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力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就贵州农家乐对农村经济的作用、贵州农家乐发展的市场前景及如何发展贵州农家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在农家乐中的社会实践意义,从根本上认识农家乐对建立和谐贵州和和谐村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贵州 农家乐
一、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农家乐的开展
近几年来,贵州农家乐发展迅速,农家乐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农村旅游的一大亮点。贵州农家乐虽然时间很短,但伴随规模的快速扩大,转型速度很快,已开始呈现多层次、综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贵州农家乐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开拓发展思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促进贵州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1.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
2.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家乐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观点,坚持 “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惠及人”的理念,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发展农家乐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这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中反映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农家乐作为农民自创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提高农民收入、促使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农家乐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家乐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形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是加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的重大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家乐虽然在贵州省GDP的比重中占有份额不大,但却能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能够切切实实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实践证明,农家乐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了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贵州农家乐的市场前景分析
找准市场卖点,形成贵州农家乐的特色,做好农家乐农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是发展贵州农家乐,建立和谐村寨的重要措施。贵州农家乐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日益增长,生活富裕的群体越来越大,有车族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们需要放松自己,亲近自然。同时,“双休日”、“黄金周”、“带薪假期”等制度为城镇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条件。于是,看乡村风光、吃绿色乡宴、体验乡村节庆、买特色农品成了人们的首选。西部大开发惠及贵州,使农村的旅游交通和接待条件大为改观,为人们享受农家乐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可见,贵州农家乐的市场前景广阔。
四、贵州农家乐的开办
明确农家乐旅游的总体思路:围绕“居住在贵州、休闲在贵州、养生在贵州、体验在贵州”的主题,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特色节会品牌,推动农家乐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贵州乡村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1.资源条件
触摸大山的骨骼,体验“山野”生活,寻访山中历史、了解山地文化,感知山的灵性,“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的体验是贵州农家乐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
贵州的自然与文化保持着较好原生状态,这使得贵州具有创造与众不同的,能够给游客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土地面积约17.62万km2,全省面积的92.5%为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占73%,使贵州成名名副其实的“绿色喀斯特王国”。漫长而奇妙的地质构造过程,孕育了遍布全省各地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温泉湖泊,形成了无数的自然奇观。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映衬的是古朴淳厚、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苗、侗、布依、水等17种,在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堪称“文化千岛”,在开发中可做到“一村一品”,保持各村特色,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2.模式的选择
围绕贵州各地的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贵州省农家乐旅游大致可分为特色产业带动型、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特色技艺展示型等多种类型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各种模式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按照区域和资源条件的分布不同,贵州省在农家乐发展的多样化过程中,涌现出了平坝天龙模式、江口云舍模式、黎平肇兴模式、遵义“四在农家”模式、巴拉河乡村旅游模式和荔波下白岩模式等。其中天龙模式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较早,影响较大,运作比较成熟也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是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的一颗明星。天龙屯堡模式依托明代遗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优势,开创了“政府+公司+旅行社+协会”四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屯堡文化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各方面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并享受合理的利益分配,有效地避免了农民从事旅游业可能造成的过度商业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当地文化的真实性。各村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借鉴或创造适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模式。
3.资金的筹集
根据贵州的财力和经济状况,贵州农家乐的发展可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运作方式。即“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吸纳外资和民间资金,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区域,将旅游发展与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投入的整体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把政府旅游发展资金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更多民间资金,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旅游开发,不断强化旅游企业市场融资能力。此外,贵州地处贫困地区,还可利用世界银行把旅游作为扶贫产业的项目来申请贷款。
4.经营素质的培养
从贵州农家乐经营者的素质状况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经营管理、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对有条件经营“农家乐”的农民,优先纳入“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开展烹任、服务等旅游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变生活陋习,使村民认识家乡的文化价值,主动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提高接待水平,更新接待理念.
