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雕塑基础教学的意义出发在分析现行雕塑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来探讨培养学生创作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雕塑 基础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一、 雕塑基础教学及其意义
雕塑即用一定的雕刻工具把木石、金属或者其他的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的形象,它是一种以立体视觉艺术作为载体的造型艺术,是围绕材料和人工来实现的。就雕塑的分类而言,经过长期的发展主要有木雕、石雕、沙雕、陶艺等等,雕刻的手法有雕刻、塑、堆、贴、焊、敲、编等,根据形态对其分类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传统雕塑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方法来塑造一种可视、可触的静态三维艺术。而现代雕塑采用新的材料,结合利用声光电等制作出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等。
雕塑基础教学在我国多半是围绕着泥塑基本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基础教学的主要是在对一些静态的人体头像、胸像等写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雕塑结构和创作的认识,将人体结构作为一种评判的标准。在基础教学中,除了美术功底的巩固和提升外,还有相关材料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于雕塑材料有所了解。传统的雕塑基础教学所注重的便是学生的写生能力及对静物结构的把握,却常常忽视形体中所蕴含的雕塑语言。
雕塑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教学课程中素描、速写、泥塑、小作品的创作等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适应雕塑艺术多种表现形式的能力。在我国传统雕塑教学中泥塑基础教学的内容较多,对于材料课程的教学相对较少,而材料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现代材料雕塑一般性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材料课程及与之相关的现代艺术表示形式会对中国雕塑现代化的内容及中国现代设计、现代建筑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扩大雕塑的影响和使用范围,为设计人才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雕塑基础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雕塑基础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现行雕塑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上,泥塑人体课程所占课时最多,该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传承。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将人体作为雕塑基础教学的主轴,随社会的发展今年来雕塑课程增加了金属和陶艺等以选修课的形式并入整体教学计划中。从雕塑教学课程体系来看,存在着一些系统性的问题,并且除泥塑外其他雕塑形式的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为简浅,对于材料语言的研究和教学相对不足。
就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素描、速写等来锻炼学生对于静态人体构造等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泥塑基础的训练在基础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雕塑作品的创作、制造。此外,在基础教学中还有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小作品、小创作的完成,这样一种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掌握雕塑基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但是缺乏现代雕塑对于新材料创作的内容。雕塑基础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注重学生写生技巧和相关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
三、 雕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雕塑基础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其材料应用和现代雕塑创作能力。
在雕塑基础教学中通过写实技法的训练,掌握了雕塑形体、空间的控制能力,但这时,便会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这种能力用来干什么?是不是只能永远做写生?诚然,这种能力只是一种基础,要想建起大厦,还需更多的努力、创新和突破。要有更深邃的思想、更丰富的情感和更为敏锐的感悟力,便要有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雕塑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怀着宽广的胸襟和敏锐的眼光时刻跟进时代的步伐,跟随时代的潮流,走在时代的前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的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内容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养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
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是在雕塑过程中,创造出一些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知识和理论,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发明的一种能力。是制作具有独创性的受到自己或别人赞赏的东西的方法。其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成功的雕塑作品中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力,即它的创新。雕塑作品一般都要求与众不同、必须求变、求异、求新。它必须能代表一些东西,能遵循人们的审美趋向,这种审美趋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意。因此,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法有:一是加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应该将学生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规律,诱导他们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思维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学生想象能力和空间造型的培养。培养他们对空间把握,对雕塑元素的结构、大小、形态进行有效的构建,并提升其在创作中的想象力,什么样的雕塑更具社会性,更具代表性,更具价值性,这主要反映在其创作想象中。
当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对于雕塑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将该种认识贯穿到基础教学实践中时,我们便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其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科学的设置相关课程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兵.浅谈当代背景下的雕塑基础教学[J].科教导刊
[2]沙金.论雕塑基础教学的若干经验[J].大众文艺
[3]党江波.雕塑基础教学浅谈[J].世界家苑
作者简介:姓名:覃福勇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8年 籍贯:广西南宁人 学历: 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雕塑与陶艺方向。
