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制度探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证制度历史悠久,尤其在大陆法系国家,其以低成本、高效率、预防纠纷的特点在发展之中赢得了肯定。由于各国对于公证人的定性不同,其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的设置亦不相同。我国的公证制度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对于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的建立方面存在疏漏之处。本文力图以大陆法系国家较为完善的民事责任赔偿制度为借鉴,虽对推进我国目前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方面作用有限,亦可起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责任主体 民事责任 身份保证金制度 责任赔偿保险制度
  作者简介:曹莹,中国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046-02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9条、第77条规定,公证书的出具不仅仅是合法程序的表征,更直接关系着公民、法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公证制度其本身对于法治进程就是一柄双刃剑,完善合理的公证制度可以起到预防法律纠纷,降低当事人法律成本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交易安全也有重要作用。
  一、域外公证人民事赔偿制度
  在英美法系国家,公证人之职业性质以自由职业为主,在大陆法系,公证制度更为发达,公证人被定性为两重属性并存。所谓的两重属性是指公证人兼具公职属性与自由职业属性。这就造成了当因为公证行为引发侵权纠纷时,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各国进行了不同规定。
  公证人在发生民事责任纠纷时应如何承担责任民事责任,各国规定可归结为三种形式:身份保证金制度、设立特别基金制度和建立责任赔偿保险制度。其中,身份保证金制度现已发展为集体保险以及集体担保制度两种。集体保险是由公证人事务所根据公证人出险率和纯收入,以一定比例认捐保险费,保险金主要用于支付错误公证的赔偿费 。特别基金制度是由行业协会进行基金运作,由协会之中的公证人自行认缴。职务责任赔偿保险制度为公证人在其任职期间必须参加的职务责任赔偿保险,通过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金来转移公证人自身承担损害赔偿的风险。
  (一)法国
  公证制度起源于法国,为保证公证人在发生民事赔偿时能够有足够的支付力,法国首创了身份保证金制度。在履行职务之前,公证人须缴足身份保证金。公证人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赔偿金将从其身份保证金中扣除,同时公证人须及时补充身份保证金,一旦公证人未补足保险金之6个月期限届满,公证人将被视为自动辞职。
  集体保险制度主要通过由公证人事务所认缴保险费,转移公证人个人承担赔偿责任之风险,保险费由事务所纯收入的出险率和基数按比例确定。集体担保制度为法国公证人全行业内部所进行的担保,互助基金会由全体公证人组成,按照人数平均缴纳一定的金钱,当发生故意或欺诈事项(此种事项不属于保险范围),则由公证人员所认缴的基金进行支付,如果保险公司延迟支付赔偿费用,可客户亦可要求先由公证人协会基金先行垫付。
  (二)日本
  日本公证人被视为准国家公务员,其职业相关的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日本对其公职性质的侧重。反映在民事赔偿领域,则体现为因公证人故意或过失受到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国家赔偿法》向国家提出赔偿请求。但是用于民事责任赔偿金额却来源于公证人身份保证金。日本公证人的身份保证金是国家对公证人开展公证业务时可能给当事人造成损害,而以债务担保形式向公证人征收的现金或国债证券。公证人收到任命书时,其所属的法务局将同时通知其缴纳身份保证金。在执业期间,因身份保证金数额不足而接到法务局或地方法务局的补缴命令时,公证人应在接到命令之日起30天内补足欠交的数额。
  日本公证人的身份保证金的支出包括四类,并且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排序:一是公告费,二是罚款,三是由政府征收的费用,四是债权。此种顺序亦体现出了对于公务性质之侧重。
  大陆法系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制度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责任承担的主体方面侧重于以公证人个人为本位,强调公证人的自由职业属性。
  第二,为保证公证人的赔偿履行能力,以公证行业整体互助为补偿和后盾,以提高行业的公信力。
  第三,公证人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的具体规定由法律进行约束,其与能否继续任职直接挂钩,实践中行政部门参与管理,体现公证人的公职特性。
  二、我国公证员民事赔偿制度
  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公证民事赔偿制度从国家赔偿开始向民事赔偿进行转变。我国以公证机构作为民事责任承担之主体,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公证员只是相当于雇员的地位,只有在自身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被公证机构追责,其实际上呈现出了一种“以处为本”为主和“以人为本”为辅的责任主体模式 。
  由于我国目前公证机构仍处于三种模式并存的情况——行政体制、事业体制以及合伙制。所以虽然立法上明确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的第一责任主体为公证机构,但实践中,承担主体则分为国家、公证机构和公证员。
  (一)以国家为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主体
  由于我国的公证制度在建立之初,实行以国家赔偿为形式的承责方式,历经改革仍存在着以国家作为承责主体或者以公证机构代表国家作为承责主体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构成:
