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四单一网”是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当前,在“四单一网”改革措施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设法加以解决。
【关键词】四单一网;改革
一、有各自为战倾向,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有待跟上
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客观的讲,目前“四单一网”改革仅仅是编制了文本,才刚刚起步,还看不出效果。由于“四单一网”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衔接,改革具体目标不够清晰,省、市、区(县、市)三级各自为战,造成清单口径不一致、标准不统一、成效难评价。同时,现行法律法规滞后与缺位并存,难以适应改革的需求,导致清权、减权难以彻底,厘权、确权难以到位,问效、问责难以有据。
二是缺乏长效机制。“四单一网”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政务服务网运行维护机制、改革效果综合评价机制、社会监督管理机制等亟需建立健全。
三是缺乏承接能力。简政放权不规范、不协同,县级以下(含县级)难以有效承接行政权力转移下放。特别是“选择性放权、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还有些委托事项不符合法定程序,这些都使下面无所适从,难以承接。究其原因,这里既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的客观因素,也有上级部门不愿放的主观因素。
二、有重权轻责倾向,思想认识和全局观念有待提升
一是守旧思想作祟。一些部门和单位“不敢放权”和“不愿放权”的思想仍然存在,向社会、市场放权积极性不高,怕出乱子、怕担风险,改革的主动意愿不高,主体意识不强。
二是部门利益作祟。部门“不敢放权”和“不愿放权”,是出于本位利益的考量,权力清单明确清晰,责任清单清理相对滞后且原则笼统,部门之间权责边界不够明晰,责任清单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但真正“干货”没几条,改革效果寥寥无几。
三是应付思想作祟。有的部门单位认为许多体制改革不过是走走过场,这次改革也不过是应应景而已。因此对“四单一网”改革重视不够,抱有应付交差了事的思想;有的部门单位只求按时间节点基本完成任务,不求积极作为提质增效;有的部门对“负面清单”试点心存疑虑,缩手缩脚,害怕担责。
三、有脱离群众倾向,宣传力度和参与程度有待强化
一是群众知晓率不高。民意调查表明,群众对“四单一网”改革的知晓度仅为56.2%;还有43.8%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另有30份问卷此项内容空白。而这些受访者对象基本是政府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员工,民主监督刚开始时连监督调研组成员也有不知道什么叫“四单一网”。政府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宣传力度几乎没有,工作知晓度不高。
二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目前社会公众对“四单一网”改革的参与程度不容乐观,每天登陆占4.8%,经常登陆占16.5%,偶尔登陆占28.5%,很少登陆占22%,不会登陆的占17.1%,不清楚的占11.1%。社会公众对清权、厘权、减权、放权环节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是群众网上办事不踊跃。基层缺少上级在技术规范、维护能力和网络响应能力等方面的统一指导与帮助;企业和公众仍习惯于传统的办事经验和方法,认为手头有了书面批件才踏实;政务服务网仍需企业和群众线上、线下同时提供电子和纸质两类材料,多头同步报送工作量增加且较麻烦;还受到“一张网”运行质量、速度及群众网络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四、有不够协同倾向,工作推进和目标有距离有待弥合
一是权力清单改革不规范。由于改革不是同步展开,造成上下不同,左右各异,混乱局面显而易见,反复不可避免。例如,对全区有多少行政事项纳入系统内办理和监管的问题,区电子政务中心认为难以统计,原因是区级与市级、省级目录各不相同,而且市级和省级的目录调整又没有通知下面,只有靠自己的不断比对来调整,既费时又费力,最后只能采取与省级同步(不考虑市级),勉强拿出一个数据。
二是责任清单内涵不科学。尽管部门的职责经检验,明晰了,也条理化了,但各单位自主性较强,因此一些单位就轻不就重,就少不就多,能推责的就尽量推责,甚至有的故意使“责任清单”笼统化、含糊化,使人们看的云里雾里,看不清楚责任。同时,目前量大、面广和时间紧,许多责任内容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记不住,看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还一定程度存在着“重项目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督”“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后续管理考虑过少,对资金分配使用达到目的效果缺少后续的信息收集和评价。同时,向社会公开力度小,缺乏让公众参与监督的办法,规范性、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不够。
四是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试点效果不理想。首先是试点面窄,只是小微园里的一个企业;其次是没有按照试点设计的“路径”走,职能部门放权不放心,企业对“先建设后验收”顾虑重,担心“秋后算账”担责。因而,双方“心照不宣”,变相地走完了审批程序。对试点结果,审批部门和试点企业“你好我也好”,各取所需。但试点效果背离改革初衷,效果不理想。
五是政务服务网建设不乐观。政府政务服务网虽然建立起来了,但系统实用性、兼容性和宣传应用有待加强,导致群众直接上网传输、审批材料较难,政府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实用性不强,应用率还较低。同时,普通群众对政务服务网知晓率不高,参与度不广,导致群众网上办事不踊跃。此外,全省政务服务网建管分离的体制,不利于今后长期发展、持续推进、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
