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艺术家在国画人物创作中则显得更加的年轻。女性作为近现代才登上绘画艺术主流舞台上的新生力量,无疑是具有其特殊性和研究价值的。女性艺术家与国画人物创作二者之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本人以民国至今的女性画家作品为研究课题,深入挖掘其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关键词:民国至今;女性画家;国画作品;艺术创作;情感表达
一、独特的女性情感的发挥
在女性国画人物创作方面,她们所关注的与男性话语权下所关注的社会、文化等理性的大事不同,在画面中女画家们所体现的一般都是生命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身体、繁衍、体验和感觉等。在这些女画家的画中你很少能看到对于理性的赞美,她们的创作都是直觉和体验式的,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的模糊性和潜意识性。
蒋彩萍在她的一系列工笔重彩画作品中描绘的都是各种女子不同的生活状态,她们有的就伸出那甜美的颈项优雅的坐着,有的穿着美丽的衣裳在眺望有的是生活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瞬间。这样的场景似乎在观者眼中没有丝毫意义,是那样的普通平凡,却被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绘画语言经过自己的锤炼和加工生动的刻
画出来。也许作者本身在创作这些画面的时候也是无目的状态,只是想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视角来展现这些生活中的真实而已。
在很多大型国画人物主题创作上,女画家们也不会像男性那样选择气势恢宏,
慷慨激昂的场面。她们善于用细腻敏锐的笔触一点点的刻画人物形象及其场景,不慌不乱,就像记日记一样娓娓道来,又带点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比如我们熟悉的周思聪的作品《周总理来到纺织厂》(图 26)取材上就平易近人,展现的是一位普通的就在我们身边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宫丽的《生命线》则是通过造型上的夸张处理、线条的精细刻画和清新的水墨晕染展现了一幅抗震的军医战士们救死扶伤的场景。这幅画并不是十分震撼,却直插人心,让人动容和紧张。
二 对“我”意识的构建
从民国时期一直到当代,女性艺术家在国画人物创作中“我”的意识构建经历了一个相互观看、被观看、自我观看和拒绝被观看的过程。她们经历了初期对别人眼光的探寻,中期由于政治原因被塑造成“铁姑娘”的被观看,晚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自己生活为主题的相互间的观看和末期觉醒后独自封闭式的快乐。
画画中的女性都是性情中人,性情中的事与物总会借喻一种类似于幻觉似的东西表现出来。作为女性,选择画画这个职业是天分使然,却也是一种宿命。画家张灵《独角戏》系列描绘的都是臆想中的自己,用细细的、淡淡的墨线勾勒出错落的空间,这空间里都孤零零的站着自己,用笔贯通,蜿蜒曲折,这些墨和水的的交融是画面显得灵动和哀伤,那线和墨的配合又极尽巧妙变化,把画中那个孤傲、敏感、善良又脆弱的自己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张灵的《灵感张力》的画册中,她自己说道:“很庆幸自己拥有了许多人不曾拥有的个性,恰恰是这种偏离和错位的人生过程让我与众不同,让我比别人更多了许多未曾感受到的风景,未曾体悟到的深刻与快乐。”作为一名女性,我不得不从自己画画的经验来说,其实女性在画画领域来说还在找寻的过程,这种找寻或许隐藏了这样两种含义:首先是渴望通过标榜自己来得到社会的肯定,毕竟即使在当代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包容,甚至还带着一种根深蒂固式的对女性艺术的嘲讽和排 挤,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女人,她们渴望用国画人物创作这种方式来表达那些成长中所经历的偶然、曲折、痛苦、孤独、迷茫以及彷徨。人生就是花开花落之间,她们心中的那个“我”再简单不过,就是做好那朵自己满意盛放的花而已。
三、脱离男性绘画艺术下的自我探寻
当女性意识深刻的支配着女画家的思想时,她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个性和性别的需求,并且主动探索着一条区别于男性艺术家的道路,用画笔来更深入和透彻的审视这个社会和人性自身的问题,用这种反省和批评使绘画领域更加和谐、丰富和完善。女性国画人物绘画语言的逐渐成熟就是由于女画家们不断地锤炼和学习,这条路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没有任何借鉴的经验,凭借的也只能是女画家们自己本身的特点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可喜的是我们已经了看到很多女画家已经逐渐找到了那条适合自己的,并具有独特绘画语言形式的艺术之路。
