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孩子们在种植园种了一片花生,他们经常观察花生发芽、开花。暑假回来,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常常来到小菜园,观察花生秧,边看边议论:“老师,花生长成什么样子了?”“怎么没看见花生呢?会不会被虫子吃了?”我问他们:“花生长在哪儿?”
“花生、花生,就是花儿生出来的,长在花上吧。”“这都不知道,花生长在地下,我和我奶奶刨过!”“我也刨过,花生长在细细的根上!”孩子对自己亲自种的花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想看看花生到底长得怎么样了?于是,我们开始了接下来的活动。
收花生喽
9月10日,孩子们来到自己种的花生地,有的迫不及待用手开始挖,有的想把花生从地里直接拔出来。我问:“谁有更好的办法把花生从地里弄出来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立刻停下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瑞博:“像拔萝卜一样把花生拔出来。”
新伟:“用手扒拉。”
梦瑶:“用铲子铲。”
一航:“用耙子把花生搂出来。”
新月:“用镐刨。”
我马上引导孩子们把这些办法记录下来。然后,我又提出一个新问题:“我们这么多人怎么才能做到分工合理、相互帮助呢?”孩子们又一次陷入讨论中。
几个男孩一致认为他们的力气大,可以收花生,女孩力气小,就负责摘花生。还有的认为,可以分成像班上的小组一样,每个组干不同的活。最终,在孩子们的商量下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组拔花生,第二组推车,第三组摘花生。孩子们在讨论后各自去准备自己需要的工具。
收集好工具后孩子们开始动手忙起来。
第一组:收花生。一航找来了耙子,使劲地搂了好几下,就搂下一些花生秧。京浩拿了一把铲子,使劲铲着花生秧,但只铲了一层土。“老师,土太硬了!”“你自己想想,有没有好办法,使土变软。”“哦,我浇点水!”京浩高兴地拿水壶打来一些水,浇在花生秧下面,土真的变软了,很快就挖出来了。
一凡使劲用手拽花生秧,可是怎么也拽不下来。这时,新月、鑫洋过来帮忙,扑通 一声,都摔倒在地上,笑成一片。新月想了想,提出拽叶子不行,要拽花生的根才行。他们一试,果然一用力就拽出来了。其他小朋友一看,还是拔着容易,就把工具丢了,也拔了起来……
花生都拔完了,地里还有很多花生埋着呢。有的用胖胖的小手刨,虽然手脏了,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地刨着;有的用铲子一点点挖。
第二组:运花生。小朋友把花生秧装入小车,一开始横七竖八,弄得哪都是土。我问:“怎样做,土不会掉得哪儿都是?”孩子们想办法先让拔花生的小朋友把花生抖一抖再装车,装车的时候把带土的花生根放在车斗里就好多了。
第三组:摘花生。摘花生的大部分是女生。他们找了一处凉快的地方,坐在台阶上,一边摘一边聊天。梦瑶说:“花生怎么裹着这么多的土?”馨然说:“先使劲抖抖就好了。”文童说:“嘿!你摘的花生尾巴怎么那么长,我奶奶摘的时候都让我揪掉。”……
劳动结束后,我们总结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发现:铲不动,可以用手拔或浇水使土软一些;用铲子容易把花生铲坏,应该在根底部铲一铲,把土弄松,再拔;拽花生的叶子拽不动,要拔花生底部;花生上有很多土,摘前先抖一抖;拔完了,土里还有花生,可以用铲子挖、用耙子、用手扒。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
反思: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计划和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因而我让幼儿围绕“准备什么”“怎样去做”展开,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的计划、准备,学习运用符号记录自己的设想,并鼓励他们合理分工,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孩子们在交流、制定计划、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在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寻找铲子、耙子等多种工具,进行尝试。花生地的土太硬,拔不动,孩子们会互相帮忙,一起拔一个花生秧。有拔的、有装车的、还有摘的……分工有序、相互合作。孩子们就是在相互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沟通、交流、学习、互动,增长着多种经验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
分享花生
孩子们把自己收获的花生洗干净,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还剩很多,梦瑶说:“老师,刚才我看见小班的妹妹哭呢!咱们把花生送给他们一些吧!”这几天,小班的孩子刚入园,经常哭闹。有时班里几个懂事的小女孩经常在户外活动时哄哄他们,帮他们擦眼泪、和他们做游戏。
于是,我们选出几个代表,端着装有花生的筐送到了小班。由于小班的孩子还比较小,不会剥花生,于是他们帮助弟弟妹妹剥,梦瑶还细心地把花生里面的红皮剥掉,送到小妹妹的口里。小班的孩子们看到哥哥姐姐这么关心爱护他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反思:大班孩子已经有分享的意识了,老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地积极评价和鼓励,激发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的动机。
空壳花生的秘密
收花生的时候,家兴拿着一颗花生说:“你们看,这个花生上有个黑色的洞。”其他孩子都好奇地围过来。家兴打开了黑色的花生壳,发现里面还躺着一只白胖胖的虫子。
屹涵说道:“是它把咱们的花生吃了?”
