陈列保护工作不到位等,这些情况均导致文物出现较大损毁,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文物保护技术较为落后
文物保护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物场馆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缺乏文物保管的相关资质;
2)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缺少有关文物保管工作的培训教育;
3)文物保护技能较低,高端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4)具有文物手动修复能力的技术人员较少,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3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具体措施
3.1正確认知文物保管陈列保护的重要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管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认识和了解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其次,在博物馆等文物保管场所内,要求工作人员定期上报文物的修复情况,并加强对馆内和库房内文物的观察力度,实时掌握文物的蜕变情况,一旦发现文物出现变化要及时上报给有关负责人,并寻找和制定合理的补救措施,降低文物损毁情况;最后,馆内还要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对馆内文物的基本情况以及保管方法有明确的了解,并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考察,以加深员工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3.2转变文物保管陈列的方式
文物一旦出现破损,很难恢复到原来状态。在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的今天,很多纪念馆都对文物保护措施和手段进行了优化和革新。同时纪念馆还加强了文物预防效果,保证了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与实施,并加强对普通文物腐蚀损坏等认知能力的培养,从源头有效的避免了文物损毁现象。另外还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经验,并结合馆内制定的文物保护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有效的提升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采用了顶空方式,借助物联网技术,对馆内陈列的文物实行实时监控,同时实施文物检测试验,然后依照检测结果开展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
3.3强化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1)在文物保管陈列中引进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针对馆内展厅文物的材料制定合理的调节方式。在一些温度较高的区域内,还应做好文物的防潮工作,以免文物出现生锈、脱采等问题,且对展厅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控制,强化文物保护的效果。
2)纪念馆管理人员还要丰富自身文物存放环境的经验,准确的掌握馆内的温度和湿度,对馆内自然条件予以严格要求。例如,存管青铜器等金属文物时,应保持展厅环境的干燥性;而在存管纸质文物时,要对展厅内的温度和湿度予以调解,并做好防虫措施,确保纸质文物不会出现虫害、霉变等问题。另外,还要根据纸质文物所在区域对使用的防霉剂的用量和种类进行提前预估,以免长时间使用同款防霉剂使霉菌产生一定的抗体,再者,对防霉剂的功能性实行研究,增强其实用性,从而有效维护纸质文物的安全。
3)在文物陈列展示馆前安装具有感应功能的红外线调光系统,从而根据馆内情况对文物展示光线予以调节,减缓文物的蜕变速率。
4结语
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并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文物的艺术价值,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茜.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探讨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3)
[2]娄景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
关键词:文物保护;责任意识;陈列;保管;
文物保护主要是研究文物蜕变的自然规律以及环境对蜕变的影响,从而找寻到更好的保护措施。事实证明,文物破损大多存在于陈列和保管过程中,而要想确保文物的质量,就需要对这两个环节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文物损毁。
1文物保护的内涵和意义
文物即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文物保护则是通过研究文物自然环境下的变化规律,而制定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以延长文物的寿命。在文物保护研究时,不只要对文物本身进行研究,还要对文物的陈列和保管环境予以探索。博物馆是文物展览和收藏的主要场所,在这一环境中,文物保护人员和工作人员会频繁的接触到文物,在某种程度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文物的观察来发现其是否存在破损,进而及时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各国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也日渐提升,尤其是对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另外也要求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必须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及专业的研究人员,以此加强文物保护效果。但是由于目前文物类型较多,博物馆对研究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渐提升。就从目前博物馆和展览馆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不仅缺乏专业精密的文物保护仪器,专业研究人员的缺失也较为严重,无法达到目前文物保护的标准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预防性文物保护理念的诞生,其中心思想是以预防为主,修复为辅,较传统的文物保护方式来说,该方式有效的降低了文物损坏率,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
2文物保管和陈列中保护意识缺失的体现
2.1对文物蜕变的洞察力较低
文物是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物件,具有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在文物堆放过程中,由于时间较长,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腐蚀、蜕变的情况,这时如果保管人员不能做到细心对待,对其蜕变没有及时的察觉,就很容易导致文物因为人为原因被破坏。另外,在目前的博物馆内,部分文物管理人员的责任性缺失,对文物变化的观察度不足,导致文物在长时间的蜕变中发生损坏,如果后期修复不及时,将会大大降低文物价值。
2.2文物陈列保护工作存在不合理性
近几年,部分地区正在加大对博物馆以及陈列馆的扩建和改造工作,这有效的改善了文物陈列环境,不过还有一些区域在文物陈列馆的建设上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没有针对馆内文物情况设定合理的温度、湿度,且缺乏照明条件设施,文物陈列保护工作不到位等,这些情况均导致文物出现较大损毁,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文物保护技术较为落后
文物保护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物场馆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缺乏文物保管的相关资质;
2)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缺少有关文物保管工作的培训教育;
3)文物保护技能较低,高端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4)具有文物手动修复能力的技术人员较少,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3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具体措施
3.1正確认知文物保管陈列保护的重要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管理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认识和了解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文物保护工作有效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其次,在博物馆等文物保管场所内,要求工作人员定期上报文物的修复情况,并加强对馆内和库房内文物的观察力度,实时掌握文物的蜕变情况,一旦发现文物出现变化要及时上报给有关负责人,并寻找和制定合理的补救措施,降低文物损毁情况;最后,馆内还要对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对馆内文物的基本情况以及保管方法有明确的了解,并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考察,以加深员工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3.2转变文物保管陈列的方式
文物一旦出现破损,很难恢复到原来状态。在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的今天,很多纪念馆都对文物保护措施和手段进行了优化和革新。同时纪念馆还加强了文物预防效果,保证了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与实施,并加强对普通文物腐蚀损坏等认知能力的培养,从源头有效的避免了文物损毁现象。另外还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经验,并结合馆内制定的文物保护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有效的提升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采用了顶空方式,借助物联网技术,对馆内陈列的文物实行实时监控,同时实施文物检测试验,然后依照检测结果开展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
3.3强化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1)在文物保管陈列中引进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针对馆内展厅文物的材料制定合理的调节方式。在一些温度较高的区域内,还应做好文物的防潮工作,以免文物出现生锈、脱采等问题,且对展厅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控制,强化文物保护的效果。
2)纪念馆管理人员还要丰富自身文物存放环境的经验,准确的掌握馆内的温度和湿度,对馆内自然条件予以严格要求。例如,存管青铜器等金属文物时,应保持展厅环境的干燥性;而在存管纸质文物时,要对展厅内的温度和湿度予以调解,并做好防虫措施,确保纸质文物不会出现虫害、霉变等问题。另外,还要根据纸质文物所在区域对使用的防霉剂的用量和种类进行提前预估,以免长时间使用同款防霉剂使霉菌产生一定的抗体,再者,对防霉剂的功能性实行研究,增强其实用性,从而有效维护纸质文物的安全。
3)在文物陈列展示馆前安装具有感应功能的红外线调光系统,从而根据馆内情况对文物展示光线予以调节,减缓文物的蜕变速率。
4结语
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并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文物的艺术价值,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茜.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探讨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3)
[2]娄景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