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管理与普通高职学校学生管理相比,有其相似性,但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管理上也有不同之处。评析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成因,建立科学的管理激励体系,发展和完善五年制高职校警校学生管理路径,对提高学生素质,适应高职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警官学校;学生管理
五年制高职警校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年龄一般在16-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时期,此时,心理变化较为明显激烈。高职警校学生管理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教育、训练的规律,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切实提高高职警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一、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行为表现及管理现状
(一)学生的适应性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人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先需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各种矛盾的能力。现在的高职警校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中学时,大多数学生吃住在家,生活由父母安排,学习由老师规划,自己只要按他们的安排行动就行了,很少有独立锻炼的机会。进入高职警校以后,离开了父母和家庭,生活要自己安排,学习要自己规划,一下子融入到陌生的环境,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要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部分学生总是不太适应,常会引发一些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障碍。
(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
对于高职警校新生而言,突出的矛盾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高职的教学。高职的学习与中学相比,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学习的高度自觉性。中学课程门数较少,课堂教学时间多,老师讲得细,学生通过听课、做作业等一般能完成学习任务。高职学校则不同,教材内容多,课时相对少,自学时间较多,没有了中学老师那样的反复讲解与督促,许多学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产生困惑、迷茫、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有一些新生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这种前无目标、后无动力的情况,导致近半数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满足于考试pass即可。
(三)警务化管理流于形式,没能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五年制高职警校的特色之一是实行警务化管理,也称“半军事化管理”。它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将文明礼貌、警容风纪、队列活动、内务卫生、遵规守纪等常规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予以奖惩。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统一训练、指挥、控制、协调学生的行为,达到培养学生形成严明的纪律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目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对于未成年的学生实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凡事都要请示汇报,一周才允许外出一天,一味强调服从与统一等等,这些制度约束,通常很难被高职警校学生所接受。这种长期的压抑,使得部分学生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以至于不遵守校纪校规,甚至故意与老师和学生干部对着干。
(四)管理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脱节,存有重管轻学的现象
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和进行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警校的两大中心任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过于强调训练和管理,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削弱了教学这一常规工作,存在着教学与管理相分离的现象。警官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训练成了重头戏,每天对此都进行严格考核,而对于学生日常听课、学习情况和考试结果的考核却显得不那么重要。有的高职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实施以年级来编队,取消了以专业划分大队的做法,让不同学科的学生编在同一个大队,摒弃了专业的特色,缺乏了相同专业高低年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导致整个校园学习气氛不浓。
二、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管理现状成因分析
(一)传统的应试教育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老师和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教育过程中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學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常处于一种精神压抑下的苦学、厌学状态,甚至出现逃学、弃学现象,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警校后,较难适应高职学校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在行为习惯的矫正上也较为费力。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管理的不协调,制约着管理的成效
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帮助,其中家庭教育管理是基础,学校教育管理是关键,社会教育管理是根本。目前,高职学校与家庭教育管理结合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育观念上的差异、管理责任的脱节、沟通内容的片面、交流渠道的单一等。社会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也是极为广泛的,不可低估。社会风气不够正,学校教育管理就很难。社会风气正,学校教育管理就好抓,如充斥于社会的非价值取向、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浸染、安全诚信问题、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构成了严重冲击和危害。这种家校管理的不协调,学校管理孤立、家庭管理随意、社会管理无力的局面,对学生管理未能形成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警务化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的管理激励不明显
警务化管理的内涵,本是通过严格的管理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此促进教学。但部分学校存在因过于强调“刚性”管理,机械执行警务化管理规定,而忽视“柔性”疏导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制了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将一切工作重点都放在学生的生活统一、内务整洁、队列整齐等生活习惯的养成上。操场上,学生刻苦训练,不敢怠慢;行进中,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平时训练时间太多、太辛苦,导致高职警校学生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没法把学习作为重点。课堂上,部分学生无精打采,上课盼着下课,周一盼着周五。每逢周末,学生变得异常兴奋,宿舍内务凌乱,无人问津。一周一次的外出,懒散放纵,完全将制度、学习抛到了脑后,这种警务化管理,对学生没有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 (四)管理队伍的结构、编制、素质和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管理的成效
学生的管理队伍是落实警务化管理的基本力量和主力军。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遵规守纪情况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关键,它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的人员担当。而有些警官职业学校由于人员编制不够,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多由一线教师兼任管理工作。教师平时要应对繁重的教育、教学、科研任务,分配在管理上的精力显得非常有限,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管理的成效。
三、五年制高职警校生管理对策
(一)运用现代管理激励理论,促进高职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求是人类所有行为的起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而排列成等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自主接受管理的。如果对高职警校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与分析,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采取相应的激励或发掘其潜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但由于每个高职学生的心理品质各异,所受到的来自生活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在需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管理者要通过换位思考、细心观察、主动交流等方式,真正了解高职警校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还必须经常提供适当的目标以激发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把学生的积极性纳入管理的轨道,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做好高职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表明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沟通,使得家庭和学校双方共同创造互利的结果。为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吸收更多优良信息,学校还应积极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系,让他们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予以支持和配合,邀请他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扩展社会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社会与学校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家庭、社会构成学生成长一体化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是教育管理的主阵地,要以学校为轴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强化警务化管理特色,妥善解决教学与管理的冲突
