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母亲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吉荣华,高中语文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并被收入十多种选本,散文、诗歌、小说40多次获奖,名入多部辞典。
   如上帝漫不经心抛下的一块石头,路过柳庄,你很容易忽略。你若开车从常州去薛埠,一晃而过柳庄时,并不一定会发现高高山丘掩映下的,影影绰绰、郁郁葱葱中的,我的故乡——柳庄。
  我的祖上便于若干年前默默逗留此处,我的人生之画卷也从此处展开。
  据老一辈人讲,柳庄之地名来历,大约是与一位姓柳的状元有关,往事如烟,传说版本多多,无须考究。我的老家也被许多植物掩映在柳庄的前半部分,记忆中我家在本村是唯一的吉姓。村民的友善、串門聊天的快乐、满村乱跑做游戏的美妙、小河的恬静、田野的满目葱郁、乡村小学的书声朗朗、夏夜月光下的围坐夜话、露天电影等等,这些故乡“特产”,总是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深处……
  村子看上去不大,但若把偏在一隅,但也是村庄的一个部分——小桥头、南岗加在一起,我的故乡应该有200多户人家。我想,在历经数次的乡镇合并、村庄合并之后,她依然鲜活于岁月深处,虽然已然从行政村成为自然村,但也很值得我想念、回味、思考……
  柳庄是古老的。
  听老一辈人讲,柳庄是千年古镇。在历史烟云中,柳庄有过集市、洋行、祠堂、学校、村公所、炮台,有过客舍清清、小河依依、芳草萋萋,有过铁蹄践踏、炮火横飞,有过“大干促大变”之大集体劳动之热火朝天,也有过充斥着揪斗和迫害的惨痛记忆……
  如今,徜徉古村,在村中心的房体上,依稀可以看见白色水泥涂抹上的“大干促大变”“只生一个好”等字迹,仿佛时光的脚步并未走远……你若来柳庄,如村上的几位抗美援朝老兵恰好在家,他们会绘声绘色为你说上一段抗美故事,或者活灵活现讲一个柳庄人智斗日本鬼子的真实故事,让你身临其境,令你感慨良多……
  柳庄人是好学的。
  在所有知道柳庄的人的记忆里,过去的柳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村上手艺人多”。的确,在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出生的老人的记忆里,“饥饿”会是一个重要的,难以抹去的历史符号。“饥饿”的那一幕幕,“饥饿”的难言之隐,“饥饿”的无奈和尴尬,在老一辈人有意或无意的讲述中,深深留存在了我幼年、少年的记忆中。那么,在很长一段时光里,因谋生之需要,柳庄的许多后生便学了木匠和泥瓦匠。用庄稼人的话讲,“灾年饿不死手艺人”,确实,在中国许多年乡村记忆中,很长一段历史时光里,乡下人一直为吃饱饭而努力。但后来,也就是最近的20年,手艺已经走向没落,柳庄的学手艺的人逐渐减少,“高考”成为热门话题!大部分庄稼人知道了一个更令人神往的世界,他们激情澎湃、无怨无悔地苦干,都是为了子女“考上大学,有更大的出息!”
  从20世纪80年代起,柳庄便经常有“金榜题名”者,已先后有30多位好学的柳庄后人实现了人生的大转折。更有学问高深者成为教师、医生、企业家和市镇的党政要员。茅麓和儒林两镇历史上的两位党委书记和朱林镇的一位人大主席均出自柳庄。
  这里,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已成为共识。
  柳庄是发展的。
  当青砖黛瓦老巷被小楼甚至别墅代替,当山峦荒地成为工厂,当泥泞不堪变为干净整洁,当缕缕忧愁化为满面春风,毋庸置疑,柳庄在快速发展!
  发展来自时代大潮的感召、苏南地区的整体崛起、金坛东部一些村庄的城市化倾向,都给了勤劳的柳庄人奋起的力量。
  发展来自柳庄人的天性。虽说地处偏远山区,但信息化时代,柳庄人学习现代知识,感受时代脉搏的步伐不慢,山野汉子的血性与刚强被激活后,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奇迹的发生!
  柳庄,这座千年的古村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大潮冲击下,也宛如邻家之女初长成,已然出落得笔直、干净,树木和道路浑然一体,垃圾箱、公厕等配套设施完善,建筑物与绿化物的规划井然有序,风情毕现,20年前的凌乱不再,“灰尘与泥土齐飞、陈旧与破败共小河一色”的景象已成过去!
