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调查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嵩明县地处昆明东北部,为川、渝等省入昆的重要枢纽,核心产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房地产、商贸等为主的服务业,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本文以嵩明县农村金融服务为调查主体,从供需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全县金融服务“三农”的效率情况。
  嵩明县全县国土总面积870.3平方公里,在昆明市辖各县区内排名第九。截止2016年末,全县人口总数为30.57万人,始终维持缓慢自然增速,农业人口数在2015年出现快速增长,截止2016年末,全县农业人口数为22.19万人。
  截止2016年末,农业总产值为26.52万元,较上年增长2.4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236元,较上年增长10%。从历史数据看,2014年、2015年末的环比增速分别为5%和6%,嵩明县农业总产值在2016年出现环比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限制,以及部分农林牧渔企业贷款坏账率攀升,致使金融机构削减农业信贷投放。虽然农民纯收入逐年实现增长,但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和农业总产值环比增速下滑,显示嵩明县农民依靠非农行业,外出务工增长迅猛,种養殖业收入占比萎缩。
  一、嵩明县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
  嵩明县农业经济发展呈现特点:一是“三农”主要指标实现稳步增长,虽然受外部需求不足影响,嵩明县域农业总产值增速趋缓,但2013-2016年间均保持增长,反映县域农业基础仍然稳固。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著,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嵩明县农业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花卉、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不断攀升,衍生农业集体化、订单化生产销售模式,对嵩明县农业后续发展和产业结构完善有促进作用。三是县域农村金融服务趋向高效。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稳步发展,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出现显著变化,农村金融改革走向正常轨道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县域支持“三农”的工作中主动性增强,金融服务逐步夯实。
  (一)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组织机构初步确立,农村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截止2016年末,嵩明县共计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合计为66家,惠农支付服务点数为244家,从业人员数(含保险业)为621人。根据图表,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数(含保险业)在2013年后均实现稳步增长。县域金融服务的密度和广度在不断提升。
  (二)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新发展,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2016年末,原嵩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改制成为云南嵩明农商行,作为云南省首批信用社改制单位,嵩明农商行积极推进前期筹备、坚持审慎经营。嵩明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前后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等数据均实现上升,在公司治理、经营效率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在改制后,农商行加强资产管理,迅速平衡各类指标,积极筹办同业存单、自营理财等新业务,进一步满足需求旺盛的城镇化居民。
  (三)金融服务县域“三农”功能逐步增强
  2016年,嵩明农商行、农行持续发力支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全年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13笔,贷款余额7749万元。全县易地搬迁扶贫持续推进,2016年共脱贫任务如期完成。依托金融机构各类资金向贫困村镇倾斜,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84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601万元。项目向贫困区域聚集,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六大类20项,完成整村推进项目26个、精品示范村建设2个、易地扶贫搬迁176户。全县10个贫困村出列,242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农村金融产品线逐年丰富
  嵩明县涉农金融机构提供面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多种贷款产品,其中以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产品较为丰富。嵩明县农户使用较多的是依托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金碧惠农卡为主体的各类涉农贷款产品。农商行目前已对全县71935户农户建档立卡,建档面100%,核贷农户36679户,核贷金额256121万元,评定信用户52609户,评定信用村40个,农贷面43.61%,是嵩明县支农主力军。除农商行外,其他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对应农村市场开发金融产品,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嵩明县农村金融服务实地调查情况
  (一)农户需求
  经对10户农户进行随机调查,银行网点方面9人是办理存取款、贷款业务,5人办理转账业务;在资金紧张时,9人到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其中的6人还找亲朋好友借款)、1人借高利贷;调查10户中,全部有贷款记录,银行能满足80%以上贷款需求,部分不能满足原因是担保及抵押无法落实,其中9人贷款需求未满足,7人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1.3~1.5倍,4人心目中利率为基准利率,贷款期限6户为1~3年期,8人贷款用途是生产经营需求,贷款额度为1至5万元。嵩明由于没有完成确权,并且权证抵押价值较低,导致用权证抵押贷款无法办理。调查显示,4人认为贷款条件苛刻,门槛高,5人选择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5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7人购买人寿、重大疾病保险。在有剩余闲钱时,9人选择扩大再生产,对本地金融机构需求7人选择贷款服务,6人选择代缴水电气电视电话等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嵩明大部分农户有贷款需求,并且银行基本上能满足,部分未满足原因是担保抵押无法落实,贷款额度较低。农户理想中的贷款期限为1~3年,利率为基准利率。调查的10户中,有8户有生产需求问题,有2户为小额消费贷款。对农户生产需求类贷款,一般解决规模化生产资金周转问题。传统商业银行向农业贷款可能性很低,因为涉及抵押问题。农户最大的财产是自建房及土地承包权,但确权没有完成,相应的流转市场未建立,不能以自建房及土地直接获得金融支持。对于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来讲,生产周期长(最少半年以上,长则几年)、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户缺乏有效抵押品,银行由于风险控制等原因,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以内,金融产品和需求不对接。
