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正是映射了家长的错误,“孩子在用放大镜看世界”的同时,也在放大着家长教育中的失误。只是家长常常忘记“反求诸己”的意义。
作为职场中人,对于处理下属的错误,已经积累了无数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对于孩子,这些方法却可能行不通。
警告会让孩子重复错误
家长常常善用一个句式:“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我就……”这样的警告对于孩子来说,不但经常毫无用处,而且有时孩子反而是越警告越照做不误,以至于一些家长常不得不使用武力和制裁。事实上,你的警告在孩子的耳朵里,通常是只听到了前半句,因为你在重复强调他的错误行为,甚至在他耳朵里变成了你在提示他:要再这样做一次。
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过激行为,其实不需要通过重复错误行为来进行警告,而是要明确地告诉他:你的正确行为应该是怎样的。比如:你要玩枪就向靶子射击,否则就别玩了。或者当孩子开始进行错误行为时,你告诉并示范他正确的做法,或者干脆让他去做其他事情,自然能停止目前的错误行为。
奖励不当会适得其反
激励是经理人善用的管理手段,很少有人会为如何激励孩子而伤脑筋。而事实上,家长常陷入一个奖励的误区。
比如:“如果你这次考试得了优秀,我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然而,家长是否想过,这种方法很可能让孩子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努力一下,然而一旦没有奖励或者不是他想要的奖励,则会全无动力。而这种奖励很难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而家长也常忽视了要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于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
同时,这种“如果……那么……”的句式,是不是或多或少在传递着你对他表示怀疑或不信任的情绪?这对孩子本身又是正向激励吗?
教育学家也对这样的激励提出了反对理由:孩子可能会故意犯错,好得到父母为了让他们改正而给予的奖励。而这样的逻辑还会带有一种结果:就是孩子会对奖品进行讨价还价和勒索。而且,孩子的欲望一旦被你唤醒,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而孩子一旦对于礼物的期待,比他取得的成绩还要开心时,那么你的奖励也就毫无意义了。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许诺未必都是好事
喜欢许诺的家长要知道,这种做法似乎暂时是对孩子的行为起到了激励效果,但长此以往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无须非要信誓旦旦地许诺不可。当父母总是通过许诺来强调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时,也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
同时,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凡事不是绝对的,不可能没变数,一旦你的承诺被一切因素干扰而不能兑现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被欺骗。他不会去用成人的思维体谅你,认为“这只是意外”,而会认为父母不值得信任。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许诺,去成就孩子美好的行为,而是要通过他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去实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慎对承诺,否则无异于填写出一张张毫无意义的空头支票。
不要“挖苦”孩子
“你怎么老听不进去?你怎么老是记不住?你没长脑子吗?”这是家长在气急败坏的时候常说的话。可能这样的话确实让你解除了一时之气,但你可能并没想过,这种类似于人身攻击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自己的脑子真的那么笨?”这样的想法不能不跃然而出。
因此,无论是对孩子的批评还是赞美,每一原则一定是真实的反映现实,而这个“真实”,一定是客观的表述,不带有任何情绪化。而且,家长的这种挖苦,反过来会成为孩子伤害和报复家长的武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而是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势。
权威需要简短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常常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要强调的话。就像“家长式作风”通常不是褒义,而是在传达“重复、啰嗦、世故”的信息。
而对于你的“苦口婆心”,孩子早已可以倒背如流,但如果你依然不断重复,他们只会产生反感,甚至干脆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同时,对于孩子进行教诲,更需要一些机智和幽默,这样的教诲通常会让人过耳不忘。而且,切记一点:简短的话往往掷地有声,而长篇的、意思相同的话,只会冲淡你想表达的意思。看看你身边的领导和职场吧,凡是权威不会总是喋喋不休,一定只是点到为止。也因此,更使他的每一句话,都起到了金玉之言的权威效果。
还有一点,有时即使是沉默,也可以充分表达出作为家长的权威。比如:孩子提出了什么非分要求,有的家长可能会教育他一番,但你可以简短的一句“你自己考虑一下你的要求是否合理”,然后就默不作声、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看看效果又会怎样呢?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无需对其错误行为过分大惊小怪,你只需要花一点小心思去对待和处理,事情的局面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管理
