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妮宝贝曾说过: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运的际遇。我对此无比认同。童年于我而言,是祖母的红豆叶贴,是祖父的肩膀,是爸妈的疼爱、兄长的关照以及朋友的打闹。
也是那斑驳的旧城墙,残损的小人书,以及香甜的老冰棍。
1
印象中祖母总是起得很早。大抵是因为勤劳是那个年代妇女的共性,她总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将木薯切成丝,和着昨日的剩饭剩菜一起放入锅里煮。等到锅里响起咕噜噜的声音时,祖母就走到屋后的鸡笼处,把那群公鸡母鸡小鸡一起放了出来。锅里热乎烂熟的剩饭菜、木薯丝再加上米糠,祖母就是用这些东西把家里的鸡喂养大的。冬天时天冷,祖母会趁着干柴烧完之后的炉灰还有的热力,埋下两三个番薯,等到我们从睡梦中醒来时,番薯也就熟了。经过一夜的消耗,肚子本就空落落的,软绵甜香的番薯经过咽喉落入胃里,有种妥帖的温暖。
每年端午节,我们隔壁的一个村会办一次“游神”的活动。祖父喜欢热闹,又怕人潮会挤到我,每逢这个节日,他都会把我托在肩膀上,跟着大队伍兴高采烈地赶。神是祖父的信仰,神像从我们面前经过时,祖父总是反应最迅速的那一个。他猛地冲出去,把我放在地上,按下我给神像磕头,嘴里还反复念叨着,“保佑她学习进步,考中状元。”年年都是这句,几乎没有变过。活动结束的时候,会有派糖的环节,祖父把几颗糖果塞到他的口袋里,高举着我离开,我在他肩膀上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接他的糖,心里也像糖汁漫过一般,甜滋滋的。我和祖父外出的时候,祖母会在家做红豆叶贴(一种糯米点心),她早早地从菠萝树上钩下叶子,以红豆和糖做馅,两片菠萝叶包住,再蒸上一小时,红豆叶贴也就新鲜出炉了。糯米的软、红豆的甜、菠萝叶的香,如今我闭起眼睛仿佛还能闻到那阵熟悉的味道。
2
妈妈是那个把风景指给我看的人。
以前我妈常常需要去地里干农活,家里的地种了果树、玉米、甘蔗和花生,她那时应该是很劳累的吧,但每次我和哥哥打开门迎接她,看到的总是她的笑脸。而每次她回来,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去翻她的自行车篮子,里面总会有一些让我们意外的东西。
夏天是桑葚,包在妈妈的衬衫外套里,红彤彤的一团,鲜艳欲滴。
冬天可能是一只受了伤的小鸟,妈妈把它捡回来,我和哥哥给它建小窝,等它伤好了再放它飞走。
有时是两个西瓜,有时仅仅是一只蜂巢,不管是什么,都足以让我和哥哥一整天欢喜。
妈妈有时会带我去农田,她在地里干活,我在田垄上翘着脚丫望天。农村的天很蓝很大,光是看那朵朵飘着的白云,我也能看一整天。田垄旁边是一个小池塘,妈妈休息的时候就会给我抓小鱼。踩着清凉水下的小石头,看妈妈用手掌给我捕上几只小鱼小虾,微煦的风吹过麦浪,荡开水上的涟漪,心里一阵寂静的欢快。
妈妈没见过什么所谓的大世面,但她总能分享给我们她看到的风景。有时家里没电,我们就会点上煤油灯,淡青色的玻璃里一根明亮的灯芯,妈妈的故事就在这忽明忽暗的灯火中开始。妈妈把她看到的风景指给我们看,描述给我们听,大概是母爱最温柔也最博大的表达方式。
3
后来我去了大城市读书,有时看到城市里的孩子成群结伴去郊游,放学时随意地走进KFC,也会心生小小的羡慕。但只要一回想起童年的快乐,又会觉得自己幸运无比。
我有几个发小,大家的年纪相差无几,每天无拘无束地爬山、闯森林,像蓬勃生长的野草一样,生命力格外旺盛。小河里游泳,树底下烧烤,一起骑着单车上下学,哼唱着一首《红日》,快乐得真是不知愁是何滋味。
三年级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个转学生。她长得可爱,人也和善,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馋,用现今的话来形容,就是一个“吃货”。那时她的零用钱比我多一些,她又与我交好,每日课间休息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拉着我飞奔到小卖部,一张一块钱递过去,换回来的是一包猫耳朵,几颗大白兔奶糖,两袋QQ糖……体育课的时候我们最喜欢一人买一杯两毛钱的菊花茶坐在草地上晒太阳。口袋里的钱若还有剩余,她就多买一包松松豆,吃完了拍拍手又跑去小卖部再买一包。结果我们升到四年级的时候,她的体重噌噌地跃到全班第一,大家都叫她“小肥妹”。