  其一,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之一即是为公民办理国外需要的公证证明文书,此项职责无论于国际条约中,亦或是各国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均由体现,因此,由驻外使(领)馆负责办理公证事务为国际之惯例。由于外交官员之公职身份,因此其在出具公证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过错造成公民利益受损,则须由国家作为主体进行民事责任承担。
  其二,因袭传统,在我国许多偏远地区仍然保留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的情形。目前全国共有 3146 个公证处,其中,按体制划分,行政体制的公证处占全国公证机构总数的 49.36%;事业体制的占 49.43%;合作制试点占 1.21% 。行政体制的公证处下的公证赔偿责任主体仍是国家。   (二)以公证机构为民事责任赔偿主体
  通过对国外经验之学习,我国引入公证赔偿基金制度以及公证责任保险制度,从而保证公证执业之中民事损害赔偿的承担。根据 2000 年 8 月的《深化公证工作改革方案》,“公证机构从每年业务收入中提取 3%的份额作为赔偿基金”。 9 月,《贯彻〈深化改革方案〉若干意见》明确了“公证赔偿基金的16.7%由省级公证员协会管理,66.7%由中国公证员协会统一进行管理,基金将用于理赔”。12 月,中国公证员协会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作,协会代表公证员行业统一签署保险协议,“保险期限内,若公证处执业期间发生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相关人经济损失或伤害,则由利益相关者先行请求被保险人承担民事责任进行赔偿,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将按合同规定赔偿相应金额”。
  以公证机构作为民事责任承担的主体在我国目前公证员职业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公证员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也颇具合理性。然而,从公证行业发展长远着眼,此种制度仅为权宜之计。
  (三)以公证员为民事责任赔偿主体
  对公证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探索,我国但都停留在内部,上海市公证处在主办公证员制度的基础上,对办证方式进一步推进,设立了办证室制,主办公证员负责。办证室可以自主开展业务,自行承担责任。而在合伙制公证机构,一般均采取公证人个人承担责任的制度。
  由于公证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证员,以公证员为承责主体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有利于维持公证员的独立性质。公证员在执业中处于如法官一般的中立地位,在尽告知义务时,依对申请人的印象进行告知,应理性判断申请人所请求公证的法律行为之合法性与有效性,如果出现怀疑则应与申请人充分进行讨论,在确信该请求公证法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时,应拒绝公证。因此,在整个职业过程之中,公证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素质进行判断并独立作出决定,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公证员自然应为自己的决定承担法律后果。
  其次,有利于提高公证员职业素质,加强对其监管。前述大陆法系国家大多采纳由公证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方式,公证人的自身利益与公证质量挂钩,公证人需要尽量避免过失或过错,拒绝实施有损职业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否则将因此而承担高额代价。
  目前反对观点主要存在以下两种:
  其一,我国公证机构属于“非营利”组织,公证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履行能力有限。
  其二,我国公证员目前职业素质有限,将公证权赋予公证员难以保证公证质量。
  针对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法国所建立的身份保证金制度颇具参考价值,而在我国实践之中实际上也是汲取将公证保险制度,将被保险人不再定位个体公证人,而是改为公证机构,再由机构履行赔偿义务,此种两步走的方式其实并无必要。将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定为受到公证行为侵害的当事人则更有利于对当事人权利的救济,通过引入行业内部互助基金等方式,亦能够增强公证行业内部对公证员的监管,提高公证员职业素质。
  针对第二种观点,笔者则认为目前我国公证员职业素质不高这一现实不能也不足以成为阻碍我国公证行业发展的原因。提高公证员的职业素质可以通过提高公证员任职条件、加强监管惩戒和加重法律责任等方式进行,反之恐会造成我国公证行业整体质量停滞不前陷入恶性循环。
  三、我国公证民事责任赔偿主体之构建
  公证之所以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得以保留,是由于其可以预防纠纷发生,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而当事人在选择通过公证预防纠纷时,主要考虑公证费用支付以及后期可能发生诉讼纠纷费用支付二者之间的利弊取舍。因此,公证更应被视为国家证明权向社会组织的权力让渡,使得公证行业可以置身于市场经济之中从事法律服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因此扭转以“集体为本”的思想,注重“以人为本”,更合乎现代法律制度设计尊重人的本性为核心内容的,价值与意义围绕人而展开的立法理念。在此理念之下,将公证员个体与公证机构这一集体相对分离,给予公证员以独立自主的法律地位,体现权、责、利三位一体,归结于同一公证人个体,对于提高公证行业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注释:
  张文章.公证制度新论(第二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147,237.