警务化管理是五年制高职警校以培养学生警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校园管理模式。五年制高职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警务化管理的工作特色,打造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教学与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学为警务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文化知识,警务化管理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严格执行学习、生活、训练等规章制度,贯彻教育疏导方针,抓好高职警校生的作风教育和养成教育,促使学生牢记纪律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提升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充分考虑制度的“刚性”和“柔性”的关系,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发挥其特长。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岗位练兵训练,举办武术、队列、射击、叠被子等有特色的技能比赛,让学生感到警务化管理不是冰冷的体验,而是温情有效的管理。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警务化管理之中,自主自愿地提高自己、磨炼自己,为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职警校而努力。
(四)优化高职警校学生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效能
五年制高职警校按年级组建大队,大队又由各个班级组成,班主任和大队长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学生之间往往因为个体的差异以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导致其表现出来的外在状态也有所不同。管理者如只是具備带队能力,会指挥队列动作肯定是不够的。因而要极力优化管理者队伍,提倡管理者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论。管理者要懂得关注高职警校生的心理成长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以及就业上的指导,发现问题时能艺术地引领学生走出误区,而不是单一地予以处罚。要了解一些高职警校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专业的发展动态与前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将管理和教育、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五年制高职警校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立足于警校的特点,完成警校为社会培养人民警察的任务,又要牢记五年制高职警校也是高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仍是学习专业知识,要正确处理好管理和教育的关系。要在警务化管理制度下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做到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以严格的管理来保证纪律与作风,以适当的自由来激励学生的发展与创造,以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管理手段,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业务合格、纪律严明、身心健康、适应基层人民警察工作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和谐发展,营造严肃活泼、井然有序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高美华, 孔玉芝主编.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06, 1.
[2]付正大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 1.
[3]赵海南编著. 管理中的心理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3, 1.
[4]杨军.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0): 48-49.
[5]吴诚, 罗旭. 警察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与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社科纵横,2009,(25):63-6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警官学校;学生管理
五年制高职警校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年龄一般在16-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时期,此时,心理变化较为明显激烈。高职警校学生管理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教育、训练的规律,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切实提高高职警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一、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行为表现及管理现状
(一)学生的适应性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人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先需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各种矛盾的能力。现在的高职警校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中学时,大多数学生吃住在家,生活由父母安排,学习由老师规划,自己只要按他们的安排行动就行了,很少有独立锻炼的机会。进入高职警校以后,离开了父母和家庭,生活要自己安排,学习要自己规划,一下子融入到陌生的环境,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要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部分学生总是不太适应,常会引发一些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障碍。
(二)学习方法的变化,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
对于高职警校新生而言,突出的矛盾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高职的教学。高职的学习与中学相比,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学习的高度自觉性。中学课程门数较少,课堂教学时间多,老师讲得细,学生通过听课、做作业等一般能完成学习任务。高职学校则不同,教材内容多,课时相对少,自学时间较多,没有了中学老师那样的反复讲解与督促,许多学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产生困惑、迷茫、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有一些新生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这种前无目标、后无动力的情况,导致近半数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满足于考试pass即可。
(三)警务化管理流于形式,没能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五年制高职警校的特色之一是实行警务化管理,也称“半军事化管理”。它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将文明礼貌、警容风纪、队列活动、内务卫生、遵规守纪等常规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予以奖惩。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统一训练、指挥、控制、协调学生的行为,达到培养学生形成严明的纪律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目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对于未成年的学生实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凡事都要请示汇报,一周才允许外出一天,一味强调服从与统一等等,这些制度约束,通常很难被高职警校学生所接受。这种长期的压抑,使得部分学生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以至于不遵守校纪校规,甚至故意与老师和学生干部对着干。
(四)管理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脱节,存有重管轻学的现象
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和进行教学是五年制高职警校的两大中心任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过于强调训练和管理,往往忽视了学生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削弱了教学这一常规工作,存在着教学与管理相分离的现象。警官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训练成了重头戏,每天对此都进行严格考核,而对于学生日常听课、学习情况和考试结果的考核却显得不那么重要。有的高职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实施以年级来编队,取消了以专业划分大队的做法,让不同学科的学生编在同一个大队,摒弃了专业的特色,缺乏了相同专业高低年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导致整个校园学习气氛不浓。
二、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管理现状成因分析