六年级的时候,她又转学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她送了我两个礼物,一个小小的水晶球,上面刻着“友谊长青”四个字;还有一张周杰伦的CD,她在上面写了一行小小的字: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后来的后来,我们慢慢淡了联系,早已不是彼此最好的朋友,那个水晶球也蒙上了灰。但只要一想起那段一起贪吃一起玩乐的日子,又觉得仿佛还只是昨日发生的事。
4
小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小人书和老冰棍。好几根冰棍的钱才能买一本小人书,我们既馋冰棍,又想看小人书,这时,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就应运而生。租书很便宜,通常租几天才几毛钱,星期一刚领到一周的零花钱时,我们往往会去借几本小人书,相互传阅着看。等到了周末了,手里的几本书也看完了,手头的钱也只剩下一两毛了,我们就去买根冰棍,席地坐在书店的角落里看书。那时候的冰棍多数是一两毛钱,几颗红豆绿豆在上面点缀着,看起来普普通通,吃起來却格外甜纯。看的都是《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样的故事,看得兴起了,就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今天我是刘备,你是关羽,明天你是孙悟空,我是沙和尚……
镇上有栋旧炮楼,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周五放学了,约上几个同学,大家的书包里都装着自己做的虽然粗糙却不失可爱的小风筝。等爬到了楼顶,我们就扬起手中的风筝,花花绿绿的风筝在空中飘着,我们齐坐在旧城墙上,唱首歌,聊会天,等到天黑下来了,再浩浩荡荡地一起骑车回家。这样的场景我后来在无数的青春电影中看到,才惊觉原来我们大家的童年都是一样的。
5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拥有……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童年的味道,很远很远了。
童年的无忧,很远很远了。
但童年那一群亲爱的人,永远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也是那斑驳的旧城墙,残损的小人书,以及香甜的老冰棍。
1
印象中祖母总是起得很早。大抵是因为勤劳是那个年代妇女的共性,她总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将木薯切成丝,和着昨日的剩饭剩菜一起放入锅里煮。等到锅里响起咕噜噜的声音时,祖母就走到屋后的鸡笼处,把那群公鸡母鸡小鸡一起放了出来。锅里热乎烂熟的剩饭菜、木薯丝再加上米糠,祖母就是用这些东西把家里的鸡喂养大的。冬天时天冷,祖母会趁着干柴烧完之后的炉灰还有的热力,埋下两三个番薯,等到我们从睡梦中醒来时,番薯也就熟了。经过一夜的消耗,肚子本就空落落的,软绵甜香的番薯经过咽喉落入胃里,有种妥帖的温暖。
每年端午节,我们隔壁的一个村会办一次“游神”的活动。祖父喜欢热闹,又怕人潮会挤到我,每逢这个节日,他都会把我托在肩膀上,跟着大队伍兴高采烈地赶。神是祖父的信仰,神像从我们面前经过时,祖父总是反应最迅速的那一个。他猛地冲出去,把我放在地上,按下我给神像磕头,嘴里还反复念叨着,“保佑她学习进步,考中状元。”年年都是这句,几乎没有变过。活动结束的时候,会有派糖的环节,祖父把几颗糖果塞到他的口袋里,高举着我离开,我在他肩膀上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接他的糖,心里也像糖汁漫过一般,甜滋滋的。我和祖父外出的时候,祖母会在家做红豆叶贴(一种糯米点心),她早早地从菠萝树上钩下叶子,以红豆和糖做馅,两片菠萝叶包住,再蒸上一小时,红豆叶贴也就新鲜出炉了。糯米的软、红豆的甜、菠萝叶的香,如今我闭起眼睛仿佛还能闻到那阵熟悉的味道。
2
妈妈是那个把风景指给我看的人。
以前我妈常常需要去地里干农活,家里的地种了果树、玉米、甘蔗和花生,她那时应该是很劳累的吧,但每次我和哥哥打开门迎接她,看到的总是她的笑脸。而每次她回来,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去翻她的自行车篮子,里面总会有一些让我们意外的东西。
夏天是桑葚,包在妈妈的衬衫外套里,红彤彤的一团,鲜艳欲滴。
