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好多年,许多老师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满堂灌”的政治教学模式依然大量存在,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仍然较低,课堂效率低下……恰逢我校“125生本”课改的实施,要求全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而“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此次课改的一个有效载体,它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于一体,实质是以学定教,以导促学。本人外出参观学习时,看了几堂类似模式的录像课,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几场培训讲座,然后就摩拳擦掌上阵实践了。实践中,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仍不时存在着“形多神不足,韵淡效不好”的尴尬现象,许多老师曾有的困惑,我也经历过,有的还没找到应对的办法。但我还是想打造有自己个性的有效课堂。所以,一年多来,我一直在坚持着,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现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或做法与同仁们交流。
  一、关于导学案的批改
  我的做法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教师要想了解学生预习效果,全盘把握学情,对导学案就必须全批全改,上课时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探究、讲解,提高课堂效率。何况导学案是课改推进的载体,不认真反馈处理,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有的老师会说,没时间,来不及批改。时间总是有限的,如果导学案中让学生写得东西太多,思维量、阅读量或难度太大,一是学生完成的质量不到位使你无法全面真实掌握学情,二是学生即使完成了,但老师批改的工作量就加大了。所以,必须对导学案进行瘦身,删去一些很容易查找的资料,删去一些描述教学环节的内容。一定要精选你的材料,提炼你的问题,既突出重难点,又便于学生思考作答,也节省纸张,利于教师批阅。我认为预习案最佳长度就是16开的半张纸就行了,因为学生除了要完成预习案,他还得完成上一堂课留下的作业,多了,他就敷衍了事,没效果。假如导学案是提前编印或他人编写的,题量大,不完全适合你现在的学情,教师就要在导学案下发前自行做一遍,精选适合学生的问题并做好勾划后再下发。
  本人在批改导学案中常常有意外收获,尤其是批阅预习案最后一个栏目“我的问题”时,可谓惊喜连连。高中政治各模块教材都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或者是老师觉得学生不会关注的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归类整理,提高了我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对各种问题的一一解答、批注,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为课堂上师生的默契和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比如在学习模块一《经济生活》时,学生提出这样问题:如今许多人对那些老旧的手工艺品“情有独钟”,这样的消费热点使得仿古防旧的商品出现,这不又使生产回到原来的样子了吗;国有企业有较强实力,会在行业中形成垄断吗;可不可以设立无限责任公司……等等,都还算学科知识的浅度延伸,我还是比较好应对。但学习模块二《政治生活》时,由于有了学习模块一时养成的习惯,加上政治问题更为敏感,许多学生大有“反对派”质问我这个“当权派”的架势,而我只好“舌战群儒”了。比如学生这样问:人大代表要工作吗;为什么各民主党派不像国民党一样反对中国共产党;既然民族平等,为什么少数民族获优待;为什么幼儿教育不納入义务教育;姚明的女儿是哪国国籍;官官相护怎么办……五花八门,有夸大社会阴暗面的,有道听途说的,还有很八卦的。有位男生A,起初经常就许多社会不公现象提出疑问,我都一一解答引导,我说正因为社会有这些不足,我们才要反腐败,才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要完善各项法律制度,要依法行政。后来他对我说:老师,我要写入党申请书,我将来要当人大代表,要当法官……。作为政治老师的我当时的心情你就可行而知了。又如女生C,上交的导学案总是敷衍了事,“我的问题”栏也是放空的。上课时表情冷漠,不爱参与讨论。所以她的导学案等级就经常比别人低,导致他们组成绩落后。后来迫于组员的压力,她开始试着提出问题,但措辞动辄就是“中共怎么的怎么的”,还有“加入民主党派也得支持社会主义制度吗”、“共同富裕太理想化了吧”等等,很有挑衅的意味。后来开家长会一了解,才知道她是台湾生。我就在她的导学案中这样写到:我知道你很纠结,很矛盾。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大陆,你就要适应,学着面对现实。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所以,我们才要努力。那以后,她的问题缓和多了,导学案也工整多了,有时还被我打上“A”。上课时,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会跟组员们讨论了。
  所以,我通过批改导学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疑问进行“导学”、“导思”,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能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起到“导心”甚至“导行”的作用,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于课前预习的落实
  “预习环节”无疑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自学能力可否提高,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是否能广泛深入地进行,直接制约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学生的预习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老师的“一言谈”课。为保证预习效果,如前述,教师除应对预习案进行精简和批改外,还应作适当的激励(我采用等级积分制,计入小组,定期评估奖励,后面将会说明)。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敢于质疑。对于学生所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我会直接打在PPT上,点出是谁提的,好在哪,给他加分,并要全班来讨论解答,这时候学生就感觉特有成就。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刮目相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们会更细致地阅读书本,认真预习。另外,教师还可在课堂前段设置两三道预习检测题,通常是判断说明题,让各组抢答(仍然计分入小组),快速厘清预习盲点。
  三、关于课堂探究问题和活动的设计
  教师们对如何设计课堂探究案也有许多困惑。我就发现编写预习案时就设计好并印刷下发的探究案,由于其探究问题无法对症下药,激发不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故而课堂上学生不爱参与讨论,气氛沉闷压抑。其实问题主要不在学生,关键是课堂探究问题和活动设计出了问题。   本人反复实践后的做法是,不搞纸质探究案,而是对批改预习案时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简化重、难点,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呈现(利用多媒体更直观,也能知道学生到底注意力集中与否)。问题多时就各组分别讨论,问题少就几组一起讨论相同问题,学生自主答疑。当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再由老师出面点拨、追问诱导。重难点多的框题,在预习案中就提前设置问题,批改后就能筛掉一些不必讲,不必讨论的问题,这就是以学定教。
  此外,要想课堂不沉闷,教师不仅要设计有一定思维量、有一些思考价值、让学生头脑“想”起来的“问题”;还要适当设计有一定“运动量”的、没有什么难度的,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如演示、表演(唱歌、演讲、小品)之类的。两类活动根据课堂气氛穿插推进,这样张弛有度,既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达到促进学生吸收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时,课前两天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案: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了解一種或多种中华文化的典例,告诉身边的同学,并尝试做成手抄报或ppt进行展示。另外,还5道预习思考题(8个小组各有侧重)。课堂上我针对学生制作的PPT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了7个追问和5个小活动穿插其中:
  导入:在欢快的民乐《茉莉花》的背景音乐下,观看视频《北京奥运会宣传片》,并文字提示学生:快捕捉中华文化元素!(虽然画面轻松跃动,但学生心中已是暗流涌动,表情激动而专注。)——看、思考、抢答
  追问1:看过宣传片后大家有何感受?
