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学习形式,那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忌以偏盖全,要注重参与的均衡性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紧跟上课的思路反映灵敏,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一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上下来,往往实质只是教师与几名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学生思维处于旁观状态。
(一)分组要均衡。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由一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
(二)教师指导要均衡。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因应组而异,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各组活动顺利展开。期间,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习过程要均衡。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展开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每个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例如教学“分类”,可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进行分类,学生兴趣很浓,很快分好。接着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分的。然后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同样的一堆铅笔会分成不同的结果?你还可以怎样分?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按长短、花纹、是否削过、是否圆柱、有无橡皮等等。及时表扬他们真会动脑筋,使每个学生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二、忌形式主义,要注重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更注重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码要做到两点。
(一)时间安排要充裕。充裕的时间是达到“合作学习”预期目标的前提,“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上就要充分让学生交流想法、体会、见解、经验。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
一位教师在上“认识图形”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大堆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就展开热烈的讨论,可不到半分钟老师就喊停,原因是老师备课时计划的时间已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非常普遍,因此要使合作学习得到真正的落实,而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必须要确保讨论或操作的时间。一般认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应在2—3分钟之内进行,加上讨论反馈得出正确结论,需要5分钟左右时间。课堂教学仅仅40分钟,时间紧,既要确保讨论的时间,又要保证教学内容按进度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钻研并吃透新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实际水平,冥思苦想并设计能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过程,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时间。
(二)学习点要设得恰当。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小组合作学习最能体现其优势。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就是把教学重难点——区别整时和几时半时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有何不同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的。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整时,几时半,然后看课件,让整时和几时半时的时针分针分别闪烁,再进行启发鼓励: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最先找出整时和几时半时时针分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在老师一番鼓励下,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过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都找出了不同处,从而很容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忌只重整体,要照顾学生的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其实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又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而且,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只有他们的学习好是不够的,要互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學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县李千户镇中心小学)
一、忌以偏盖全,要注重参与的均衡性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紧跟上课的思路反映灵敏,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一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上下来,往往实质只是教师与几名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学生思维处于旁观状态。
(一)分组要均衡。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妥,由一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
(二)教师指导要均衡。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因应组而异,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各组活动顺利展开。期间,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习过程要均衡。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展开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每个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例如教学“分类”,可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进行分类,学生兴趣很浓,很快分好。接着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分的。然后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同样的一堆铅笔会分成不同的结果?你还可以怎样分?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按长短、花纹、是否削过、是否圆柱、有无橡皮等等。及时表扬他们真会动脑筋,使每个学生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二、忌形式主义,要注重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更注重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码要做到两点。
(一)时间安排要充裕。充裕的时间是达到“合作学习”预期目标的前提,“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上就要充分让学生交流想法、体会、见解、经验。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
一位教师在上“认识图形”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大堆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就展开热烈的讨论,可不到半分钟老师就喊停,原因是老师备课时计划的时间已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非常普遍,因此要使合作学习得到真正的落实,而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必须要确保讨论或操作的时间。一般认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应在2—3分钟之内进行,加上讨论反馈得出正确结论,需要5分钟左右时间。课堂教学仅仅40分钟,时间紧,既要确保讨论的时间,又要保证教学内容按进度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钻研并吃透新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实际水平,冥思苦想并设计能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过程,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时间。
(二)学习点要设得恰当。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小组合作学习最能体现其优势。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就是把教学重难点——区别整时和几时半时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有何不同放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的。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整时,几时半,然后看课件,让整时和几时半时的时针分针分别闪烁,再进行启发鼓励: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最先找出整时和几时半时时针分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在老师一番鼓励下,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过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都找出了不同处,从而很容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忌只重整体,要照顾学生的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其实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又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而且,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有效果。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只有他们的学习好是不够的,要互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學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县李千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