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奶是典型的南方女子,说话的腔调总是软声细气的。她总爱在老屋的后院里放一把结婚时带来的长竹椅,坐在椅子上欣赏爷爷给她种的雏菊。午后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她的脸庞上。她和爷爷在院子里各居一隅,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祥和。
饭后,爷爷喜欢搬张小凳子坐在老屋门前,戴上陪伴他已久的老花镜看报纸。每次看报时,奶奶总会像个小孩一样乖乖地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衣服。爷爷时不时偏过头来瞧瞧他的老太婆,眼神流露出满满的宠溺。每每看到新鲜事,爷爷都会一字一字地念出来与她分享。两个人笑起来,嘴角都咧歪了。就这样,不识字的她,陪爷爷“看”了半辈子新闻。
那一朵朵淡雅的雏菊,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奶奶却永远地离开了。老屋后院里的那把长竹椅“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等着它的主人回来。
奶奶去世前,只有手和眼睛能动。她吃力地抬起手给爷爷整理衬衫领子,嘴里迷迷糊糊地说:“你呀,可最爱整洁了……”
十一月,奶奶出殡的那个下午,父亲和大姨哭得下不来床,爷爷坐在长竹椅上假装若无其事地喝茶。凌晨,我睡不着,踱步到院子里,却看见爷爷坐在那把长竹椅上,泣不成声。怕他伤心过度,我让他回屋睡觉。他说:“我不敢睡,我一闭上眼就是你奶奶啊……”那是我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爷爷哭。
后来,父母在城里安了家,想把爷爷接来照应。爷爷死活不肯,坚持留在老屋。他没有解释,但我知道他是不舍得离开奶奶生活过的地方。
放假回老屋看望爷爷,他静静地躺在那把长竹椅上。長竹椅慢慢地摇,他手里握着那张泛黄已久的照片。照片里的奶奶温文尔雅,手里握着一束雏菊,和爷爷并坐在长竹椅上,娇羞地依偎在爷爷怀里。甜蜜的笑容挂在奶奶脸上,空气中仿佛都溢满了幸福的味道。
我静静地坐在爷爷旁边。他端详着那张视如珍宝的照片,缓缓说道:“我们那时结婚就是俩人把铺盖卷一放,双方父母给做顿好吃的,就算成了。大家伙热热闹闹的,也没有个正式的婚礼,稀里糊涂地,她就把一辈子交付给我这老头了。”
自奶奶去世后,爷爷的眼里再也没有光了。从他浑浊的眼神中,我能看到他对奶奶无尽的思念。如今,老屋依旧存放着那把长竹椅,见证了他们爱情的长竹椅。品尝阳光的昧道
■文/林娇 廉江市第三中学高三(13)班
木棉街巷未有家早餐铺,铺子很小,门口立了个牌,上面的油漆掉得七七八八,隐约能看出上面写着“彩叔早餐”。旁边种了一棵百年木棉树,枝干上长了几朵米粒似的花苞,下面用石墩围起来,这里是老人歇息闲谈的地儿。
彩叔几十年前就在这里开店,养活了一家子。街上的人谈到彩叔和铺里的早点无不赞叹。彩叔店里的鱼肉粥是特有的,鱼刺少、肉紧、新鲜,小火烧着,煲里的鱼片与粥融为一体,冒着烟火气息,再撇下几撮姜丝和些许葱花,一碗价格亲民、鲜到掉牙的鱼肉粥就做好了。另一边的灶上蒸着七八笼包子,有清香的芋泥包、甜而不腻的枣泥包……油锅里炸着油条,“滋滋”地响。
我每天早上都会去彩叔那儿吃早餐,早早起来,生怕迟一点就只能坐在木棉树下的石墩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刚炸出来、热得烫手的油条,一口就能咬到馅儿的包子,浓甘的鱼肉粥,再夹一筷子白碟里的咸榨菜。太阳慢慢从地平线直起腰来,给街上抹上一层霞光,吵闹声渐起,我一天的动力也蓄满了。
彩叔待人温和,极少跟别人红脸。店铺虽小,却打扫得千干净净,青碗和白碗定要分开叠放。不仅是店铺里可口的早点吸引我,彩叔身上那股似阳光般温暖的感觉也吸引着我。
像昔日的早晨一样,我来到彩叔店里,矮桌上的油渍早已被擦干净,筷子端端正正摆着。我发现树下坐着一位老人,鹑衣鹄面,身后还有一个大麻布袋,应该是乞讨者。我悄然转移视线,彩叔从厨房出来,把早点放在我桌上,左手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鱼肉粥。他径直走向木棉树下,把粥放在老人身边,老人便用手向他比划着什么。原来是一位语言障碍者。我心中的弦好像被什么拨动了。
过后我问彩叔,要是他天天来怎么办?彩叔盯着锅里,不停地用勺子搅拌着鱼肉粥,说:“只是一两碗粥的事。”听完,我在心里红了脸。
隔日一早,彩叔高兴地告诉我,那个老人来过,把一朵开得正好的木棉花摆在门口便走了,应该是道谢吧!彩叔说完,哼着小曲走回了厨房。
