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中体验数学并且用体验来阐述数学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多一些体验,能够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体完善”,培养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并在体验中达到一种情感与理性的升华。为此,我在新课程试验教材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体验性;感悟数学;数学兴趣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里的“做过”,我认为应该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的意思。“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
  一、生活体验——引发学习数学的愿望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把材料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的见、摸的着、听的到的现实;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数学的欲望。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由于学生在日常购物中、生活环境中经常接触人民币,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就是已经对人民币有了感性认识。因此,我把一元等于10角这一重难点解决,置于“用一元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在“购买”时学生兴致很高,纷纷说出不同付钱方法。我又布置让学生每天攒一角钱捐献给贫困的失学儿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一元和10角的关系,在感悟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孩子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情境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方面,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更要结合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情境,使他感到学习数学是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1.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
  以生动的故事来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激起求知欲。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小猫四兄弟去钓鱼,老大很认真,不一会儿功夫就钓了4条鱼,用什么数表示?(学生:4);老三钓了1条鱼,用什么数表示?(学生:1)老二钓了三条鱼,用什么数表示?老四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摘花,一个上午一条也没钓着,在数学中该用什么数表示呢?大部分学生大声喊:“0”,我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的同时指出,你们知道“0”有多大本领吗?它能表示什么呢?它的用处何在?学生瞪大眼睛,期盼新的知识与信息。这样的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学有所得。
  2.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
  有趣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思维。比如:在教学位置时,我设计了“看谁站的对”的游戏。首先通过例题,我让学生理解了行和列的概念后,就对学生说:“请按我的口令站起来,“3列1行”、“5列4行”、“6列3行”……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站对的同学,大家报以热列的掌声,同时站起两个、三个同学时,大家被引得哈哈大笑,纷纷纠正错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为巩固知识提供了心理需要和情绪积极的必要条件。
  3.提供融洽的交流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渴望表现、展示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想说、敢说。在数学设计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情感上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急于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
  三、活动体验——提供数学学习的机会
  1.在实践探作中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学生有实践活动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要引导学生体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凡是能操作的都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例如:在教《平行图形组拼》这课时,我让学生动手剪纸进行图形转换,学生高兴的发现正方形的纸可剪成圆,圆形的纸又可剪成正方形,正方形可变成长方形、三角形。之后,我又让学生用剪出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成各种图案,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一棵棵大树、小草,一幢幢房子出现在我们面前。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不肯离手。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全身心的体验数学,获得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对数学学习以及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体验交流,从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出现题目53+9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学习,通过摆小棒,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汇报时,上来的同学边摆边讲解自己的想法,讲解出错时,同学间互相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
  四、评价体验——分享学习的成功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及实践过程的转变,因此我们应把评价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快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习体验数学的机会,放手让学生从实践中、生活中,寻找自我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参考文献】
  [1]肖建成.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感悟研究[J]. 时代教育,2014(6)
  [2]仲黎明.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体验、感悟数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18)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打造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下的重点内容。高中体育教学除了肩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重任,还要负责调解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创设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设高校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为高中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高效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从当前的教育改革效果上来看
本文作者曾提出两条合理性原则。一是“最少初始概率原则”,用以为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的动态假设进行辩护;二是“试验机制无差别原则”,用以为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的意见
【摘 要】以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和启发学生情感交流三个方面入手,将小学生发散性思维巧妙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获得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口语表达;想象空间;情感表达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是当今课改的主要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生态,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
【摘 要】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去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满堂灌”,以及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能够将教学重心放在训练学生综合技能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其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财务会计;教学  财务会计学是一门中职会
提出物理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教学目的,分析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教学的几点作用.
【摘 要】“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  【关键词】教学模式;多项互动;阅读教学   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分析眼科门诊病人就医行为,认为医患关系应该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树立“救死务、忠于职守、爱岗职业、乐于奉献、文献行医”的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发挥分配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合理的分配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有利于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提高,为
【摘 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促进、配合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热情,拓宽学生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作用  初中生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想象力,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重要。数学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有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摘 要】作文怎样让人怦然心动,耳目一新呢?优秀作文获得成功的奥妙何在?这就涉及到创新问题,而个性又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作文创新就应张扬个性,“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以说创新是张扬作文个性的翅膀。  【关键词】创新;作文;语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正是站在这样的出发点上,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系列繁文缛节的模式,立足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提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