冬天可能是一只受了伤的小鸟,妈妈把它捡回来,我和哥哥给它建小窝,等它伤好了再放它飞走。
有时是两个西瓜,有时仅仅是一只蜂巢,不管是什么,都足以让我和哥哥一整天欢喜。
妈妈有时会带我去农田,她在地里干活,我在田垄上翘着脚丫望天。农村的天很蓝很大,光是看那朵朵飘着的白云,我也能看一整天。田垄旁边是一个小池塘,妈妈休息的时候就会给我抓小鱼。踩着清凉水下的小石头,看妈妈用手掌给我捕上几只小鱼小虾,微煦的风吹过麦浪,荡开水上的涟漪,心里一阵寂静的欢快。
妈妈没见过什么所谓的大世面,但她总能分享给我们她看到的风景。有时家里没电,我们就会点上煤油灯,淡青色的玻璃里一根明亮的灯芯,妈妈的故事就在这忽明忽暗的灯火中开始。妈妈把她看到的风景指给我们看,描述给我们听,大概是母爱最温柔也最博大的表达方式。
3
后来我去了大城市读书,有时看到城市里的孩子成群结伴去郊游,放学时随意地走进KFC,也会心生小小的羡慕。但只要一回想起童年的快乐,又会觉得自己幸运无比。
我有几个发小,大家的年纪相差无几,每天无拘无束地爬山、闯森林,像蓬勃生长的野草一样,生命力格外旺盛。小河里游泳,树底下烧烤,一起骑着单车上下学,哼唱着一首《红日》,快乐得真是不知愁是何滋味。
三年级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个转学生。她长得可爱,人也和善,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馋,用现今的话来形容,就是一个“吃货”。那时她的零用钱比我多一些,她又与我交好,每日课间休息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拉着我飞奔到小卖部,一张一块钱递过去,换回来的是一包猫耳朵,几颗大白兔奶糖,两袋QQ糖……体育课的时候我们最喜欢一人买一杯两毛钱的菊花茶坐在草地上晒太阳。口袋里的钱若还有剩余,她就多买一包松松豆,吃完了拍拍手又跑去小卖部再买一包。结果我们升到四年级的时候,她的体重噌噌地跃到全班第一,大家都叫她“小肥妹”。
六年级的时候,她又转学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她送了我两个礼物,一个小小的水晶球,上面刻着“友谊长青”四个字;还有一张周杰伦的CD,她在上面写了一行小小的字: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后来的后来,我们慢慢淡了联系,早已不是彼此最好的朋友,那个水晶球也蒙上了灰。但只要一想起那段一起贪吃一起玩乐的日子,又觉得仿佛还只是昨日发生的事。
4
小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小人书和老冰棍。好几根冰棍的钱才能买一本小人书,我们既馋冰棍,又想看小人书,这时,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就应运而生。租书很便宜,通常租几天才几毛钱,星期一刚领到一周的零花钱时,我们往往会去借几本小人书,相互传阅着看。等到了周末了,手里的几本书也看完了,手头的钱也只剩下一两毛了,我们就去买根冰棍,席地坐在书店的角落里看书。那时候的冰棍多数是一两毛钱,几颗红豆绿豆在上面点缀着,看起来普普通通,吃起來却格外甜纯。看的都是《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样的故事,看得兴起了,就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今天我是刘备,你是关羽,明天你是孙悟空,我是沙和尚……
镇上有栋旧炮楼,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周五放学了,约上几个同学,大家的书包里都装着自己做的虽然粗糙却不失可爱的小风筝。等爬到了楼顶,我们就扬起手中的风筝,花花绿绿的风筝在空中飘着,我们齐坐在旧城墙上,唱首歌,聊会天,等到天黑下来了,再浩浩荡荡地一起骑车回家。这样的场景我后来在无数的青春电影中看到,才惊觉原来我们大家的童年都是一样的。
5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拥有……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童年的味道,很远很远了。
童年的无忧,很远很远了。
但童年那一群亲爱的人,永远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