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问题,主要从素质、素质教育的概念,学校素质教育的意义,学校素质教育的误区,以及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探索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28-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显著,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学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发展方向。但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需要探讨。
一、素质、素质教育的概念
所谓素质,(根据什么理论下的定义,应该做出注释)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所谓素质教育,它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和分类,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
二、学校素质教育的意义
学校教育除了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二)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有团结协作精神;(四)具有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勇敢诚实、正直宽厚、助人为乐的品质。如果使学生具有了以上各种素质,那么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他都将能够做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无疑,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学校素质教育的误区
其一,以为素质教育就是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实行等级制的确为学生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师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但等级制决非就是素质教育。
其二,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力度。大多数学校甚至把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等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其三,以为素质教育就是盲目减少学科内容,减轻学生的所谓负担。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随意的减少学科内容,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会人为的造成学生知识的断层,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四、如何进行学校素质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开始,是从学生的学习起步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贯穿素质教育,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一)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
道德教育是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素养,训练学生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使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具有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勇敢诚实、正直宽厚、助人为了的品质。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教育
文化科学素质教育是指:给学生系统传授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机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现代文化科学的最新成果,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富有求知的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等。
(三)在教学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
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品格上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语文教材上的大部分文章选自名家名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意志,个性倾向,个体心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必备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得意志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及个体差异,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差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欲望,情绪意志上孤僻、嫉妒,惟我独尊,自我中心。稍遇挫折就寻死觅活,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在教学中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
劳动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泛指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以上探讨可以的出结论,这就是:只有加强学校素质教育,并且把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才能够抓住机遇,应接挑战,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栋梁的建设者。
关键词:素质教育 探索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28-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显著,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学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发展方向。但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需要探讨。
一、素质、素质教育的概念
所谓素质,(根据什么理论下的定义,应该做出注释)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所谓素质教育,它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和分类,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
二、学校素质教育的意义
学校教育除了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二)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有团结协作精神;(四)具有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勇敢诚实、正直宽厚、助人为乐的品质。如果使学生具有了以上各种素质,那么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他都将能够做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无疑,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学校素质教育的误区
其一,以为素质教育就是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实行等级制的确为学生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师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但等级制决非就是素质教育。
其二,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力度。大多数学校甚至把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等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其三,以为素质教育就是盲目减少学科内容,减轻学生的所谓负担。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随意的减少学科内容,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会人为的造成学生知识的断层,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四、如何进行学校素质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开始,是从学生的学习起步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贯穿素质教育,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一)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
道德教育是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素养,训练学生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使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具有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勇敢诚实、正直宽厚、助人为了的品质。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教育
文化科学素质教育是指:给学生系统传授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机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现代文化科学的最新成果,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使学生具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富有求知的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等。
(三)在教学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
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品格上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语文教材上的大部分文章选自名家名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意志,个性倾向,个体心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必备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得意志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及个体差异,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差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欲望,情绪意志上孤僻、嫉妒,惟我独尊,自我中心。稍遇挫折就寻死觅活,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在教学中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
劳动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泛指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以上探讨可以的出结论,这就是:只有加强学校素质教育,并且把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才能够抓住机遇,应接挑战,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未来栋梁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