  常柏、王京霞主编.公证制度.海南出版社.2000.15.
  蔡彦敏,等编.现代公证制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96.
  王公义主编.公证实务知识问答(第 1 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1.
  参考文献:
  [1]崔卓兰.公证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2]杨荣元.公证制度基本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法]让·吕·奥贝尔.公证人的民事责任.中国公证.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离婚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能够实现在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抚养子女的愿望,不仅可以解决抚养权争夺纠纷,还有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然而现有的法律没有对轮流抚养协议进行规制,也未说明轮流抚养协议如何与婚姻法进行衔接。本文从轮流抚养协议的规制入手,尝试理清轮流抚养协议与婚姻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轮流抚养协议 未成年子女 利益 婚姻法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
摘 要 检察档案基础工作需要打造档案科技高地、资源高地和人才高地,而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又是不可忽略的方面。检察档案要做好组织和人才建设,加大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注重开发利用来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检察档案 资源建设 信息开发  作者简介:赵刚、王梦,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
摘 要 加强医学生廉政法治教育,对于培育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职业操守、促进学校自身廉政建设和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医学生廉政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医学院校应主动肩负起教育主体的重担,利用廉政研究机构的平台优势,提高施教者自身法治意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通过运用新媒体广泛推广廉政法治教育,切实提高医学生廉政法治意识。  关键词 医学生 廉政法治 教育  基金项目:赣南医学
摘 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试点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分离,标示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一个重要节点。陪审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方,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本文拟通过对普通法系、大陆法系陪审制度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陪审制度现状,探讨人民陪审员制度中法律审与事实审分离途径。  关键词 法律审 事实审 分离途径  作者简介:黄家林,厦门市集美区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人类文明历史价值,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得到了重视,但是对于侵犯和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本文拟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提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上的刑法适用,厘清对于相关责任人以及犯罪分子应当适用的罪名,同时结合论述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避免司法实践中矫枉过正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刑法适用 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
摘 要 2015年3月,我国《立法法》迎来首次修改,司法解释主体法定化是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三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外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得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具有宪法性法律性质的《立法法》确认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法定主体,除此以外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均不得作出司法解释。本文将围绕《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三款规定,首先明
摘 要 本文以扬州市江都区公安民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招录来源的公安民警就警察职业认同感问题进行研究,对问卷采用了图表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作出了相关数据结论,并对提高警察职业认同感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不同招录来源 公安民警 职业认同感 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同招录来源的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对比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鹏
摘 要 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价值在于维护交易的动态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无权处分制度的设立是为了维护交易的静态安全,保护原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公信力原则,传统的善意取得应当只适用于动产,我国《物权法》第106条明确将善意取得的适用对象扩大到了不动产。在两者发生利益选择及适用上的冲突时,应当坚持适用区分原则和物权优先原则,区分不同情形进行法律适用。  关键词 无权处分 善意取得 不动产  作者
摘 要 政府法制工作内容安排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政府法制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确;行政执法遇到普遍性问题的反馈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我国行政立法与基层实践脱节;政府法制机构的地位、职能职责缺乏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不符合《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提出的“机构、职责法定化”要求;政府法制工作缺乏健全有效的法律保障;建议国务院及时立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制工作
摘 要 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依然采用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即盗窃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且只要行为人自认为犯罪行为没有被发现就是秘密窃取。基于目前理论上对秘密窃取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够清楚,本文首先对秘密窃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梳理。关于盗窃罪中“秘密窃取”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开放性的探讨,肯定了理论上承认公开盗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的本质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三个罪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