周思聪在《矿工图》的创作中就介入了新的形势和技巧,她利用了夸张的形式语言和独特的构图方式描绘出了一个女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她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就像理论家高尔泰说的那样:“《矿工图》组画中表现出来的痛苦不是珂勒惠支式的愤怒的呐喊,不是赤松
俊子式的悲哀叹息,而是一种无言的申诉。”周思聪运用自己对传统水墨的深刻
认识开启了实验水墨之路,不但超越了前人,也影响着无数的后辈。在当代许多青年女艺术家也都在国画人物创作方面颇有成就,比如说被大家熟识的聂鸥,她的人物小品画走更是显出一种稚嫩的笨拙感,画面中洒脱的泼墨形象与宣纸的留白交相辉映,虚实结合,又透漏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只寥寥几笔就精确和生动的提炼了无数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绘画语言虽然简单却不是谁都可以拿捏得住的,只有那些正正具有生活体悟和完美的绘画技术的人才能得心应手的应运自如。
参考文献:
[1] 潘缨.《潘缨画集》[M].朝华出版社.2002年
[2] 廖文.《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年
[3] 廖文.《1990 年以来作为當代艺术问题的女性艺术》[M].美苑 2004年,第2期
[4] 蒋彩萍.《当代中国重彩画集—蒋彩萍师生作品集》[M].天津杨柳青.2009 年
[5] 李小江.《性别与中国》[M].三联书店, 1995 年
[6] 翟永明.《天赋如此,女性艺术家与我们》[M].东方出版社.2008年
[7] 贾德江.《宫丽水墨人物》[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
[8] 李银河.《女性艺术》[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9] 石楠.《画魂—潘玉良传》[M].珠海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庞永丽(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民国至今;女性画家;国画作品;艺术创作;情感表达
一、独特的女性情感的发挥
在女性国画人物创作方面,她们所关注的与男性话语权下所关注的社会、文化等理性的大事不同,在画面中女画家们所体现的一般都是生命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身体、繁衍、体验和感觉等。在这些女画家的画中你很少能看到对于理性的赞美,她们的创作都是直觉和体验式的,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的模糊性和潜意识性。
蒋彩萍在她的一系列工笔重彩画作品中描绘的都是各种女子不同的生活状态,她们有的就伸出那甜美的颈项优雅的坐着,有的穿着美丽的衣裳在眺望有的是生活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瞬间。这样的场景似乎在观者眼中没有丝毫意义,是那样的普通平凡,却被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绘画语言经过自己的锤炼和加工生动的刻
画出来。也许作者本身在创作这些画面的时候也是无目的状态,只是想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视角来展现这些生活中的真实而已。
在很多大型国画人物主题创作上,女画家们也不会像男性那样选择气势恢宏,
慷慨激昂的场面。她们善于用细腻敏锐的笔触一点点的刻画人物形象及其场景,不慌不乱,就像记日记一样娓娓道来,又带点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比如我们熟悉的周思聪的作品《周总理来到纺织厂》(图 26)取材上就平易近人,展现的是一位普通的就在我们身边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宫丽的《生命线》则是通过造型上的夸张处理、线条的精细刻画和清新的水墨晕染展现了一幅抗震的军医战士们救死扶伤的场景。这幅画并不是十分震撼,却直插人心,让人动容和紧张。
二 对“我”意识的构建
