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的欲望,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农村初中生,特别是后进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加上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看作苦差事,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绩越来越差.可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必要.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动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那种艳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方法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奏
在新课引入中,可运用以下几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第一,拼图形引入.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在三个内角标上ABC三个字母,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拼出的图形.提问:有多少种拼法?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下,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二,实验引入.如在讲“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时,让学生准备:天平、若干砝码.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砝码使两边不平衡,然后两边取出相同的砝码或加入相同的砝码,看天平有没有发生变化,鼓励学生反复体验以上过程,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1”.随后,可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天平两边取出或加入的是原托盘上的倍数呢?这样又很自然地引出“不等式的性质2”.这样的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更深刻.
第三,故事引入.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如在讲“无理数”时,先讲古希腊的希伯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再引入新课“无理数”.
第四,游戏引入.数学游戏能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旋转”时,可利用旋转原理的生活工具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善于设疑,激发求知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可采用设疑的方法,设置重重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从中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了抢先解决问题,学生往往会对新知识有所渴求,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在教学中可适当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教学,这样对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兴趣帮助很大.例如,学生对春游的兴趣很大,就以春游为中介,围绕这个话题来出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积极思考.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离题太远,要紧扣课题,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3.分组合作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采取分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你追我赶,在合作探究中能力得以体现,同学间的合作性得以加强.这样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视图》一课的教学中,课前已经准备好了一系列的学具,学生在小组中流水作业、互相配合,很快地掌握了三视图的概念,并能很好地区分,然后相互间针对书本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特别适合开放性的课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作适当的指导,增进师生的情谊.
4.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数学知识,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中枯燥的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时,选用例子:小明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军和小强.小军问他:“小明,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明不假思索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军和小强哈哈大笑.小明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通过这类生动的例子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更深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在讲《三视图》时,可安排這样一个课外活动:(1)每个人设计一个几何体,并画出三视图;(2)同学之间交换图纸,按照手中的三视图制作几何体模型.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数学,争取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动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那种艳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方法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奏
在新课引入中,可运用以下几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第一,拼图形引入.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在三个内角标上ABC三个字母,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拼出的图形.提问:有多少种拼法?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下,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二,实验引入.如在讲“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时,让学生准备:天平、若干砝码.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砝码使两边不平衡,然后两边取出相同的砝码或加入相同的砝码,看天平有没有发生变化,鼓励学生反复体验以上过程,归纳总结“不等式的性质1”.随后,可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天平两边取出或加入的是原托盘上的倍数呢?这样又很自然地引出“不等式的性质2”.这样的引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更深刻.
第三,故事引入.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如在讲“无理数”时,先讲古希腊的希伯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再引入新课“无理数”.
第四,游戏引入.数学游戏能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旋转”时,可利用旋转原理的生活工具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善于设疑,激发求知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可采用设疑的方法,设置重重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从中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了抢先解决问题,学生往往会对新知识有所渴求,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在教学中可适当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教学,这样对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兴趣帮助很大.例如,学生对春游的兴趣很大,就以春游为中介,围绕这个话题来出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积极思考.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离题太远,要紧扣课题,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3.分组合作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采取分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你追我赶,在合作探究中能力得以体现,同学间的合作性得以加强.这样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视图》一课的教学中,课前已经准备好了一系列的学具,学生在小组中流水作业、互相配合,很快地掌握了三视图的概念,并能很好地区分,然后相互间针对书本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特别适合开放性的课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作适当的指导,增进师生的情谊.
4.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数学知识,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中枯燥的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合并同类项时,选用例子:小明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军和小强.小军问他:“小明,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明不假思索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军和小强哈哈大笑.小明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通过这类生动的例子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更深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在讲《三视图》时,可安排這样一个课外活动:(1)每个人设计一个几何体,并画出三视图;(2)同学之间交换图纸,按照手中的三视图制作几何体模型.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数学,争取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