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之城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好天气!白云是蓝天的标配。
  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白云相伴,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
  站在坝河南岸,月湖之畔可遥望五峰山峦。晴空之下,山色青翠,蜿蜒起伏,巍峨雄伟。远远的望向北坡,似乎儿时钻树朳惊飞林鸟的欢笑声隐约可闻,骑在供水钢管上过山沟时那手心的汗还没有干,小伙伴埋在城墙洞子里的半包烟是否还在,还有偷偷摘来啃两口就扔掉没熟透的毛桃……
  时光飞逝,往事随风。重拾老城旧事,历历在目。曾经穿行在老街小巷间玩耍的孩子,早已长大,或各奔东西,或固守旧土。但对五峰山那份真挚的情感和目光从未离开。
  生活在这里,看着它在风霜雨雪中四季轮回,就像自己,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感受时景变迁。终究是累了,静下一颗心来,修行到淡定和从容的境界,像云朵一样空灵,如蓝天般博大,任它万变而我不变。
  若是要愉快的开启一天,可能去五峰山走走就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里是沐浴晨曦,俯瞰小城之地,谁来谁喜爱。
  去五峰山转,最爱看山路边的狗尾草,它在平常不过了,根本没有谁会在意它的存在,若不细心去看,哪会发觉它的独特魅力。
  但是,无论是否有人注意过它,它都顽强地生活在那里,每天迎接朝阳,送走晚霞,经历风雨仍然乐观豁达的随风飘摇,自由自在地生长于山间。
  在清晨,狗尾草迎接晨曦之时,它最美!迎着东方,一抹并不扎眼的阳光把它的细绒一根根展现出来,清晰可见。此时,它周身透亮,像是被镀上金边,瞬间实现平凡无奇到流光溢彩的华丽转身,可它并没有因此而傲慢。
  假如换个角度,它仍然保持着平凡无奇的初样,不骄不躁,腰身笔直的站在这里,俯瞰小城日出日落、风云变换。任由自己生长发芽,枯黄老去,沉睡在寒冬的积雪下等待来年的再次轮回,重复这看似平淡,却饱含哲理的生命。
  无论迎着朝阳还是踏着晚霞,月湖的路总是伴着清澈的坝河缓缓地伸向远方,直到消失在鲜花绿树丛中…
  人们每天都在这里行走,或上下班,或锻炼,也有休闲游玩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絕,这月湖路每天都是热闹的。不管你欣赏或不欣赏,月湖的风景都在那里,不骄不躁,不喜不悲,它才是这个山城最忠实的守望者。
  不走出来,永远不知道自然的景致有那么精彩。脚步走过了春天的花开花谢,以及冬天的落叶,也就走过了人生的四季轮回,那么分明,以至于貌似可以领悟生命的真谛。
  最懂它的就是那满满一湖的坝河之水,一年四季,守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老去。张望的远山,近水的楼台,月湖总是给了它亲密无间的美丽,让你无法舍去其一,必须全部揽入眼中,植入心底,存进手机。
  一旦开启了健康之门,走了多少里程,其实并不重要。那是在暗示你要拥有一颗向往健康的心态。生命在于运动,走了多远心里有了数,可以让自己更加科学的锻炼,适当增加或减少运动量,这真是极好的。健康之路没有终点!我曾提过建议,有关部门真的把健康步道终点,修改成健康步道新起点。
  平利山城,宜居之城。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捡拾那段金色的岁月,许多事从脑海里瞬间扑来。视线里仿若出现了一幕又一幕清晰的画面,它们清晰地倒映在我的心壁。  我的父亲刘兴平,于1923年3月13日出生于陕西神木县,1969年年底开始担任鄂托克旗早稍五队副队长,2001年10月12日病故于东胜,享年79岁。  父亲早年不幸丧偶,生活陷入巨大的阴霾之中,从此只能当长工,打短工维持生计。后来迫于生活压力,孑然一身从神木来到早稍五队。多少年无论是对待
期刊
一、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国家恢复“思想道德”课教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经历了“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背景下,为了在教育这个“重灾区”整顿教学秩序,育人以“道”,各校自下而上开设了本课。不可否认这门课程是在先天不足、后天亏损的情况下开设的。尽管不同于数千年的“修身”或民国时的“训导”,但近三十年里确为国家复兴及教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严格的计划经济