  (二)涉农企业需求
  经对嵩明5家涉企业进行调查,有4家企业需要贷款服务,4家在银行贷过款,对金融机构服务态度较为满意,并且认为本地金融机构产品种类较多,竞争充分;在企业资金紧张时,3家选择到银行贷款,能承受利率为1.5~2倍,没有获得贷款主要原因是担保、抵押无法落实,认为本地金融机构贷款中存在主要问题是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并且缺乏来自本地政府层面上的抵押担保。嵩明涉农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成长中的小微企业,现金流动紧张,资产管理能力和财务水平较差,对生产和市场缺乏长远规划,经营严重依赖外部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自身筹集资金能力不强,在资金周转期多数会选择民间借贷。   三、嵩明县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发展观念未扭转
  嵩明县是传统农业县,长期以来受农村金融发展“供给现行”思路影响,遵循“农业补贴信贷”战略轨迹。鉴于“三农”经济先天存在资金不足、收入不确定、贷款周期长、低收益性等特征影响,其发展依赖于外部资金强效注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惯性依赖政府和金融机构,缺乏自身动能。随着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金融提速快于农村经济,利润最大化需求导致金融对“三农”经济存在低回报高风险弱势产业的印象,遏制农村金融服务提升。
  (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
  嵩明县六家金融机构农商行、农行是支持“三农”发展主力,村镇银行作为补充,但处于政策性金融与合作互助金融缺失、商业性金融支撑不足的状态。自1997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逐步从县域以下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一社支三农”。随着信用社改制农商行,其经营定位与战略布局上“脱农”冲动强烈,服务转向城镇化居民。农业银行自2013以来长期受到不良“双升”困扰,对农村市场助力不足,三农事业部支农效果未如预期。邮政储蓄银行起步较晚,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在农村市场开拓上较为乏力。村镇银行规模小,市场认可度低,且长期受到存款波动幅度大、可贷资金投向受限的困扰,支农效果弱于资金“抽水”效应。缺乏政策性金融支持,嵩明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推进缓慢,经济下行后,金融机构经营趋紧,支农意愿下降尤为明显。
  (三)“三农”投入不足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并存
  嵩明县在“三农”投入上力度逐年加大,涉农贷款占比有所提升,但2014年以后涉农资金投入逐步减缓,县域资金溢出效应明显,农户贷款意愿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凸显。2014年,全县涉农贷款总量投放达到历史最高点,涉农贷款余额556,844万元,涉农贷款比例达到72.15%,2014年后,涉农贷款投放总量开始小幅下滑,2015、2016年分别为547,923万元和525,145万元,涉农贷款总占比也在2016年跌至66.4%,受制于经济下行、融资成本高企和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压力、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等原因导致有效信贷需求出现不足,各领域贷款都不同幅度下滑。一是政策配套不足。人民银行出台支持县域经济信贷导向政策是宏观外部激励政策,其效用需要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多重配合实现。嵩明县近年三产结构调整,提出“工业强县”目标,政策倾向明显,“三农”配套政策与资金不足,直到2016年扶贫任务下达后略有好转。二是管理手段不足。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对县域人民银行政策接受度在缺乏威慑下逐年降低,配合程度下降明显,对县域政策支持缺乏热情。人民银行缺乏手段引导和约束金融机构将在县域吸纳可贷资金一定比例投向“三农”发展建设,大量资金通过银团贷款、同业存单等方式流出县域。三是激励机制不足。鉴于“农业补贴信贷”观念依旧存在,财政奖补政策对金融机构尚有吸引力。但近年财政与金融协调性明显不足,在政策支持上又受制于地方财政收入,配套资金短缺等因素,金融机构申请奖补从过去一年一报变为多年不报:一方面是涉农贷款增速下降导致条件不足,另一方面是奖补激励可有可无金额太低,手续复杂、资金到位迟滞,县域负担部分经常拖欠挫伤金融机构积极性。
  (四)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奏不同步
  嵩明县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对“三农”发展提出新的战略要求,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创新的金融产品依旧单一、保守。目前嵩明县主要涉农贷款产品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党员创业贷款(红色信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惠农卡)、小额扶贫贴息贷款、“贷免扶补”、“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小额贷款等为主。产品本身数量少、贷款额度低,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当前嵩明县种养殖业以及产业化农庄建设资金需求基本在20~50万元以上,但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基本3至5万元,生产经营性贷款30万元,但需要抵押物。农户筹集资金需要在多家金融机构贷款,甚至还需要通过民间借贷借入一部分高利资金才能满足需求。自2016年农村商业银行核批的大量惠农卡归还后不再贷款,但嵩明县整体民间借贷活跃,表明资金有效需求仍未满足。
  (五)涉农资金风险分担机制缺失,不良双升压缩供给端资金
  一是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不完善。目前,涉农贷款仍以农户联保为主,贷款人人身意外险为辅,投保农业保险是极少数。政府对农村金融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政策支撑,嵩明县也未成立任何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二是自2014年以来嵩明县主要支农金融机构不良双升,对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审核趋于严格,加之银行监管施压,对抵押物偏好明显,而县域“两权”抵押推进迟缓,缺乏抵押物导致不能获得资金的情况比比皆是。三是嵩明县民间借贷活跃,其中不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少数农户获得贷款后未实际投入生产而是参与非法集资,最后产生资金损失、贷款人失联的情况并不少见。缺乏政府层面保障,涉农贷款风险剧增导致金融机构供给端资金收紧。