五、农家乐与和谐贵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吴仪副总理要求全国旅游行业“以旅促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农家乐,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建立和谐贵州的必然要求。
贵州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贵州农村的和谐是和谐贵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为贵州造就众多的旅游胜地。依托这些旅游胜地和中心城市,有条件的村寨可以借此开展农家乐,从而挖掘农村可利用资源(农家食品、农业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农村乡村文化等)、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为和谐贵州的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进田: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人民网,2007年8月2日
[2]杨胜明:贵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旅游智网.2006年6月23日
[3]贵州省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旅游学刊,1999,14(2)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贵州 农家乐
一、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农家乐的开展
近几年来,贵州农家乐发展迅速,农家乐的消费群体扩大,已成为农村旅游的一大亮点。贵州农家乐虽然时间很短,但伴随规模的快速扩大,转型速度很快,已开始呈现多层次、综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贵州农家乐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开拓发展思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促进贵州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1.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
2.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家乐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观点,坚持 “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惠及人”的理念,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发展农家乐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这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中反映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农家乐作为农民自创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提高农民收入、促使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农家乐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农家乐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游、玩、购的旅游形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是加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的重大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家乐虽然在贵州省GDP的比重中占有份额不大,但却能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能够切切实实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实践证明,农家乐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了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贵州农家乐的市场前景分析
找准市场卖点,形成贵州农家乐的特色,做好农家乐农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是发展贵州农家乐,建立和谐村寨的重要措施。贵州农家乐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日益增长,生活富裕的群体越来越大,有车族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们需要放松自己,亲近自然。同时,“双休日”、“黄金周”、“带薪假期”等制度为城镇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条件。于是,看乡村风光、吃绿色乡宴、体验乡村节庆、买特色农品成了人们的首选。西部大开发惠及贵州,使农村的旅游交通和接待条件大为改观,为人们享受农家乐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可见,贵州农家乐的市场前景广阔。
四、贵州农家乐的开办
明确农家乐旅游的总体思路:围绕“居住在贵州、休闲在贵州、养生在贵州、体验在贵州”的主题,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特色节会品牌,推动农家乐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贵州乡村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1.资源条件
触摸大山的骨骼,体验“山野”生活,寻访山中历史、了解山地文化,感知山的灵性,“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的体验是贵州农家乐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
贵州的自然与文化保持着较好原生状态,这使得贵州具有创造与众不同的,能够给游客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土地面积约17.62万km2,全省面积的92.5%为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占73%,使贵州成名名副其实的“绿色喀斯特王国”。漫长而奇妙的地质构造过程,孕育了遍布全省各地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温泉湖泊,形成了无数的自然奇观。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映衬的是古朴淳厚、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苗、侗、布依、水等17种,在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堪称“文化千岛”,在开发中可做到“一村一品”,保持各村特色,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2.模式的选择
围绕贵州各地的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贵州省农家乐旅游大致可分为特色产业带动型、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特色技艺展示型等多种类型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各种模式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按照区域和资源条件的分布不同,贵州省在农家乐发展的多样化过程中,涌现出了平坝天龙模式、江口云舍模式、黎平肇兴模式、遵义“四在农家”模式、巴拉河乡村旅游模式和荔波下白岩模式等。其中天龙模式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较早,影响较大,运作比较成熟也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是贵州乡村旅游开发的一颗明星。天龙屯堡模式依托明代遗存的典型屯堡村落的特殊优势,开创了“政府+公司+旅行社+协会”四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屯堡文化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各方面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并享受合理的利益分配,有效地避免了农民从事旅游业可能造成的过度商业化,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当地文化的真实性。各村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借鉴或创造适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模式。
3.资金的筹集
根据贵州的财力和经济状况,贵州农家乐的发展可采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运作方式。即“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吸纳外资和民间资金,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区域,将旅游发展与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投入的整体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把政府旅游发展资金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更多民间资金,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旅游开发,不断强化旅游企业市场融资能力。此外,贵州地处贫困地区,还可利用世界银行把旅游作为扶贫产业的项目来申请贷款。
4.经营素质的培养
从贵州农家乐经营者的素质状况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经营管理、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对有条件经营“农家乐”的农民,优先纳入“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开展烹任、服务等旅游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变生活陋习,使村民认识家乡的文化价值,主动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提高接待水平,更新接待理念.
五、农家乐与和谐贵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吴仪副总理要求全国旅游行业“以旅促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农家乐,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建立和谐贵州的必然要求。
贵州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贵州农村的和谐是和谐贵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为贵州造就众多的旅游胜地。依托这些旅游胜地和中心城市,有条件的村寨可以借此开展农家乐,从而挖掘农村可利用资源(农家食品、农业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农村乡村文化等)、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为和谐贵州的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进田: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人民网,2007年8月2日
[2]杨胜明:贵州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旅游智网.2006年6月23日
[3]贵州省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旅游学刊,199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