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心理学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人类及动物的实际日常行为活动中的一门学科。学生性格的养成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代瞬息万变,科学技术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看到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兴趣。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学生
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教学上难以推进,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无法开展工作,和学生进入僵局时,这时候我们就该开始反思在教育教学上,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真正进入了学生的内心?有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这么做的缘由,耐心听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可否认的是,一味改变表象问题,而不透过现象去查看本质,那就等于是治标不治本。
一、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这不仅是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从而改进教学,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识。
二、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所呈现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根本,主要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不想学习,厌烦学习、恐惧学习等。这些问题,虽然可以教育,但是会不断地反复出现。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长期有效的抑制问题的产生。
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一百个学生就会有一百种性格,也就要用一百种教育方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都有着自身独有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性格的养成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可以从家庭入手。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教养,其监护人对教育的了解,甚至是教养人的个人素养,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也会影响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的态度。因而,家庭教育很重要,家校合作也很重要,父母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比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更加需要被重視,绝不能被忽略。
三、兴趣是一种心理把控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于学生内心的自我需求,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心理疏导。的确如此,只有让学生真的爱上学习,他们才能化压力为动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有一天,笔者双手拿了几副扑克牌走进教室,全班学生突然站起来,学生这时候肯定在想:“老师今天课本也没带就来上课,今天是怎么了?”他们都想看看笔者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眼睛睁大大地看着笔者。笔者看了下全班学生,说:“今天我们不上课,就玩扑克牌,大家高不高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把加法中的“凑十法”学会了。这足以说明,学生只有在自身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条件下,才不用教师特意强调,他也会主动去学习,因为这是一种自发性行为。这种行为,比教师的命令性学习效果要好很多。时代在瞬息万变,科学技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看到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兴趣。
四、娱乐学习是一种心理疏导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时,学习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折磨。因此,在这时候他们需要一种心理疏导,但是苦口婆心的劝诫并不能解决问题,有可能还会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这时,教师可以用一种娱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认为,其实学习也很好玩。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现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的娱乐教学法,其中一种是游戏教学,就是将游戏带入到学习中去。这是其中一种娱乐方法,除了游戏,还可以是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故事数不胜数,将故事代入学习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产生兴趣,愿意回归到学业中。
五、心理学与教育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更需要对孩子寄予更多的关怀和爱,包容和理解。父母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去观察和了解,找到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社会也一样,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充满爱的社会,让他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六、结语
总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在学校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还是引导学生的专业成长,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这些都是心理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体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认真学好心理学,让心理学这门学科伴随着我们与学生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学生
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教学上难以推进,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无法开展工作,和学生进入僵局时,这时候我们就该开始反思在教育教学上,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真正进入了学生的内心?有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这么做的缘由,耐心听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可否认的是,一味改变表象问题,而不透过现象去查看本质,那就等于是治标不治本。
一、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这不仅是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从而改进教学,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识。
二、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所呈现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根本,主要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不想学习,厌烦学习、恐惧学习等。这些问题,虽然可以教育,但是会不断地反复出现。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长期有效的抑制问题的产生。
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一百个学生就会有一百种性格,也就要用一百种教育方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都有着自身独有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性格的养成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可以从家庭入手。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教养,其监护人对教育的了解,甚至是教养人的个人素养,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也会影响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的态度。因而,家庭教育很重要,家校合作也很重要,父母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比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更加需要被重視,绝不能被忽略。
三、兴趣是一种心理把控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于学生内心的自我需求,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心理疏导。的确如此,只有让学生真的爱上学习,他们才能化压力为动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有一天,笔者双手拿了几副扑克牌走进教室,全班学生突然站起来,学生这时候肯定在想:“老师今天课本也没带就来上课,今天是怎么了?”他们都想看看笔者的“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眼睛睁大大地看着笔者。笔者看了下全班学生,说:“今天我们不上课,就玩扑克牌,大家高不高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把加法中的“凑十法”学会了。这足以说明,学生只有在自身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条件下,才不用教师特意强调,他也会主动去学习,因为这是一种自发性行为。这种行为,比教师的命令性学习效果要好很多。时代在瞬息万变,科学技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看到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兴趣。
四、娱乐学习是一种心理疏导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时,学习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折磨。因此,在这时候他们需要一种心理疏导,但是苦口婆心的劝诫并不能解决问题,有可能还会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这时,教师可以用一种娱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认为,其实学习也很好玩。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现在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的娱乐教学法,其中一种是游戏教学,就是将游戏带入到学习中去。这是其中一种娱乐方法,除了游戏,还可以是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故事数不胜数,将故事代入学习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产生兴趣,愿意回归到学业中。
五、心理学与教育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更需要对孩子寄予更多的关怀和爱,包容和理解。父母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了解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去观察和了解,找到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社会也一样,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充满爱的社会,让他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六、结语
总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在学校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还是引导学生的专业成长,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这些都是心理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体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认真学好心理学,让心理学这门学科伴随着我们与学生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