  (六)社会信用环境整体滞后,拖累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缺乏信用观念培养机制。农村现有的诚信教育和信用观念培养的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面上,不够深入,不够系統,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乡土观念,而非信用的法治观念,完善的农村诚信教育体系尚不具备。二是信用意识较差,没有良好的信用习惯。随意违约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农户和涉农企业信用意识极差,抱着能借则借,能逃则逃、能废则废的态度,造成银行债务悬空。信用习惯偏离,部分农村贷款主体在进行债务偿还选择时总是优先选择个人债务,故意拖欠银行债务。三是信用保障和失信惩罚机制缺失。司法执行在金融维权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加之银行涉诉案件审理、执行程序较长,信用惩戒机制跟进不及时,农村信用体系缺乏法律保护导致信用保障环境缺失。
  (七)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总体考虑。   一是部分政策落地缺乏后续跟进措施。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惠农支付点等惠民工程,前期轰轰烈烈,但后期或是因为人员、资金投入不足;或是缺乏后续工作措施;或是因为前期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基本停滞或是失去功能效用。二是部分基础服务设施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如:惠农支付服务点部分选点不合理与金融机构布放自助机具形成明显交叉导致业务量为零。又或是部分设备布放缺乏环境考虑,在电力、通信等条件较差的前提下强行布放,基本不能使用。三是强行推广新型设施和设备并不符合农村实际。近年一些新型技术手段正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但其真正影响范围是已经城镇化的乡村或是城关镇,而不是偏远贫困的农家地。部分金融服务和设备是金融机构一厢情愿推广,一般老百姓并不接受,存折长期存在就是很好的例子。
  (八)金融知识普及不足是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提升的短板
  农村地区人群普遍知识结构单一、文化水平一般,金融本身专业性又很强,将金融产品和服务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农村推广依赖于金融知识普及的长期深耕。人民银行基层行负有普及金融知识的重要职责。每年在人民币反假、反洗钱、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存款保险等工作上都有宣传任务。但扎根农村的县支行受制于人员和经费,很难协调组织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虽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配合开展部分宣传,但都是“一阵风”式运动宣传。每年九月金融知识宣传月整合一部分,但大部分业务条块各自为政,都要求独立宣传,明显脱离实际不可避免走向形式化。金融知识宣传很多,但并没有走进老百姓心中。
  四、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当前“供给先行”农村金融格局没有改革:政策层面一方面强调建立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政策金融,信贷补给和供给先行的战略{1}。这种态势既是中国农村金融的现实,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要按照金融服务需求依赖于实际产出的增长以及“三农”领域逐步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规律,建立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一是强化金融机构中介功能,加大储蓄动员建立多层次可贷资金来源渠道:如:针对普通农户的传统存款、针对城镇人口的大额存单等,要根据人口特征细分资金来源对接相匹配的储蓄产品。二是要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形成市场利率定价,鼓励使用合法、合规的营销方式有效吸纳资金。三是实现建立与县域“三农”发展县匹配的金融服务模式,切中县域“三农”的实际需求,加大有效资金投入,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动员起来,在稳定、安全、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农村注入更多有效资金。
  (二)完善全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其中关键就是要结合实际,合理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开办业务,实现“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新金融”的协调发展,形成普惠金融大格局。一是要争取引入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要引导现有金融机构在嵩明县形成“支农、竞争”并行的经营格局,争取更多以“扎根县域、支农支小”为战略定位、富有社会责任感商业银行到县域开设机构和网点,重新分布市场,改变“一社支三农”的局面。三是注重引导嵩明县本地民间借贷走向合法、合规与阳光化,形成更为规范有效的民间资金自我调节机制,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口。
  (三)开拓农村金融服务潜力,延伸金融支农深度和广度
  普惠金融要求在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方面要提供更加便捷、惠民、惠农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三农”新的金融需求点。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一是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支持。既要让金融机构“存款立行、服务兴行、贷款增效”的目标有所实现,又要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准城镇化与“三农”发展契合点加速培育不同类型客户群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坚持以中、小、微、农客户为对象,合理配置资产,调整资金来源结构,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在提高存款稳定性同时将更多资金支持到县域经济发展中。三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结合县域“小、快、灵、优”需求定位,合理定价提供诸如“家庭贷”、“惠众贷”等优质贷款产品,在把控好信贷资产质量关前提下有效满足新的农村消费增长点。四是加快推进农户信用信息更新工作,重新核定农户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在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基础上,加大惠农卡、农户小額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快捷、简便信贷产品的投放。
  (四)形成以商业性与政策性结合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
  一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农村金融。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设立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二是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增加。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支持粮食、重要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发展。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改革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施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三是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全面推动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重点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意见,制定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的政策,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让农户手中的抵押物充实起来,能够通过深度农村金融服务获得更多发展资金。