阳光懒洋洋地披在我们身上、木棉树上,天空飘浮着几朵淡橘色的云,那阳光是什么味道呢?我想,应该和彩叔锅里的鱼肉粥一样,清香甘甜,回味无穷,值得用一生去品尝。
饭后,爷爷喜欢搬张小凳子坐在老屋门前,戴上陪伴他已久的老花镜看报纸。每次看报时,奶奶总会像个小孩一样乖乖地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针线缝补衣服。爷爷时不时偏过头来瞧瞧他的老太婆,眼神流露出满满的宠溺。每每看到新鲜事,爷爷都会一字一字地念出来与她分享。两个人笑起来,嘴角都咧歪了。就这样,不识字的她,陪爷爷“看”了半辈子新闻。
那一朵朵淡雅的雏菊,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奶奶却永远地离开了。老屋后院里的那把长竹椅“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等着它的主人回来。
奶奶去世前,只有手和眼睛能动。她吃力地抬起手给爷爷整理衬衫领子,嘴里迷迷糊糊地说:“你呀,可最爱整洁了……”
十一月,奶奶出殡的那个下午,父亲和大姨哭得下不来床,爷爷坐在长竹椅上假装若无其事地喝茶。凌晨,我睡不着,踱步到院子里,却看见爷爷坐在那把长竹椅上,泣不成声。怕他伤心过度,我让他回屋睡觉。他说:“我不敢睡,我一闭上眼就是你奶奶啊……”那是我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爷爷哭。
后来,父母在城里安了家,想把爷爷接来照应。爷爷死活不肯,坚持留在老屋。他没有解释,但我知道他是不舍得离开奶奶生活过的地方。
放假回老屋看望爷爷,他静静地躺在那把长竹椅上。長竹椅慢慢地摇,他手里握着那张泛黄已久的照片。照片里的奶奶温文尔雅,手里握着一束雏菊,和爷爷并坐在长竹椅上,娇羞地依偎在爷爷怀里。甜蜜的笑容挂在奶奶脸上,空气中仿佛都溢满了幸福的味道。
我静静地坐在爷爷旁边。他端详着那张视如珍宝的照片,缓缓说道:“我们那时结婚就是俩人把铺盖卷一放,双方父母给做顿好吃的,就算成了。大家伙热热闹闹的,也没有个正式的婚礼,稀里糊涂地,她就把一辈子交付给我这老头了。”
自奶奶去世后,爷爷的眼里再也没有光了。从他浑浊的眼神中,我能看到他对奶奶无尽的思念。如今,老屋依旧存放着那把长竹椅,见证了他们爱情的长竹椅。品尝阳光的昧道
■文/林娇 廉江市第三中学高三(13)班
木棉街巷未有家早餐铺,铺子很小,门口立了个牌,上面的油漆掉得七七八八,隐约能看出上面写着“彩叔早餐”。旁边种了一棵百年木棉树,枝干上长了几朵米粒似的花苞,下面用石墩围起来,这里是老人歇息闲谈的地儿。
彩叔几十年前就在这里开店,养活了一家子。街上的人谈到彩叔和铺里的早点无不赞叹。彩叔店里的鱼肉粥是特有的,鱼刺少、肉紧、新鲜,小火烧着,煲里的鱼片与粥融为一体,冒着烟火气息,再撇下几撮姜丝和些许葱花,一碗价格亲民、鲜到掉牙的鱼肉粥就做好了。另一边的灶上蒸着七八笼包子,有清香的芋泥包、甜而不腻的枣泥包……油锅里炸着油条,“滋滋”地响。
我每天早上都会去彩叔那儿吃早餐,早早起来,生怕迟一点就只能坐在木棉树下的石墩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刚炸出来、热得烫手的油条,一口就能咬到馅儿的包子,浓甘的鱼肉粥,再夹一筷子白碟里的咸榨菜。太阳慢慢从地平线直起腰来,给街上抹上一层霞光,吵闹声渐起,我一天的动力也蓄满了。
彩叔待人温和,极少跟别人红脸。店铺虽小,却打扫得千干净净,青碗和白碗定要分开叠放。不仅是店铺里可口的早点吸引我,彩叔身上那股似阳光般温暖的感觉也吸引着我。
像昔日的早晨一样,我来到彩叔店里,矮桌上的油渍早已被擦干净,筷子端端正正摆着。我发现树下坐着一位老人,鹑衣鹄面,身后还有一个大麻布袋,应该是乞讨者。我悄然转移视线,彩叔从厨房出来,把早点放在我桌上,左手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鱼肉粥。他径直走向木棉树下,把粥放在老人身边,老人便用手向他比划着什么。原来是一位语言障碍者。我心中的弦好像被什么拨动了。
过后我问彩叔,要是他天天来怎么办?彩叔盯着锅里,不停地用勺子搅拌着鱼肉粥,说:“只是一两碗粥的事。”听完,我在心里红了脸。
隔日一早,彩叔高兴地告诉我,那个老人来过,把一朵开得正好的木棉花摆在门口便走了,应该是道谢吧!彩叔说完,哼着小曲走回了厨房。
阳光懒洋洋地披在我们身上、木棉树上,天空飘浮着几朵淡橘色的云,那阳光是什么味道呢?我想,应该和彩叔锅里的鱼肉粥一样,清香甘甜,回味无穷,值得用一生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