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想象力,它是在拥有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创设一个没有经历过的想法或思维亮点,进而组织一个可以实现的清晰过程的能力。想象力不是先天素质,而是可以后天开拓的,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结合初中的物理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物理情境的想象
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中,有一些情景想象的要求,一些教师对这一类的问题没有重视,认为这些问题不可能是考题,教学中一笔带过,其实,这就错过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若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假如重力突然消失”的问题,在考试说明中明确“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方向,如果从“没有重力”的方向要求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重力的知识。另外,对理解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也有帮助。
又如“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的情境想象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比如人在走路时和汽车在开动时,利用摩擦力作为动力;在刹车时,摩擦力作为阻力。如果从“没有摩擦力”的方向去想象,就要求学生要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认识“摩擦力”的目的。
二、实验设计的想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设计实验,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如何让学生充分想象,创造一个思维亮点,进而组织一个清晰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怎么把“电流做功”这个不直观的现象真切地显现出来?这需要学生对电流做功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有积极的想象。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文中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反应内能的增加,从而体现电流做功的多少。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想象别的现象也能体现出电流做功的多少。
例如: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图中两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电阻较大。实验时,该同学想把两段金属丝串联接入电路。①请你用笔画线作导线,帮他完成电路。②此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_体现出来的。③这样连接不是探究电热与_是否有关。④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A瓶的气球大于B瓶上的气球,这表明_。
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局限于课文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在上面考题中,学生不能想象出电热的多少怎么体现,就不知道气球作用是什么,第②、④小题的得分率就不高。
在探究“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温度是否有关”时,由于磁场是看不见的,在运用“转换法”研究时,有些学生不能想象出“怎么体现磁性的强弱”。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突出“设计的思路”,改变温度,观察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是否变化,从而判断磁铁磁性强弱是否变化,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笔者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其一,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如何在受力情况下,让学生完成实验思路的设计。其二,在进行实验中,如果实验的顺序颠倒,第一次,让滑块在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第二次,让滑块在比较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第三次,让滑块在粗糙的木板上运动,这会有什么结果呢?有的学生没有想象或不会想象出实验的结果。
再如,福州市质检题31.(4分)现有下列器材:一只已知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一台电压表、电源(电压未知)、一个开关、足量的导线。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要求:(1)(2分)在右侧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2分)简述实验过程并用已知量和测出量表示Rx。
一般学生只会用完整的伏安法测电阻,对不完整伏安法的想象力非常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完整的伏安法,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引导画图:①没有电流表,根据电路特点,只能画什么电路图;②电压表和什么器材配合使用,可以测出电流;③电压表可以多次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组织一个清晰的过程。
三、器材使用的设计想象
在“空气的力量”一节中,气压计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器材,沪科版课文的最后一段,利用气压计判断当地的海拔高度。这个问题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但这是器材的反向使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想象的很好案例。
再如教学密度计的使用,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器材,笔者让学生设计使用密度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鸡蛋是固体。怎么创造一个没有经历过的思维亮点,实现测量固体密度?一些学生的设计思路是把几个鸡蛋打在烧杯中,再用密度计测量,这就偏离了问题的方向。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画图。①根据所画图中鸡蛋的位置和悬浮的位置在相同高度,引导学生想象出“要利用鸡蛋的悬浮”;②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再在图中添加一些食盐。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鸡蛋悬浮”的亮点,从而组织语言,展现一个清晰的实验设计的过程。
四、物理量和图片的记忆想象
初中课文中的物理量较多,学生对物理量和单位的记忆经常会混淆,例如:机械效率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只是强调η 和物体重力等有关,且物重越大,η 就越大,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如果把机械效率的大小和公交车上乘客人数对公交车使用效率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想象“公交车上人数越大,公交车使用的效率越高”,就很容易解决η 和物重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课文中近视和远视图形,有的学生分不清楚,教师一般在授课中强调: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的是近视眼,等等。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想象转移,比如,教师引申“现在的激光手术把近视眼的晶状体切薄,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学生就从单一记忆转变为科技想象,一看见厚的晶状体,就想象到激光技术,就知道是近视眼。