文文说:“我妈说老鼠到晚上就会偷吃我家的花生,好多花生都被老鼠吃了!”
浩浩说:“你们看土里还有这么多的蚂蚁,他们也在运花生呢!”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美工区的文文、浩浩竟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了他们的想象。在他们向其他小朋友展示时,“故事大王”航航觉得好像一个故事。于是,孩子们经过讨论,决定编成一个故事《是谁偷吃了花生》。浩浩把中班种花生的情景,航航把能抓住小偷的黑猫警长都编到了故事里面了。
故事编好了,喜欢唱歌、表演的月月又想和小伙伴把故事表演出来。于是,我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舞台”,表演区提供一些乐器和表演的道具。 反思:我很期待也疑惑,才上大班的他们在表演区会怎样表演?他们的表演会成功吗?尽管有很多疑惑,但我还是选择尊重他们,支持他们。
小舞台时间
在欣赏了戏剧《小熊请客》《绿野仙踪》后,月月带着喜欢表演的几个小朋友在小舞台进行了排练。她主动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加入他们的演出,经过近半个月的练习,觉得表演得不错了,于是就邀请了其他班的小朋友来观看他们的表演。
可表演完,其他班的孩子给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不论是台上表演的还是台下的观众都一起来出主意解决问题。
问题1:“你们的表演的我们没有看懂,因为台上的人在说话,台下候场的人也在说话,太乱了。”
心怡:你们应该有候场的地方。
问题2:他们表演得不像,我们没有看出他们演的是什么。
家兴:是不是加上道具就好了?
奇森:我们应该有表演的服装。
问题3:花生在台上太挤了,都看不出来了。
雨泽:你们应该一个格子里站一个,这样就不挤了。
小演员们听取了观众的的意见,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分工合作去解决小观众们提出的问题,练好了再邀请他们来观看。
益智区的奇森想表演黑猫警长,但是没有道具手枪。瑞博说愿意用玩具插一把手枪,给他表演用。
美工区的梦瑶用黑色的塑料袋做蚂蚁的衣服,还给弄上了漂亮的彩色花纹。
大建构区的月月请牛牛帮他们搭建一个黑猫警长的警察局,把小偷都关起来。
表演区里,小老鼠组的一航一遍一遍地和景浩排练着。景浩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新动作,要求一航给他配上新的音乐。
反思:孩子们在制作服装、道具、表演过程中想到了很多办法解决问题,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教师,我要耐心等待,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多次尝试体验。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小演员们自己设计并制作了邀请函,邀请好朋友来观看。
这次有了候场用的后台。开始前,小演员们来到后台进行准备,互相帮忙穿衣服、化妆。演出真精彩,结束后小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反思:虽然小观众们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但是表演的孩子们并没有灰心,而是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其实,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惊喜。
故事在继续
图书区的一本剪纸书《钱鼠来了》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想把《是谁偷吃了花生》用剪纸表现出来。我非常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在美工区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于是,一本精彩的剪纸故事书《是谁偷吃了花生》展现了出来。
(编辑:一航、欣月;剪纸:子文、子旗、新伟、菁浩、思雨、子烨、子芃、雪琪)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剪纸制成了故事书,兴趣更高了,于是经过两周时间又制作了两本有关花生的故事剪纸图画书。
一本是《小兔种花生》。(编辑:玉婷;剪纸:思雨、菁浩、子芃、梦瑶、家兴)
另一本是《老爷爷和花生》。(编辑:子芃;剪纸:子文、奇森、一凡、迎新、一航)
反思: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编有关花生的故事,把自编的花生的故事通过剪纸的形式展现出来,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当幼儿在生活、游戏、自发的活动中大胆发现、探究、表达、想象、创造时,他们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与同伴、老师和环境的互动中自然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花生、花生,就是花儿生出来的,长在花上吧。”“这都不知道,花生长在地下,我和我奶奶刨过!”“我也刨过,花生长在细细的根上!”孩子对自己亲自种的花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想看看花生到底长得怎么样了?于是,我们开始了接下来的活动。
