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是助昕器吗?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789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看到过这样的新闻:耳聋患者不慎丢失了价值20万的人工耳蜗,如果找不到,就得再做一次开颅手术,把脑袋里面的耳蜗拿出来,为此,患者焦急万分。
  人工耳蜗真的价值20万吗?丢了以后,真的需要再做开颅手术吗?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耳蜗是内耳器官。随着电子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和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耳聋乃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一样,都能帮助患者解决听力问题,但是两者又大不一样:人工耳蜗是仿生学工具——“人工耳”,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器官”,是目前最成功的人造官能,它需要和人细胞相近的生物材料和精细的技术,涉及到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电子电路、生物医学工程、信号处理、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也涉及到了芯片、独立电源、电极设计、加工工艺、免疫材料、电池控制、语言程序处理和防水性能等诸多技术难点,而助听器仅仅是起到扩音效果的放大装置,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人工耳蜗是一种神经补偿系统,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言语等声信号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耳蜗中的电极系统直接刺激听神经,使听神经产生活动来重建患者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蝸不要求患者有残余听力,只要有完整的听神经功能就行。而助听器则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它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加以放大后,再转换为声信号,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依照需求放大,通过鼓膜、听骨链、耳蜗和听神经到达患者大脑,算是耳朵的“增强设备”,这就要求患者有残余听力可以利用。
  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所以目前用得更多的是数字式助听器。它不是简单放大,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多放大一些,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少放大。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
  目前,90分贝以下,一般的助听器可以有效助听,如果残存的听力少,90分贝以上,助听器补偿效果有限,通常建议做人工耳蜗。不过,什么情况下配助听器,什么情况下做人工耳蜗,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其次,人工耳蜗价格比助听器贵很多。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需要20万到30万元,助听器贵的也可达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人工耳蜗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耳蜗内,若植入体有损坏或故障都需重新手术,因此植入后患者要保护好头颅,很有可能一次不小心的头颅碰撞,就会让它彻底报废。耳蜗的言语处理器是个外置的装置,戴上没有隐蔽性,因此体外机一定要省电、耐用与防水。如果体外机不慎损坏或丢失,只需要重新购买。而助听器不需要植入,尤其是深耳道式助听器更具隐蔽性,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戴。
  人工耳蜗植入后,相当于人的器官,是永久性的。助听器呢,只要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可以不断更新。通常助听器适合成年人戴,因为儿童还在发育,耳道变化快,需要经常重新配。
  再有,助听器仅仅是放大声音,因此听力障碍患者听到的还是声音的感觉,如果助听器调试不当或者性能不够好,听到的声音就会有失真的问题;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确切地说并不是感觉到声音,而是感觉到一种电刺激,开始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经过一对一的感觉学习(例如,旁人说“书包”两个字,他会产生一种感觉,他需要记住这种感觉就是“书包”的意思,以后再有这种感觉他就知道是“书包”),这种感觉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来和声音的理解建立有机的条件反射。
  人类获得正常的语言不仅需要正常的听力,还需要听觉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人的听力发育最活跃期是在12个月到5岁,虽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但如果患者年龄偏大,就错过了最佳植入时间。因此,如果患者处于学习说话的最重要阶段,还是需要及时使用人工耳蜗。
  成人后天耳聋患者曾经有正常的听力和正常的语言能力,其听觉语言中枢得到过充分的发育,所以在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重新获得听力后,能够唤起过去对语言的记忆,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语言能力。