总之,现在的物理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文,要用发展的眼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新时期培养出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廖伯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肖 川.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一、物理情境的想象
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中,有一些情景想象的要求,一些教师对这一类的问题没有重视,认为这些问题不可能是考题,教学中一笔带过,其实,这就错过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若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假如重力突然消失”的问题,在考试说明中明确“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方向,如果从“没有重力”的方向要求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重力的知识。另外,对理解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也有帮助。
又如“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的情境想象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比如人在走路时和汽车在开动时,利用摩擦力作为动力;在刹车时,摩擦力作为阻力。如果从“没有摩擦力”的方向去想象,就要求学生要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认识“摩擦力”的目的。
二、实验设计的想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设计实验,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如何让学生充分想象,创造一个思维亮点,进而组织一个清晰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怎么把“电流做功”这个不直观的现象真切地显现出来?这需要学生对电流做功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有积极的想象。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文中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反应内能的增加,从而体现电流做功的多少。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想象别的现象也能体现出电流做功的多少。
例如: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图中两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电阻较大。实验时,该同学想把两段金属丝串联接入电路。①请你用笔画线作导线,帮他完成电路。②此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_体现出来的。③这样连接不是探究电热与_是否有关。④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A瓶的气球大于B瓶上的气球,这表明_。
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局限于课文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在上面考题中,学生不能想象出电热的多少怎么体现,就不知道气球作用是什么,第②、④小题的得分率就不高。
在探究“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温度是否有关”时,由于磁场是看不见的,在运用“转换法”研究时,有些学生不能想象出“怎么体现磁性的强弱”。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突出“设计的思路”,改变温度,观察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是否变化,从而判断磁铁磁性强弱是否变化,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笔者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其一,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如何在受力情况下,让学生完成实验思路的设计。其二,在进行实验中,如果实验的顺序颠倒,第一次,让滑块在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第二次,让滑块在比较光滑的木板上运动,第三次,让滑块在粗糙的木板上运动,这会有什么结果呢?有的学生没有想象或不会想象出实验的结果。
再如,福州市质检题31.(4分)现有下列器材:一只已知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一台电压表、电源(电压未知)、一个开关、足量的导线。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要求:(1)(2分)在右侧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2分)简述实验过程并用已知量和测出量表示Rx。
一般学生只会用完整的伏安法测电阻,对不完整伏安法的想象力非常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完整的伏安法,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引导画图:①没有电流表,根据电路特点,只能画什么电路图;②电压表和什么器材配合使用,可以测出电流;③电压表可以多次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组织一个清晰的过程。
三、器材使用的设计想象
在“空气的力量”一节中,气压计是用来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器材,沪科版课文的最后一段,利用气压计判断当地的海拔高度。这个问题往往被教师忽略了,但这是器材的反向使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想象的很好案例。
再如教学密度计的使用,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器材,笔者让学生设计使用密度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鸡蛋是固体。怎么创造一个没有经历过的思维亮点,实现测量固体密度?一些学生的设计思路是把几个鸡蛋打在烧杯中,再用密度计测量,这就偏离了问题的方向。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画图。①根据所画图中鸡蛋的位置和悬浮的位置在相同高度,引导学生想象出“要利用鸡蛋的悬浮”;②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再在图中添加一些食盐。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鸡蛋悬浮”的亮点,从而组织语言,展现一个清晰的实验设计的过程。
四、物理量和图片的记忆想象
初中课文中的物理量较多,学生对物理量和单位的记忆经常会混淆,例如:机械效率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只是强调η 和物体重力等有关,且物重越大,η 就越大,学生记忆的效果不好。如果把机械效率的大小和公交车上乘客人数对公交车使用效率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想象“公交车上人数越大,公交车使用的效率越高”,就很容易解决η 和物重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课文中近视和远视图形,有的学生分不清楚,教师一般在授课中强调: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的是近视眼,等等。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想象转移,比如,教师引申“现在的激光手术把近视眼的晶状体切薄,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学生就从单一记忆转变为科技想象,一看见厚的晶状体,就想象到激光技术,就知道是近视眼。
总之,现在的物理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文,要用发展的眼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新时期培养出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廖伯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肖 川.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