  活动一:10秒内连续说出视频中的3种中华文化元素。
  教师追问2:宣传片用中华文化元素还诠释了那些精神?
  课堂展示,学习新课——操作、演说、评判老师、说方言
  活动二:8个小组预习成果展示,每组2分钟。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播放PPT,一名代表解说。
  活动三、问题3:要求学生也给老师2分钟,展示一张PPT(如下),思考一个问题——幻灯片中依次出现的图片说明什么?(学生真的盯着手表掐时间)
  教师追问4:都说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到市场买菜,汉语普通话“多少钱”,用厦门话怎么说?用漳州话怎么说?用泉州话怎么说?用我们福建客家话怎么说?用外省话怎么说?
  活动四:教师用泉州话说“多少钱”,并请同学们中厦门本地、漳州籍、闽西籍、外省的不同人演绎不同的“多少钱”。(气氛活跃,笑声不断)
  追问5:为什么同是闽南语,会有这么多种腔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方言?说明了什么?
  追问6:教师再展示一张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幻灯片,并问这又说明了什么?
  深入探究,拓展升华
  活动五:幻灯片播放课前预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对照问题梳理知识,筛出疑难问题。
  追问7: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北京奥运宣传片给你什么启示?
  ……
  虽然最后学生对追问7未能完全展示而留作课后作业,但这节课把本来两框题2课时的内容,用1课时就差不多解决了,还顺带复习运用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干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展示,高效课堂已然体现。
  课堂教学要像唱歌、讲故事一样,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才好听。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形式多样的课堂探究及活动,才能让学生没有理由沉默,没有心情走神。
  四、关于小组“捆绑评价”
  学习小组是课改推进的又一重要载体,而课堂捆绑评价是推进小组活动常态化的“牛鼻子”,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小组建制”意识深入学生心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和激励,包括每月、每学期、年度等时间节点的评价。我在班级中每月进行一次优秀学习小组评奖,每半学期一次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评奖,奖品是常见的学习用品,并合影留念,学生们一样开心;学期结束后优秀学习小组成员还会获得一本写有老师赠言的本子。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要求每个学习小组使用规范化的小组活动接引语,如“我们小组的答案是”、“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其他小组点评”,以强化每个成员的小组意识。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其它活动,以固化学习小组,如劳动、大课间活动、集会等。
  五、关于“减负”和“增效”
  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学生)减负(课堂)增效,但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减负。高效课堂不仅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理清问题,更要吃透学生,找准主题、找准切口。教师不再是准备一份教案就可以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而是必须在自己设计教案的基础上,精心编写学案,以学定教。而且,一堂课45分钟,教师要巧设问题和活动,大部分时候主动撤离,以学生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主体地位,强化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还要懂得适时登场,加以引导、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要先做足功课。这就逼着教师要去提升自己。一堂课,课前要批改导学案、要收集整理学生问题、要设计探究问题和活动、要查找资料制作PPT…… 凭心而论,这种教学改革,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一年、两年下来,教师的业务水平必定大大提高。同时,课堂也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探索知识、寻找知识、总结知识、应用知识的习惯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也增强了。同时,课堂教学从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实践证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优化了课堂,发展了老师。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改的两个有效载体,要想让课改开花结果,让课改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就要把这两件事做得更好,更扎实,更有效。毋庸置疑,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问题和困惑还会不断出现,只要我们坚定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地摸索和探求适合本校学生和老师的模式;面对困惑,不回避,逐步完善,就一定能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教育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拼音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关键词 低年级 汉语拼音 拼音教学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一些七岁左右的学生来死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呆板的规则,可以想象那是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探究和思考,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效果显著。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想充分发挥CAI的作用,笔者认为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①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②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③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④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这六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  关键词 数学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
期刊
摘 要 我国志愿者服务相关事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下,志愿精神匮乏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公民人文素质核心内容的志愿精神,长时期未能走进高等教育的视野。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应然义务。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引领社会奉献精神的觉醒,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志愿精神 大学教育 紧迫任务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自主思考,独立探究;主动钻研,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
期刊
摘 要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小学语文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把个体差异看作是资源来开发,使教学指向于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
期刊
摘 要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从当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由此提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用学校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
期刊
摘 要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准》中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而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关键
期刊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就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上了议事日程。  关键词 教学氛围 求知欲 兴趣 竞争意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目的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
期刊
摘 要 我国许多农村中学,整体来说,学生的英语现状不太乐观,基础薄弱,发音不准,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听力水平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听写法 研究  一、“听写法”理论依据  1.语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人们要想获得语言的最佳途径是比目前语言水平略高一点语言输入,可归结为公式“i+1”,“i”代表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