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朋友不远万里齐聚广州,汇聚在风光旖旎的越秀山下,围绕“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这个主题,共商中心城市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未来发展大计。作为东道主,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并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长期以来对广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系统工程,既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的顺势而为,也是立足广州,科学分析广州所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的主动作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这一目标任务来确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这两个战略重点,努力迈向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当下,广州这座城市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更包容的机制推进城市的发展,更自觉地融入世界城市的坐标体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这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广州高等教育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兼备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更应该兼备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本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作出贡献。广州高等教育要肩负起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使命,既要站在广州知广州,明确挑战;更要跳出广州看广州,找准定位。
从全球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个中心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英国牛津大学前任校长约翰·胡德认为,大学与城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程度与办学水平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态势。办好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的大学,对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城市的高速发展,必然也会促进大学创造力的提高。因此,要加快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广州具有222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美誉。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港澳,具有开放、包容、务实的岭南文化传统,有着千年对外贸易交往的悠久历史,自古与海外交通、商贸的往来频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通商口岸。近代以来,西方教育理念和西式学堂涌入广州,广州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曾开全国风气之先,成为“西学东渐”的一扇重要窗口。
2010年,在亚运盛会期间,广州市与教育部共同成功举办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来自17个亚洲国家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8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了论坛,搭建了亚洲高等教育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深化了亚洲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合作。2011年底,广州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同推进建设亚太教育交流与合作广州机制框架协议》,借助“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的成功效应,拓展、丰富和提升中国与亚太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层次,提高广州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这既是教育部对广州的信任,也是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港澳的优势使然。协议签订以来,广州市努力构建“一区、两平台、三板块”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格局。一区是指广州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试验区,两平台是指南沙新区和中新知识城两个平台,三板块是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个板块。高等教育板块一直在着力引进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与成果,在促进广州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市级层面,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推进工作,并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做出批示。近两年来,广州市政府作为第三方,先后与中山大学及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支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办学;在全国地方政府层面率先制定和实施留学生培养计划——“菁英计划”,由广州市地方财政支持,选派优秀学生赴世界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成功地在广州地区高校分三批选派出100多名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推进了职业教育与国外相关院校的师资、课程、实训交流与合作。广州市正在积极构建地区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以汇集智慧助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提出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统筹协同推进广州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广州各高校与世界各地许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合作办学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山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联合工程学院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今年正式招生。另外,华南理工大学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正积极推进合作办学项目。
广州各市属高校也开展了多个联合培养学生的项目,同时招收留学生。比如,广州大学分别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并正在积极推进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来广州合作建立广州卫斯理安学院,开展女子精英教育。广州医科大学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世界知名高校的多项交流合作项目不断深化,合作范围不断拓展。
广州各高校与国外高校的人员互访、学术交流、专业共建、合作办学等大大丰富了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内涵。以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国际合作的开展,为广州城市创新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与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许多高校通过引进海外人才、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提升了教师国际化水平。这些教师不仅服务于高校,而且为广州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发展献计献策,正在为推进广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整体看来,广州已经形成了教育对外开放的良好氛围,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已经成为广州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也证明,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广州实现国际化大都市梦想的不竭动力。随着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将更为广阔,支撑力度也将更大。
我们也深知,广州市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比,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合作办学还不够;学校管理模式与国际化发展契合度不高;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促进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大力探索与推进。
因此,我们希望建立起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和运行机制,畅通高等教育国际化渠道,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争取使广州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跻身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持,在集聚人才、增强区域吸引力和辐射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坚持致力于提高广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原则。高校应主动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方式,通过教育创新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更强的办学活力。三是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相关部门应重点扶持若干所国际化特色院校和国际化项目,让其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广州高校提高国际化水平。
在坚持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为全面推进广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实现,我们也将在如下三个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国际化理念。广州将以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加速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省市、世界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广州高等教育在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全面提高广州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是构建平台,推进交流与合作。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建设,将为广州高校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持。在未来5年内,广州将新增100个包括广州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国际生物岛、国际创新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在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100项以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把广州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孵化基地;依托相关高校,组建广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打造具有广州岭南文化特色的信息平台;优化创新资源,建立广州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构建这些发展平台,推进广州与其他先进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支持和保障工作。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营造国际化的良好氛围,提供国际化的有力保障。广州正在以提升大学城整体文化功能为主要抓手,实施大学城交通系统优化、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谐社区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五大工程”,建设珠三角国际修学基地、产学研创新孵化基地、大学生培训基地、大学城特色旅游基地“四大基地”,打造大学城名家讲坛、“美在大学城”岭南文化艺术节、“力在大学城”国际高校竞技节“三大品牌”,将广州大学城打造成中国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广州也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0平方公里的教育城,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展空间。
今天,我们在这片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分享高等教育开放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共商中心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计。论坛在广州举办,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增进了国家间的友谊,也将促进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我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定会对全球高等教育在相关区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高校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会议的各项服务工作,努力让大家在这座历史沉淀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感受更多精彩,收获更多喜悦!期待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里,共同携手相牵,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为亚太地区大学的共同发展,城市的共同繁荣,奉献我们的智慧!