(一)传统的应试教育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老师和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教育过程中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學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常处于一种精神压抑下的苦学、厌学状态,甚至出现逃学、弃学现象,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警校后,较难适应高职学校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在行为习惯的矫正上也较为费力。
(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管理的不协调,制约着管理的成效
五年制高职警校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帮助,其中家庭教育管理是基础,学校教育管理是关键,社会教育管理是根本。目前,高职学校与家庭教育管理结合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育观念上的差异、管理责任的脱节、沟通内容的片面、交流渠道的单一等。社会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也是极为广泛的,不可低估。社会风气不够正,学校教育管理就很难。社会风气正,学校教育管理就好抓,如充斥于社会的非价值取向、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浸染、安全诚信问题、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构成了严重冲击和危害。这种家校管理的不协调,学校管理孤立、家庭管理随意、社会管理无力的局面,对学生管理未能形成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三)警务化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的管理激励不明显
警务化管理的内涵,本是通过严格的管理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此促进教学。但部分学校存在因过于强调“刚性”管理,机械执行警务化管理规定,而忽视“柔性”疏导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制了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将一切工作重点都放在学生的生活统一、内务整洁、队列整齐等生活习惯的养成上。操场上,学生刻苦训练,不敢怠慢;行进中,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平时训练时间太多、太辛苦,导致高职警校学生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没法把学习作为重点。课堂上,部分学生无精打采,上课盼着下课,周一盼着周五。每逢周末,学生变得异常兴奋,宿舍内务凌乱,无人问津。一周一次的外出,懒散放纵,完全将制度、学习抛到了脑后,这种警务化管理,对学生没有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 (四)管理队伍的结构、编制、素质和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管理的成效
学生的管理队伍是落实警务化管理的基本力量和主力军。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遵规守纪情况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关键,它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的人员担当。而有些警官职业学校由于人员编制不够,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多由一线教师兼任管理工作。教师平时要应对繁重的教育、教学、科研任务,分配在管理上的精力显得非常有限,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管理的成效。
三、五年制高职警校生管理对策
(一)运用现代管理激励理论,促进高职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求是人类所有行为的起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而排列成等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自主接受管理的。如果对高职警校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与分析,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采取相应的激励或发掘其潜力的措施,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但由于每个高职学生的心理品质各异,所受到的来自生活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在需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管理者要通过换位思考、细心观察、主动交流等方式,真正了解高职警校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还必须经常提供适当的目标以激发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把学生的积极性纳入管理的轨道,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做好高职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表明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沟通,使得家庭和学校双方共同创造互利的结果。为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吸收更多优良信息,学校还应积极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系,让他们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予以支持和配合,邀请他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扩展社会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社会与学校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家庭、社会构成学生成长一体化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是教育管理的主阵地,要以学校为轴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强化警务化管理特色,妥善解决教学与管理的冲突
警务化管理是五年制高职警校以培养学生警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校园管理模式。五年制高职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警务化管理的工作特色,打造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竞争力。做到教学与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教学为警务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文化知识,警务化管理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严格执行学习、生活、训练等规章制度,贯彻教育疏导方针,抓好高职警校生的作风教育和养成教育,促使学生牢记纪律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提升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充分考虑制度的“刚性”和“柔性”的关系,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增强集体凝聚力,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发挥其特长。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岗位练兵训练,举办武术、队列、射击、叠被子等有特色的技能比赛,让学生感到警务化管理不是冰冷的体验,而是温情有效的管理。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警务化管理之中,自主自愿地提高自己、磨炼自己,为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职警校而努力。
(四)优化高职警校学生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效能
五年制高职警校按年级组建大队,大队又由各个班级组成,班主任和大队长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学生之间往往因为个体的差异以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导致其表现出来的外在状态也有所不同。管理者如只是具備带队能力,会指挥队列动作肯定是不够的。因而要极力优化管理者队伍,提倡管理者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论。管理者要懂得关注高职警校生的心理成长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以及就业上的指导,发现问题时能艺术地引领学生走出误区,而不是单一地予以处罚。要了解一些高职警校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专业的发展动态与前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将管理和教育、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五年制高职警校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立足于警校的特点,完成警校为社会培养人民警察的任务,又要牢记五年制高职警校也是高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仍是学习专业知识,要正确处理好管理和教育的关系。要在警务化管理制度下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做到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以严格的管理来保证纪律与作风,以适当的自由来激励学生的发展与创造,以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管理手段,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业务合格、纪律严明、身心健康、适应基层人民警察工作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和谐发展,营造严肃活泼、井然有序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高美华, 孔玉芝主编.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06, 1.
[2]付正大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 1.
[3]赵海南编著. 管理中的心理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3, 1.
[4]杨军.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0): 48-49.
[5]吴诚, 罗旭. 警察院校学生警务化管理与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社科纵横,2009,(2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