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文化服务总量,减小城乡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建立起以城带乡的联动机制,对城乡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前,在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存在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大、不协调的局面。如何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值得我们文化工作者思考。笔者认为,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可以从“都市文化抓提升,农村文化强基础,城乡统筹抓互动”这三方面做工作。
一、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从空间上看,农村与城市相比,文化投入和发展水平差距巨大:近几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在不断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然而农村文化经费却依然显得捉襟见肘。在2010年的总体投入到文化事业的经费中,城市占62%,而农村却只占到了38%。我国的文化事业费均摊到农村后,人均仅为3.7元,县级图书馆中的人均藏书量也不过仅为0.4册,离国际图联人均藏书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就连全国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也达不到。再加上文化机构自身的运转困难、设施老化、公共文化的资源也较少等等的现象,依然困扰着我国的9亿农民。几乎所有较好的文化设施、出众的文化人才、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的文化资源均聚集在城市。
2、从主体上来看,农民、农民工与市民在文化生活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首先是文化消费水平的差异,市民显然比农民高;其次是在消费的结构和内容上,市民相比农民更加合理和丰富。眼下,我国大农村地区对于文化的供给普遍都比较单一,看电视几乎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的唯一消遣,加上农村地区很大部分都没有实现电视的数字化和有线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电视频道可看,并且电视节目还不一定都是针对农民的,随着农民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现状显然是满足不了的。另外,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日益增加,虽然他们置身于城市之中,却被挡在了城市生活之外,生活处于“孤岛”状态。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长,但收入却相当微薄,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条件去对城市文明进行了解,很多人都无法享受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他们和城市居民很少往来,形成封闭的群体生活,过着性别失衡甚至“单一化”的生活。据有关部门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困境,除了劳动时间长、住房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外,还有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精神文化生活,60%以上的农民工从不看电影、参加体育运动以及上公园,他们基本靠看街景、坐在床头想家或者是打扑克来打发时间。有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农民工“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自己的文化生活,当城里人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时,看电视、电影却成为这些农民工深切的渴望。
二、抓好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1、都市文化抓提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具体地讲,城市地区要以发展高品质、高水平、高档次的城市文化为主,推动城市文化能快速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好以城带乡的作用;城市周边地区要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打造城乡文化能实现互动发展的承转带。
2、农村文化强基础。农村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农村。要把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当作农村文化建设强基础的关键。具体地讲,一是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村村通”的收视频道,拓展“村村通”的范围,提高“村村通”的水平,把、先进的科学文化以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多更快地传到千家万户,把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电影节目,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可以让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获悉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开阔农民的眼界,这对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县乡文化馆站、图书室、电影放映队、教育培训基地、文化室等农村文化设施。三是统筹规划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对当地政府公益文化事业投入的绩效考评机制,保证其以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年增加。
3、城乡统筹抓互动。要把城乡文化的资源有效进行整合,让优势可以进行互补,利用有限地文化资源尽量开发拓展出更大的文化消费市场,让城市文化能常下乡、多下乡,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度,带动农村文化能以多种方式常进城、多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特色,突现个性,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具体是拓展城乡文化互动载体,有效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城市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建立城乡文化帮扶对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农家乐”、“农村文化社区行”等城乡文化双向交流活动。建立“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壮大本土的文化科技卫生队伍,丰富拓展城乡节庆活动载体带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抓好城乡文化队伍建设,增强互动发展的持续力。通过实施“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工程”,对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开展定期免费培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表演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
总之,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作好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作者单位:桂林市群众艺术馆)
一、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从空间上看,农村与城市相比,文化投入和发展水平差距巨大:近几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在不断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然而农村文化经费却依然显得捉襟见肘。在2010年的总体投入到文化事业的经费中,城市占62%,而农村却只占到了38%。我国的文化事业费均摊到农村后,人均仅为3.7元,县级图书馆中的人均藏书量也不过仅为0.4册,离国际图联人均藏书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就连全国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也达不到。再加上文化机构自身的运转困难、设施老化、公共文化的资源也较少等等的现象,依然困扰着我国的9亿农民。几乎所有较好的文化设施、出众的文化人才、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的文化资源均聚集在城市。
2、从主体上来看,农民、农民工与市民在文化生活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首先是文化消费水平的差异,市民显然比农民高;其次是在消费的结构和内容上,市民相比农民更加合理和丰富。眼下,我国大农村地区对于文化的供给普遍都比较单一,看电视几乎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的唯一消遣,加上农村地区很大部分都没有实现电视的数字化和有线化,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电视频道可看,并且电视节目还不一定都是针对农民的,随着农民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现状显然是满足不了的。另外,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日益增加,虽然他们置身于城市之中,却被挡在了城市生活之外,生活处于“孤岛”状态。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长,但收入却相当微薄,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条件去对城市文明进行了解,很多人都无法享受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他们和城市居民很少往来,形成封闭的群体生活,过着性别失衡甚至“单一化”的生活。据有关部门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困境,除了劳动时间长、住房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外,还有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精神文化生活,60%以上的农民工从不看电影、参加体育运动以及上公园,他们基本靠看街景、坐在床头想家或者是打扑克来打发时间。有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农民工“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自己的文化生活,当城里人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时,看电视、电影却成为这些农民工深切的渴望。
二、抓好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1、都市文化抓提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具体地讲,城市地区要以发展高品质、高水平、高档次的城市文化为主,推动城市文化能快速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好以城带乡的作用;城市周边地区要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打造城乡文化能实现互动发展的承转带。
2、农村文化强基础。农村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农村。要把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当作农村文化建设强基础的关键。具体地讲,一是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村村通”的收视频道,拓展“村村通”的范围,提高“村村通”的水平,把、先进的科学文化以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多更快地传到千家万户,把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电影节目,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可以让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获悉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开阔农民的眼界,这对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县乡文化馆站、图书室、电影放映队、教育培训基地、文化室等农村文化设施。三是统筹规划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对当地政府公益文化事业投入的绩效考评机制,保证其以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年增加。
3、城乡统筹抓互动。要把城乡文化的资源有效进行整合,让优势可以进行互补,利用有限地文化资源尽量开发拓展出更大的文化消费市场,让城市文化能常下乡、多下乡,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的辐射力度,带动农村文化能以多种方式常进城、多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特色,突现个性,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具体是拓展城乡文化互动载体,有效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城市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建立城乡文化帮扶对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农家乐”、“农村文化社区行”等城乡文化双向交流活动。建立“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壮大本土的文化科技卫生队伍,丰富拓展城乡节庆活动载体带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抓好城乡文化队伍建设,增强互动发展的持续力。通过实施“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工程”,对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开展定期免费培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表演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
总之,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作好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作者单位:桂林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