注释:“2013花城教育发展论坛”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广州医科大学主办,于2013年9月21~22日在广州举行,主题是“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编辑 王俊烽
2011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系统工程,既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的顺势而为,也是立足广州,科学分析广州所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的主动作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定位,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这一目标任务来确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这两个战略重点,努力迈向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当下,广州这座城市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更包容的机制推进城市的发展,更自觉地融入世界城市的坐标体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这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而广州高等教育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兼备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更应该兼备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本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作出贡献。广州高等教育要肩负起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使命,既要站在广州知广州,明确挑战;更要跳出广州看广州,找准定位。
从全球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个中心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最重要的支撑力量。英国牛津大学前任校长约翰·胡德认为,大学与城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程度与办学水平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态势。办好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的大学,对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城市的高速发展,必然也会促进大学创造力的提高。因此,要加快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广州具有222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美誉。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港澳,具有开放、包容、务实的岭南文化传统,有着千年对外贸易交往的悠久历史,自古与海外交通、商贸的往来频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通商口岸。近代以来,西方教育理念和西式学堂涌入广州,广州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曾开全国风气之先,成为“西学东渐”的一扇重要窗口。
2010年,在亚运盛会期间,广州市与教育部共同成功举办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来自17个亚洲国家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8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了论坛,搭建了亚洲高等教育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深化了亚洲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合作。2011年底,广州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同推进建设亚太教育交流与合作广州机制框架协议》,借助“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的成功效应,拓展、丰富和提升中国与亚太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与层次,提高广州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这既是教育部对广州的信任,也是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港澳的优势使然。协议签订以来,广州市努力构建“一区、两平台、三板块”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格局。一区是指广州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试验区,两平台是指南沙新区和中新知识城两个平台,三板块是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个板块。高等教育板块一直在着力引进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与成果,在促进广州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市级层面,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推进工作,并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做出批示。近两年来,广州市政府作为第三方,先后与中山大学及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支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办学;在全国地方政府层面率先制定和实施留学生培养计划——“菁英计划”,由广州市地方财政支持,选派优秀学生赴世界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成功地在广州地区高校分三批选派出100多名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推进了职业教育与国外相关院校的师资、课程、实训交流与合作。广州市正在积极构建地区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以汇集智慧助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提出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统筹协同推进广州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广州各高校与世界各地许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合作办学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山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联合工程学院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今年正式招生。另外,华南理工大学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正积极推进合作办学项目。
广州各市属高校也开展了多个联合培养学生的项目,同时招收留学生。比如,广州大学分别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并正在积极推进卫斯理安女子学院来广州合作建立广州卫斯理安学院,开展女子精英教育。广州医科大学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世界知名高校的多项交流合作项目不断深化,合作范围不断拓展。
广州各高校与国外高校的人员互访、学术交流、专业共建、合作办学等大大丰富了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内涵。以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国际合作的开展,为广州城市创新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与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许多高校通过引进海外人才、鼓励教师出国深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提升了教师国际化水平。这些教师不仅服务于高校,而且为广州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发展献计献策,正在为推进广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整体看来,广州已经形成了教育对外开放的良好氛围,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教育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已经成为广州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也证明,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广州实现国际化大都市梦想的不竭动力。随着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平台将更为广阔,支撑力度也将更大。
我们也深知,广州市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比,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合作办学还不够;学校管理模式与国际化发展契合度不高;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促进管理体制与办学机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大力探索与推进。
因此,我们希望建立起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和运行机制,畅通高等教育国际化渠道,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争取使广州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指标跻身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持,在集聚人才、增强区域吸引力和辐射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坚持致力于提高广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原则。高校应主动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方式,通过教育创新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更强的办学活力。三是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相关部门应重点扶持若干所国际化特色院校和国际化项目,让其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广州高校提高国际化水平。
在坚持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为全面推进广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实现,我们也将在如下三个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国际化理念。广州将以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加速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省市、世界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广州高等教育在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全面提高广州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是构建平台,推进交流与合作。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建设,将为广州高校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持。在未来5年内,广州将新增100个包括广州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国际生物岛、国际创新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在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100项以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把广州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孵化基地;依托相关高校,组建广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打造具有广州岭南文化特色的信息平台;优化创新资源,建立广州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联盟。通过构建这些发展平台,推进广州与其他先进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支持和保障工作。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营造国际化的良好氛围,提供国际化的有力保障。广州正在以提升大学城整体文化功能为主要抓手,实施大学城交通系统优化、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谐社区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五大工程”,建设珠三角国际修学基地、产学研创新孵化基地、大学生培训基地、大学城特色旅游基地“四大基地”,打造大学城名家讲坛、“美在大学城”岭南文化艺术节、“力在大学城”国际高校竞技节“三大品牌”,将广州大学城打造成中国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广州也正在规划建设占地30平方公里的教育城,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展空间。
今天,我们在这片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分享高等教育开放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共商中心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计。论坛在广州举办,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增进了国家间的友谊,也将促进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我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定会对全球高等教育在相关区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高校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会议的各项服务工作,努力让大家在这座历史沉淀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感受更多精彩,收获更多喜悦!期待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里,共同携手相牵,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为亚太地区大学的共同发展,城市的共同繁荣,奉献我们的智慧!
注释:“2013花城教育发展论坛”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广州医科大学主办,于2013年9月21~22日在广州举行,主题是“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编辑 王俊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