  (五)全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在前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基础上,全面铺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一是要拓展平台,将农村信用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征信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将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服务覆盖到农村金融市场,为各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条件。二是建立健全激励和惩戒制度培育健康农村信用文化。人民银行应会同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通过自身渠道和途径,加大信用宣传,鼓励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户创建活动,失去建立奖励守信、惩戒失信机制,提高农村社会的守信意识、法制意识,培育农村信用文化规范农村信用秩序,净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强化政策及法律配套支持,改善农村信用交易关系。加快信用立法,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地方部门对金融维权的支持力度,严厉打击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信用关系,形成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守信者,打击失信方的信用规则。使经济行为主体在维护正当权益上有法可依。四是由嵩明县政府在嵩明县建立“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的保障机制,提升信用信息的社会价值。为发挥信用信息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方面的激励和惩戒作用,让守信者的守信获得回报,让失信者因失信受到惩罚,使社会公民的信用意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氛围。   (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补充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短板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嵩明县应该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工作。一是通过整合现有惠农支付服务点资源,改进和提升惠农支付服务点服务功能,在行政村、自然村建立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把惠农支付服务点打造成直接为农户办理惠农资金补贴、农产品收购、商品订购、银行卡结算、取款、缴款(税收、水电气费、通讯费、新农合、新农保)、理财业务、农户贷款需求信息登记、信息服务、金融知识普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民币反假宣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站。二是扩展现有的基本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为未来叠加互联网+国库服务、互联网+农产品收购及外销、互联网+农资销售、互联网+农村便民支付、互联网+农村公用事业缴费、互联网+日用消费做好系统准备,为加载更多的互联网支付业务打好基础。三是依托服务站采集更新农户信用信息。以县为单位建立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采集更新、数据质量、评价结果控制机制,形成多片区联动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七)强化监管政策引导,激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新动力
  一是嵩明县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税收减免、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涉农奖励等多种财政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加收益,激发放贷积极性。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由政府牵头,引导县域金融资金向重点涉农项目跟进。二是是坚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不断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引导农商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結构,建立成为财务健康、内控严密、治理有效、服务“三农”的市场主体。三是鼓励各商业银行积极创新服务集体经济、农村企业的新模式,切实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四是着力推动基于订单农业的农村集体合作社融资模式创新,健全订单农业信贷抵押担保机制。五是高度关注辖区农村经济金融活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正确把握涉农信贷投向,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和管理,有效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农村金融稳定。
  (八)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形成金融消费者素养的长效提升机制
  一是人民银行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多角度全方位普及金融知识。二是推动金融宣传常态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宣传主阵地,要创新宣传手段方式,依托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平台,金融消保协会、金融学会等社团高台,徒步骑行、文艺演出等群众舞台,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金融知识走进田间地头、乡村农户。三是人民银行要与各职能部门强化协作,加强沟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与各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采用新闻报道、张贴宣传画、短信提示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金融领域消费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四是加强金融系统内部培训和教育。邀请领导、专家对金融系统消费维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努力提高金融系统消费维权队伍综合素质和消费维权整体水平,服务广大金融消费者,树立和维护金融业的良好形象与社会声誉。
  注释
  {1}李杨编.金融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574。
