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变教学方式,鼓励探索创新
1.立足教材,引导自学
小学数学课本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它是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依据。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课本,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角的画法”一课时,并没有直接拿起量角器教学生画角,而是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画角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想!”“好,那就请你仔细阅读教材中角的画法,一会儿,请同学到前面来教大家画角,咱们评一评,谁最像小老师。”学生兴奋地翻开书,认真地读起来,把书中的内容反复地记在脑子里。从表面上看,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事半功倍。学生通过看书已经学会了新知识,为了能争当“小老师”,更是反复背诵,加深了理解,这个过程使学生动手画角就显得轻而易举了,通过学生动手画角,我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及时纠正了个别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和操作,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2.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直接调控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倾向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法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把一张白纸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内画两条直线,然后把想象的画面画在纸上,挑选出不同种类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把黑板上的作品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从一开始我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因此,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各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在学生的争论中平行与垂直这些知识难点迎刃而解,并且内化。这节课,我由兴趣入手,因势利导,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活动过程中创造有利条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
3.积极探索,鼓励创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灵感也是激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以及源于生活的特性,使数学知识在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潜伏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挖掘教材,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统计知识的一道练习题时,题目要求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整理数据,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统计图。为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要求他们每人独立完成一幅统计图。在学生调查结束,开始画图时,有学生站起來问:“我调查的结果是喜欢数学的人有3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太小,1格表示1人画不开,这怎么办呀?”有人说:“你可以用1格表示5个人或10个人不就行了!”还有的学生说:“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各组男女生的不同喜好,这样每组最多有十二人,每人一格也能画开。”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为之惊讶和感动。我不禁兴奋地喊道:“你们回答得太精彩了!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能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二、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机遇和挑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教师,可以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有利和促进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和技术,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自己的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顾瑞荣,陈 标,许 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41.
[2]何泰伯,贾 健.多媒体课件作品使用现状及应用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2).
1.立足教材,引导自学
小学数学课本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它是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依据。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课本,学会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角的画法”一课时,并没有直接拿起量角器教学生画角,而是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画角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想!”“好,那就请你仔细阅读教材中角的画法,一会儿,请同学到前面来教大家画角,咱们评一评,谁最像小老师。”学生兴奋地翻开书,认真地读起来,把书中的内容反复地记在脑子里。从表面上看,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事半功倍。学生通过看书已经学会了新知识,为了能争当“小老师”,更是反复背诵,加深了理解,这个过程使学生动手画角就显得轻而易举了,通过学生动手画角,我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及时纠正了个别学生不规范的语言和操作,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2.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直接调控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倾向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法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把一张白纸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内画两条直线,然后把想象的画面画在纸上,挑选出不同种类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把黑板上的作品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从一开始我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因此,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各组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在学生的争论中平行与垂直这些知识难点迎刃而解,并且内化。这节课,我由兴趣入手,因势利导,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活动过程中创造有利条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
3.积极探索,鼓励创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灵感也是激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数学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以及源于生活的特性,使数学知识在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背后,潜伏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挖掘教材,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统计知识的一道练习题时,题目要求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整理数据,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统计图。为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要求他们每人独立完成一幅统计图。在学生调查结束,开始画图时,有学生站起來问:“我调查的结果是喜欢数学的人有3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太小,1格表示1人画不开,这怎么办呀?”有人说:“你可以用1格表示5个人或10个人不就行了!”还有的学生说:“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各组男女生的不同喜好,这样每组最多有十二人,每人一格也能画开。”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为之惊讶和感动。我不禁兴奋地喊道:“你们回答得太精彩了!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能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二、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机遇和挑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教师,可以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有利和促进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和技术,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自己的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顾瑞荣,陈 标,许 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41.
[2]何泰伯,贾 健.多媒体课件作品使用现状及应用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