  人往高处走。
  当大部分柳庄后人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后,他们的故乡将会因人烟稀少而更寂寞,一如寂寞的母亲、父亲,寂寞的爷爷、奶奶,寂寞的外公、外婆……
  多少年后,村后的这条村道,还会有多少村人路过;多少年后,这个村庄或许还叫柳庄,但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住在这里,我渐渐不敢再想……
  “稻穗香”少了,炊烟渐渐远去,童年的虫吟蛙鸣恍然如梦。柳庄少了些沧桑容颜,但属于土地上的那种温润的、带着泥土质感的快乐和幸福,也少了许多。
  故乡,我的母亲!我知道,你有时是失落的、茫然的。
  但你终究是位幸福的母亲!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耿林莽,1926年生,作家、编审。已出版散文诗集《草鞋抒情》《散文诗六重奏》等9部、散文集《人间有青鸟》等2部、文学评论集《散文诗评品录》,主编过《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等选本。2007年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  悬 棺  两岸高山,劈面而来。  削壁凌空,倒悬着铁松,紫衫。腾云驾雾,一具具悬棺黑马似的高高耸
期刊
“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成孙子”。有人这样说。可我感受:“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多快乐”!  就在退休的前一年,我抱上了孙子。朋友皆知,我和儿子都是晚婚,各自都只育一子。所以,孙子的降临,全家人都喜出望外。那年是羊年,孙子的小名就叫羊羊。  很快,羊羊会笑了。我兴奋地抱着他在小区转悠。时值春分,春风满面,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蝴蝶飞舞,小鸟喳喳,树木成片,郁郁葱葱,小桥流水,游泳水池,
期刊
清晨時分,武松被一阵酒肉的恶臭熏醒,他睁开眼看看左右,气味是自己发出来的。武松赶紧闭嘴,气味还在三伏天闷热的屋子里流动着。武松想站起来出去走走,这时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老虎。  武松发狂般“嗷嗷啊啊”叫了几声,在叫声中死死闭上眼睛,希望再次睁眼可以看到原来的样子。不等睁眼,肚子和胸口就传来皮毛在竹席上摩擦的火热,像一碗烈酒下肚的滋味。武松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只老虎。  四周一片安静,二龙山
期刊
作者简介:  季本勇,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中长篇小说《离家出走的男孩》《追忆父亲的时光》《南黄海的女人》《似水流年》等。《栟茶印象》获“首届江苏省散文学会学会奖”学会奖提名。   夏夜,萤火虫漫天飞舞着,蝉在不知疲倦地叫,有米粒那样大小的小虫黑压压一片在眼前瞎撞,稍不留意会钻进眼皮里。青蛙在稻田里跳躍,“咕咕”地叫着,远处不时传来狗的“汪汪”狂叫,庄稼人
期刊
作者简介:  阙亚萍,1977年出生,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见于《青年文学》《雨花》《西部》《南方文学》等刊物。   初夏时节,院子里的梅树上结了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青梅果子。祖母抬头,枝叶间的碎光落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形成一道道闪亮的光丝。她眯起眼睛,说:“又到做梅子酒的时候啦,这一年又一年的,过得真快啊……”祖母的床底下整整齐齐摆着一坛坛青梅酒。一走进她的屋子,酒香盈溢,每一坛上都有一个小标签,
期刊
作者简介:  筱凡,本名周真红,江西上饶广丰区人。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扬子江诗刊》《草堂》《四川文学》《芒种》《海外文摘》等刊物,诗歌入选多个选本。  欠河流一阵回声  疫情期间,曾在空荡的街道  未见陌生的你迎面走来  掩面而泣  仿佛所有的河流消失  江山失色  春天有爆芽的力量,所有的声音在复苏  对面的大厦连夜发出砌砖声、钢筋切割声  板车卸货声、吊车声、工人交流声  像一条河流的
期刊
作者简介:  乔延凤,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著有《乔延凤诗选》《乔延凤散文选》《诗歌苦旅》等十余部著作,作品选入《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新时期“新来者”诗选》等百余部重要诗歌选本,并介绍到国外。  金银滩  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  垂天长云下,多民族繁衍生息  飞鸟从天空中飞过  枣红马的蹄音踏绿了一年又一年  无数朵迎风的格桑花  照亮了寂寞、广大的草地  当年《金银滩》
期刊
作者简介:  黄晓春,笔名江一,江苏金坛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岁月流歌》《小庄物语》。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一树桃梨  一层间隔,仿佛竹篱  阻断黑暗与光明的距离  灯火微弱,摇曳三月的风口  唤醒一个桃的影子  那是春的行色。想起屋后果园  谁的逆行?压弯了海棠  不别图解懂与不懂  若有心,春常在  清 明  春已至深处,避开桃梨的娇艳  把心放进一间院落  低些、再低些,能清
期刊
作者简介:  王菁,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书法、篆刻方向);就职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专职书法教师、高校讲师。   常州留青竹刻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倍受关注和重视。学习留青竹刻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动手能力,而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认知,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渗透至幼儿园中
期刊
作者简介:  佘朝洁,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从事美术创作、评论,兼剧本、小说创作。   今年因为疫情而少有出门。  4月初,女儿就要开学,便决定不负春光,近处踏个青。我提议去安基村,安基村风物闲美。  安基村位于邹区镇,坐落在新旧运河交界处。“安基”这两个字好,特别好,安于基础、安于基本,又那么些随遇而安。村里有个安基浜,安基浜先得名还是安基村先得名呢?不知道。既然是随遇而安的安基村,那
期刊