【关键词】四单一网;改革
一、有各自为战倾向,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有待跟上
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客观的讲,目前“四单一网”改革仅仅是编制了文本,才刚刚起步,还看不出效果。由于“四单一网”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衔接,改革具体目标不够清晰,省、市、区(县、市)三级各自为战,造成清单口径不一致、标准不统一、成效难评价。同时,现行法律法规滞后与缺位并存,难以适应改革的需求,导致清权、减权难以彻底,厘权、确权难以到位,问效、问责难以有据。
二是缺乏长效机制。“四单一网”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政务服务网运行维护机制、改革效果综合评价机制、社会监督管理机制等亟需建立健全。
三是缺乏承接能力。简政放权不规范、不协同,县级以下(含县级)难以有效承接行政权力转移下放。特别是“选择性放权、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还有些委托事项不符合法定程序,这些都使下面无所适从,难以承接。究其原因,这里既有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的客观因素,也有上级部门不愿放的主观因素。
二、有重权轻责倾向,思想认识和全局观念有待提升
一是守旧思想作祟。一些部门和单位“不敢放权”和“不愿放权”的思想仍然存在,向社会、市场放权积极性不高,怕出乱子、怕担风险,改革的主动意愿不高,主体意识不强。
二是部门利益作祟。部门“不敢放权”和“不愿放权”,是出于本位利益的考量,权力清单明确清晰,责任清单清理相对滞后且原则笼统,部门之间权责边界不够明晰,责任清单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但真正“干货”没几条,改革效果寥寥无几。
三是应付思想作祟。有的部门单位认为许多体制改革不过是走走过场,这次改革也不过是应应景而已。因此对“四单一网”改革重视不够,抱有应付交差了事的思想;有的部门单位只求按时间节点基本完成任务,不求积极作为提质增效;有的部门对“负面清单”试点心存疑虑,缩手缩脚,害怕担责。
三、有脱离群众倾向,宣传力度和参与程度有待强化
一是群众知晓率不高。民意调查表明,群众对“四单一网”改革的知晓度仅为56.2%;还有43.8%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另有30份问卷此项内容空白。而这些受访者对象基本是政府机关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员工,民主监督刚开始时连监督调研组成员也有不知道什么叫“四单一网”。政府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宣传力度几乎没有,工作知晓度不高。
二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目前社会公众对“四单一网”改革的参与程度不容乐观,每天登陆占4.8%,经常登陆占16.5%,偶尔登陆占28.5%,很少登陆占22%,不会登陆的占17.1%,不清楚的占11.1%。社会公众对清权、厘权、减权、放权环节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是群众网上办事不踊跃。基层缺少上级在技术规范、维护能力和网络响应能力等方面的统一指导与帮助;企业和公众仍习惯于传统的办事经验和方法,认为手头有了书面批件才踏实;政务服务网仍需企业和群众线上、线下同时提供电子和纸质两类材料,多头同步报送工作量增加且较麻烦;还受到“一张网”运行质量、速度及群众网络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四、有不够协同倾向,工作推进和目标有距离有待弥合
一是权力清单改革不规范。由于改革不是同步展开,造成上下不同,左右各异,混乱局面显而易见,反复不可避免。例如,对全区有多少行政事项纳入系统内办理和监管的问题,区电子政务中心认为难以统计,原因是区级与市级、省级目录各不相同,而且市级和省级的目录调整又没有通知下面,只有靠自己的不断比对来调整,既费时又费力,最后只能采取与省级同步(不考虑市级),勉强拿出一个数据。
二是责任清单内涵不科学。尽管部门的职责经检验,明晰了,也条理化了,但各单位自主性较强,因此一些单位就轻不就重,就少不就多,能推责的就尽量推责,甚至有的故意使“责任清单”笼统化、含糊化,使人们看的云里雾里,看不清楚责任。同时,目前量大、面广和时间紧,许多责任内容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记不住,看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还一定程度存在着“重项目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督”“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后续管理考虑过少,对资金分配使用达到目的效果缺少后续的信息收集和评价。同时,向社会公开力度小,缺乏让公众参与监督的办法,规范性、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不够。
四是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试点效果不理想。首先是试点面窄,只是小微园里的一个企业;其次是没有按照试点设计的“路径”走,职能部门放权不放心,企业对“先建设后验收”顾虑重,担心“秋后算账”担责。因而,双方“心照不宣”,变相地走完了审批程序。对试点结果,审批部门和试点企业“你好我也好”,各取所需。但试点效果背离改革初衷,效果不理想。
五是政务服务网建设不乐观。政府政务服务网虽然建立起来了,但系统实用性、兼容性和宣传应用有待加强,导致群众直接上网传输、审批材料较难,政府提供网上办事服务实用性不强,应用率还较低。同时,普通群众对政务服务网知晓率不高,参与度不广,导致群众网上办事不踊跃。此外,全省政务服务网建管分离的体制,不利于今后长期发展、持续推进、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