收花生喽
9月10日,孩子们来到自己种的花生地,有的迫不及待用手开始挖,有的想把花生从地里直接拔出来。我问:“谁有更好的办法把花生从地里弄出来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立刻停下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瑞博:“像拔萝卜一样把花生拔出来。”
新伟:“用手扒拉。”
梦瑶:“用铲子铲。”
一航:“用耙子把花生搂出来。”
新月:“用镐刨。”
我马上引导孩子们把这些办法记录下来。然后,我又提出一个新问题:“我们这么多人怎么才能做到分工合理、相互帮助呢?”孩子们又一次陷入讨论中。
几个男孩一致认为他们的力气大,可以收花生,女孩力气小,就负责摘花生。还有的认为,可以分成像班上的小组一样,每个组干不同的活。最终,在孩子们的商量下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组拔花生,第二组推车,第三组摘花生。孩子们在讨论后各自去准备自己需要的工具。
收集好工具后孩子们开始动手忙起来。
第一组:收花生。一航找来了耙子,使劲地搂了好几下,就搂下一些花生秧。京浩拿了一把铲子,使劲铲着花生秧,但只铲了一层土。“老师,土太硬了!”“你自己想想,有没有好办法,使土变软。”“哦,我浇点水!”京浩高兴地拿水壶打来一些水,浇在花生秧下面,土真的变软了,很快就挖出来了。
一凡使劲用手拽花生秧,可是怎么也拽不下来。这时,新月、鑫洋过来帮忙,扑通 一声,都摔倒在地上,笑成一片。新月想了想,提出拽叶子不行,要拽花生的根才行。他们一试,果然一用力就拽出来了。其他小朋友一看,还是拔着容易,就把工具丢了,也拔了起来……
花生都拔完了,地里还有很多花生埋着呢。有的用胖胖的小手刨,虽然手脏了,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地刨着;有的用铲子一点点挖。
第二组:运花生。小朋友把花生秧装入小车,一开始横七竖八,弄得哪都是土。我问:“怎样做,土不会掉得哪儿都是?”孩子们想办法先让拔花生的小朋友把花生抖一抖再装车,装车的时候把带土的花生根放在车斗里就好多了。
第三组:摘花生。摘花生的大部分是女生。他们找了一处凉快的地方,坐在台阶上,一边摘一边聊天。梦瑶说:“花生怎么裹着这么多的土?”馨然说:“先使劲抖抖就好了。”文童说:“嘿!你摘的花生尾巴怎么那么长,我奶奶摘的时候都让我揪掉。”……
劳动结束后,我们总结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发现:铲不动,可以用手拔或浇水使土软一些;用铲子容易把花生铲坏,应该在根底部铲一铲,把土弄松,再拔;拽花生的叶子拽不动,要拔花生底部;花生上有很多土,摘前先抖一抖;拔完了,土里还有花生,可以用铲子挖、用耙子、用手扒。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
反思: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计划和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因而我让幼儿围绕“准备什么”“怎样去做”展开,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的计划、准备,学习运用符号记录自己的设想,并鼓励他们合理分工,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孩子们在交流、制定计划、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在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寻找铲子、耙子等多种工具,进行尝试。花生地的土太硬,拔不动,孩子们会互相帮忙,一起拔一个花生秧。有拔的、有装车的、还有摘的……分工有序、相互合作。孩子们就是在相互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沟通、交流、学习、互动,增长着多种经验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水平。
分享花生
孩子们把自己收获的花生洗干净,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还剩很多,梦瑶说:“老师,刚才我看见小班的妹妹哭呢!咱们把花生送给他们一些吧!”这几天,小班的孩子刚入园,经常哭闹。有时班里几个懂事的小女孩经常在户外活动时哄哄他们,帮他们擦眼泪、和他们做游戏。
于是,我们选出几个代表,端着装有花生的筐送到了小班。由于小班的孩子还比较小,不会剥花生,于是他们帮助弟弟妹妹剥,梦瑶还细心地把花生里面的红皮剥掉,送到小妹妹的口里。小班的孩子们看到哥哥姐姐这么关心爱护他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反思:大班孩子已经有分享的意识了,老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地积极评价和鼓励,激发其他幼儿向榜样学习的动机。
空壳花生的秘密
收花生的时候,家兴拿着一颗花生说:“你们看,这个花生上有个黑色的洞。”其他孩子都好奇地围过来。家兴打开了黑色的花生壳,发现里面还躺着一只白胖胖的虫子。
屹涵说道:“是它把咱们的花生吃了?”
