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针对高等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遴选方式进行讨论,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更合理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全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考试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学术性为主培养模式向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2009年教育部决定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极其快速地发展,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对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在发展和完善中,尤其是学生入学遴选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革和创新,从而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
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职业背景的合格专业学位研究生,首先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招生方式上进行改革,为国家选拔适合专业学位教育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
1.考试: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国家统一组织,与学术型研究生统一考试时间安排考试。考试科目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
2.初试分数:从2010年起,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采取“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由国家统一划定专业学位考生的初试合格分数线。
3.复试:达到国家初试分数线的考生有资格参加高校的复试,复试与学术型研究生同时进行,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没有明确规定。
4.录取:初试和复试都合格及身体条件符合国家要求的考生被招生单位录取。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遴选考试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统考比较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对专业潜能、灵活性及创新能力的考查不够,并且统考外语、数学普遍难度较大,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某一专业领域中具有扎实基础与科研的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选拔过程中,外语、数学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一种工具,更应关注考生的专业素质与发展潜能。
2.专业课自命题科目改成统考科目,招生单位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对于大部分招生单位来说,国家统一命题与招生单位自命题结合的考试方式,在初试中拥有的自主权很低。
3.重初试、轻复试。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注重初试成绩,对于复试成绩没有侧重,而复试环节正是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协调能力及是否有专门技术能力的最好时机,虽然目前复试分数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对复试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需继续提高复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地位。
4.重分数轻能力。在我国目前的招考机制下,基本上初试成绩的高低就能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考生本科期间的科研业绩、科研能力等往往被忽视,造成录取的考生有的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影响整体招生质量。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对策
通过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差别很小,考试科目的设置、要求、考试方式等都没有大的差异。但两者的培养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和内容都与学术型研究生有很大的不同,显然二者选拔学生的方式方法应该不同。
1.实现招生方式多元化。首先,进一步完善“推荐免试”制度。逐渐改变推荐免试生人数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挂钩的计算方法,应该把推荐免试生和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培养质量等因素结合起来。其次,逐渐扩大免试生的比例。免试生由于不参加全国统考,因此复试录取的方法相对灵活,招生单位的自主权相对较大,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可以增加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应该加大免试生的比例。再次,开展专业特长生的录取备案制度。对于具有特殊专业特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专业学位考生,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复试分数线,但在一定分数范围内招生单位可以允许其复试,在复试环节进一步作全面的考查,经复试合格可以拟录取,针对这些学生可以备案,在培养过程中跟踪检查。
2.加大考生职业背景的考查力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突出“专业”二字,是为某一专业领域培养人才,有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任职资格相关。考生来源有所区别,可以招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往届毕业生。
3.改选拔式考试为资格式考核。建议初试阶段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具有的基本学习能力,考生通过初试考核后加大复试力度,复试阶段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招收更优秀的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4.增加面试在录取中的比重,突出专业学位特点。作为选拔高层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应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录取,不能仅仅依靠卷面成绩判断考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应当加大免试的权重比例,在复试过程中增加专业实验等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突出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总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要与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核心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应用性。所以,在入学条件基础上,应注重考查学生的从业和实践能力;在入学考核上,应通过灵活、综合和多样化的方式与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在知识应用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发展潜能;在招生管理上应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万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形势与对策探析[J].科技与管理,2012(7).
[2]魏玮,雷彩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3]陈沛,王处辉.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2012(3).
[4]任欣荣,肖凤翔,张立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
[5]陈睿.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6]李金荣,等.美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J].中国冶金教育,2007(6).
关键词: 全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考试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学术性为主培养模式向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2009年教育部决定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极其快速地发展,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对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在发展和完善中,尤其是学生入学遴选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革和创新,从而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
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职业背景的合格专业学位研究生,首先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招生方式上进行改革,为国家选拔适合专业学位教育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
1.考试: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国家统一组织,与学术型研究生统一考试时间安排考试。考试科目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初试科目为: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
2.初试分数:从2010年起,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采取“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由国家统一划定专业学位考生的初试合格分数线。
3.复试:达到国家初试分数线的考生有资格参加高校的复试,复试与学术型研究生同时进行,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没有明确规定。
4.录取:初试和复试都合格及身体条件符合国家要求的考生被招生单位录取。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遴选考试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统考比较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对专业潜能、灵活性及创新能力的考查不够,并且统考外语、数学普遍难度较大,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某一专业领域中具有扎实基础与科研的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选拔过程中,外语、数学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一种工具,更应关注考生的专业素质与发展潜能。
2.专业课自命题科目改成统考科目,招生单位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对于大部分招生单位来说,国家统一命题与招生单位自命题结合的考试方式,在初试中拥有的自主权很低。
3.重初试、轻复试。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注重初试成绩,对于复试成绩没有侧重,而复试环节正是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协调能力及是否有专门技术能力的最好时机,虽然目前复试分数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对复试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需继续提高复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地位。
4.重分数轻能力。在我国目前的招考机制下,基本上初试成绩的高低就能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考生本科期间的科研业绩、科研能力等往往被忽视,造成录取的考生有的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影响整体招生质量。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对策
通过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差别很小,考试科目的设置、要求、考试方式等都没有大的差异。但两者的培养目标却有很大的差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和内容都与学术型研究生有很大的不同,显然二者选拔学生的方式方法应该不同。
1.实现招生方式多元化。首先,进一步完善“推荐免试”制度。逐渐改变推荐免试生人数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挂钩的计算方法,应该把推荐免试生和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培养质量等因素结合起来。其次,逐渐扩大免试生的比例。免试生由于不参加全国统考,因此复试录取的方法相对灵活,招生单位的自主权相对较大,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可以增加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应该加大免试生的比例。再次,开展专业特长生的录取备案制度。对于具有特殊专业特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专业学位考生,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复试分数线,但在一定分数范围内招生单位可以允许其复试,在复试环节进一步作全面的考查,经复试合格可以拟录取,针对这些学生可以备案,在培养过程中跟踪检查。
2.加大考生职业背景的考查力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突出“专业”二字,是为某一专业领域培养人才,有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任职资格相关。考生来源有所区别,可以招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往届毕业生。
3.改选拔式考试为资格式考核。建议初试阶段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具有的基本学习能力,考生通过初试考核后加大复试力度,复试阶段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招收更优秀的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4.增加面试在录取中的比重,突出专业学位特点。作为选拔高层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应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录取,不能仅仅依靠卷面成绩判断考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应当加大免试的权重比例,在复试过程中增加专业实验等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突出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总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要与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核心是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应用性。所以,在入学条件基础上,应注重考查学生的从业和实践能力;在入学考核上,应通过灵活、综合和多样化的方式与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在知识应用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发展潜能;在招生管理上应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提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万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形势与对策探析[J].科技与管理,2012(7).
[2]魏玮,雷彩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3]陈沛,王处辉.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2012(3).
[4]任欣荣,肖凤翔,张立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
[5]陈睿.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6]李金荣,等.美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启[J].中国冶金教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