其他文献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与沿线地区繁荣发展的纽带,既为世界发展创造机遇,也为甘肃省发展提供动力。本文从“一带一路”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甘肃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肯定了现阶段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段的作用,为更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普惠金融 一带一路 推动 甘肃省  一、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是充分依靠我国和有关国家的多边合
期刊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近年来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和行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互联网理财项目在目前的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中已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本文基于对浙江永康市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居民个人投资理财变化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 投资理财 互联网理财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多年后,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得
期刊
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是我国在推动医疗资源及公共服务均等化道路中的重要一步,在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城乡医保制度中,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并轨政策已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得以推行,而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缴费模式和缴费水平明显区别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故后两者暂时还未达到与其并轨的条件。本文将围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整合进程中医保基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苏南地区两个典型区县级城市的
期刊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各个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愈发激烈,为了争夺现有市场的资金、资源与客户,各家物流企业纷纷选择借壳上市以满足竞争所带来的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本文就2016年年底至今物流企业扎堆借壳上市的现象,以圆通借壳大杨创世上市为例,深层分析了其借壳上市的动因。  【关键词】圆通 借壳上市  一、引言  物流业作为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的产物,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行业。201年是我国
期刊
【摘要】随着各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四大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问题成为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课题试图对我国主要的几个区域金融发展战略进行比较,从经济、区位、效率等方面分析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区域金融改革良性发展的建议,并为下一步深入推进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区域金融 改革 效率 比较  我国是一个区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收盘价格数据用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方差-协方差法分别计算了VaR值,并进行了失效率检验和优缺点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本文案例中,蒙特卡罗模拟法是最适用的。  【关键词】VaR GARCH模型 失效率检验  一、引言  在1980s末,度量市场风险的VaR方法开始兴起,并受到摩根大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各种金
期刊
【摘要】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尤其对当代中国现实状况更重要。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对象,基于绿色金融的视角,得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大都是定性分析,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把社会责任绩效分成多个维度的特定变量来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履行状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最终得出女性员工比例、社会慈善支出、绿色信贷余额对社会贡献率存在正面影响的结论,也就是说对社会
期刊
【摘要】股票作为一种国民投资方式,为保护股东权利,促进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股票价格应能较好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起步晚,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还不能够准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且股价的波动经常给上市公司经营发展和声誉带来损害,也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对于市场的监管、投资者的收益分析、上市公司的融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容易对风险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放大。本文主要以雷洋事件为例从责难信号的角度谈风险的社会放大。责难信号可以从四个角度来阐述:信号源、信号量、信号流以及责难的多重向度。在分析了信号源、信号量和信号流之后,将讨论雷洋事件中对受害者责难的性质。然后,信号依据责难的多重向度被组织分类,这些向度包括:信号中的焦点、与被责难者的熟悉程度、被责难者与人们在空间上的接近程度,以及责难分
期刊
【摘要】运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央行降息事件的宣布在股市动荡时期对股市的短期影响。选取2015年的五次降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不同长度的事件窗,以每次事件估计窗和事件窗内的上证指数日度数据为样本,选用常数均值模型计算正常收益率,并利用t检验对异常收益率进行统计检验。最后发现,在股市较稳定时期,央行的降息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在短期是正向的,然而在在股市处于剧烈波动阶段,央行降息政策仅在在[-4,4]事件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