  现在,全世界有十几万耳聋患者使用人工耳蜗,其中半数以上是儿童。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开始于1995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在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大约2000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针对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和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国家几大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其他文献
口渴了,没有干净水,忍耐几小时或一天,直到找到干净的水再喝,不會渴死人。可是遇到被污染得混浊不堪的空气,你能一直紧憋着不呼吸,跟长时间不喝水一样吗?憋不住呀,憋气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吧,脏空气你不想吸也得吸,明知吸了会害死人也得吸!  每个人都特别痛恨雾霾天气,这样的鬼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精神病、忧郁症……  雾霾杀人不见血呀。  如何消除雾霾这个人类健康的“杀手
哈德逊租了一架飞行器去太空旅游。其實旅游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他希望在茫茫宇宙里寻找发财的机会。  由于虫洞跃迁技术的广泛应用,太空飞行已经变得不再艰险,甚至可以说很容易。大多数人只是想去领略浩瀚宇宙风光,体验其他星球迥异的生活,但哈德逊不是。他觉得自己目标宏大,远不是凡夫俗子可以比拟的。  哈德逊在太空中飞行了一个星期。旅途不乏娱乐生活。电影、电子书,还有打不完的游戏……但哈德逊有些心不在焉。更多
主人,吃饭时间过啦,怎么还不喂?  你知道吗,可爱的狗狗知道你今天比昨天喂食晚了。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迄今为止证明动物能判断时间的最明确证据。研究团队设计了虚拟“门禁”任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小鼠在虚拟环境中真实的跑步机上跑步,同时,监测小鼠大脑活动。  小鼠先学习沿走廊跑向一扇门,门位于走廊的半路,并在6秒后打开,小鼠通过门完成后半程获得奖励。学习后,研究人员使这扇门在虚拟环境中不可
美国社会学家玛姬·科尔在匹兹堡市建了一个鬼屋。鬼屋里群魔乱舞,不仅接待游客,还被科尔用来做恐惧研究。科尔试图弄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置于惊吓之中。  在过去的两年里,有超过250人在进入鬼屋前后填写了情绪问卷,其中100人接受了脑电图测量。整体而言,参与者走出鬼屋后感到更快乐,更少焦虑、疲惫和压力。他们大脑活跃程度也下降了。对于那些感到无聊或疲惫的人,以及经历过非常恐怖和惊险刺激的人来
昆明植物园的五小叶槭,开花了!  2016年7月12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隆重发布了这则消息。开花就开花,有必要这么隆重吗?这个五小叶槭究竟是什么植物,它的身上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发现之旅  青海省尼彦纳克山与冬拉冈岭之间,冰雪融水集成涓涓细流流向东南方,流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县。从这里起,它便正式被称为“雅砻江”。然后,雅砻江就开始在连绵不断的峡谷中咆哮着
1.问题的产牛  很多老年人喜欢登山旅行,但安全问题也常让家人担忧。因此,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外出携带的登山杖十分必要。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危险或走失时,带一款能报警和定位的拐杖更重要。于是,我就想设计一款多功能登山杖。  2.项目调查  我通过走访调查,听取了许多老人的建议,发现他们希望登山杖最好可以有这两个功能。一个功能就是实时定位,有了实时定位,可以根据定位及时找到走失的老人。另一个功能就是娱乐与
发表在《干细胞报告》杂志上的文章称,干细胞现在可以用来恢复嗅觉。  在英国,因年老或病毒感染,每20人中就有1人失去或正在失去嗅觉。这可能会降低生活质量,要知道气味与味道有关,失去嗅觉病患就尝不出食物的味道,引起食欲不振以致营养不良。专家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检测气味的神经细胞会消失。现在,干细胞可以用来恢复嗅觉,这对老年人重获味觉、体验美好生活帮助极大。科学家试图逆转一种永久性嗅觉损伤的努力,已经
追求公平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类独有的品质,但研究发现,黑猩猩也有类似的追求。  研究人员用“最后通牒游戏”对6只黑猩猩进行了测试。测试要求其中一只决定如何与同伴分割奖品,对方可以接受或拒绝分配方案。为了达到直接比较的目的,研究者也对20个2~7岁的儿童进行了同样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和黑猩猩的反应与成人相似,都追求公平。  “研究显示,人类优先选择公平的结果有一个漫长的进化历史,这是一个可以与其他灵
研究表明,蚊子總格外偏爱某些人,其实它们爱的是这些人的体味。体昧很难改变,我们若能改变 蚊子对气味的偏好,岂不美哉!  美国科学家将几十只雌蚊放进 一个密闭的罐子中,罐子两头连接 两根管子,用来通入气体。科学家将人的体味通到罐子里,与此同时,蚊子会受到机械振动刺激。几次训练后,蚊子对之前那个人的体味偏好大大下降,蚊子只想赶紧飞走,远离这人!可见,蚊子还挺聪明的,能快速记住有危险的气味,虽然,我们不
谢小星:滨海小学六年一班的学生,酷爱推理,善于思考和破解谜题。谢小星认为,在侦探世界中没有破解不了的谜,只有还未被发现的真相。  徐玲玲:滨海小学六年一班的班长,作为警察的女儿,她勇敢大气,富有正义感。她和谢小星是一对小冤家,都是滨海小学“推理第一人”的竞争者。  上期回顾:六·一来临,滨海市举行学生画展。滨海小学的参展作品在学校预展时遭到了破坏。事发当晚,有5名同学在学校布展,其中的两名同学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