关键词:雕塑 基础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一、 雕塑基础教学及其意义
雕塑即用一定的雕刻工具把木石、金属或者其他的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的形象,它是一种以立体视觉艺术作为载体的造型艺术,是围绕材料和人工来实现的。就雕塑的分类而言,经过长期的发展主要有木雕、石雕、沙雕、陶艺等等,雕刻的手法有雕刻、塑、堆、贴、焊、敲、编等,根据形态对其分类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传统雕塑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方法来塑造一种可视、可触的静态三维艺术。而现代雕塑采用新的材料,结合利用声光电等制作出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等。
雕塑基础教学在我国多半是围绕着泥塑基本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基础教学的主要是在对一些静态的人体头像、胸像等写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雕塑结构和创作的认识,将人体结构作为一种评判的标准。在基础教学中,除了美术功底的巩固和提升外,还有相关材料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于雕塑材料有所了解。传统的雕塑基础教学所注重的便是学生的写生能力及对静物结构的把握,却常常忽视形体中所蕴含的雕塑语言。
雕塑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教学课程中素描、速写、泥塑、小作品的创作等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适应雕塑艺术多种表现形式的能力。在我国传统雕塑教学中泥塑基础教学的内容较多,对于材料课程的教学相对较少,而材料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现代材料雕塑一般性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材料课程及与之相关的现代艺术表示形式会对中国雕塑现代化的内容及中国现代设计、现代建筑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扩大雕塑的影响和使用范围,为设计人才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雕塑基础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雕塑基础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现行雕塑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上,泥塑人体课程所占课时最多,该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传承。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将人体作为雕塑基础教学的主轴,随社会的发展今年来雕塑课程增加了金属和陶艺等以选修课的形式并入整体教学计划中。从雕塑教学课程体系来看,存在着一些系统性的问题,并且除泥塑外其他雕塑形式的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为简浅,对于材料语言的研究和教学相对不足。
就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素描、速写等来锻炼学生对于静态人体构造等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泥塑基础的训练在基础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雕塑作品的创作、制造。此外,在基础教学中还有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小作品、小创作的完成,这样一种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掌握雕塑基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但是缺乏现代雕塑对于新材料创作的内容。雕塑基础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注重学生写生技巧和相关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
三、 雕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雕塑基础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其材料应用和现代雕塑创作能力。
在雕塑基础教学中通过写实技法的训练,掌握了雕塑形体、空间的控制能力,但这时,便会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这种能力用来干什么?是不是只能永远做写生?诚然,这种能力只是一种基础,要想建起大厦,还需更多的努力、创新和突破。要有更深邃的思想、更丰富的情感和更为敏锐的感悟力,便要有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们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雕塑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怀着宽广的胸襟和敏锐的眼光时刻跟进时代的步伐,跟随时代的潮流,走在时代的前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的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内容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养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
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是在雕塑过程中,创造出一些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知识和理论,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发明的一种能力。是制作具有独创性的受到自己或别人赞赏的东西的方法。其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成功的雕塑作品中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力,即它的创新。雕塑作品一般都要求与众不同、必须求变、求异、求新。它必须能代表一些东西,能遵循人们的审美趋向,这种审美趋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意。因此,在雕塑基础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法有:一是加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应该将学生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规律,诱导他们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思维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学生想象能力和空间造型的培养。培养他们对空间把握,对雕塑元素的结构、大小、形态进行有效的构建,并提升其在创作中的想象力,什么样的雕塑更具社会性,更具代表性,更具价值性,这主要反映在其创作想象中。
当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对于雕塑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将该种认识贯穿到基础教学实践中时,我们便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其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科学的设置相关课程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兵.浅谈当代背景下的雕塑基础教学[J].科教导刊
[2]沙金.论雕塑基础教学的若干经验[J].大众文艺
[3]党江波.雕塑基础教学浅谈[J].世界家苑
作者简介:姓名:覃福勇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8年 籍贯:广西南宁人 学历: 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雕塑与陶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