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域内流量工程综述

来源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r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用户的大量增加,却给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带来了新的问题.ISP必须升级网络架构,平衡用户流量,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ISP来说,流量工程技术便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件利器.文中总结和分析了目前已有的一些流量工程方案,并根据适用网络种类的不同将这些方案主要分为传统IP网络、新型SDN网络和混合SDN网络3大类;文中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的科研成果,阐述了各方案的优缺点,总结分析了这些方案的主要贡献及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免耕、传统耕作)与覆盖方式(全膜覆盖、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70%地膜覆盖+30%不覆盖、50%地膜覆盖+5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50%地膜覆盖+50%不覆盖)对土壤耗水特性、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地膜秸秆交替覆盖(NTP7S3、NTP5S5)较传统耕作全膜覆盖(CTP)降低了玉米农田棵间蒸发量,降低比例分别为20.7%与19.1%,玉米秸秆捆状覆盖显著降低了棵间蒸发量,较不覆盖降低59.0%~60.8%,而相邻地膜覆
设置传统耕作(CK)、深耕(DT)、粉垄30 cm(F30)和粉垄50 cm(F50)4种耕作措施进行试验,分析了粉垄耕作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叶片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土壤水分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F50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较处理F30、DT、CK高出0.66%~1.12%、0.74%~2.22%、1.26%~1.4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超氧化物歧化
为了解决在计算资源有限的车载嵌入式设备中车道线检测算法存在实时性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语义分割的轻量化车道线检测算法(SegLaneNet).首先通过简化并联的空洞卷积支路,增加跳跃连接结构,提出新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ASPP-tiny);接着定义模型的多尺度输入、跳跃连接的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融合、并联不同采样率的空洞卷积特征融合;再有对自编码器中的上采样与下采样卷积进行剪枝操作,
以普通聚乙烯(PE)地膜为对照,研究了棉田3种成分含量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生物降解地膜(A、B1和B2)的降解过程,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不同,降解速率排序为B1<A<B2;在棉花生育前期,生物降解地膜膜面保持完整,保温保墒效果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降解地膜的膜面降解破裂,膜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开始降低,在棉花生育后期,生物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的土壤日均温低0.5℃~1.5℃,土壤含水量低2%~3%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近年来CTR预估模型的研究往往基于深度学习使用不同的特征交叉方式来实现CTR预估模型的性能提升.目前最新最有效的研究成果是xDeepFM,它综合了进行隐式和
在数据挖掘领域中,数据离散化是将一组连续的数值属性转换为离散的标称属性值,并广泛在音频或视频等连续时间信号的预处理中得到应用.据文献考证,离散区间中的不确定性的空白区间被现有研究所忽略.此外,动态的增量数据将使离散区间更加复杂.针对增量数据下离散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支决策的自适应动态区间离散化方法.本文提出的三支离散化方法可以使离散区间的范围随数据的变化而自适应地变化,并提高了对新增量数据进行离散化的效果.利用本文定义的空白区间的概念,可有效提高新数据和原始数据之间融合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
序贯三支决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粒计算模型,由于其在处理代价敏感问题上的明显优势,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诸多领域.为了降低传统静态分类器的分类成本,本文将序贯三支决策的思想引入分类过程中,利用“三分而治”的动态分类策略和多粒度的静态分类器对样本进行差异化处理,进一步考虑粒化过程中虑冗余属性和属性添加顺序对分类结果的影响,通过引入Wrapper特征选择框架对属性进行选择和排序,提出了Wrapper特征选择下的序贯三支分类方法(Wrapper with Sequential three-way class
为了深入了解青海高原地区麦后复种绿肥,翻压、留茬条件下小麦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数量的响应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基于麦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9 a定位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翻压绿肥可减施化肥30%,绿肥留根茬可减施化肥20%,且小麦、油菜表现为增产;化肥与绿肥毛叶苕子配施,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显著提高,其中处理70%化肥+绿肥翻压最高,提高幅度为1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反演是土壤遥感及精准农业的重要研究内容,然而不同的光谱处理及建模方法使得模型的估算能力及精度差异明显,限制了模型之间的通用性。为了构建陕西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的最优模型,以陕西省9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16个土样的光谱反射曲线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数据基础,将光谱反射曲线进行一阶微分d(R)、倒数对数log(1/R)、倒数对数一阶微分d[log(1/R)]和包络线去除N(R)4种
探究盐胁迫对两种抗性不同苹果砧木垂丝海棠‘9-1-6’(Malus halliana Koehne)和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生理特性的影响,解析苹果属资源的抗盐机理。以1 a生垂丝海棠‘9-1-6’和山定子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浇灌Hogland营养液的方法,在100 mM NaCl短期(3 d)和长期(40 d)胁迫下,测定光合及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析不同抗性苹果砧木响应盐胁迫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