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采用。
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比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时,原先实验教学的现状: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快到下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2 改变学习方式,课堂合作探究
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让学生动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认知规律,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教材安排了讨论: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②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③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④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我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①氮气不易溶于水,②氧气支持燃烧,③氮气不支持燃烧,④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⑤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等等。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3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可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学习了燃烧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4 增加实验机会,从课内延伸课外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例如: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
5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
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在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比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讲解时,原先实验教学的现状: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快到下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2 改变学习方式,课堂合作探究
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让学生动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认知规律,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教材安排了讨论: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②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③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④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我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①氮气不易溶于水,②氧气支持燃烧,③氮气不支持燃烧,④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⑤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等等。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3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可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学习了燃烧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4 增加实验机会,从课内延伸课外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例如: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
5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
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