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评价。校本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是张扬学校教师个性和特长的课程,学校在考虑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时,应建立在全面考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的价值追求、关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以利于凸显学校的特色。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与需求的直接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举措,校本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是张扬学校教师个性和特长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适切性原则:其一,课程适切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把办学思想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其二,课程适切于学生发展目标。兼顾三个维度目标与一般发展目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三,课程适切于校内外课程资源、条件利用,做好课程资源调查分析以及使用管理等。
2.科学性原则:其一,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生活;其二,课程符合学科规律,具有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其三,课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时代感。
3.创造性原则:课程应来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与提炼,融入了教师的个人智慧,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凝聚了教师的个人创造。
4.完整性原则:其一,课程具有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且编写规范;其二,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5.学生参与性原则:其一,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探究、合作的全过程,并纪录成长经过;其二,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思维、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亲历论从史出的过程。
6.教师发展性原则:课程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教师间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打造各自的专业品牌,形成团队的专业特色。
7.多元性原则:其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其二,评价方式多元化: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或学生成长纪录袋等。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素
1.可量化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可包括:出勤率;完成学习、探究、合作过程中的质与量;终结性测试成绩;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生成长纪录袋”等。对教师的评价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
2.非量化要素(质的描述):对学生的关注可包括:在整个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态度转变、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变化。对教师的关注可包括: 在整个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意识、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策略、资源整合、师生互动、教学民主、反思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等级和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等级可包括:优秀:积极参加各项小组活动,出色完成在小组中的分工任务;能与同伴精诚合作,并富有个性和创意;能仔细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并能进行分析,提出质疑,并能主动求证;良好:对老师有一定依赖性。各项活动都能参与,但结果不是很理想;能与同伴合作,并有一定个人见解,但主动性不够;课堂能做好笔记,能较全面了解本课程知识,但缺乏质疑求证意识;加油: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笔记上有拖欠,基本不参与课堂发言,形成性作业完成不够理想,知识测验成绩不理想。
对教师的评价等级可包括:A等:课程开发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生活,符合学科规律,具有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具有时代感;课程有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有完整的教学计划、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探究、合作的全过程,并纪录成长经过;课程体现出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量化标准85分以上,质的描述体现创新、精彩纷呈。B等:课程开发与学校办学思想,与学生发展需求有一定距离,缺乏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联系学生生活,有科学性、少趣味性,缺乏独创性;实施方案、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欠完整性;缺乏对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关注,缺乏对学生成长经过的纪录;量化标准84-75分之间,质的描述独立开发、缺少创见。C等:课程开发与学校办学思想没有关联,多数内容是网上下载;课程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尚能联系学生生活;缺乏完整的实施方案,无教学目标,仅是一些教案的叠加;无学生成长经过的纪录;量化标准74-60分之间,质的描述引用为主、缺少自我。
总之,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与个性发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校本课程的评价还应促进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策略,改进课程实施计划,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校本课程的评价还应使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以促进学校文化重建与制度变革,并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凸显。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一中)
编辑/张华利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与需求的直接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举措,校本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是张扬学校教师个性和特长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适切性原则:其一,课程适切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把办学思想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其二,课程适切于学生发展目标。兼顾三个维度目标与一般发展目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其三,课程适切于校内外课程资源、条件利用,做好课程资源调查分析以及使用管理等。
2.科学性原则:其一,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生活;其二,课程符合学科规律,具有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其三,课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时代感。
3.创造性原则:课程应来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与提炼,融入了教师的个人智慧,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凝聚了教师的个人创造。
4.完整性原则:其一,课程具有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且编写规范;其二,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5.学生参与性原则:其一,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探究、合作的全过程,并纪录成长经过;其二,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思维、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亲历论从史出的过程。
6.教师发展性原则:课程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教师间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打造各自的专业品牌,形成团队的专业特色。
7.多元性原则:其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其二,评价方式多元化: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或学生成长纪录袋等。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素
1.可量化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可包括:出勤率;完成学习、探究、合作过程中的质与量;终结性测试成绩;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生成长纪录袋”等。对教师的评价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
2.非量化要素(质的描述):对学生的关注可包括:在整个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态度转变、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的变化。对教师的关注可包括: 在整个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意识、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策略、资源整合、师生互动、教学民主、反思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等级和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等级可包括:优秀:积极参加各项小组活动,出色完成在小组中的分工任务;能与同伴精诚合作,并富有个性和创意;能仔细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并能进行分析,提出质疑,并能主动求证;良好:对老师有一定依赖性。各项活动都能参与,但结果不是很理想;能与同伴合作,并有一定个人见解,但主动性不够;课堂能做好笔记,能较全面了解本课程知识,但缺乏质疑求证意识;加油: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笔记上有拖欠,基本不参与课堂发言,形成性作业完成不够理想,知识测验成绩不理想。
对教师的评价等级可包括:A等:课程开发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生活,符合学科规律,具有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具有时代感;课程有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有完整的教学计划、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探究、合作的全过程,并纪录成长经过;课程体现出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量化标准85分以上,质的描述体现创新、精彩纷呈。B等:课程开发与学校办学思想,与学生发展需求有一定距离,缺乏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联系学生生活,有科学性、少趣味性,缺乏独创性;实施方案、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欠完整性;缺乏对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关注,缺乏对学生成长经过的纪录;量化标准84-75分之间,质的描述独立开发、缺少创见。C等:课程开发与学校办学思想没有关联,多数内容是网上下载;课程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尚能联系学生生活;缺乏完整的实施方案,无教学目标,仅是一些教案的叠加;无学生成长经过的纪录;量化标准74-60分之间,质的描述引用为主、缺少自我。
总之,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与个性发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校本课程的评价还应促进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策略,改进课程实施计划,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校本课程的评价还应使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以促进学校文化重建与制度变革,并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凸显。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一中)
编辑/张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