(本文部分观点摘编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
责任编辑:化 石
作为职场中人,对于处理下属的错误,已经积累了无数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对于孩子,这些方法却可能行不通。
警告会让孩子重复错误
家长常常善用一个句式:“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我就……”这样的警告对于孩子来说,不但经常毫无用处,而且有时孩子反而是越警告越照做不误,以至于一些家长常不得不使用武力和制裁。事实上,你的警告在孩子的耳朵里,通常是只听到了前半句,因为你在重复强调他的错误行为,甚至在他耳朵里变成了你在提示他:要再这样做一次。
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过激行为,其实不需要通过重复错误行为来进行警告,而是要明确地告诉他:你的正确行为应该是怎样的。比如:你要玩枪就向靶子射击,否则就别玩了。或者当孩子开始进行错误行为时,你告诉并示范他正确的做法,或者干脆让他去做其他事情,自然能停止目前的错误行为。
奖励不当会适得其反
激励是经理人善用的管理手段,很少有人会为如何激励孩子而伤脑筋。而事实上,家长常陷入一个奖励的误区。
比如:“如果你这次考试得了优秀,我周末就带你去游乐场。”然而,家长是否想过,这种方法很可能让孩子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努力一下,然而一旦没有奖励或者不是他想要的奖励,则会全无动力。而这种奖励很难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而家长也常忽视了要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于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
同时,这种“如果……那么……”的句式,是不是或多或少在传递着你对他表示怀疑或不信任的情绪?这对孩子本身又是正向激励吗?
教育学家也对这样的激励提出了反对理由:孩子可能会故意犯错,好得到父母为了让他们改正而给予的奖励。而这样的逻辑还会带有一种结果:就是孩子会对奖品进行讨价还价和勒索。而且,孩子的欲望一旦被你唤醒,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而孩子一旦对于礼物的期待,比他取得的成绩还要开心时,那么你的奖励也就毫无意义了。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许诺未必都是好事
喜欢许诺的家长要知道,这种做法似乎暂时是对孩子的行为起到了激励效果,但长此以往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无须非要信誓旦旦地许诺不可。当父母总是通过许诺来强调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时,也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
同时,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凡事不是绝对的,不可能没变数,一旦你的承诺被一切因素干扰而不能兑现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被欺骗。他不会去用成人的思维体谅你,认为“这只是意外”,而会认为父母不值得信任。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指望通过许诺,去成就孩子美好的行为,而是要通过他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去实现。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慎对承诺,否则无异于填写出一张张毫无意义的空头支票。
不要“挖苦”孩子
“你怎么老听不进去?你怎么老是记不住?你没长脑子吗?”这是家长在气急败坏的时候常说的话。可能这样的话确实让你解除了一时之气,但你可能并没想过,这种类似于人身攻击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自己的脑子真的那么笨?”这样的想法不能不跃然而出。
因此,无论是对孩子的批评还是赞美,每一原则一定是真实的反映现实,而这个“真实”,一定是客观的表述,不带有任何情绪化。而且,家长的这种挖苦,反过来会成为孩子伤害和报复家长的武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而是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势。
权威需要简短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常常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要强调的话。就像“家长式作风”通常不是褒义,而是在传达“重复、啰嗦、世故”的信息。
而对于你的“苦口婆心”,孩子早已可以倒背如流,但如果你依然不断重复,他们只会产生反感,甚至干脆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同时,对于孩子进行教诲,更需要一些机智和幽默,这样的教诲通常会让人过耳不忘。而且,切记一点:简短的话往往掷地有声,而长篇的、意思相同的话,只会冲淡你想表达的意思。看看你身边的领导和职场吧,凡是权威不会总是喋喋不休,一定只是点到为止。也因此,更使他的每一句话,都起到了金玉之言的权威效果。
还有一点,有时即使是沉默,也可以充分表达出作为家长的权威。比如:孩子提出了什么非分要求,有的家长可能会教育他一番,但你可以简短的一句“你自己考虑一下你的要求是否合理”,然后就默不作声、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看看效果又会怎样呢?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无需对其错误行为过分大惊小怪,你只需要花一点小心思去对待和处理,事情的局面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管理
(本文部分观点摘编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
责任编辑:化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