从民国时期一直到当代,女性艺术家在国画人物创作中“我”的意识构建经历了一个相互观看、被观看、自我观看和拒绝被观看的过程。她们经历了初期对别人眼光的探寻,中期由于政治原因被塑造成“铁姑娘”的被观看,晚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自己生活为主题的相互间的观看和末期觉醒后独自封闭式的快乐。
画画中的女性都是性情中人,性情中的事与物总会借喻一种类似于幻觉似的东西表现出来。作为女性,选择画画这个职业是天分使然,却也是一种宿命。画家张灵《独角戏》系列描绘的都是臆想中的自己,用细细的、淡淡的墨线勾勒出错落的空间,这空间里都孤零零的站着自己,用笔贯通,蜿蜒曲折,这些墨和水的的交融是画面显得灵动和哀伤,那线和墨的配合又极尽巧妙变化,把画中那个孤傲、敏感、善良又脆弱的自己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张灵的《灵感张力》的画册中,她自己说道:“很庆幸自己拥有了许多人不曾拥有的个性,恰恰是这种偏离和错位的人生过程让我与众不同,让我比别人更多了许多未曾感受到的风景,未曾体悟到的深刻与快乐。”作为一名女性,我不得不从自己画画的经验来说,其实女性在画画领域来说还在找寻的过程,这种找寻或许隐藏了这样两种含义:首先是渴望通过标榜自己来得到社会的肯定,毕竟即使在当代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包容,甚至还带着一种根深蒂固式的对女性艺术的嘲讽和排 挤,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女人,她们渴望用国画人物创作这种方式来表达那些成长中所经历的偶然、曲折、痛苦、孤独、迷茫以及彷徨。人生就是花开花落之间,她们心中的那个“我”再简单不过,就是做好那朵自己满意盛放的花而已。
三、脱离男性绘画艺术下的自我探寻
当女性意识深刻的支配着女画家的思想时,她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个性和性别的需求,并且主动探索着一条区别于男性艺术家的道路,用画笔来更深入和透彻的审视这个社会和人性自身的问题,用这种反省和批评使绘画领域更加和谐、丰富和完善。女性国画人物绘画语言的逐渐成熟就是由于女画家们不断地锤炼和学习,这条路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没有任何借鉴的经验,凭借的也只能是女画家们自己本身的特点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可喜的是我们已经了看到很多女画家已经逐渐找到了那条适合自己的,并具有独特绘画语言形式的艺术之路。
周思聪在《矿工图》的创作中就介入了新的形势和技巧,她利用了夸张的形式语言和独特的构图方式描绘出了一个女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她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就像理论家高尔泰说的那样:“《矿工图》组画中表现出来的痛苦不是珂勒惠支式的愤怒的呐喊,不是赤松
俊子式的悲哀叹息,而是一种无言的申诉。”周思聪运用自己对传统水墨的深刻
认识开启了实验水墨之路,不但超越了前人,也影响着无数的后辈。在当代许多青年女艺术家也都在国画人物创作方面颇有成就,比如说被大家熟识的聂鸥,她的人物小品画走更是显出一种稚嫩的笨拙感,画面中洒脱的泼墨形象与宣纸的留白交相辉映,虚实结合,又透漏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只寥寥几笔就精确和生动的提炼了无数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绘画语言虽然简单却不是谁都可以拿捏得住的,只有那些正正具有生活体悟和完美的绘画技术的人才能得心应手的应运自如。
参考文献:
[1] 潘缨.《潘缨画集》[M].朝华出版社.2002年
[2] 廖文.《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年
[3] 廖文.《1990 年以来作为當代艺术问题的女性艺术》[M].美苑 2004年,第2期
[4] 蒋彩萍.《当代中国重彩画集—蒋彩萍师生作品集》[M].天津杨柳青.2009 年
[5] 李小江.《性别与中国》[M].三联书店, 1995 年
[6] 翟永明.《天赋如此,女性艺术家与我们》[M].东方出版社.2008年
[7] 贾德江.《宫丽水墨人物》[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
[8] 李银河.《女性艺术》[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9] 石楠.《画魂—潘玉良传》[M].珠海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庞永丽(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