期刊
离开嘉峪关已两个月了,但我的耳边,却依旧不时地回响着盘旋在嘉峪关城楼上空燕子的鸣叫声。是的,虽然我人已经离开了嘉峪关,但我的心,却永远地留在了嘉峪关的城楼上。  去“天下第一雄关”走一回,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冥冥之中,总觉得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召唤我。到达嘉峪关市的那天,天蓝得晃眼。看惯了一路上荒凉、凄迷的景象,对嘉峪关市内的繁华竟没有适应过来。这座城市简直就是茫茫戈壁滩上的世外桃源。该市跟一般中小型
期刊
每次听到有学生遭遇不测,我的内心都无比沉痛。美好的青春,为何要飘逝在空中?而每一个飘逝的游魂背后,都有一对伤心欲绝的父母,一个永远无法复原的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希望。每每想起我的父母,我总是想起他们对我的千般疼惜万般珍爱。  我一生下来,就毫不客气地直着喉咙,张开没有牙齿红得像洋火的嘴巴,闭着眼,将红嫩的脸,挤得像一块凝结着的血似的号哭着。他始终哭着,不时在手
期刊
一、记忆中的铁匠铺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家学打铁  今天,小孙子用稚嫩的声音背诵这首童谣时,我就想到小时候本村的那火红的铁匠铺。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我们村的老铁匠姓刘,人们都称他为刘铁匠。他家大儿子与我是小学、初中同学。那时他家的铁匠铺可谓生意兴隆。一个很特别的自制的火炉,火红的炭火将炉子映得通红,紧挨火炉的是风箱,
期刊
此时已是夏日,今年夏日的夜晚算得上凉爽,还不是一般的凉爽,是冷的感觉,早晚不穿外套的话,能让你打起冷颤来。  今晚,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还盖着很厚的被子,我半倚在软软的皮床头上,闭了眼。空气中传来槐花的香气。因我现在的住宿是在大山的跟前,这槐花的香味从山上若有若无的飘来,让我心中的烦躁慢慢退去,却无端生出一股乡愁来。记得老家里的脑畔上种了很多棵各种各样的果树,那都是我勤劳的爷爷种的,有些树我到现在都
期刊
出村记  踩过泥水的鞋被甩在田埂上,他把裤脚卷得松松垮垮,赤脚踩进田里。插完秧,饥饿和疲惫催促他回家,他眯起眼看着家的方向,大团乌云在上空聚集,逼得他发闷。  家里没有一点柴火味,母亲坐在由一块木板搭成的桌边,借着油灯昏黄的亮光缝补。弟弟趴在桌上睡着了,脸被木板边缘压出一道红痕。他从斜撑的竹竿上拽下发黑的毛巾,擦净脚换了鞋便钻进厨房里淘米。母亲回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别过脸去看院子里啄米的母鸡。 
期刊
酒香散尽,客已离别。獨看日落西山,老牛已悠然暮归。白日的喧嚣,抑或嘈杂,在这一刻趋于宁静,只有偶尔的蛙声从远处“呱呱”地高一声低一声地传来,惊扰了夜晚的寂寥,似乎是为夏日的狂热而鼓噪。  ——题记  如果你漫步在中国最美的草原公路“达达线上”,就会有一种美油然而生。那碧绿而无垠的草原,那草原上弯曲的河流,那河流边徜徉的牛羊,还有那欢愉的牧羊姑娘……这种美,足以让你的情绪盎然。原先的压抑,烦恼,愁伤
期刊
匆匆那年,早已尘封在岁月深处,然而,那段青葱少年时光,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那样的葳蕤繁盛,永远是那样的青涩苦酸。  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春风,陕北从贫穷中逐渐苏醒:土地苏醒,土地上勤劳的人们致富的欲望苏醒,我们的学习意识苏醒。勤学,苦学;苦学,勤学。时间在不紧不慢中来了,又在不紧不慢中去了。若不是学校组织照毕业照,大家甚至还没有毕业的概念和心理准备。然而,自打照完毕业照以后,班里原有的平静
期刊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始终与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密切相连。高中语文课本中,对学生思想有启迪作用的名篇比比皆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它们,并使之融会贯通,更会对学生形成正确乃至高尚的人格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册中的《〈名人传〉序言》就是这样一篇具有核心作用的、贯穿若干篇目中人物与思想的闪光篇章。  在《〈名人传〉序言》中,罗曼·罗兰满怀激情地呼唤英雄、歌颂英雄。文章以严谨的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