文文说:“我妈说老鼠到晚上就会偷吃我家的花生,好多花生都被老鼠吃了!”
浩浩说:“你们看土里还有这么多的蚂蚁,他们也在运花生呢!”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美工区的文文、浩浩竟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了他们的想象。在他们向其他小朋友展示时,“故事大王”航航觉得好像一个故事。于是,孩子们经过讨论,决定编成一个故事《是谁偷吃了花生》。浩浩把中班种花生的情景,航航把能抓住小偷的黑猫警长都编到了故事里面了。
故事编好了,喜欢唱歌、表演的月月又想和小伙伴把故事表演出来。于是,我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舞台”,表演区提供一些乐器和表演的道具。 反思:我很期待也疑惑,才上大班的他们在表演区会怎样表演?他们的表演会成功吗?尽管有很多疑惑,但我还是选择尊重他们,支持他们。
小舞台时间
在欣赏了戏剧《小熊请客》《绿野仙踪》后,月月带着喜欢表演的几个小朋友在小舞台进行了排练。她主动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加入他们的演出,经过近半个月的练习,觉得表演得不错了,于是就邀请了其他班的小朋友来观看他们的表演。
可表演完,其他班的孩子给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不论是台上表演的还是台下的观众都一起来出主意解决问题。
问题1:“你们的表演的我们没有看懂,因为台上的人在说话,台下候场的人也在说话,太乱了。”
心怡:你们应该有候场的地方。
问题2:他们表演得不像,我们没有看出他们演的是什么。
家兴:是不是加上道具就好了?
奇森:我们应该有表演的服装。
问题3:花生在台上太挤了,都看不出来了。
雨泽:你们应该一个格子里站一个,这样就不挤了。
小演员们听取了观众的的意见,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分工合作去解决小观众们提出的问题,练好了再邀请他们来观看。
益智区的奇森想表演黑猫警长,但是没有道具手枪。瑞博说愿意用玩具插一把手枪,给他表演用。
美工区的梦瑶用黑色的塑料袋做蚂蚁的衣服,还给弄上了漂亮的彩色花纹。
大建构区的月月请牛牛帮他们搭建一个黑猫警长的警察局,把小偷都关起来。
表演区里,小老鼠组的一航一遍一遍地和景浩排练着。景浩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新动作,要求一航给他配上新的音乐。
反思:孩子们在制作服装、道具、表演过程中想到了很多办法解决问题,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教师,我要耐心等待,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多次尝试体验。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排练,小演员们自己设计并制作了邀请函,邀请好朋友来观看。
这次有了候场用的后台。开始前,小演员们来到后台进行准备,互相帮忙穿衣服、化妆。演出真精彩,结束后小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反思:虽然小观众们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但是表演的孩子们并没有灰心,而是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其实,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惊喜。
故事在继续
图书区的一本剪纸书《钱鼠来了》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也想把《是谁偷吃了花生》用剪纸表现出来。我非常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在美工区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于是,一本精彩的剪纸故事书《是谁偷吃了花生》展现了出来。
(编辑:一航、欣月;剪纸:子文、子旗、新伟、菁浩、思雨、子烨、子芃、雪琪)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剪纸制成了故事书,兴趣更高了,于是经过两周时间又制作了两本有关花生的故事剪纸图画书。
一本是《小兔种花生》。(编辑:玉婷;剪纸:思雨、菁浩、子芃、梦瑶、家兴)
另一本是《老爷爷和花生》。(编辑:子芃;剪纸:子文、奇森、一凡、迎新、一航)
反思: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编有关花生的故事,把自编的花生的故事通过剪纸的形式展现出来,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当幼儿在生活、游戏、自发的活动中大胆发现、探究、表达、想象、创造时,他们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与同伴、老师和环境的互动中自然实现了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